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第七大营养素.doc_第1页
人类的第七大营养素.doc_第2页
人类的第七大营养素.doc_第3页
人类的第七大营养素.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类的第七大营养素膳食纤维10食品检测及管理 孙林婷 10140111 【摘要】:1990年前营养学中没有“膳食纤维”这个名词,而只有“粗纤维”。粗纤维曾被认为是对人体不起营养作用的一种非营养成分。以往营养学家考虑的是粗纤维吃多了会影响人体对食物中营养素的吸收,尤其是不利于微量元素的吸收。然而通过30多年来的调查与研究,发现并认识到这种“非营养素”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它在预防人体的某些疾病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认识到“粗纤维”的概念已不适用,因而将“粗纤维”一词废弃,改为“膳食纤维”,与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并列称为“第七营养”。【关键词】: 膳食纤维 营养素 粗纤维 水化合物 非营养成分 调查与研究 营养作用 人体健康。【正文】: 20世纪70年代以前,世界上没有“膳食纤维”这个词。膳食纤维被认为是膳食中的营养物质或不利于营养素吸收的物质。当时的居民生活水平低,吃得杂,大量的纤维抑制了很多营养吸收。现代饮食日趋精细,结果导致糖尿病、心血管病、肥胖症遍及全国。特别是肠道癌、便秘等常见的健康问题,使膳食纤维这看似“垃圾”却有利于预防这些疾病发生的东西,猛得吸引了营养学家、流行病学家的眼球。曾经,膳食纤维是营养不良的元凶。现在,它是预防富贵病的良药。一 为什么把膳食纤维称为第七大营养素?糖类(糖、淀粉)、脂肪、蛋白质、矿物质、水和维生素被称为人体六大营养素。以往人们“食不厌精, 不厌细”,除了注重六大营养素外,往往在加工中将膳食纤维通通除去,不管是吃竹笋、甘蔗还是青菜、玉米,总把膳食纤维当作毫无价值的废物。研究发现,膳食纤维是人体生理功能活动中必需的重要物质,其作用不可小视,尤其对中老年说来作用重大,功用不可替代。目前,膳食纤维已被人称为中老年人“第七大营养素”还有些专家把微量元素、维生素、膳食纤维并称为中老年人体三大营必需养素,说明膳食纤维之重要。膳食纤维一般不易被消化的食物营养素,主要来自于植物的细胞壁,包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树脂、果胶及木质素等。膳食纤维是健康饮食不可缺少的,纤维在保持消化系统健康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摄取足够的纤维也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以及其它疾病。纤维可以清洁消化壁和增强消化功能,纤维同时可稀释和加速食物中的致癌物质和有毒物质的移除,保护脆弱的消化道和预防结肠癌。纤维可减缓消化速度和最快速排泄胆固醇,所以可让血液中的血糖和胆固醇控制在最理想的水平。膳食纤维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乙醇等一般溶剂。食物中的膳食纤维进入人体后,一般也是难以消化的。食物经过胃的初步研磨,向下运行,推入小肠,小肠中的膳食纤维能帮助及时带走人体内的有害物质,把脂肪、胆固醇等“排挤”开,使小肠尽量少吸收脂肪和胆固醇。如果经常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就会使大便通畅、排毒、降胆固醇,对便秘、动脉硬化性疾病,糖尿病也有预防和治疗作用。二 膳食纤维与人体健康膳食纤维在人体能具有持水性,对有机分子的吸附作用,与阳离子的结合和交换,被微生物分解等4大特性。不仅能调节营养物质在体能的消化吸收还能降糖、降脂、减肥通便。现代许多“富贵型”疾病及慢性病(包括癌症)都与低纤维高脂肪的膳食有关。 1、降低机体血脂可溶性膳食纤维(果胶、豆胶)的降脂作用较为明显,对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病也有一定的作用。另外,膳食纤维可降低锌、铜的比值,发挥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膳食纤维还能发挥司匹林药物的作用,具有抗凝血和容纤的效应。2、防癌、抗癌在机体“指令性细胞死亡”的自然过程中,膳食纤维能够使恶性肿瘤走向“自杀”。从而起到防癌、抗癌的作用。这是因为,研究发现,纤维代谢的副产物(即天然产生的一种短链脂肪酸),在促使癌细胞自然死亡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癌症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膳食纤维或富含纤维的食物的摄入量与结肠癌危险因素呈负相关,蔬菜摄入量与大肠癌危险因素呈负相关而谷类则与之呈正相关,这两种癌的发生主要与致癌物质在肠道内停留时间长,和肠壁长期接触有关。增加膳食中纤维含量,使致癌物质浓度相对降低,加上膳食纤维有刺激肠蠕动作用,致癌物质与肠壁接触时间大大缩短。但要得出肯定的结论还需进一步研究。3、改善大肠功能膳食中的纤维影响大肠功能的作用包括:缩短消化残渣在大肠的通过时间,增加粪便体积和重量及排便次数,稀释大肠内容物以及为正常存在大肠内的菌群提供可发酵的底物。膳食纤维对粪便体积,重量和通过大肠时间长短的影响被公认为是对大肠功能的重要作用,这种对肠功能的作用起到了预防肠癌的作用。粪便量的增加以及膳食纤维在结肠的发酵作用从而加速肠内容物在结肠的转移和使粪便排出起到了预防便秘的效果。4、改善糖尿病症状膳食纤维中的果胶可延长食物在肠内的停留时间、降低葡萄糖的吸收速度,使进餐后血糖不会急剧上升,有利于糖尿病病情的改善。近年来,经学者研究表明,食物纤维具有降低血糖的功效,经实验证明,每日在膳食中加入26克食用玉米麸(含纤维91.2)或大豆壳(含纤维86.7)。结果在 2830天后,糖耐量有明显改善。因此,糖尿病膳食中长期增加食物纤维,可降低胰岛素需要量,控制进餐后的代谢,要作为糖尿病治疗的一种辅助措施。5、预防结肠和直肠癌这两种癌的发生主要与致癌物质在肠道内停留时间长,和肠壁长期接触有关。增加膳食中纤维含量,使致癌物质浓度相对降低,加上膳食纤维有刺激肠蠕动作用,致癌物质与肠壁接触时间大大缩短。学者一致认为,长期以高动物蛋白为主的饮食,再加上摄入纤维素不足是导致这两种癌的重要原因。 6、防治痔疮 痔疮的发生是因为大便秘结而使血液长期阻滞与瘀积所引起的。由于膳食纤维的通便作用,可降低肛门周围的压力,使血流通畅,从而起防治痔疮的作用。 7、利于减肥一般肥胖人大都与食物中热能摄入增加或体力活动减少有关。而提高膳食中膳食纤维含量,可使摄入的热能减少,在肠道内营养的消化吸收也下降,最终使体内脂肪消耗而起减肥作用。 8、防治便秘膳食纤维体积大,可促进肠蠕动、减少食物在肠道中停留时间,其中的水份不容易被吸收。另一方面,膳食纤维在大肠内经细菌发酵,直接吸收纤维中的水份,使大便变软,产生通便作用。 其他:除上所述,膳食纤维吸水后体积增大还能增加饱腹感,减少食物摄入量,具有预防肥胖症的作用,控制体重、有利于减肥。膳食纤维可减少胆汁酸的再吸收,改变食物消化速度和消化道激素的分泌量,可预防胆结石。同时膳食纤维还可以减少食物中三大营养素的生物利用率,因而对肥胖者控制体重很有帮助。三 膳食纤维摄入过多对人体的影响膳食纤维虽有益健康但不宜摄入过多膳食纤维有阻碍、减缓消化与营养吸收的副作用。膳食纤维过量会导致胀气、粪便量增加等腹部不适现象。膳食纤维对矿物质有离子交换和吸附作用。摄入过多则会引起钙、铁、锌、锰、铜等元素的排泄量增多。从而导致矿物质元素缺乏症,如缺铁性贫血。因此,胃气不强的人吃了粗粮就会感觉胃不舒服。本身缺乏矿物质的人,也会因为过量摄入膳食纤维而加重病情。尤其对老年人来说过量摄入膳食纤维“弊多利少”这是因为老年人本身胃肠功能减弱,消化力降低,吃粗纤维食物过多会产生较多气体,使人腹胀,消化不良,还会使老年人免疫力下降,智力减退,过早发生大脑老化等。四 如何维持高膳食纤维摄入,维持食物多样化高膳食纤维摄入是中国传统饮食的一个明显特点。这是一种非常有利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我们继续坚持。膳食纤维来自植物,它不能被消化,也不能被吸收,因此不含能量。调查发现有关膳食营养与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糖类比例越高,人群超重及肥胖、糖尿病、高胆固醇的风险越低。进10年来,我国城市居民膳食中蔬菜的进食量持续下降,谷物的供能比也明显低于合理水平,这一不良趋势需要尽快地干预和阻断。当前农村居民的糖类供能比为61%,尚在合理范围,但也需要及早给予宣传教育和提醒,免得重蹈城市居民之覆辙。食物多样化是中华传统饮食的另一个显著特点,非常符合保持健康的要求。世界卫生组织和粮农组织提出的保持健康膳食因素的第一条就是食物多样化。一个吸收消化功能正常的人,只要做到了食物多样化,就绝对不需要膳食补剂或保健品等的补充。食物是身体必需营养的最好补充剂。与人造的和人工合成、提前的保健品相比,天然食物中的营养素的吸收,远优于前者,所以中国人的经验总结叫“药补不如食补”,世界卫生组织和粮农组织还特别推荐植物性食物的摄入,提出了“天天五蔬果”的口号,即每天争取吃够五种水果和五种蔬菜。这也是推进食物多样化,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对因客观条件限制不能做到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