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践 实践的概念 实践的特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真理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具体性 真理的条件性 真理和谬误 认识过程 认识的反复性 认识的无限性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基础梳理 一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 实践及其特点 客观世界 物质性 1 含义 是人们改造 的 活动 2 特点 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 实践是认识的 来源 社会历史性 2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 动力 客观物质性 主观能动性 3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 唯一标准 目的 归宿 4 实践是认识的 和 二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1 真理是客观的 具体的 有条件的 条件和 1 真理是客观的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客观性 2 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 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 真理就会变成 3 真理都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 来说的 都是主观与 理论与 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范围 谬误 特定的过程 客观 实践 2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反复性 无限性 1 认识的特点 认识具有 2 方法论要求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在实践中 在实践中 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 永恒的生命 认识和发现 检验和发展真理 真理 自测自评 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 a 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b 人们有意识 有目的的一切物质性活动c 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d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答案 d 2 造烛为求明 求知为运用 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 终无收获 这一论断是在强调 a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答案 b 3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b 条件性d 客观性 a 唯一性c 实践性 答案 d 4 球海洋生物普查结果显示 约有75 的海洋物种人类知 之甚少 它们大多分布在未被深入考察的海域 这表明 客观事物随着认识的变化而变化 认识总要受到具体 实践水平的限制 世界上总会存在人类无法认识的事物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a b c d 解析 颠倒了客观事物和认识的关系 属于不可知论观点 材料强调了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故 符合题意 故选c 答案 c 考点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 实践的概念 1 实践的概念 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2 它有两层基本含义 凡是实践 都是以人为主体 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 实践的特点 三个 1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从实践的构成要素看 实践的客观物质性是由实践的构成要素的客观性决定的 实践的基本要素 主体 对象 手段 是客观的 从制约实践的条件看 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 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2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实践是一种有目的 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3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社会性 强调的是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 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历史性 强调的是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受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3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借助一定工具作为手段 使客观 对象发生某种改变而获得的 2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 工具 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3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本身无法成为判断标准 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 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 这就需要联结主观与客观的实践来检验 通过实践 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 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4 实践是认识目的和归宿 认识本身不是目的 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 却脱离实践 不为实践服务 那么这种认识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 正确区分认识的来源与认识的途径 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这个来源是唯一的 一切真知都来 源于实践 2 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无 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 都是实践的产物 全面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1 原理内容 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发展的动力 检验的标准 目的和归宿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 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 2 方法论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积极参加实践活动 丰富和发展我们的认识 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坚持科学理论为指导 3 反对 反对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 反对盲目实践和空洞 的理论 过关训练 1 荀子说 不闻不若闻之 闻之不若见之 见之不若知之 知之不若行之 学至于行而止矣 行之 明之 这里所 讲的 行 是指 a 对事情要有耳闻c 要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 对事情要亲眼见之d 要亲身实践 解析 荀子这段话是说 对事物听固然重要 但不如亲眼看到 看到又不如去认识和理解它 认识它则不如亲手去做一做 可见 荀子在这里强调的是实践的重要性 他所说的 行 应为我们所说的实践 故选d 答案 d 2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2011年9月23日宣布 他们发现一些粒子可能以快于光速的速度飞行 一旦这一发现被验证为真 将颠覆支撑现代物理学的爱因斯坦相对论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这个结果的潜在影响巨大 急需其他实验的独立测量进行重复实验 接受更广泛 更严谨的考验 这才能最终验证或反驳是否真的存在超光速粒子 这一声明蕴涵的 主要哲理是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 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 解析 是否真的存在超光速粒子 这一结果还需要通过一系列的科学实验来证明 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故选c a b两项说法均与题意无关 d项说法错误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答案 c 考点2 真理与认识过程 1 真理及其特征 1 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 真理的特点 真理的客观性 最基本的属性 不同的人 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 但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 也就是说真理只有一个 真理的条件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 只要再多走一小步 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真理的具体性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 都是主观与客观 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离开这一特定的过程 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3 真理与谬误 真理与谬误之间有着严格的界限 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 不符合的认识则是谬误 在一定条件下 真理就是真理 而不是谬误 二者的界限不容混淆 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真理又是具体的 有条件的 超出了真理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 2 认识过程 1 认识的反复性 从认识的主体看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主观上受到不同的立场 观点 方法 知识水平 思维能力 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 从认识的客体看 客观事物是复杂的 变化着的 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这决定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 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 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 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3 认识的前进性和上升性 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并不表明它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相反 从实践到认识 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4 方法论要求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真理的有用性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 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获得成功 因此 真理是有用的 但是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 因为每个人的有用的标准是不相同的 有用的就是真理 是以主观需要作为衡量真理的标准 否认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是错误的 误区1 任何情况下 真理只有一个 注意 真理只有一个 是指对于同一个确定的对象 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 但是真理又是具体的 有条件的 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但是 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 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 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 所以 不能笼统地说真理只有一个 误区2 真理是客观的 不具有主观性 注意 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 表现在 一是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二是真理的检验标准具有客观性 但是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作为一种认识 它的形式是主观的 过关训练 3 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 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 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里 人们一直把它当做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真理 但是 19世纪初 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 在凹曲面上 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 随后 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 在球形凸面上 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 这说明真理是 因人而异的 具体的 有条件的 客观的 a b c d 解析 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 这一真理是有条件的 在凹曲面上小于180 在球形凸面上大于180 这就说明真理是有条件的 具体的 因此 符合题意 说法错误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 d 4 从把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 到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诞生 再到科学发展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提 供科学的行动指南 这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有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真理是客观的 具体的 有条件的 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社 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a b c d 解析 说法正确 但与题干无关 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 答案 b 易错点 不能正确区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四个表现 典题 为了应对互联网的迅速发展 针对第一代互联网数据包传送格式设计时的局限性 世界互联网工程组织设计并正式发布了面向下一代互联网的数据包传送格式 这表明 a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尝试解题 a 错因分析 本题容易误选b或c 原因是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四个表现之间内在的区别认识不足 以及对于材料的中心意思把握到不到位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新的问题 产生新的要求 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这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材料的信息符合这一观点 指点迷津 此题考查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四个表现 解题关键在于明确四个表现之间的内在区别 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中要注意比较相近或相似知识之间的区别 例如实践的三个特征和意识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之间的区别等 真题体验 1 2011年江苏卷 国库也叫国家金库 一般以为只是放钱的库房 事实上 现代意义上的国库还可以看成是一个簿记系统 用来记录所有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 人们对国库的片面 认识是 a 唯意志主义的c 人脑主观自生的 b 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d 脱离客观存在的结果 解析 无论正确的认识还是片面的认识 都不是主观自生的 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可见b项符合题意 c d两项说法错误 唯意志主义是指把意志当做世界的本原和发展动力的一种唯心主义哲学 a项明显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答案 b 2 2011年福建卷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看到月亮 一个小孩会形象地把它同日常生活中的某些东西联系起来 而一个远离故土的人会以 我寄愁心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 这体现 了 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思索 认识 可以因为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 认识对象具 认识可以摆脱客 有能动的反映特性 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观事物的原貌 实现认识对象的创新 a b c d 解析 无论是孩子的具体感觉还是远离故土的人的抽象思维 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 应选 由于主体的立场不同 知识结构不一样 面对同一事物 人们会形成不同的认识 应选 题干中的认识对象是月亮 它是客观的 它的反映特性不能等于人的积极能动反映 不能说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应排除 认识根源于实践中的客观事物 不可能脱离客观事物 也应排除 故选a 答案 a 3 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 历史学家通常认为 在审视复杂 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 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 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复杂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展现必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 a c b d 解析 中的 总是不同的 说法太绝对 不同的认识主体对问题的认识可能是相同的 说法正确但与材料联系不紧密 材料强调不能 轻率地下结论 而不是真理的发展 分别从认识的客体和主体方面表述了原因 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故选d 答案 d 4 2011年江苏卷 黑格尔说 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 在这一过程中 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 直接继续 这说明真理 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 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 身 是具体的 有条件的a c 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b d 解析 题干信息 真理是发展着的 每一步都是前一步的继续 这反映了真理不断发展 但往往又处于一定阶段 这体现了真理是具体的 有条件的 符合题意 真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是绝对的 错误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是一种正确认识 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错误 答案 c 5 2010年广东卷 关于 学习 有两种观点 其一 人之岁月精神有限 诵说中度一日 习行中错一日 纸墨上多一分 身世上少一分 其二 教人必欲使其读尽天下书 将道全看在书上 将学全看在读上 这两种观点没有处理好 a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b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c 真理与价值的关系d 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解析 认为 纸上谈兵的学问不是真学问 只有经历过实践历练出来的才是真学问 真本事 可见前一句片面强调实践 后一句 将学全看在读上 则片面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 故选b 答案 b 6 2011年广东卷 阅读下列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 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 当前 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 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 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截止2010年上半年 国有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 据此 有人认为 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 结合材料 从真理的条件性 具体性原理出发 简评 文 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 的观点 解析 解答本题 要正确答题的知识范围是真理的条件性 具体性 运用真理与谬误的关系 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等角度分析 文化体制改革需要搞文化产业化 但不是所有的文化单位都要搞文化产业化 为此必须坚持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的统一 文化产业化的同时必须坚持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即真理和谬误是相伴而行的 答案 真理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的 是主观与客观 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文化产业化只适用于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 加快转企改制与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不可割裂 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要反对歪曲理解 坚持文化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 考题预测 1 广东惠州2012届高三第三次调研 2011年屠呦呦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 获奖理由是 因为发现青蒿素 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 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 生命 这说明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答案 d 2 2012年广东深圳一模 2011年5月 一部汇聚深圳改革开放30年观念创新成果的 深圳十大观念 由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深圳十大观念 如实反映和记录了30年间深圳特区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发展历程 也是对深圳30年跨越式发展的高度的理论概括 这说明 深圳十大观 念 a 都是主观与客观 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 是深圳这座城市精神的标志 需要弘扬 不能扬弃c 还需要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检验 把意识变为物质d 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具有客观物质性 解析 深圳十大观念 如实反映和记录了30年间深圳特区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发展历程 体现了主观与客观 认识与实践的历史的统一 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3 古诗云 眼处欣生句自神 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 亲到长安有几人 下列选项中与此诗句所包含的 哲理相同的是 a 近水楼台先得月 向阳花木易为春b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c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d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古诗所体现的哲理 由 摸索 亲到 等词可知 材料中的诗句强调的是实践的作用 故c项符合题意 a d两项主要体现了联系的观点 b项主要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均与诗句体现的哲理不相符 答案 c 4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 健康就是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 后来又认识到心理健康也是健康的重要内容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作出了定义 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 还要有完整的心理 生理状态和社会的适应能力 从哲学上看 这表明 每一次认识的实现都是有限的 但人类认识前进的趋势是 无限的 认识的发展总是一个由正确认识代替错误认识的过程 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 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曲折的过程 a b c d 解析 中的 总是 说法过于绝对 故排除含有 的选项 选c 答案 c 5 材料一 2011年11月20日 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 长征二号丁 运载火箭 以 一箭双星 方式成功将 创新一号03星 和 试验卫星四号 送入太空 创新一号03星 主要用于水利 水文 气象 电力及减灾等领域各类监测站点的数据采集和传输任务 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试验卫星四号 主要用于开展空间技术试验和环境探测 材料二 1929年 美国的天文学家哈勃通过观测首先发现了星体间距离不断变大的现象 并提出宇宙膨胀理论 这一发现导致美国的天体物理学家伽莫夫提出 大爆炸理论 多年来 天体物理学界一直认为宇宙是在以一个恒定的速度膨胀 获得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美 澳三位天体物理学家 通过用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对超新星的观测而给出了新的答案 宇宙膨胀不断加速 宇宙的膨胀速度不是恒定的 也不是越来越慢 而是不断加快 而且逐渐变冷 这个发现 被瑞典皇家科学院称为 震动了宇宙学的基础 运用 生活与哲学 中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结合材料一 分析 人类只要有一定的愿望 就一定能 按照这个目的 想法去征服自然 这一观点 2 结合材料二 谈谈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出租车客运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出生证明档案管理课件
- 2025年版个人北京租房合同范本
- 2025【合同范本】实习合同模板
- 2025入职协议:食品加工行业劳动合同范本(一线工人)
- 2025品牌代理合作合同模板
-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讲课文档
- 病毒式传播策略-洞察及研究
- 2025新款借款合同范本
- 2025拆迁安置补偿合同范本参考文献
- 重症血液净化血管通路的建立与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解读2025
- 2025年乡村医生考试题库:常见疾病诊疗与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试题集
- 能源管理体系及节能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度股权代持协议书:国有企业股权代持与监管协议
- 土壤改良施工方案
- 商铺店面装修合同
- 食品企业总经理聘用模板
- 【蝉妈妈】2024年抖音电商酒水行业趋势洞察报告
- 2024年中国创新方法大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 《毒虫咬伤》课件
- 员工派遣单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