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一 历史文献的载体文献载体主要指那些历史上已被记载下来的文献资料的载体 一 甲骨甲骨指龟甲和兽骨 我国真正有系统的文字是以甲骨文为最早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二 金我国先秦时期称铜为金 金文 主要是指青铜器上的铭文 当然也少量其他金属 如铁器 金银器等 其时代主要是商周秦汉 以周代最多 青铜器主要是铜和锡的合金 其种类名称很多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三 石1 碣碣就是高石柱子 上小下大 形在方圆之间 现存较早的是石鼓文 属于碣 共十鼓 各刻四言诗一首 咏秦国君游猎事 又称 猎碣 字体是秦统一文字之前的大篆 属于秦统一之前的刻石 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这是我国现存较早的刻石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2 摩崖刻于崖壁 天然之石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3 碑碑之名起于周朝 墓所之碑用木 以引绳下棺 庙门之碑用石 西汉开始有碑刻文字 但极少 东汉开始兴盛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碑的主体碑身部分是长方体的石块 所以又称 碑版 上有碑首 东汉时与碑身连在一块 下有碑座 碑正面叫阳 背面叫阴 左右叫侧 首叫额 座叫趺 碑额刻标题 碑阳刻碑文 碑阴 碑侧刻题名 这是通例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最高的明永乐皇帝为洪武皇帝凿刻的纪功碑 阳山碑材 碑身49 4米 全长近90米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四 竹木竹 主要是是劈成长而窄的竹片 叫竹简 木既可以劈成长而窄的木片 木简 也可以做成较宽的木板 方版 也叫牍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西晋武帝 太康二年 281 汲郡 今河南汲县 人不 fou 一声 准盗发魏襄王墓 或言安釐王冢 得竹书数十车 大凡七十五篇 漆书皆科斗字 出土竹书 纪年 周易 穆天了传 周书 等 唯 穆天子传 今传 这是战国竹简大批出土的一次详细记录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五 帛我国丝织品在上古时代已经有了 甲骨文中已多次出现 丝 和 帛 字 在殷虚发现有丝帛残迹 许多殷代和周初古墓中发现玉蚕和丝帛 在我国有记载的历史上 竹帛是同时并用的 1973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大批帛书 有 老子 战国纵横家书 相马经 等 影响极大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六 莎草纸莎草纸 又叫 纸草纸 埃及纸 是古埃及人发明制造的 在尼罗河流域生长着一种纸草 属于莎草科 故又称 埃及芦草 用这种莎草茎 截成长约十六英寸 切成薄片 纵向排列起来 再横向加排第二层 用树胶溶液处理 槌压平滑 即成为草纸 一张草纸约十六英寸见方 需要多页 则用单页连接糊好 作成卷本 一般二十张为一卷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笔是苇制的笔刷 黑墨是用黑烟灰和树脂水溶液制成 红墨则用红色氧化铁制成 希腊人的书每一章开头用红色写 后来罗马和欧洲都沿用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草纸发明很早 而且使用时间很长 范围也很广 在埃及 曾经从公元前3500年木乃伊的棺椁中发现莎草纸卷本 埃及莎草纸直到10世纪中国造纸术传到埃及才真正被废弃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七 羊皮纸埃及人公元前2000年已会用兽皮写字 但羊皮纸直到公元前2世纪才普及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据说小亚细亚佩尔加蒙国国王尤美内斯二世时 与埃及统治者关系恶化 埃及禁止莎草纸运往佩尔加蒙 佩尔加蒙人不得不在兽皮上下功夫 他们将兽皮煺毛 刮去脂肪层 把这种削薄的兽皮浸泡在石灰水中 晾干 再用光细的白垩揉搓 用类似轻石物质打光 制成光滑平展的兽皮纸 主要是羊皮纸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公元4世纪以前 羊皮纸在欧洲成了最通行的书写材料 在国外 保存了不少羊皮书 主要是手写的 圣经 诗篇 及法律文书等 在欧洲 中世纪 4 5世纪到15世纪 图书一般都是用羊皮纸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八 贝叶又叫 贝多罗 原义是叶子 在古代印度用来书写的这种树叶属于棕榈科扇椰树的叶子 属于高大乔木 其书写是用尖锐的笔刺写出清晰 深刻的线条 再在线条上涂色 古代尼泊尔 巴基斯坦 缅甸 泰国亦用贝叶为书写材料 直到中国造纸术传入后才逐渐被纸取代 用贝叶书写的佛经 叫贝叶经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古代尼泊尔 巴基斯坦 缅甸 泰国亦用贝叶为书写材料 直到中国造纸术传入后才逐渐被纸取代 用贝叶书写的佛经 叫贝叶经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九 纸1 造纸术的发明2 古书的版式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3 纸质文献的装潢形制 1 卷子装纸是一张一张造出的 卷子是用一张一张的纸粘接起来的 每张纸长约40 50厘米 高约25 29厘米 长卷子要多纸接起来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卷子一头有轴 在文字结束的尾端 不读时就卷起来 所以卷子又叫 卷轴 卷子的开头部分 卷起来时在外面 容易磨损 所以接出一段丝织品 或空白纸 卷起来之后 这段丝织品包在外头 可作保护 这段丝织品叫 褾 褾上可系一根带子 卷起来之后用来捆扎 一个卷子包括 轴 卷 褾 带四个部分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2 旋风装在一素纸长卷上面依次粘贴书页 每页正反两面书写文字 展开长卷可翻页阅读 守张邦基 墨庄漫录 形容其 逐叶翻飞 展卷至末 仍合为一卷 这种装订特点是外表仍为长卷 里面却是错落有致的书页 实为介于卷轴装和经折装之间的一种装订形式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3 经折装大约在唐代后期 出现了经折装 经折装就是把卷子改成折叠式 纸仍是连接起来的长幅 但不是卷起来 而是按一定宽度一反一正折叠成一个长方形的册子 轴和褾都不用了 换成两块硬纸版 也有用薄木板的 大小与折子一样 把折子夹起来 到宋代中叶 即公元11世纪 经折装才代替卷子 其后卷子还在使用 已不是主要的装潢方式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4 蝴蝶装蝴蝶装是由经折装变来的 其重大进步就是变成了单叶装订成册的形态 所谓蝴蝶装 是以版心中线为准 版面向里对折 然后再一叶一叶重叠在一起 在折线处对齐 用浆糊粘在一起 另外三边切齐 再用硬纸连背裹住作封面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没有锁线 每页纸只有一面有字 打开书 可以看到一整页 以版心为中轴 两边各半页 颇似展翅蝴蝶 故称蝴蝶装 这种装潢在宋代普及 到元代还在使用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蝴蝶装书是立着放的 书背朝上 口朝下 因为现存宋代蝶装书书根有题写书名 是从书背向书口竖写的 这样放 书口不怕磨 书背又不进灰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5 包背装蝶装也是包背 就这一点讲是一致的 区别是 每页版面向外对折 装订不在版心一边 而在版心折线对面的余纸上 打眼 穿纸捻子 订好后再了包背封皮 这样 蝶装时靠近书背后的版心部分 现在朝外 成为书口 而原来的书口部分成为书背 古书一面印刷 另一面没字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古书一面印刷 另一面没字 蝶装书翻开有时是有字的 有时是无字的 包背装则不然 无字的一面折叠装订后就包在里面了 翻不出来 确有其方便之处 包背装一般认为起于元代 到明中期以前多用此法 包背装书口有字 不便再书口向下直立存放 就改为平放 看上去像今天的平装书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6 线装包背装书背易破 书易散 于是出现线装 不同是 护叶由一张裹背改为前后两张 不包书背 装订时先订纸捻 再上封皮 再切齐 然后包角 再打眼上线 一般打四个装订眼 或者在书背上下两角加打两眼 成为六眼装 线装大约明中叶兴起 沿用至清末民国间 被洋装书取代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二 历史文献的版本 一 何谓版本与版本学 版本 一词始见于宋代文献中 其本义是专指雕版印刷的图书 是对写本而言的雕版印本的专称 用 版本 泛指图书的各种本子 是后来对其本义的引申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版本 最早是指雕刻木版刷印的书本 随着雕版印书的迅速发展 印本书逐渐取代写本书 原来专指印本书的 版本 一词 也就逐渐成为一切形式的图书的总称了 它既可指雕版印刷以前的简策 帛和纸的写本 也可指雕版印刷以后的拓本 石印本 影印本 活字本等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二 古籍版本的发展 早期文字记载与书籍的产生 版本意识的产生与发展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雕版印刷书籍雕版印刷的基本程序主要分四个阶段 1 木板加工 2 刻板 3 刷印 4 将印刷好的散叶装订成册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敦煌发现的咸通九年 868年 的 金刚经 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 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这部书是一个长约16尺的卷子 正文由6个印刷散叶粘缀而成 书的卷末刻有 咸通九年四月十五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 字样 文字刻得浑朴凝重 刀法纯熟 墨色均匀 印刷清晰 是雕版印刷成熟时期的佳作 金刚波罗密经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活字印刷书籍 泥活字北宋庆历年间毕升制作胶泥活字 道光二十四年翟金生在安徽泾县老家用泥活字印刷 他制作的泥活字非常系统 字体有五种型号 用来排印不同性质的书籍 他称自己的泥活字版为 泥聚珍版 毕升活字版 翟金生泥活字 翟金生泥活字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木活字元代 王桢制作出适用的木活字并印刷书籍 他的 农书 就是用木活字印刷的 清代乾隆年间曾经用木活字印刷 武英殿降珍版丛书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木活字印书活动 木活字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金属活字主要是铜活字 在明代中期开始兴起 一直延续到清代初期 由于铜是比较贵重的金属 因此制作铜活字印书基本集中在比较富庶的江浙地区和宫廷内府 明代的铜活字印书以无锡华燧会通馆铜活字和无锡安置活字铜板最著名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清代内府用铜活字印刷 古今图书集成 一万卷 一亿六千万字 国外称之为 康熙百科全书 武英殿铜活字版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二 历史文献的版本 三 版本的作用善本有两种类型 一是校勘性善本二是文物性善本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四 古籍版本的分类1 以刊刻主体分类 1 官刻本由官府各机构主持刊刻的书籍统称官刻本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下图 藏文六字真言经 清康熙五十六年 1717年 刻印于北京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监本即国子监刻本五代时期国子监刻印 九经 始有监本之名 明代南京 北京都有国子监 其刻本分别称南监本和北监本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五代会要 长兴三年二月中书门下奏请依石经文字刻 九经 印板 敕令国子监集博士生徒 收西京石经本 各以所业本经 广为抄写 仔细年读 然后雇召能雕字匠人 各部随帙刻印 广颁天下 如诸色人要写经书 并须依所印勒本 不得更使杂校错 其年四月 敕差太子宾额马缟 太常丞陈观 太常博士段颙 路航 尚书屯田员外郎田敏 充详勘官 兼委国子监于诸色人选入中 召能书人 端楷写出 旋付匠雕刻 这就是印刷史上的 监本 一词的最初来历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内府本专指明清两代宫廷刻印书籍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经厂本即经厂刊刻的书籍 明代司礼监下设经厂 以刊刻诸经为主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殿本清代武英殿刻印的书籍 自康熙朝开始刻书 乾隆时极盛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王府本指明清两代各王府刊刻的书籍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藩刻本指明代各地藩王府刊刻的书籍 明代藩王府刻书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书院本指历代书院刊刻的书籍 以宋元两代为最盛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局本又称局版 指晚清官书局刊刻的书籍 流传广泛 最为普及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2 家刻本又称私刻本或家塾本 指士大夫等私家自己出资刊刻的书籍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3 坊刻本即书坊刻本 书商为出售牟利而刊刻的书籍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2 按照刊刻时代分类唐刻本流传下来的印刷品多为佛经和历书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金刚波罗密经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唐代历书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五代刻本五代刻本大都亡佚 现能见到的多是刻经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五代十国的佛教印刷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宋刻本两宋时期 公元960 1279年 在宋王朝统治区域内刻印的图书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宋代商标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宋代学校印刷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辽刻本与北宋同时代 在契丹统治区域内刻印的图书 契丹书禁甚严 辽刻本极少流传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西夏刻本西夏自创文字 并以西夏文刻印了 大藏经 等书 但传世很少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西夏印刷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金刻本大致与南宋同时 在金代统治的中国北方地区刻印的图书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金代印刷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蒙古刻本元朝立国之前在平阳刻印的图书 基本沿袭金代平阳经籍所旧规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元刻本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至元钞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明刻本流传下来的明刻本以中后期作品较多 正统以前较少 明中期以后刻本有两个显著变化 一是出现了适应于印书的仿宋字 二是线装取代了包背装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明代铜活字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明代多色印刷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明代纸币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清刻本现今流传的古籍大部分是清刻本 其中 乾隆前后所刻精刻本受到学者重视 有不少被列为善本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清代满汉字书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清代年画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清代证券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民国刻本以汇刻 翻刻历代珍本 善本居多 这一时期 影印 铅印技术已大量采用 传统的雕版印刷势渐衰微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建本由于福建地区的刻本主要集中在建宁府 因此专指建宁府 包括建阳 的刻本 建宁府是宋明刻书中心之一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蜀本四川地区刻本 以成都和眉山为中心 唐末 五代 两宋时兴旺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麻沙本福建建阳麻沙镇书坊刻本 属于建本系列 但由于由于书坊历史悠久 刻印的书籍数量大 流传广 特点突出而成为建本的代名词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眉山本属于蜀本系列 但眉山地区刻书多仿颜体 字大悦目 历来受藏书家推崇 习惯称眉山本 又蜀大字本 最著名的为南宋井宪孟刻 眉山七史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平阳本山西平阳本 金元时期 平阳为刻书重镇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高丽本又称朝鲜本 指朝鲜刻印的汉文书籍 多用皮纸 书品宽大 行格疏朗 受中国藏书家喜爱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东洋本日本刊刻的汉文书籍 精品不多 不如高丽本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越南本又称安南本 指越南刊刻的汉文书籍 因多为中国刻工参与 没有自己的特色 同中国刻本差不多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4 根据墨色分类朱印本用朱墨刷印的书籍 文字为红色 一般是雕版或排版后的试印本 或称样本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蓝印本用蓝墨印刷的书籍 文字为蓝色 也是正式印刷前的试印本 清本及民国年间 用朱墨 蓝墨印书 以突出色彩 这就不一定是样本了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套印本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套印的书籍 主要有朱墨本 三色本 五色本 多色本等 套印 即套版印刷 这是在前代多色抄写本的启发下出现的 套印技术在明代中期以后非常流行 程君房的 程氏墨苑 就是有代表性的刻本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朱墨双色套印 金刚经注 至正元年 1341年 中兴路刻印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明代多色印刷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5 根据开本和版式分类袖珍本可藏在怀袖之中的小开本书籍 便于随身携带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巾箱本巾箱即古人放置头巾的小箱子 巾箱本指开本很小的图书 意谓可置于巾箱之中 宋戴埴 鼠璞 载 今之刊印小册 谓巾箱本 起于南齐衡阳王手写 五经 置巾箱中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大字本字体大 版框高的刻本 宋代刻本多具此风格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小字本字体小于通常刻本的书籍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两节本版面分为上下两节的刻本 上面是图 下面是文字 图文并茂 多用于刊刻小说 戏曲和通俗故事 插图本 第四讲历史文献的版本 6 根据写刻的不同情况分类写本重刻本重新刊刻的本子 第四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林区安全生产岗位培训课件
- 家庭接待礼仪课件
- 林业职工安全培训教育课件
- Z世代年轻消费者在2025年在线阅读市场的消费行为研究
- 2025医院招聘护士考试题库(含参考答案)
- 安全培训的培训方式课件
- 电梯安全管理人员甄试测验卷跟答案
-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考试题及答案
- 安全培训的台帐课件
- 心肺复苏(CPR+AED)培训课程理论考核试卷(附答案)
- 避孕药具宣传培训课件
- GB/T 45777-2025水泥中石膏掺量评估方法
- 大盘鸡的介绍
- 锂电行业仓储管理办法
- 《老年康体指导》课件-项目一 运动健身活动健康评估
- 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及预防
- 2025年新修订治安管理处罚法课件
- DB11T 2423-2025 城市道路挖掘与修复技术规范
- 头颈部肿瘤护理指南
- 人教版 三年级 数学 上册 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第1课时 观察物体(1)》课件
- 2025年党建工作应试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