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千家排水库洪水复核报告1、基本情况1.1 流域概况球川溪属鄱阳湖水系,球川溪发源于江西省玉山县紫坑岭和球川镇的蔑岭两地,由西北向东南流经乌麦田、荷家坞、千家排水库、球川、杨家、曹宅、西村,流入江西省玉山县境,汇入玉山县金沙溪。常山县境内长16.85km,流域面积43.35km2,平均坡降13.36。自然落差410m,多年平均流量为1.68m3/s。千家排水库位于球川镇原千家排村,球川溪中游。千家排水库坝址以上集水面积27km2,主流长度9.1km,主流河道平均坡降为25.9。1.2 气象水库流域内无气象台站,常山县境内设有常山县气象站。该站设于1965年,位于常山县城。据该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17.3,极端最低气温零下9.2, 极端最高气温40.7;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5.7m/s,多年平均风速为2.1m/s,风向ENE。本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温暖湿润,降水充沛。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1851mm,年降水日数为160天左右。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年内变化显著。梅雨为形成本流域大洪水的主要因素。全年降水量一般在17002000mm之间。降水量的年内分布呈单峰型,自3月份春雨明显增加,46月份约850mm,占全年47%,7月中旬出梅后,进入干旱期,降水甚少,910月有秋雨,但雨量不大,11-12月月雨量约80mm。1.3 水库概况千家排水库位于常山县球川镇原千家排村,信江支流球川溪上。球川溪发源于江西省玉山县紫坑岭和球川镇的蔑岭两地,由西北向东流经乌麦田、荷家坞、千家排水库、球川、杨家、曹宅、西村,流入江西省玉山县境,汇入玉山县金沙溪。球川溪在常山县境内流域面积43.35 km2,主流长度16.85km,平均坡降13.36,坝址以上集水面积27km2,主流长度为9.1km,平均坡降25.9。千家排水库是一座以灌溉、防洪为主,结合供水、发电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灌溉面积5.06万亩,防洪保护球川镇2万人,发电装机容量0.8Mw,设计供水能力10000t/d,多年平均发电量160万kwh。 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输水隧洞、上坝公路和水电站组成。工程于1970年6月开始筹建,同年10月动工,1984年工程竣工。水库正常水位为216.60m(原高程采用56黄海高程,减1.10m后为85国家高程基准,以下同),相应库容为1604万m3,5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为219.25m,相应库容为1846万m3,万年一遇保坝标准洪水位为221.03m,总库容2079万m3。大坝为粘土心墙堆石坝,坝顶长度为276.5m,坝顶宽度为6m,最大坝高为43m,最大坝底宽度为192.5m。坝顶高程为221.90m,防浪墙顶高程为222.70m。上游坝坡在高程210.90m和201.90m处各设宽度为4.2m和3.0m的马道,自上而下三级坝坡坡比分别为1:2.5、1:2.75和1:1.5;下游坝坡在高程210.90m和201.90m处各设宽度为3.6m和3.0m的马道,自上而下三级坝坡坡比分别为1:2.35、1:2.7和1:1.5。粘土心墙顶高程为221.03m,顶宽为2.2m,底高程为177.90m,底宽为26m,粘土截水槽底宽为18.00m。粘土心墙和上下游堆石体之间为砂壤土副心墙,上部上下游坡比分别为1:1.8和1:1.57,下部均为1:1,坝壳为堆石体,坡面设干砌块石护坡。溢洪道位于大坝左坝头,为河岸式开敞式正槽溢洪道,不设闸门,在左坝肩山体中开挖而成。溢洪道由进口段、控制段、泄槽段、消力池和出水渠等组成,总长度为795m。溢洪道控制段设曲线型实用堰,堰顶高程为216.60m,溢流前沿长为30m,边墙顶高程为221.50m。输水隧洞为供水、灌溉、发电输水隧洞,位于大坝右岸,由进水口和洞身组成。隧洞设塔式进水口,进水口底板高程为182.40m,进水塔与山体采用浆砌块石拱桥连接,控制闸门为平板钢闸门,闸门高度为2.0m,宽度为1.88m。洞身闸门井段为矩形断面,宽度为1.4m,高度为1.8m,其余为圆形断面,直径为1.8m。长度为183m。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在出口处有一个叉管,直径1.8m,用于电站不发电时放水灌溉,另有球川水厂供水叉管,管道直径为0.3m。发电厂房位于灌溉发电输水隧洞下游,装机容量为0.8Mw,设计发电水头为39m,发电流量为5m3/s。上坝公路位于右岸,长度为800m,路基宽度为3m,为砂石路面。1.4 基本资料1.4.1 水文测站球川溪没有流量站,水库库区内设金荷雨量站,坝址处设大坝雨量站,大坝下游1km处设球川雨量站,3个站建立时间有先后,资料系列参差不齐,球川站为国家站,坝址站和金荷站是水库专用雨量站,由人工进行观测。金荷雨量站位于水库流域中心,专门为观测库区降水而设的。上述各站位置详见附图二,其观测资料情况见表1.1:表1.1 水文测站一览表站名观测项目资料系列备 注球川降水量1971-2005国家站坝址降水量1979-2005水库专用站金荷降水量1987-2005水库专用站1.4.2 流域特征值水库集水面积及河长,河道平均比降等流域特征值复核量算,均采用1972年版的五万分之一航测地形图。量得水库集水面积27km2,河长9.1km,河道比降25.9。原设计水库集水面积27km2,河长9.0km。本次复核采用的流域特征值为水面积27km2,河长9.1km,河道比降25.9。1.4.3 各阶段设计洪水成果1970年和1972年做了两次初步设计,1979年和1980年做了二次保坝设计,水库最后采用成果为1980年万年一遇保坝成果。1980年设计洪水推求采用1979年元月浙江省水文总站刊印的浙江省可能最大暴雨图集中的方法推求,汇流时间为2小时,保坝标准为万年一遇洪水,溢洪道堰顶高程为216.60m。2、设计暴雨设计流域内无流量资料,但有雨量站,本次洪水复核设计暴雨推求采用浙江省短历时暴雨推求和实测雨量资料分析推求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后取用合理成果。2.1 浙江省短历时暴雨推求法2.1.1点、面雨量查算在浙江省短历时暴雨附图3-25和附图3-710中查算各历时(60min、6hr、24hr、3d)点雨量均值、Cv值,并计算点雨量均值、Cv值的平均值,设计流域集雨面积为27km2,由附表4-1查得点面系数值;各历时平均点雨量均值分别乘以相应历时的点面系数即为各历时面雨量均值。成果见表2.1。表2.1 点、面雨量计算表 单位:mm点雨量均值点号60 min6hr24hr3d170120275130平均值42.572.51251660.9770.9940.998面雨量均值42.570.83124.25165.7Cv0.40.40.450.452.1.2 设计面雨量计算根据各历时面雨量均值、Cv值和Cs/Cv=3.5查Kp值表,按Hp=KpH计算各频率设计面雨量,成果见表2.2表2.2 千家排水库设计雨量成果 单位:mm频率(%)0.010.050.10.2123.3352060min159.35138.13129.20119.8598.1888.4081375.454.496hr265.62230.21215.33199.75163.62147.33135.4125.790.8124hr529.9455.4422.5389.5313.11278.9254.1233.1162.83d7076075645204173723393122162.2 实测雨量资料统计分析法2.2.1 雨量统计及资料延长由于本流域大洪水均由梅雨形成,为单成因型洪水,所以按年最大雨量统计。由于本水库集水面积很小,仅为27km2,金荷雨量站位于水库流域中心位置,代表性好,但资料系列太短,仅有19872005年共19年资料,而且1998年7月23日发生特大暴雨,雨量站被冲毁,没有测到该暴雨资料;球川站位于水库流域下游,设立于1971年,有19712005年共35年资料,坝址站设立于1979年,有19792005年共26年资料,对坝址站和金荷站与球川站的相关分析,相关系数分别为0.95和0.85,虽然相关分析结果相关性较好,用相关法延长坝址和金荷站资料系列长度适线结果Cv值为0.24,明显偏小,不符合规律,其资料系列代表性不好;对球川站资料进行分析,资料系列代表性较好,球川站离坝址才1km,所以采用球川站资料代表水库雨量。水库雨量资料系列采用1971年2005年共35年,采用皮尔逊型曲线拟合适线来确定最佳统计参数,其设计成果见表2.3和附图三。表2.3 设计暴雨成果表频率均值CvCs/Cv0.010.050.2123.33520H1d101.40.453.5433372318255228207191132H24hr122.70.453.5524450385309276251231160H3d1640.453.5700601515413369335309214经球川站雨量资料统计,最大24小时雨量与最大1日雨量的比值为1.21,所以用最大1日雨量成果放大1.21倍推求最大24小时雨量。2.3设计暴雨成果比较1981年保坝设计时仅两种方法及与以往设计暴雨成果比较见下表2.4。表2.4 各设计阶段设计暴雨成果设计重现期20年50年100年500年10000年1981年 H24hr247.0301.1341.5437612.4H3d331399451.5568.8785.8实测值法H24hr230.9275.6308.9385523.7H3d309369413515700图集法H24hr233.1278.9313.1389.5529.9H3d312372417520707由表2.3可见,本次复核的实测资料法和图集法的成果比较接近,差值为0.861.34;1981年成果比本次复核的两种方法成果都大很多,差值为6.514.5;1981年计算成果采用1979年的浙江省最大暴雨成果表中的成果进行计算。浙江省最大暴雨成果表由于采用的资料系列短,而本次分析采用的资料系列较长,两次成果比较:1981年成果最大24小时雨量均值为126mm,本次分析最大24小时雨量均值分别为124.25mm和122.7mm,1981年成果最大3日雨量均值为175mm,本次分析最大3日雨量均值分别为164mm和165.7mm,1981年均值略比本次分析成果大,均值相差不大;1981年成果最大24小时雨量Cv值取0.48,最大3日取0.45,本次均取0.45,1981年Cs/Cv比值均取4,本次均取3.5,所以1981年成果雨量比本次分析成果大,罕遇洪水相差更大,本次分析的两种方法更有代表性。本次复核采用实测雨量资料分析法推求成果。2.4暴雨过程线本次复核采用最大3日暴雨推求设计洪水。2.4.1 暴雨衰减指数各时段内设计雨量和暴雨衰减指数按浙江省短历时暴雨中的公式计算,各设计频率第六和第七大时段暴雨成果见表2.5。表2.5 各设计频率第六和第七大时段暴雨成果表频率(%)0.010.050.10.2123.33520N1,60.71 0.71 0.71 0.71 0.71 0.71 0.72 0.71 0.71 N6,240.50 0.51 0.51 0.52 0.53 0.54 0.55 0.55 0.58 H6-513.5 11.7 10.9 10.1 8.3 7.5 6.8 6.4 4.6 H7-621.2 18.1 16.7 15.4 12.2 10.8 9.8 8.9 6.1 由表2.5可见,用浙江省短历时暴雨中方法推求成果不能满足从大到小的规律,本次暴雨衰减指数分析采用浙江省可能最大暴雨图集推荐的办法计算,查得 N100年 np=0.6 N100年 np=0.63汇流时间采用试算法计算,各频率汇流时间成果见表2.4,24小时划分为12个时段。表2.4 汇流时间成果表频率3.33%2%1%0.2%0.1%0.05%0.01%t(h)2.522.52.42.32.22.22.1ik(mm)43.148.951.766.973.680.496.12.4.2 暴雨时、日雨型24小时暴雨时程分配按老大项在20小时,老二项紧靠在老大项左边,其余项时段雨量,按大小次序,奇数项左边,偶数项右边,当排满24小时末时刻后,余下项从大到小在左边从右向左排列。最大三日暴雨,最大24小时雨量放在第二天,扣除最大24小时雨量后其剩余二天暴雨雨量分配比例为第一天60,第三天40,第一和第二天的时雨型按第二天时雨型。2.4.3 设计毛雨过程暴雨过程各时段雨量采用暴雨强度公式计算。设计毛雨过程见表2.6。表2.6 设计毛雨量过程线 单位:mm时段5年20年30年50年100年500年1000年2000年10000年000000000020.5 0.7 0.8 0.9 1.1 1.3 1.5 1.5 1.8 40.5 0.8 0.8 0.9 1.1 1.4 1.6 1.6 1.9 60.6 0.8 0.9 1.0 1.2 1.5 1.7 1.7 2.0 80.6 0.9 1.0 1.1 1.3 1.6 1.8 1.9 2.2 100.7 1.0 1.0 1.2 1.4 1.7 1.9 2.0 2.3 120.7 1.1 1.1 1.3 1.5 1.9 2.1 2.2 2.5 140.9 1.3 1.4 1.6 1.9 2.3 2.6 2.7 3.2 161.4 2.0 2.1 2.3 2.7 3.4 3.7 3.9 4.5 181.9 2.7 2.9 3.3 3.7 4.6 5.1 5.4 6.2 206.5 9.3 10.0 11.1 11.5 14.4 16.0 16.8 19.5 221.1 1.6 1.7 1.9 2.2 2.7 3.0 3.2 3.7 240.8 1.2 1.3 1.4 1.7 2.1 2.3 2.4 2.8 262.5 3.7 4.0 4.4 5.3 6.6 7.1 7.7 9.0 282.7 3.9 4.2 4.6 5.6 7.0 7.5 8.1 9.5 302.9 4.1 4.5 4.9 5.9 7.4 7.9 8.6 10.1 323.1 4.4 4.8 5.3 6.3 7.9 8.5 9.2 10.7 343.3 4.8 5.2 5.7 6.8 8.5 9.1 10.0 11.6 363.6 5.2 5.7 6.3 7.4 9.3 10.0 10.8 12.6 384.6 6.6 7.2 7.9 9.3 11.6 12.4 13.5 15.8 406.7 9.6 10.5 11.5 13.3 16.6 17.8 19.3 22.5 429.3 13.5 14.6 16.1 18.3 22.8 24.5 26.6 31.0 4425.2 39.0 43.1 48.9 51.7 66.9 73.6 80.4 96.1 465.4 7.8 8.4 9.3 10.8 13.5 14.5 15.8 18.4 484.0 5.8 6.3 7.0 8.2 10.3 11.0 12.0 14.0 500.3 0.5 0.5 0.6 0.7 0.9 1.0 1.0 1.2 520.4 0.5 0.6 0.6 0.8 0.9 1.0 1.1 1.3 540.4 0.6 0.6 0.7 0.8 1.0 1.1 1.2 1.4 560.4 0.6 0.6 0.7 0.9 1.1 1.2 1.2 1.4 580.4 0.6 0.7 0.8 0.9 1.1 1.3 1.3 1.6 600.5 0.7 0.8 0.8 1.0 1.3 1.4 1.5 1.7 620.6 0.9 1.0 1.1 1.3 1.6 1.7 1.8 2.1 640.9 1.3 1.4 1.6 1.8 2.2 2.5 2.6 3.0 661.3 1.8 2.0 2.2 2.5 3.1 3.4 3.6 4.2 684.3 6.2 6.7 7.4 7.7 9.6 10.7 11.2 13.0 700.7 1.0 1.1 1.3 1.5 1.8 2.0 2.1 2.5 720.5 0.8 0.8 0.9 1.1 1.4 1.5 1.6 1.9 3 设计洪水3.1 产流计算千家排水库流域属南方湿润地区,产流方式采用蓄满产流。在设计条件下,产流计算采用简易扣损法,初损为25mm,最大24小时雨量后损值1mm/h 。3.2 汇流计算设计流域集水面积为27km2,小于50km2,设计洪水汇流计算采用浙江省推理公式法推求。根据流域自然地理情况,出壤植被条件,在m关系线上线查得m值为0.8,据公式 采用试算法联解上述方程式求得各频率汇流时间和洪峰流量。表3.2 汇流时间成果表频率3.33%2%1%0.2%0.1%0.05%0.01%Qm(m3/s)316359.3380.3494.4544.7595.8714t(h)2.542.52.42.32.22.22.1 划分时段数12个时段,则t=2小时据第K时段洪峰: Qk=0.278tkF=BkUmax绘制设计洪水过程线见附图五、六和表3.3表3.1 设计净雨过程线 单位:mm时段5年20年30年50年100年500年1000年2000年10000年00000000002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4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6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8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10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12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140.0 0.0 0.0 0.0 0.0 0.0 0.0 0.0 2.7 160.0 0.0 0.0 0.0 0.0 2.9 3.2 3.4 4.0 180.0 0.0 0.0 0.0 3.2 4.1 4.6 4.9 5.7 200.0 0.0 0.0 10.6 11.0 13.9 15.5 16.3 19.0 220.6 1.1 1.2 1.4 1.7 2.2 2.5 2.7 3.2 240.0 0.2 0.3 0.4 0.7 1.1 1.3 1.4 1.8 261.5 2.7 3.0 3.4 4.3 5.6 6.1 6.7 8.0 281.7 2.9 3.2 3.6 4.6 6.0 6.5 7.1 8.5 301.9 3.1 3.5 3.9 4.9 6.4 6.9 7.6 9.1 322.1 3.4 3.8 4.3 5.3 6.9 7.5 8.2 9.7 342.3 3.8 4.2 4.7 5.8 7.5 8.1 9.0 10.6 362.6 4.2 4.7 5.3 6.4 8.3 9.0 9.8 11.6 383.6 5.6 6.2 6.9 8.3 10.6 11.4 12.5 14.8 405.7 8.6 9.5 10.5 12.3 15.6 16.8 18.3 21.5 428.3 12.5 13.6 15.1 17.3 21.8 23.5 25.6 30.0 4424.2 38.0 42.1 47.9 50.7 65.9 72.6 79.4 95.1 464.4 6.8 7.4 8.3 9.8 12.5 13.5 14.8 17.4 483.5 5.3 5.8 6.5 7.7 9.8 10.5 11.5 13.5 500.0 0.0 0.0 0.1 0.2 0.4 0.5 0.5 0.7 520.0 0.0 0.1 0.1 0.3 0.4 0.5 0.6 0.8 540.0 0.1 0.1 0.2 0.3 0.5 0.6 0.7 0.9 560.0 0.1 0.1 0.2 0.4 0.6 0.7 0.7 0.9 580.0 0.1 0.2 0.3 0.4 0.6 0.8 0.8 1.1 600.0 0.2 0.3 0.3 0.5 0.8 0.9 1.0 1.2 620.1 0.4 0.5 0.6 0.8 1.1 1.2 1.3 1.6 640.4 0.8 0.9 1.1 1.3 1.7 2.0 2.1 2.5 660.8 1.3 1.5 1.7 2.0 2.6 2.9 3.1 3.7 683.8 5.7 6.2 6.9 7.2 9.1 10.2 10.7 12.5 700.2 0.5 0.6 0.8 1.0 1.3 1.5 1.6 2.0 720.0 0.3 0.3 0.4 0.6 0.9 1.0 1.1 1.4 表3.3 设计洪水过程线 单位:m3/s时段5年20年30年50年100年500年1000年2000年10000年00000000002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4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6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8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10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12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140.0 0.0 0.0 0.0 0.0 0.0 0.0 0.0 20.1 160.0 0.0 0.0 0.0 0.0 21.4 24.2 25.5 30.3 180.0 0.0 0.0 0.0 23.9 30.9 34.7 36.5 43.1 200.0 0.0 0.0 79.8 82.9 104.6 116.5 122.1 142.9 224.4 8.1 9.0 10.3 12.7 16.8 19.0 20.1 24.0 240.0 1.4 2.0 3.1 5.0 8.1 9.8 10.6 13.6 2611.5 20.0 22.3 25.3 32.2 41.9 45.6 50.3 59.8 2812.6 21.6 24.1 27.2 34.4 44.7 48.6 53.5 63.5 3014.0 23.5 26.2 29.5 37.0 47.9 52.1 57.3 67.9 3215.5 25.7 28.6 32.2 40.1 51.8 56.2 61.8 73.2 3417.4 28.5 31.6 35.5 43.8 56.4 61.2 67.2 79.5 3619.8 31.9 35.3 39.5 48.4 62.1 67.3 73.9 87.3 3826.9 42.2 46.5 51.9 62.3 79.4 85.9 94.1 110.8 4042.6 64.8 71.1 78.9 92.2 116.7 126.0 137.7 161.6 4262.5 93.6 102.3 113.2 129.6 163.4 176.1 192.2 225.0 44181.6 285.2 316.0 359.5 380.6 494.6 544.9 596.0 713.8 4632.9 50.8 55.8 62.2 73.7 93.7 101.2 110.8 130.2 4826.6 40.0 43.8 48.5 58.1 73.3 79.0 86.3 101.1 500.0 0.0 0.2 0.7 1.6 2.9 3.7 4.0 5.3 520.0 0.2 0.5 0.9 1.9 3.3 4.1 4.4 5.8 540.0 0.4 0.8 1.2 2.2 3.7 4.6 4.9 6.4 560.0 0.7 1.1 1.6 2.7 4.3 5.1 5.5 7.1 580.0 1.1 1.5 2.0 3.2 4.9 5.8 6.3 7.9 600.0 1.6 2.0 2.6 3.8 5.7 6.7 7.2 9.0 620.9 3.0 3.5 4.2 5.6 8.0 9.3 9.9 12.1 643.0 6.0 6.8 7.9 9.7 13.0 14.9 15.7 19.0 665.7 9.9 10.9 12.5 14.7 19.3 21.9 23.1 27.5 6828.6 42.9 46.5 51.9 54.0 68.5 76.4 80.1 94.0 701.7 4.1 4.7 5.6 7.2 9.9 11.4 12.1 14.8 720.3 2.2 2.6 3.3 4.6 6.6 7.8 8.3 10.3 1981年设计洪水成果见表3.4表3.4 1981年设计洪水成果 单位:m3/s时段(h)20年50年100年200年500年1000年10000年231.0037.9543.1348.4655.4260.5977.90432.7440.0845.5551.1858.5363.9982.27634.7742.5748.3754.3662.1667.9687.37837.1845.5151.7258.1166.4672.6693.411043.6953.4860.7768.2978.0985.38109.771254.5366.7575.8685.2497.47106.56137.011477.9495.41108.42121.83139.32152.31195.8316107.18131.21149.10167.54191.59209.46269.3018335.44410.65466.65524.37599.65655.57842.852063.4877.7288.3299.24113.49124.07159.512248.3159.1467.2175.5286.3694.41121.392440.0849.0755.7662.6671.6578.33100.713.3 设计洪水成果比较本次复核成果和原设计成果见下表。表3.5 设计洪水洪峰流量成果表 设计阶段计算方法各设计频率(%)洪峰流量(m3/s)10000年1000年500年50年1981年初设推理公式法843656600411本次洪水复核推理公式法714545495360与开化县茅岗水库成果比较见表3.6。表3.6 千家排和茅岗水库万年一遇洪水成果比较表水库名称集水面积(km2)河长(km)设计雨量(mm)河道坡降(%)洪峰流量(m3/s)洪峰模数(m3/s/km2)千家排279.152425.971426.4茅岗308.4762735.47112037.3从表3.5可以看出,1981年成果比本次成果大,原因是1981年成果采用暴雨成果比本次复核大,本次复核的暴雨成果代表性更好;从表3.6可以看出,复核成果符合雨量大、河道坡降陡、河长短洪峰模数大的规律,所以本次复核的洪水成果合理,采用本次复核成果。4、水库调洪计算水库调洪计算的任务是根据设计洪水过程线和泄水建筑物水位下泄流量关系曲线及库容曲线等基本资料,求出水库水位过程及泄流过程。4.1 计算原理与方法水库调洪采用静库容调洪计算方法,即假定:水库库容与库水位在dt时段内成直线变化,将圣维南偏微分方程组中连续方程写成以下有限差替代微分值的水量平衡方程式:(I初+I末)/2-(Q初+Q末)/2(V末-V初)/dt式中:I初 I未 :分别为时段dt初、末的入库流量(m3/s) Q初 Q未:分别为时段dt初、末的出库流量(m3/s) V末V初:分别为时段dt初、末的水库蓄水量(万m3)水库下泄流量Q与坝前库水位Z关系为:Q=F(Z)水库泄水建筑物为开敞式溢洪道,故式中Q与Z的关系由开敞式溢洪道的泄洪能力确定,水库蓄水量V与库水位Z的关系由库容曲线绘制,即:V=f(Z)联解以上方程式,即可求得各时段的坝前水位,水库下泄流量及蓄水量。根据上述原理,采用试算法迭代求解,逐进段连续演算完成整个调洪过程。4.2 溢洪道溢洪道位于大坝左端,为敞开式溢洪道,堰顶高程216.60m,溢流前沿长30m,1,m=0.49,H为溢洪道实用堰堰上水头。库水位与下泄流量关系见表4.1。表4.1 水库水位与溢洪道泄流能力关系表水位(m)216.6216.9217.4217.9218.4218.9泄流量(m3/s)010.746.596.3157226.7水位(m)219.4219.9220.4220.9221.03泄流量(m3/s)304.5389.7481.5579.6606.14.3 水库水位库容曲线水库库容曲线仍采用1972年初步设计成果,水库水位与库容关系见表4.2,库容曲线见附图四表4.2水库水位与库容关系表水位(m)180.9181.9182.9183.9184.9185.9186.9187.9188.9库容(万m3)014101828445471水位(m)189.9190.9191.9192.9193.9194.9195.9196.9197.9198.9199.9库容(万m3)91112136164192224258294334376421水位(m)200.9201.9202.9203.9204.9205.9206.9207.9208.9209.9210.9库容(万m3)48851957262868774881388095010231099水位(m)211.9212.9213.9214.9215.9216.9217.9218.9219.9220.9221.9库容(万m3)117812591344143215221615171218111913201821254.4 洪水调度原则水库正常水位为216.60m,库水位达到汛限水位为216.60m水位而遭遇洪水,开敞式溢洪道开始溢流。4.5 调度计算成果按上述调度原则进行调洪演算,计算成果见表4.3,年最大洪水重现期为50年、2000年和10000年的洪水调节过程示意图见附图五、六、七。表4.3 调洪成果表频率P(%)2053.33210.20.050.01最高洪水位(m)217.96218.51218.65218.97219.09219.61220.05220.53最大泄流量(m3/s)103.1171.6190.8237.2255.4339.5416.6506.44.6 调洪设计成果比较以前各阶段的调洪仅计算万年一遇洪水,所以仅对万年一遇成果进行比较,成果比较见表4.4表4.4 调洪成果比较表设计阶段洪水重现期入库洪峰流量(m3/s)最大泄流量(m3/s)最高洪水位(m)本次复核成果万年一遇714506.4220.531981年成果万年一遇842559221.03从表中可以看出,本次复核成果比1980年成果小,其主要原因是设计降水量比1980年少,导致入库洪水流量小,洪水位也有所下降。5 结论与建议一、本次洪水复核,设计暴雨采用实测雨量资料分析法推求,采用的水文资料系列较长,代表性较好,产流汇流计算采用浙江省推理公式计算,并与原设计成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确定设计洪水合理,成果较为可靠,计算成果精度较高。二、根据国家标准防洪标准(GB50201-94),千家排水库属中型水库,属等工程,主要建筑物的级别为3级,其防洪标准(重现期);设计为10050年,校核为20001000年。大坝原设计标准为5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职业技能鉴定-铁路职业技能鉴定-货运员(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综合评标专家-黑龙江-黑龙江综合评标专家(工程监理类)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热电厂生产工艺培训课件
- 热浸镀锌基础知识培训
- 职专园艺考试题及答案
- 烧烤摊防火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烤红薯美育课件
- 存款保险知识培训总结课件
- 烟厂基础知识培训课件小结
- 陕西省华阴市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教师岗试题含答案分析
-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总体部署完整版
- TUPSW微机控制电力专用不间断电源(UPS)系统使用说明书
- 骨质疏松诊治与中医药
- LY/T 2383-2014结构用木材强度等级
- GB/T 528-2009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
- 中日关系历史
- GB/T 15171-1994软包装件密封性能试验方法
- 2023年江苏省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奥赛)初赛试题和答案
- 信息系统运维服务方案
- 化工试生产总结报告
- DB32-T 3129-2016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单体钢架塑料大棚 技术规范-(高清现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