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教案.doc_第1页
《渔父》教案.doc_第2页
《渔父》教案.doc_第3页
《渔父》教案.doc_第4页
《渔父》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治市教学能手参赛教案渔父教学设计常平中学李仁娜2012年12月30日渔父教学设计常平中学 李仁娜【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现象,较准确地将本文翻译为现代汉语。2.讨论探究屈原和渔父不同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性格。3.体会屈原和渔父在表达各自人生哲学时所运用的方法及其好处。4.思考人生重大抉择,养成对人生负责的态度。【教学重点】1.能够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现象,较准确地将本文翻译为现代汉语。2.讨论探究屈原和渔父不同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性格。3.思考人生重大抉择,养成对人生负责的态度。【教学难点】体会屈原和渔父在表达各自人生哲学时所运用的方法及其好处。【教法学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面对人生的苦难和不幸,面对人生的生死抉择,有人忍辱负重,隐忍苟活,就像司马迁;但是,也有人选择死,比如屈原。他们的生存选择为何如此迥异?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渔父,走进屈原的内心世界,去探求这个问题吧。(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自习时要求学生读通全文并给生字注音)。2.学生借助课下注释自主阅读,找出文中出现的古今异义词和活用字古今异义:颜色憔悴(古义:脸色;今义:色彩)形容枯槁(古义:形体容貌;今义: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新沐者必弹冠(古义:洗头;今义:一般与“浴”连用,指洗澡。)新浴者必振衣(古义:洗身;今义:与“沐”连用,指洗澡。)词类活用:鼓枻而去(鼓,名词用作动词,敲打)3.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句式:被动句、状语后置句翻译:屈原被放逐,在湘江的岸边漫游,他在岸边边走边吟唱,脸色憔悴,形销骨立,一副枯瘦模样。(2)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句式:被动句 翻译:圣人不会被外物所拘泥,而能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3)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句式:定语后置句 翻译:怎么能用洁白的身子去蒙受世俗尘埃的玷污呢?4.学生齐读,进一步理解和感悟文本。三、合作互助,共析问题【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明确发言人,小组内成员讨论5分钟,其他小组成员在别人回答的基础上可以补充。1.本文塑造了屈原怎样的形象?表现了屈原怎样的人格?试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来回答。【明确】屈原不愿“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也不愿“以皓皓之白,蒙世俗之尘埃”,他是一个不随波逐流,不苟合,不妥协的特立独行者,“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还刻画了一个矢志不渝地坚持理想、保持人格操守的形象;表现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2、本文在塑造屈原的同时,还塑造了渔父这一形象,那么渔父是怎样一位形象?塑造这一形象有何意义?试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回答。【明确】渔父规劝屈原“不凝滞于物”,要“与世推移”。当“世人皆浊”时,他开导屈原“淈其泥而扬其波”,当“众人皆醉”时,他规劝屈原“餔其糟而歠其醨”,不要“深思高举”,渔父具有明哲保身、随遇而安、与世推移的处世态度,他是一位高蹈遁世的隐者形象;此外,当屈原表示不赞成他的处世态度时,渔夫只是“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不复与言”,也刻画出他不愠不火、不强人所难、心平气和的超然姿态。塑造这一形象,对屈原来讲,具有衬托的作用,突出了屈原坚持理想、坚持人格操守的高尚品格。3、屈原和渔父在表达各自的人生哲学时运用了怎样的方法?有什么好处?【明确】比喻(使哲理性的道理变得形象化、具体化和生动化)、 反问(强调人物的坚定决心)四、展示交流,探究问题屈原是否可以选择 像司马迁那样隐忍苟活,在自己的后半生实现他的理想?像渔父那样超然物外,放浪行骸,享受山水田园之乐? 或者选择离开这个令他伤心的楚国,另谋高就,另栖高枝,去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提出问题后,学生的思维活跃,纷纷说出自己的观点,并拿出笔纸现场写作,教师下堂和学生进行互动) 预设观点 : (1) 假如时光倒流,屈原选择依旧。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理想的权力,屈原因自己的选择而伟大。历史无法假如,屈原无法复制。(2) 时势造就了英雄,时势造就了屈原;英雄亦能造就时势,屈原成就了那个时代。他身上流着楚国贵族的血液,他不能向司马迁一样“隐忍苟活”;他身上背负复兴楚国的重任,他不能向渔父一样“与时推移”;他心里装着忧国忧民的理想,他不能像张仪一样挂六国相印。他注定就属于那个时代,他没有选择,他唯一的选择是对国家和百姓的爱。 (3)屈原具有高洁的人生品格和远大的政治思想,不愿随波逐流,妥协世俗。他把人格和理想看得比生命更重要。“宁赴湘流,葬于鱼腹之中”也不愿“蒙世俗之尘埃”,以死来体现生命的尊严。司马迁为了成就大业,实现人生价值,在痛苦中选择了隐忍苟活,发愤著书,昭示了生命意义。屈原和司马迁一个选择生,一个选择死,一个以生践志,一个以死明志。 教师总结:作为一个爱国主义诗人,他的一生注定要为楚国操劳。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他有一颗坚定和勇敢的心,为了坚持理想宁死也不苟活。隐忍苟活、与时推移不是他的人生。他洁身自好,梦想楚国通过改革再次强盛,他忧国忧民一心只为楚国,怎奈现实于他过于残酷,命运于他过于不公。他愿把自己的一切都寄托给楚国,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他生命的唯一。他生是楚国身,死是楚国魂,这就是屈原的价值所在。五、课外拓展存在多少人走着却困在原地多少人活着却如同死去多少人爱着却好似分离多少人笑着却满含泪滴谁知道我们该去向何处谁明白生命已变为何物是否找个借口继续苟活或是展翅高飞保持愤怒我该如何存在多少次荣耀却感觉屈辱多少次狂喜却倍受痛楚多少次幸福却心如刀绞多少次灿烂却失魂落魄谁知道我们该梦归何处谁明白尊严已沦为何物是否找个理由随波逐流或是勇敢前行挣脱牢笼我该如何存在 孟子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取义者也。”毛泽东:“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