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新人教必修3.ppt_第1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新人教必修3.ppt_第2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新人教必修3.ppt_第3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新人教必修3.ppt_第4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新人教必修3.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第七课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高考考点 1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3 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4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主干知识 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 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历程 古代 近代 现代原因 汉字史书典籍包容性 求同存异 兼收并蓄 见证 独特性地域性民族性 中华民族精神 内涵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精髓 集中体现 考点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1 民族精神的含义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 民族精神是一种社会意识 是一个民族对其社会存在 社会生活的反映 是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 2 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精神 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支撑中华民族生存 发展的精神支柱 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 强大的精神动力 是中华民族之魂 2 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1 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精神力量 中华文化的力量 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 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3 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它熔炼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 也玉成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 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 更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 3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博大精深 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以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为基本特征 考点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 内涵的比较 误区 中华民族精神就是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 除上述基本内涵外 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舍生忘死的牺牲精神 敬老尊贤的伦理精神 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以及天人合一的和合精神等等 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2007海南政治卷16 琼州胜景五公祠有副脍炙人口的对联 只知有国 不知有身 任凭千般折磨 益坚其志 先其所忧 后其所乐 但愿群才奋起 莫负斯楼 这副对联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公正廉明 崇尚平等的民主精神 淡泊名利 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 自强不息 坚韧不拨的顽强斗志a b c d c 2009 广东高考 孙中山 集毕生之精力以赴之 百折而不挠 地从事革命事业所表现出的民族精神是a 善良朴实b 爱好和平c 自强不息d 艰苦朴素 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 集毕生之精力以赴之 百折而不挠 表现了孙中山先生矢志不渝 自强不息的精神 c 情感因素和文化情结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浪漫美好意向的形象符号 2007年11月26日 由 嫦娥一号 卫星拍摄的我国第一幅月面图像向世人完美亮相 标志着我国第一次探月活动的圆满成功 回答18 20题 2008海南卷18 我国探月活动的成功 可以说是以科学技术的成就续写传统文化中 奔月 理想的佳话 这种渗透在科技探索活动中的民族情感和文化情结 凝聚着自信自尊 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体现着与时俱进 是进行科学技术探索的主要精神动机 蕴涵着美好憧憬 激励人们自强不息 奋发有为 充溢着浩然正气 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a b c d b 解析 本问考查的课本知识是文化传承 内容是中华民族精神能永不泯灭的原因 结合课本 能够很快想到 同时中华民族精神的永不泯灭在于他的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答出第 点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具有继承性 稳定性 中华民族精神富有创新性 实现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能够做到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2010山东卷 29 35分 材料三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 当人们回眸那段不平凡的历史时 爱国热情得到了再一次激发 民族精神获得了又一次振奋 3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 说明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能永不泯灭 6分 2008宁夏卷38 16分 阅读资料 完成下列要求 圆明园是我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 1860年被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后焚毁 现在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址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关于圆明园遗址保护和重建方案的争论充分展开 目前主要有原址整体复建 原址部分复建 遗址附近复建 异地重建等观点 1 赞成上述哪种观点 请从文化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承的角度阐述你的理由 7分 体验高考 答 文化具有教育塑造人的功能 可以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通过遗址或通过遗址与复建部分的对比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可以增强人们的忧患意识 提醒人们勿忘国耻 激励人们不甘屈辱 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以圆明园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独特地位 通过复建或重建推陈出新 可以使我国古代的园林建筑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 考生赞成任何一种观点 只要答案中包含上述要点 或者其他合理内容 均可给分 上述试题是一道诗词型选择题 诗词蕴涵着十分丰富的知识内容 是政治高考命题的重要载体 做好该类试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材料的意思 联系基础知识选择答案 排除与材料意思无关的选项 因此 学生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多阅读 识记一些优美的诗词或名言警句 并要深刻理解其内涵 考点2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1 爱国主义与其它精神的关系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的精神 相辅相成 无不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 1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为什么要高扬爱国主义旗帜 2 作用 无论什么时期 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 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1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 而是具体的 作为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的最深厚感情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 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在当代中国 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2 在当代中国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拥护祖国统一 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3 中华民族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考点2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误区 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相矛盾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 而是具体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 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在当代中国 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拥护祖国统一 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2009 海南高考 歌为心声 从 一条大河波浪宽 到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从 今天是你的生日 我的中国 到 我爱你 中国 这些歌曲在人民群众中久唱不衰 重要原因在于它们 以现代的艺术形式表达了积淀于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情怀 以生动的艺术形象抒发了人们对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 以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表现了深沉饱满的爱国主义情怀 以特殊的音乐形式展现了为世人普遍认同的爱国主义内涵a b c 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属于较难题 歌曲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古已有之 故 的说法错误 中 世人普遍认同 的说法太绝对 故排除含 的选项 b 2007海南政治卷15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台湾诗人的一首 乡愁 在海峡两岸广泛流传 引起两岸同胞的广泛共鸣 这种激荡在两岸同胞心中的情感 表达了海峡两岸人民热切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 表明海峡两岸人民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表明海峡两岸的所有人都赞同一个中国的原则 体现出爱国主义深深地植根于海峡两岸人民的心中a b c d d 2008年 3 14 拉萨打砸抢烧暴力事件后 一些西方媒体 集团 政客罔顾历史事实 诽谤中国 妖魔化中国 公然提出 支持 藏独 抵制奥运 奥运圣火在西方传递过程中 受到当地反华分子的阻挠和干扰 这些人的卑劣行径 引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激发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强烈爱国热情 辨题 爱国主义精神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因此我们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辨题 爱国主义精神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因此我们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1 当今世界 文化与经济 政治相互交融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所以 爱国主义精神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的说法是不确切的 夸大了爱国主义精神的作用 它只是构成综合国力的重要的文化因素之一 2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 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所以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3 在奥运圣火在西方传递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 激发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强烈爱国热情 这正说明了爱国主义精神这一文化的力量所起的巨大作用 我们每个中华儿女都应把反对民族分裂 维护祖国统一和尊严贯彻到实际行动中 苟利于国家生死以 岂因福祸避趋之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些千古名句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情怀 对你有何启示 1 抒发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无论什么时期 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 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2 这启示我们 在新时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应该表现在实际行动中 做到 建设祖国 繁荣祖国 反对侵略 保卫祖国 反对民族分裂 维护祖国统一 维护国家尊严 展现民族风采 材料一 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无论身在故土还是异国他乡 每当听到这雄壮激昂 催人奋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刻 深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骄傲 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 就像看到 神舟 六号飞向太空 看到香港 澳门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材料二 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的核心 既要继承传统 又要不断适应时代的需要 使历史与现实相联 使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真正体现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 根据材料回答 1 材料一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2分 2 结合材料一谈谈材料二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8分 1 材料一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2 结合材料一谈谈材料二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1 材料一说明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分 2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2分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 而是具体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 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2分 在当代中国 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拥护祖国统一 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2分 作为青年学生 必须立志做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拥护祖国的统一 从而体现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2分 考点3 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1 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 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 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2 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 体现在革命 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 1 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2 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考点3 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误区 中华民族精神 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 所以 中华民族精神是一成不变的 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 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 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近百年来 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主要体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 体现在革命 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 因此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 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2009 广东高考 改编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雷锋精神至今深入人心 可见雷锋精神 仍有现实意义 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具有鼓舞人心的作用 是爱国主义的主题a b c d 错误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错误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拥护祖国统一 符合题意 d 考点4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1 途径 发挥 主心骨 的作用 即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包括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既要注意借鉴 吸收各国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和长处 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 分化的图谋 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既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又要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才能使民族精神既不移根基又丰富发展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不是要抵制一切外来文化的影响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既要注意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 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 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 分化的政治战略 可见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汲取世界先进之明成果二者并不矛盾 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相辅相成 相互支撑 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 日益丰富 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 不失本色 考点4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2 意义 1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2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发展 不仅取决于经济 科技发展水平 而且取决于民族的综合素质 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 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 高昂奋进的民族精神能产生巨大的力量 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3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 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 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4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西方敌对势力不愿意看到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壮大 加紧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我国实施西化 分化的政治图谋 面对这种挑战 要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 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5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6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 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克服对民族精神认识的几个误区 1 误区一 弘扬民族精神会影响经济建设经济建设是我国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 一切活动都必须围绕经济建设展开 弘扬民族精神不但不会影响经济建设 反而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2 误区二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抵制一切外来文化的影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既要注意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 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 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 分化和渗透的图谋 可见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汲取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二者并不矛盾 注意以下几个关系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 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又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它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 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 而中华文化的力量 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 它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支撑中华民族生存 发展的精神支柱 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 强大的精神动力 是中华民族之魂 2 中华民族精神与国际竞争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随着多极化的发展 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 而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综合国力包括物质力和精神力 在当今世界 文化与经济 政治相互交融 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而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 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 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 已成为表明综合国力强弱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3 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关系 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之中 文化的力量包括民族精神的力量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华 是民族文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离开了民族精神 民族文化就缺乏生命力和创造力 必要性 当前 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 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 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重要性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 发展的精神支柱 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 强大的精神动力 是中华民族之魂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小结 为什么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2009 福建高考 新中国成立60年来 成千上万的劳动模范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劳动光荣 知识崇高 人才宝贵 创造伟大 是劳模精神不变的精髓 也是时代精神永恒的内涵 表彰劳模能够 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奏响先进文化的主旋律 杜绝好逸恶劳的思想意识a b c d 表彰劳模是为了提高公民思想道德修养而不是科学文化修养 故不选 表彰劳模是以劳模精神去影响人们 但不能杜绝人们错误的思想意识 错误 运用排除法 选 所以a c d都不正确 b 2008北京卷32 汶川地震发生后 中国人民在抗震救灾中爆发出的巨大力量赢得了世界赞誉 海外媒体发表评论说 一个领导人在两小时内就飞赴灾区的国家 一个能够出动十多万救援人员的国有 一个企业和私大捐款达到数百亿的国家 一个因争相献血而排长队的国家 永远不会被打垮 这表明 提高国际影响力是发展综合国力的关键 民族凝聚力是衡量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 动员和组织能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 物质力和精神力都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a b c d d 2009福建卷33 新中国成立60年来 成千上万的劳动模范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劳动光荣 知识崇高 人才宝贵 创造伟大 是劳模精神不变的精髓 也是时代精神永恒的内涵 表彰劳模能够 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奏响先进文化的主旋律 杜绝好逸恶劳的思想意识a b c d b 2009广东卷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雷锋精神至今深入人心 可见雷锋精神a 仍有现实意义b 是民族精神的核心c 具有鼓舞人心的作用d 是爱国主义的主题 a 2010高考 北京卷40 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 必将以民族的进步获得补偿 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 团结奋战的光荣传统 不论多大的灾难 都压不弯她挺拔的脊梁 1998年抗洪抢险 几十万官兵和百万民众同洪水展开殊死搏斗 形成了伟大的抗洪精神 2003年 非典 疫情蔓延 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群防群控 共克时艰 2008年冰雪 封冻 半个中国 全国人民用爱心将冰雪融化 汶川 玉树特大地震撕裂了大地 全国人民心手相连 奋力救灾 形成了 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 不畏艰险 百折不挠 以人为本 尊重科学 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灾难考验了中华民族 也冶炼了中华民族 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3 运用 文化生活 中的相关知识 指出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精神 并说明这种精神在中国人民战胜灾难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8分 答案 中华民族精神是团结中华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 是中华民族战胜灾难和困难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 能够转化为激励中国人民战胜灾难和困难的强大力量 在战胜灾难和困难的每一次过程中 中华民族精神都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成为任何困难都难不倒中国人民的不竭力量源泉 2009届天津市12区县重点高三联考政治 2008年我们经历了太多的悲喜 然而 这个年度给我们的记忆不仅仅是悲伤或欣喜 还包括一种顽强向上生长的力量 在地震的阵痛中 我们重新认识了自己的不屈和坚韧 在奥运梦圆那一刻 在太空漫步那一瞬间 我们再次感受到中华民族的自信和自强 在金融风暴 奶粉事件等危机席卷而来的时候 我们更正视到了肩头的责任 历史将会记载下2008年中国不平凡的经历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1 2008年中国不平凡的经历 见证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这一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分 2 如果你班就如何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召开一次主题班会 请你列出发言提纲 至少四点 8分 1 2008年中国不平凡的经历 见证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这一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分 2 如果你班就如何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召开一次主题班会 请你列出发言提纲 至少四点 8分 1 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 2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最重要的是发挥 主心骨 的作用 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必须立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要脚踏实地 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从点滴小事做起 每点2分 答出以上四点即可给满分 从其他角度 言之有理 可酌情给分 2009南京模拟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云南省瞢洱市地震灾区视察时 在由帐篷搭建的临时教室里 为孩子们书写了下面七个大字 挺起不屈的脊梁 1 从 文化生活 角度 怎样理解 挺起不屈的脊梁 2 通过 文化生活 学习 你认为 我们怎样才能做到 挺起不屈的脊梁 1 从 文化生活 角度 怎样理解 挺起不屈的脊梁 2 通过 文化生活 学习 你认为 我们怎样才能做到 挺起不屈的脊梁 1 不屈的脊梁 体现自强不息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 2分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 发展的精神支柱 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 强大的精神动力 是中华民族之魂 2分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 我们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分 2 我们要坚持发挥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 主心骨 作用 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借鉴世界各国先进文明成果 弘扬时代精神 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时 要有坚强的意志 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勇气 4分 答出上述三点中的两点 即可给4分 若答其他 只要言这有理 亦可酌情给分 2009江苏卷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 也是五四运动爆发90周年 某校高三 2 班同学通过主题班会 课外学习等活动 进一步了解了五四运动以来中华民族走过的风雨历程 社会主义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 特别是回顾不平凡的2008年 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强大力量 大家商定开展以 弘扬民族精神 共建精神家园 为主题的探究活动 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参与讨论在资料搜集过程中 有同学把收集到的以下三幅图片挂到班级网页上 引起了同学们的关注 大家纷纷把自己收集到的相关图 片也挂到网上 这些图片大多反映了中国革命 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 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精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