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气压带和风带 1 开心听故事 在南 北纬30度附近海面 风不经常来做客 这可苦坏了古代航海的商人 因为他们不得不把准备运往美洲大陆的马匹放在船上 等待顺风的到来 结果由于经常等不到风 致使大批马匹因缺少草料而死亡 大量马匹也只能命丧大海 人们因此给这个令人苦恼的无风带起了一个非常古怪的名字 马纬度 2 一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大气环流 成因 表现 赤道与极地之间的三圈环流 前提 地球表面均匀 一 三圈环流的形成 3 南极 北极 单圈环流 探究活动 假设地表均一 地球不自转 不存在地转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不移动 直射赤道 结果在赤道与极地间存在怎样的热力环流 1 只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 北极 4 赤道与极地间的单圈环流是否能够维持 不能 因为地球是不停自转的而且地球的表面不是均匀的 因此单圈环流是不存在的 大家看法 5 低纬上空 赤道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2 既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 又考虑地转偏向力 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 高纬环流 三圈环流 60 N 30 N 0 极锋 G G D D D D G G 6 三圈环流 风带形成 极地东风带 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7 8 甲 每一个风带都位于一个高气压带和一个低气压带之间 近地面大气由高气压带流向低气压带 乙 南半球的盛行西风是西南风 丙 来自极地高气压带的温暖气流 极地东风 与来自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寒冷气流 盛行西风 在南北纬600附近相遇形成极锋 谁对谁错 有关风带的说法 9 问题回归 风是指空气的水平运动 而南 北纬30度附近气流下沉 形成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致使这里缺云少雨 风也很少出现 马纬度 无风的原因 10 3 近地面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零三六九七压六风四高三低相间排列对称分布 带 带 带 带 带 带 11 小结 一 三圈环流的形成 一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 成因 高低纬受热不均 赤道与极地间单圈环流 地转偏向力 赤道与极地间三圈环流 2 组成 低纬 中纬 高纬环流圈 近地面形成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 二 气压带和风带 1 分布规律 南北对称 高低压相间 气压带宽10 风带宽20 3 结果 2 成因和特点 12 气压带的成因可以归纳为两类 1 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 热力原因 2 由于气流被迫上升和下沉引起的 动力原因 你认为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成因各属于哪一类 想一想 13 赤道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 N 30 N 0 极锋 G G D D D D G G 气压带成因 热力 热力 动力 动力 14 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后 会凝结而成云致雨 你认为 1 低气压带和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 谁的降水多 谁的降水少 为什么 2 高 中 低纬三个风带控制的地区中 谁的降水多 谁的降水少 为什么 想一想 15 90 N60 N30 N0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低气压带区 气流垂直上升 水汽遇冷凝结而成云致雨 高气压带区气流垂直下沉 水汽遇热难以凝结 从而晴朗干燥 气压带 风带的特点 雨 雨 湿润 干 干 干 干 西风带 信风带 东风带 中纬西风 从较低纬 较高纬 水汽遇冷凝结 形成湿润的风 信风和东风 从较高纬 较低纬 水汽遇热难以凝结 形成干燥的风 16 小结 2 成因和特点 高气压带 极地高压 热力 冷 副热带高压 动力 暖 干 气流 低气压带 赤道低压 热力 热 副极地低压 动力 冷 气流 湿 风带 信风 东风 较高纬 较低纬 升温 干 西风 较低纬 较高纬 降温 湿 所以 气压带和风带主要影响各地的降水 因此 判断各地气候的干湿状况 主要是依据其所处的气压带和风带 17 3 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观察气压带 风带的季节移动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气压带 风带随季节移动而南北移动 2 就北半球来说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 夏季偏北 冬季偏南 太阳直射点 根据气压带风带的位置的移动 可判断季节 18 小结 3 气压带 风带的移动规律 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气压带 风带的位置 北半球 夏季偏北 冬季偏南 南半球 夏季偏南 冬季偏北移动幅度为5 10 个纬度 19 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情况下 无论南北半球 气压带和风带都成带状分布 20 以亚洲地形为例 观察地球表面是否均匀 21 二 北半球冬 夏季气压中心 冬季 大陆冷却快于海洋 高压 低压 22 二 北半球冬 夏季气压中心 亚洲高压 蒙古 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600附近原为副极地低压带 冬季因陆地气温低 空气收缩下沉 陆地表面形成高气压 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使低压保留在海洋上 23 二 北半球冬 夏季气压中心 夏季 大陆增温快于海洋 低压 高压 24 二 北半球冬 夏季气压中心 亚洲低压 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25 一月 1 成因 北半球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 低气压中心 副极地低气压带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地表不均 海陆相间 2 形成过程 一月 陆地T低 冷高压 切断 副极地低气压带 七月 陆地T高 热低压 切断 副热带高气压带 26 七月 副热带高气压带 27 东亚季风 冬季风 西北季风 冬季 东亚盛行来自蒙古 西伯利亚高压前缘的偏北风 低温干燥 风力强劲 使东亚冬季寒冷干燥 太平洋 东亚 冷干 4 季风环流 东亚最典型 阿留申低压 亚洲高压 28 印度低压 西太平洋副高 东亚 暖湿 东亚季风 夏季风 东南季风 夏季 东亚盛行来自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部的偏南风 温暖湿润 使东亚夏季高温多雨 东亚季风形成原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9 南亚季风 赤道 赤道 思考 亚洲东部和亚洲南部冬夏季的盛行风向有何不同 形成原因是什么 南亚 南亚 亚洲高压 暖干 暖湿 南亚冬季风是源于亚洲高压 夏季的西南风是来源于印度洋上北移的东南信风 南亚季风的成因是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东亚 东亚 澳大利亚西北季风则是北半球东北季风南移过赤道左偏而形成 30 长江中下游地区 由于受夏季风的影响 降水丰沛 形成森林景观 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农业也生机勃勃 撒哈拉沙漠常年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 降水稀少 形成沙漠景观 31 受季风影响 我国降水量多少和雨期长短存在明显差异 呈现出由东部向西北部逐渐减少的趋势 因而对农业生产有重大影响 例如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其以南地区 由于高温多雨 农作物以水稻为主 一年2 3熟 我国华北 东北地区及西北地区东部 降水较少 以旱地农业为主 农作物以小麦为主 其次是谷子 高梁 大豆 土豆等 32 小结 4 季风环流 东亚最典型 东亚季风 夏季风 东南风 暖湿 高温多雨 冬季风 西北风 冷干 寒冷干燥 风向 风向 性质 性质 影响气候 影响气候 成因 南亚季风 夏季风 西南风 暖湿 高温多雨 冬季风 东北风 暖干 暖热干燥 风向 风向 性质 性质 影响气候 影响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3 三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1 基本规律 影响降水 从全球来讲 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地区 使高低纬度之间 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分得到交换 一般而言 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 低压 气流 西风 低纬 高纬 夏季风 海 陆 多雨 高压 气流 信风 东风 高纬 低纬 冬季风 陆 海 少雨 34 2020 2 6 35 赤道低压 副热带高压 信风 西风 2 表现 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参考优化P47 36 小结 2 表现 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 热雨 赤道低压 年雨型 热沙 副高或信风 少雨型 温海 西风盛行 年雨型 37 赤道低压 副热带高压 信风 西风 气候带和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夏雨 夏干 冬雨 冬干 参考优化P47 38 小结 2 表现 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 热雨 赤道低压 年雨型 热沙 副高或信风 少雨型 温海 西风盛行 年雨型 气候带和风带交替控制 热草 夏 赤道低压 雨 冬 信风 干 夏雨型 地中海 夏 副高 干 冬 西风 雨 冬雨型 39 赤道低压 副热带高压 信风 西风 季风环流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夏雨 冬干 冬干 夏雨 参考优化P47 40 小结 2 表现 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 热雨 赤道低压 年雨型 热沙 副高或信风 少雨型 温海 西风盛行 年雨型 气候带和风带交替控制 热草 夏 赤道低压 雨 冬 信风 干 夏雨型 地中海 夏 副高 干 冬 西风 雨 冬雨型 季风环流控制 热季 亚热季 温季 夏季风 雨 冬季风 干 夏雨型 41 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不是惟一的因素 而是太阳辐射 大气环流 海陆分布 地形 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42 四 气候 1 形成因素 太阳辐射 气温 纬度分布 季节变化 最基本 大气环流 降水 年雨型 热雨和温海 夏雨型 热草 热季 亚热季和温季 冬雨型 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 热沙 温带大陆和极地气候 最重要 地面状况 气温 降水 海陆分布 热带 亚热带 温带 寒带 大陆性 年 日温差大 降水少 海洋性 年 日温差小 降水多 地形 地势高低及向阳 背阳 气温 迎风坡和背风坡 降水 洋流 暖流 增温增湿 寒流 降温减湿 最复杂 参考优化P37 43 2 各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成因 南北纬10 之间 南北纬10 20 之间 南北纬20 30 大陆内部和西岸 南北纬30 40 大陆西岸 南北纬40 60 大陆西岸 北纬10 25 的大陆东岸 南北纬25 35 大陆东岸 北纬35 55 大陆东岸 参考优化P47 44 刚果盆地 马来群岛 亚马孙平原 3 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几内亚湾沿岸 热带雨林气候 地带性分布 参考课本P39 45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 澳大利亚东北部 加勒比海沿岸 几内亚湾沿岸 热带雨林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纬度 信风 暖流 地形抬升 成因 巴西东南沿海 46 东非高原 南非高原 巴西高原 墨西哥高原 澳大利亚的北部及大分水岭西侧 热带草原气候的分布 47 纳米布沙漠 阿拉伯高原 南美西海岸南纬5 30 地区 热带沙漠气候的分布 撒哈拉沙漠 澳大利亚中西部 48 地中海沿岸 加利福尼亚沿海旧金山 洛杉矶 智利中部圣地亚哥 开普敦 珀斯 墨尔本 地中海气候的分布 49 欧洲西部 温哥华 智利南部 新西兰南北二岛 塔斯马尼亚岛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 50 中南半岛 印度半岛 热带季风气候分布 51 中国南方 日本中南部 朝鲜半岛南部 澳大利亚东部沿海 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 美国东南部 巴西东南 阿根廷东北 52 中国秦淮以北 日本北部朝鲜半岛北部 俄罗斯太平洋沿岸 温带季风气候分布 53 亚欧大陆内部 北美大陆大部 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 54 格陵兰岛 亚欧 北美大陆北冰洋沿岸 极地气候分布 南极大陆 55 4 气候类型判断步骤 参考优化P48 56 根据最冷月气温值判断温度带 以温定带 最低温 15 热带型 雨林 季风 草原 沙漠 0 亚热带型 季风 地中海 和温海洋 0 温带型 季风 大陆 和寒带型 57 根据降水季节判断气候类型 以水定型 夏雨型 热带草原 三种季风冬雨型 地中海年雨型 热雨林 温海洋少雨型 热沙漠 温大陆 极地 58 气候特征的描述一般由两方面要素构成 A 气温B 降水量 3 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 参考优化P47 59 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 热带 终年高温 亚热带 冬温夏热温带 冬冷夏热 寒带 终年严寒 60 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特点 夏雨型 热带草原 三种季风冬雨型 地中海年雨型 热雨林 温海洋少雨型 热沙漠 温大陆 极地 年雨 年雨 夏雨 夏雨 夏雨 夏雨 冬雨 少雨 少雨 少雨 61 62 谢谢 63 对流雨 低气压 热带雨林气候 分布 南北纬10 之间 成因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 特征 终年高温多雨 主要分布地区 赤道及其南北两侧的亚马孙平原 刚果盆地 马来群岛等 赤道 64 热带草原气候 分布 成因 特征 主要分布地区 南北纬10 20 之间的地区 夏季 赤道低压带控制 冬季 信风带影响 终年高温 一年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东非高原 南非高原 巴西高原 墨西哥高原 澳大利亚的北部及大分水岭西侧等地区 65 热带沙漠气候 分布 成因 特征 主要分布地区 南北纬20 30 的大陆内部及西岸 终年受副高或信风控制 终年炎热干燥 撒哈拉沙漠 纳米布沙漠 阿拉伯高原 澳大利亚中西部 南美西海岸南纬5 30 地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冷链物流行业集中度提升路径与龙头企业竞争力分析报告
- 社区用房交接协议书6篇
- 2025年横州市属事业单位考试试卷
- 2025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招聘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智能交通系统的经济效益
- 2025年福建福路通城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夺冠)
- 2025湖南郴州资兴市公开招聘医疗卫生类专业技术人员28人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西藏阿里地区“五类人员”高校毕业生招聘考试真题2024
- 2025吉林二道江区政府专职消防员招聘1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安徽池州市妇女儿童医院招聘考试真题2024
- 2025贵州盐业(集团)遵义有限责任公司招聘15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全国保密教育线上培训知识考试试题库有含答案
- EMS供应商对比方案报告
- 2025年上海科学考试题目及答案
- 试点先行人工智能+智能客服系统可行性分析
- 食品安全风险“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记录表
- 监护仪使用及报警设置
- 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说课课件
- 管理会计(1)-课件
- Q-SY 08365-2021 气瓶使用安全管理规范
- GB/T 29163-2012煤矸石利用技术导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