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二单元第25讲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和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课件(广东专用).ppt_第1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二单元第25讲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和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课件(广东专用).ppt_第2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二单元第25讲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和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课件(广东专用).ppt_第3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二单元第25讲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和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课件(广东专用).ppt_第4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二单元第25讲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和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课件(广东专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5讲宋明理学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和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 考点一宋明理学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一 宋明理学1 理学兴起的背景 1 魏晋南北朝时期 迅速传播 信徒众多 儒学的发展逐渐出现危机 佛教 道教 2 唐宋时期 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2 宋代兴起了以 理 或 天理 为核心的观念体系 被称为 理学 3 程朱理学 1 代表人物 北宋的程颢 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 三教合一 2 主张 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分的观念抽象化为天地万物始源的 建立起理学体系 3 地位 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以后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 理 南宋 朱熹编著的 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朱熹的学术思想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影响很大 甚至还流传到朝鲜 日本 越南 产生了很大影响 四书章句集注 4 陆王心学 1 陆九渊提出 心即 也 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即是宇宙 并提出 发明本心 以求理的方法 2 王守仁的思想核心是 认为良知就是本心 就是理 理 致良知 5 作用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 对政治生活 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方面影响极为深远 1 积极作用 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气节 品德 讲求以理统情 自我节制 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 和历史使命 又凸显人性的庄严 社会责任 2 消极影响 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 压抑 扼杀人们的 产生了消极影响 自然欲求 二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1 背景 1 明清时期 蓬勃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2 政治上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专制统治日趋腐朽 商品经济 3 宋明理学禁锢人们思想 因循守旧 西学东渐 近代科技传入中国 2 著名思想家 1 李贽 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 批判道学家的虚伪 正统地位 提倡 自然之性 各从所好 各骋所长 使 得到自由发展 从哲学的高度出发 否定 天理 的存在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从而摇撼了 存天理 灭人欲 的理论基础 个性 他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 2 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 王夫之 系统批判宋明理学 建立完整 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黄宗羲 反对专制暴君 鼓吹早期民主思想 倡导言论自由 建立监督机构 顾炎武 发出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的呼唤 著成 天下郡国利病书 强调经世致用 影响 a 强烈冲击了君主专制统治 给后世民主思潮以深刻启迪 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b 经世致用思潮影响深刻 治学方法开启清代考证之风 考点二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1 四大发明及其传播和影响 1 造纸术 西汉时发明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使造纸原料丰富 纸张质地细腻 被称为 植物纤维纸 蔡侯纸 2 印刷术 雕版印刷术 现存的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868年雕版印刷的 活字印刷术 北宋时 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13世纪出现金属活字 传播 13世纪中期 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 以后又从西域传到欧洲 金刚经 毕昇 3 火药 发明 唐代 人们在 制药时发明了火药 应用 唐末火药已用于 五代和宋朝时 火药广泛应用于多领域 传播 14世纪初 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在西方社会产生巨大震动 炼丹 战争 4 指南针 发明 战国时期发明司南 北宋时进而发明了指南针 并应用于 传播 13世纪传入西欧 航海 2 天文学成就 1 天文学著作 战国时期的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著作 书中的 石氏星表 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2 天体观测 东汉张衡发明观测天体坐标的浑象仪和测定地震方位的 甘石星经 候风地动仪 唐代僧一行与梁令瓒共同创制黄道游仪 在世界上首次发现恒星位置的变动 一行还主持实测了 的长度 元代郭守敬制成的 比欧洲同类仪器早300多年 子午线 简仪 3 数学成就 1 计算工具 春秋时期出现九九乘法口诀 春秋战国时期 出现 法 到元代发展为珠算法 2 圆周率 南朝宋 齐之际的数学家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这一成果领先世界达1000年之久 筹算计算 3 数学专著 东汉 九章算术 的出现 标志着我国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 以算筹为计算工具 运用十进制记数系统计算的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4 古代农书 1 北朝贾思勰的 是中国现存的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总结了北方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 齐民要术 2 元代王祯的 着重介绍了我国古代农业在生产工具方面改革的情况 记载了许多在世界范围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发明 3 明代徐光启的 体现了科学性 创新性和先进性 徐光启被誉为 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农书 农政全书 5 医学成就 1 战国编撰 西汉成书的 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2 东汉张仲景的 伤寒杂病论 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 张仲景被后世称为 黄帝内经 医圣 3 东汉名医 发明五禽戏 麻沸散 4 明代李时珍的 是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 并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 华佗 本草纲目 易混易错 1 三教合一 是指儒 道 佛三者之间的借鉴 融合 而不是 合并 2 理学实质上是儒学在宋明时期的发展 儒学之所以长盛不衰 关键是它能因时 因事而变 3 程朱理学坚持 性即理 的根本观念 建立起一套以 理 为本体 以 穷理尽性 为方法的理学体系 属客观唯心主义 陆王心学则坚持 心即理 的根本观念 建立了一套以 心 道德仁心 或 良知 为本体 以 发明本心 或 致良知 为方法的心学体系 属主观唯心主义 4 顾炎武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的思想已不是旧的 臣民 规范 而具有了 公民 的色彩 轻巧识记 1 利用朝代顺序法通过表格识记儒学的发展演变 2 理学和心学 归纳概括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是如何发展儒家思想的 1 继承 主张和谐发展 敢于探索 强调身体力行 2 批判 政治上 反对君主专制独裁 提出限制君权 经济上 重视手工业和商业 提倡 经世致用 工商皆本 思想上 批判程朱理学 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家思想体系 3 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具有早期启蒙性质和民主色彩 对点训练1 2012 苏锡常镇调研 顾炎武在 日知录 中说 孰知今日之清谈 有甚于前代者 昔之清谈谈老庄 今之清谈谈孔孟 不习六艺之文 不考百王之典 不综当代之务 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 以明心见性之空言 代修己治人之实学 股肱惰而万事荒 爪牙亡而四国乱 神州荡覆 宗社丘墟 这段论述表明顾炎武 a 痛恨孔孟学说清谈误国b 正确指出了明朝灭亡的根源c 认为佛学不能 经世致用 d 主张 经世致用 反对理学空谈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明清之际顾炎武等人的经世致用思想 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 今之清谈谈孔孟 等可知作者反对程朱理学的空谈 主张关注现实 经世致用 d正确 b c明显错误 a在材料中并未涉及 对点训练2 2012 江苏扬州质检 明清之际是一个 天崩地裂 的时代 一些最敏锐的心灵 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 下列哪项属于其反思后的主张 a 天人感应 b 工 商皆民生之本 c 存天理 灭人欲 d 以法为本 法不阿贵 解析 选b a项是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的主张 c项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的思想 d项是战国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韩非的主张 b项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在经济上的重要主张 本题选b项 易混易错 1 大多数学者认为雕版印刷创始于隋唐之际 其核心技术是雕版和印刷两项工艺 前者关键是刻阳文反字 后者关键是纸盒墨的制造 2 祖冲之在计算圆周率的精度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他不是世界上计算圆周率的第一人 3 毕昇不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人 因为在隋唐时期就已经有了雕版印刷术 并在隋唐时期就开始西传到阿拉伯 毕昇发明的是活字印刷术 4 明清时期我国科技继续发展 而文艺复兴后西方科技也在迅速发展 但二者有质的不同 中国的科技属于传统科技 而西方的科技则是近代科技 轻巧识记 巧记秦汉时期的天文 历法 数学太初黑子西汉记 地动遥测一千七 张衡研究日月地 九章算术成体系 解释 1 太初黑子西汉记 太初 指汉武帝时制订的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 太初历 黑子西汉记 指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 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2 地动遥测一千七 指张衡发明制作的地动仪 可以遥测到千里以外地震发生的方向 比欧洲人制作地动仪早一千七百多年 3 张衡研究日月地 指东汉科学家张衡 从日 月 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 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4 九章算术成体系 指东汉 九章算术 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归纳概括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1 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大都是服务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 这种实用性渗透于各个分支领域 成果直接为农耕社会和大一统的君权服务 2 古代科技著作大多数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规律现象的直接描述 具有较强的经验性 缺乏理论方面的概括和升华 不注重科学实验 3 古代科学理论的技术化倾向严重 而这些技术又不具有开放性 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社会生产力 况且技术成果是以师徒形式传递的 发明一再失传 也严重影响了先进技术转化为普遍的社会生产力 对点训练3 2012 三明模拟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评论 九章算术 时说 从它的社会根源来看 它与官僚政府组织有密切联系 并且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 土地丈量 谷仓容积 堤坝和河渠的修建 税收 兑换率 为数学而数学 的场合极少 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 a 重实用b 重理论c 重民众d 重实验 解析 选a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材料中 土地丈量 谷仓容积 等可知 古代科技主要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 重视实用 缺乏理论总结和实验论证 由社会根源可看出古代科技发展主要是维护统治 解决统治者所要解决的问题 故选a项 考点整合一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1 相同点 1 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 都继承了孔孟 仁 礼 的思想 都承认 理 的存在 2 本质相同 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 压抑 扼杀 人们的自然欲求 3 都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气节 品德 讲求以理统情 自我节制 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又凸显人性的庄严 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4 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 2 不同点 1 对世界本原认识不同 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 理 陆王心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内在的 心 2 认识世界本原的方法不同 程朱理学主张用 格物致知 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 理 陆王心学提出 发明本心 以求理 考点整合二中国古代科技发达的原因1 政治上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中央集权国家的组织和支持提供了重要保障 2 经济上 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3 中国古代各民族经济 文化的交流 对外交往的广泛 也推动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4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代文明 为科技成果的继承创造了条件 5 中国古代一些著名科学家的个人努力与不懈的探索精神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观因素 高考例析 2011 高考安徽卷 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 人文景观众多 下列图片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 a b c d 解析 是佛教建筑 是道教建筑 都与儒家伦理无关 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 科第 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 包公祠是颂扬包公清正廉洁 除恶扬善的建筑物 因此 正确的答案为 答案 b 尝试命题1朱熹在 近思录 致知 中说 凡一物上有一理 须是穷致其理 朱熹之 理 是指 a 宇宙万物的本原b 三纲五常 c 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d 良知解析 选b 朱熹所说的 理 指的是儒家的道德规范 即 三纲五常 尝试命题2宋代是我国儒学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理学的产生 标志着儒家思想已进入了哲理化 思辩化的阶段 下列有关 理 的理解 较为确切的是 a 理就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b 理是人生来就固有的思想观念c 理是最高统治者的主观意志d 理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道德解析 选d 儒家的 理 主要是指 三纲五常 这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道德 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的角度看儒家思想的演变儒学从创立到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思想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在此过程中不断与时俱进 适应社会 的发展而不断创新是儒家思想不断发展演变的动力 从此命题视角可全面考查儒学及其相关内容 高考例析 2011 高考广东卷 虎溪三笑 讲的是儒者陶渊明 道士陆修静 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 乐而忘返的故事 故事本身是虚构的 却在唐宋诗歌 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 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当时 a 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 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 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 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解析 魏晋南北朝出现了三教 儒 佛 道 融合的趋势 材料反映了这一历史现象 佛教传入中国是在西汉 诗歌创作的繁荣局面出现在唐朝 b c两项时间错误 故事本身是虚构的 时有出现 表明d项错误 答案 a a 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 b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c 朱熹在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 忠 孝 廉 节 d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解析 选d 材料要求回答的角度是 注重个人修养 追求人格完善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则是关于治理社会的 a 反映了儒家伦理思想对人性的压抑b 传统文化中的 孝道 应全部抛弃c 是对人性善良的曲解d 反映了传统文化的糟粕 解析 选b 孝道 是传统文化的精华 在提倡和谐社会的今天 儒家思想对我们建设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不应全部抛弃 在当今社会 商品经济空前发展 有些人利欲熏心 道德观念沦丧 更应提倡 孝道 史料 文本 材料1 万物皆是一理 至如一物一事 虽小 皆有是理 二程遗书 卷十五一事不穷 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 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熹 材料2 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