高中历史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 阶段评估 滚动检测(三) 岳麓版.ppt_第1页
高中历史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 阶段评估 滚动检测(三) 岳麓版.ppt_第2页
高中历史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 阶段评估 滚动检测(三) 岳麓版.ppt_第3页
高中历史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 阶段评估 滚动检测(三) 岳麓版.ppt_第4页
高中历史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 阶段评估 滚动检测(三) 岳麓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 第八 九单元 90分钟100分 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25题 每小题2分 共50分 1 下面图一到图二两则史料的变化可以直接用来论证 第 卷 选择题共50分 a 我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b 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c 我国古代经济结构的变化d 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图片体现了由商周时期的耒耜到西汉二牛一人的耕作方式 这是耕作方式的变化 2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 全球通史 里写道 铁制工具还促进了在黄河流域地区兴修大批的排水工程 为远距离运输大批商品而进行的运河开挖以及在西北干旱地区进行的打井灌溉工程 从材料中推断 我国古代大规模兴修水利应始于 a 夏 商时期b 战国 秦汉时期c 隋 唐时期d 宋 元时期 解析 选b 材料反映了大规模兴修水利的条件是铁制工具的发明 而铁制工具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 由此可以推断b项正确 3 精耕细作是古代中国农业的重要特点之一 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不包括 a 铁犁牛耕技术未能实现革命性突破b 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 耕地有限 人地矛盾突出d 社会分工越来越细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与理解能力 精耕细作是现代人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 指传统农业是一个综合技术体系 这一技术体系以集约的土地利用方式为基础 包括改善农业环境和提高农业生物生产能力等一系列技术措施 中国古代农业是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的一大特点就是简单的性别分工 男耕女织 所以d项错误 4 滚动交汇考查 有人认为管仲 相地而衰征 的措施导致了西周分封制的终结 其主要依据是 a 齐国不再对周天子定期朝贡b 周天子逐渐失去对全国土地的所有权c 周朝的文化延续性被中断d 管仲为相破坏了贵族统治政治制度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相地而衰征 是春秋时期齐国所实行的一项新的土地租税制度 是对农业生产关系上的一次重大调整 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 井田制瓦解 周天子逐渐失去对全国土地的所有权 最终导致分封制的崩溃 5 中国古代的每一个历史时期 都会有某种手工业品代表该时期手工业的水平 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 商周铁器 唐朝瓷器 明清丝绸b 商周青铜器 唐朝丝绸 明清瓷器c 商周青铜器 唐朝瓷器 明清棉布d 商周玉器 唐朝漆器 明清玻璃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再现史实的能力 商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典型的青铜时代 唐朝时中国被称为瓷国 丝绸早在西汉时即有 明清棉布成为老百姓的日常衣物 6 明万历年间 镇 景德镇 上佣工 皆聚四方无籍游徒 每日不下数万人 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 流动人口众多 制瓷业发达 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a b c d 解析 选d 从材料可以看出 明朝万历年间景德镇制瓷业发达 所以大量雇佣自由劳动力 这就意味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但是从材料中无法得知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7 2011 鞍山模拟 古代中国社会 凡民曰四 一曰士 二曰农 三曰工 四曰商 明清之际 江南等地出现了 士商相混 的现象 这反映了 a 工商皆本思想产生 平等观念深入人心b 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传统社会结构解体c 商品经济发展 等级观念淡化d 礼教束缚解除 传统观念转变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的能力 凡民曰四 一曰士 二曰农 三曰工 四曰商 说明等级观念很强 工商业者地位低 明清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工商业者地位提高 才会出现 士商相混 现象 8 坊的制度 就是用墙把坊围起来 除了特定的高官以外 不许向街路开门的制度 到了 末年已经完全崩溃 庶人也可以任意面街造屋开门了 如果日本学者加藤繁的这一观点符合史实 这里省略的两字最有可能是 a 西汉b 唐朝c 北宋d 清代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史实的能力 从材料我们知道这个朝代已经完全打破了唐朝时市坊必须分开的规定 只可能是唐朝后的朝代 结合所学我们知道宋朝时已经打破了市坊界限 9 明太祖说 理财之术在于 使农不废耕 女不废织 厚本抑末 其根本目的是 a 劝导农民重视农耕b 维护封建传统的农耕生活c 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 巩固封建统治d 限制和打击工商业 解析 选c 依据材料 农不废耕 女不废织 厚本抑末 等信息可知 材料反映了重农抑商政策 其直接目的是限制和打击工商业 劝导农民重视农耕 维护封建传统的农耕生活 其根本目的是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 巩固封建统治 故选c项 10 滚动交汇考查 曾几何时 通过 丝绸之路 中华文明传播天下 但到了明清时期 中华文明对世界的影响逐渐降低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 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b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c 封建制度日益腐朽d 西方列强的侵扰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明清时期处于我国封建社会末期 封建制度日益腐朽 其表现是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因此应该选c 11 2011 伊春模拟 直到1500年以前 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 一个终点 但在1500年左右 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 一个启程之地 这一变化 源于新航路的开辟 推动世界市场雏形的形成 以汽轮的发明为前提 对于美洲和非洲原住民意味着灾难a b c d 解析 选c 1500年前后 欧洲航海家进行了探险活动 说法正确 新航路开辟推动世界市场的雏形形成 汽轮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错误 新航路开辟一方面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另一方面加剧了殖民地的贫困与落后 12 马克思对17世纪某国的描述 几乎独占了东印度的贸易及欧洲西南部和东北部之间的商业往来 它的渔业 海运业和工场手工业 都胜过任何别的国家 这个共和国的资本也许比欧洲所有其他国家的资本总和还要多 这个国家应是 a 葡萄牙b 荷兰c 英国d 法国 解析 选b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时间 17世纪 再现所学17世纪上半叶是荷兰海外贸易的黄金时代 有 海上马车夫 之称 13 英国政治家雷莱爵士曾指出 谁控制了海洋 谁就控制了世界贸易 谁控制了世界贸易 谁就控制了世界的财富 因而就控制了全世界 18世纪控制海洋的是 a 西班牙b 荷兰c 英国d 法国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再现知识 18世纪英国先后打败了荷兰和法国 确立了世界殖民霸主地位 14 2011 深圳模拟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业生产和布局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其正确的描述是 工业的布局摆脱了河流的限制 工业生产由分散走向集中 纺织与铁路成为当时领先的两个部门 出现了一批以化学工业为代表的新兴工业部门a b c d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的认识 再现所学 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5 有学者认为 在19世纪 西欧出现了与欧亚乃至全球传统农业文明有着本质差别的一种新的充满活力 扩张性的文明 这里所说的 扩张性的文明 是指 a 商业革命推动世界的沟通b 资产阶级革命改变了世界c 西欧国家确立了世界霸权d 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扩展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的能力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 19世纪 和 传统农业文明有着本质差别 的文明应该是工业革命的扩展 所以应该选择d项 16 夏衍在其名著 包身工 中这样叙述 东洋场的每一个锭子上面都附托着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 这最能说明 a 美国 西欧等国经济迅速崛起b 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的扩展c 英国 世界工厂 地位的确立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东洋场的每一个锭子上面都附托着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 是说东洋场 日本的工厂 在中国进行资本输出 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发财致富 这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一个表现 17 1892年1月18日 申报 有这样一篇报道 凡西人之以货物运至中国者 光怪陆离 几于莫可名言 华人争先购归 以供日用 初祗行于通商各口岸 久之而各省内地亦皆争相爱慕 无不以改用洋货为奢豪 该材料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状况是 a 外国商品物美价廉b 洋务运动初见成效c 民族工业初步发展d 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材料中的 西人之以货物运至中国 可以判断b c两项错误 材料中洋货从通商口岸到内地的畅销不断瓦解着中国的自然经济 18 2011 济宁模拟 李鸿章建立了上海机器织布局后 规定 合中国各口岸统计 无论官办 商办 即以现办纱机四十万锭子 布机五千张为额 十年之内 不准添续 这表明 洋务运动压制民族资本主义的一面 不推翻封建制度就不能真正发展民族工业 在政府的扶植下中国出现了民族工业 洋务运动顺应了帝国主义垄断中国工业的要求a b c d 解析 选a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兴办的民用工业 民族工业是在洋务运动的诱导下产生的 而非政府的扶植 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资本主义的侵略 因此 错误 可以通过材料直接得出 19 1896年初 御史王鹏运奏请通饬开办矿务 建议清廷 特谕天下 凡有矿之地 一律准民招商集股 呈请开采 地方官认真保护 不得阻挠 清廷户部和总署对议奏照准 清廷这一举措 a 标志着清廷对民族工业政策的彻底放宽b 其意在支持商办企业与外商企业展开竞争c 目的是模仿西方国家 工业立国 政策d 是为解决战争赔款和财政匮乏而进行调整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材料反映了甲午战后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清政府此举主要是为了扩大税源 支付大量的战争赔款 20 1904 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 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 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 于是争相认购股份 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 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 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a 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 带有爱国的性质b 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 欧洲列强放宽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d 是民国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解析 选a 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史实的能力 结合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历史背景 当时人们认为 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 这是民族危机背景下实业救国思想的体现 21 下面是1929 1933年中国对外贸易统计表上表反映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 贸易逆差加大b 财富大量外流c 国民政府采取一系列压制民族工业发展的措施d 世界经济危机不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 选c 注意题目中 1929 1933年 的时间限制 a b两项均与材料相关 c项的表述没有反映中国出口大于进口的事实 是错误的 符合题意 d项从中国出口下降可以得出结论 故选c 22 滚动单独考查 1940年10月 日本内阁通过 国土计划设定纲要 提出所谓 适地适产主义 这一政策的提出意在 a 摧毁占领地区的工业b 提携中国经济以争取中国资产阶级的支持c 将中国经济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 将占领地区的经济纳入到日本的战时经济体系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史实的能力 日本着重发展军事工业 机械工业和精密机器工业 满洲国 着重发展电气工业 矿业和部分机械及轻工业 在中国占领区 则注重制盐和矿业的开发 仅允许某种限度的轻工业发展 这一政策意在将沦陷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的战时经济体系 23 2011 烟台模拟 故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 在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 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 阙惟三端 曰民族独立 曰政治清明 曰农村繁荣 透过这段材料 你认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应取决于 a 民族独立b 积极发展农村经济c 坚持实业救国d 彻底结束封建专制统治 解析 选a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的能力 民族独立是发展民族工业的前提和基础 因此a为正确选项 24 2011 湖南三十二校模拟 1904年9月15日 大公报 报道一种社会现象 假如女孩不缠足 不能定亲 这不是把孩子害了吗 等着外间改的多了 咱们再改 该现象反映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a 废止缠足运动在20世纪初没有取得任何效果b 国人并未普遍接受近代文明c 废除陋习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阻力 不是短时间内能完全废除的d 当时缠足屡禁不止 解析 选a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的能力 从材料看不缠足运动已经开始 但进展缓慢 清政府曾多次下令废除缠足 但屡禁不止 25 2011 北京模拟 右图的标题是 吴淞火轮车 有关这幅图的说明中不正确的是 a 国人最早打造了上海交通b 说明近代交通在中国出现c 这有利于中国的社会和经济进步d 体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扩展 解析 选a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 19世纪70年代 外国商人擅自修筑从吴淞口到上海的铁路 不久被拆除 80年代初 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 因此a项说法错误 第 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 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 第26题14分 第27题16分 第28题20分 共50分 26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时期 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城市 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 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 冶铁业发达的佛山 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 丝织巨镇盛泽镇 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 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 嘉靖间倍之 以绫绸为业 始称为市 因 丝绸之利日扩 到乾隆时 居民百倍于昔 绫绸之聚亦且十倍 盖其繁阜喧盛 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 历史 必修 材料二 在广东佛山罗定 凡一炉场 环而居者三百家 司炉者二百余人 掘铁矿者三百余 汲者 烧炭者二百有余 驮者牛二百头 载者舟五十艘 计一铁场之费 不止万金 日得铁20余板则利嬴 得8 9板则缩 摘自屈大钧 广东新语 卷15 1 依据材料一 指出明清时期四大城市繁荣与发展的主要原因 4分 2 你认为材料二中所反映的生产状态属于什么性质 说说你的理由 6分 3 结合材料一 二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4分 解析 本题以明清时期工商业的发展为切入点 着重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 1 题 须据材料提炼要点作答 第 2 题 可回忆所学知识作出判断 同时据材料找出其所作判断的史实依据 第 3 题 据材料一 二内容找到联系点自然得出结论 答案 1 原因 手工业 商业的发达 城市人口大量增加 地处交通要冲 2 性质 手工工场 资本主义萌芽性质 理由 规模大 有分工 生产以出售产品营利为目的 3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 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7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球史观 的基本特征是 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 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 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 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材料二 材料三19世纪三四十年代 英国一些知识精英和第一代工厂主的后代对社会的不公正感到羞愧 对富裕国家的贫穷现象感到愤怒 希望纠正这种状态 议会制定法律 规定工厂一切机器必须安装防护措施 确立卫生检查制度 对劳动条件定期进行检查 钱乘旦 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人文灾难及其解决 1 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 评价第一次工业革命 4分 2 材料二中图1 2反映了当时英国工人怎样的生存状况 揭示了什么社会问题 3分 3 根据材料三 概括当时英国有识之士对上述问题的认识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议会立法改善工人劳动条件的主要原因 5分 4 对于工业化有人认为是福 有人认为是祸 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工业化 工业革命影响 的认识 4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 1 题 依据材料理解 全球史观 的含义 由此来评价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第 2 题 考查学生识图和概括的能力 第 3 题 从材料中的 对社会的不公正感到羞愧 可以得出英国有识之士的态度 在此基础上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第 4 题 对工业革命要辩证的分析 答案 1 工业革命的开展 确定了机器化大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 使欧美国家成为工业产品的加工地 亚非拉等殖民地国家成为原料产地 商品倾销市场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 生存状况 实际工资收入下降 工作生活条件差 社会问题 贫富分化严重 3 认识 他们认为贫富分化是不公正 不合理的 希望纠正这种状态 主要原因 有识之士的推动 工人自身的斗争 自由平等观念的影响 统治者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4 认识 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巨大进步 但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社会进步 进入蒸汽时代 工厂制度建立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 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进程 世界各地联系密切 负面影响 传统价值观消解和信仰危机产生 享乐主义盛行 环境污染严重 贫富极度悬殊 工人相对贫困 引发众多社会问题 2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国民报 指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纸 之产生 当以同治十二年 指1873年 在汉口出版之 昭文新报 为最早 次为同治十三年在上海出版之 汇报 在香港出版之 循环日报 及光绪十二年在广州出版之 广报 斯四者皆当时深悉外情之所为 戈公振 中国报学史 材料二朝旨废八股改试经义策论 士子多自濯磨 指改旧换新 虽在穷乡僻壤 亦结数人合订阅沪报一份 而所谓时务策论 主试者以报纸为蓝本 而命题不外乎是 应试者以报纸为兔园册子 指明清时鄙视八股文选本的叫法 而服习不外乎是 东方杂志 第14卷第6号材料三 清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