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下) 陈洪 刘跃进 第二章 清代文章.ppt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下) 陈洪 刘跃进 第二章 清代文章.ppt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下) 陈洪 刘跃进 第二章 清代文章.ppt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下) 陈洪 刘跃进 第二章 清代文章.ppt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下) 陈洪 刘跃进 第二章 清代文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清代文章 清 初 散 文桐 城 派乾嘉学者之文清代骈文中兴与汪中经世文风的兴起晚清从时务之文到政论文章 第一节清初散文 论说之文 黄宗羲 王夫之 顾炎武黄宗羲 1610 1695 字太冲 号梨洲 又号南雷 余姚 今属浙江 人 出身东林党家庭 早年曾参加复社与阉党的斗争 明亡 组织义军抗击清兵 失败后隐居讲学 于史学建树尤为卓著 被誉为清代史学之祖 著有 明夷待访录 明儒学案 等 明夷待访录 书影 顾炎武 生员论 形势论 郡县论 与友人论学书 等 经典之作 日知录 有亡国 有亡天下 亡国与亡天下奚辨 曰 易姓改号 谓之亡国 仁义充塞 而至于率兽食人 人将相食 谓之亡天下 魏晋人之清谈 何以亡天下 是 孟子 所谓杨 墨之言 至于使天下无父无君而入于禽兽者也 昔者嵇绍之父康被杀于晋文王 至武帝革命之时 而山涛荐之入仕 绍时屏居私门 欲辞不就 是故知保天下 然后知保其国 保国者 其君其臣 肉食者谋之 保天下者 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日知录 百余年来 言学者必首推亭林 亭林书必首推 日知录 包世臣 读亭林遗书 叙述之文 侯方域 魏禧 汪琬侯方域 1618 1654 字朝宗 商丘人 早年入复社 与方以智 冒襄 陈贞慧称 明末四公子 著有 壮悔堂集 代表作 李姬传 马伶传 等 固然 天下无以易李伶 李伶即又不肯授我 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 严相国俦也 我走京师 求为门卒三年 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 察其举止 聆其语言 久乃得之 此吾之所为师也 马伶传 魏禧 1624 1680 字叔子 号勺庭 江西宁都人 与兄祥 际瑞 弟礼并有世名 号 宁都三魏 明亡后 隐于翠微峰 结纳豪杰 秘密从事复明活动 康熙十九年卒于仪真 时年57岁 有 魏叔子文集 大铁椎传 其一 奇人奇文 绘声绘色 其二 虚实笔法 对比映衬 其三 豪杰情怀 企盼中兴 其四 作者影子 隐隐现现 魏禧像 时鸡鸣月落 星光照旷野 百步见人 客驰下 吹觱篥数声 顷之 贼二十余骑四面集 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 一贼提刀突奔客 客大呼挥椎 贼应声落马 马首裂 众贼环而进 客奋椎左右击 人马仆地 杀三十许人 宋将军屏息观之 股栗欲堕 忽闻客大呼曰 吾去矣 尘滚滚东向驰去 后遂不复至 大铁椎传 汪琬 1624 1690 字苕文 号钝庵 晚号钝翁 江苏长洲 今苏州 人 也是一位极具个性的文人和作家 其为人好诋人过 以善骂著称 与钱谦益 归庄 叶燮 阎若璩 王士禛等皆相忤 为文则力主纯正 反对侯方域 以小说为古文辞 汪文以碑传为擅长 当时公卿志状出于汪琬之手则备受推重 他的 江天一传 周忠介公遗事 是人物传记中较好的作品 第二节桐城派 鼐工为古文 康熙间 侍郎方苞名重一时 同邑刘大櫆继之 三人皆籍桐城 世传以为桐城派 清史稿 文苑传 桐城三祖 方苞 刘大櫆 姚鼐 义理 考证 文章 桐城派所编文学选本有 古文约选 雍正十一年 1733 方苞编 供入选官学的八旗子弟作为学文之范本 四书文选 又名 钦定四书文 乾隆三年 1738 方苞编 为官学古文教材 古文辞类纂 乾隆四十四年 1779 成书 姚鼐编 是最能反映桐城派古文观的选本 散文理论 一 义法说 春秋 之制义法 自太史公发之 而后之深于文者亦具焉 义即 易 之所谓 言有物 也 法即 易 之所谓 言有序 也 义以为经而法纬之 然后为成体之文 方苞 又书货殖传后 二 神气说 积字成句 积句成章 积章成篇 合而读之 音节见矣 歌而咏之 神气出矣 刘大櫆 论文偶记 三 义理 考证 文章说 余尝论学问之事 有三端焉 曰 义理也 考证也 文章也 是三者 苟善用之 则皆足以相济 苟不善用之 则或至于相害 姚鼐 述庵文钞序 艺术表现 一是注重散文的 雅洁 美 二是注重散文的音韵美 三是注重散文的风格美 文章之源 本乎天地 天地之道 阴阳刚柔而已 苟有得乎阴阳刚柔之精 皆可以为文章之美 阴阳刚柔并行而不容偏废 有其一端而绝无其一 刚者至于偾强而拂戾 柔者至于颓废而幽暗 则必无与于文者矣 姚鼐 海愚诗钞序 第三节乾嘉学者之文 雍 嘉以后 纪纲既张 天下大定 士大夫得肆意稽古 不复视为经世之具 而经史小学专门之业兴焉 王国维 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 以惠栋 钱大昕为代表的吴派 以戴震为代表的皖派 以焦循 汪中为代表的扬州学派 以及以全祖望 章学诚为代表的浙东学派 我朝三百年间 学术三变 国初一变也 乾嘉一变也 道咸以降一变也 窃于其间得开创者三人焉 曰昆山顾先生 曰休宁戴先生 曰嘉定钱先生 王国维 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 钱大昕 1728 1804 字晓征 一字辛楣 号竹汀 嘉定人 乾嘉考据学派代表人物 有 一代儒宗 之称 著述有 廿二史考异 十驾斋养新录 潜研堂文集 等 不专治一经而无经不通 不专攻一艺而无艺不精 江藩 汉学师承记 钱大昕像 戴震 1723 1777 字东原 休宁 今安徽黄山市 人 乾隆四十年 1775 赐同进士出身 选翰林院庶吉士 年55积劳而卒 故苟无戴震 则清学能否卓然自立 盖未可知也 梁启超 清代学术概论 酷吏以法杀人 后儒以理杀人 戴震 与某书 戴震像 章学诚 1738 1801 字实斋 号少岩 会稽 今浙江绍兴 人 乾隆四十三年 1778 进士 章学诚以修书 讲学和做幕僚维持生计 主讲于清漳书院 净胜书院 莲池书院等 主要著述有 文史通义 校雠通义 等 郑樵有史识而未有史学 曾巩具史学而不具史法 刘知几得史法而不得史意 此予 文史通义 所为做也 和州志 志隅自叙 文史通义 民国线装本 六经皆史 六经皆器 辨章学术 考镜源流 校雠通义叙 章学诚像 第四节清代骈文中兴与汪中 汉学诸人 言言有据 字字有考 只向纸上与古人争训诂形声 传注驳杂 援据群籍 证佐数百千条 反之身己心行 推之民人家国 了无益处 徒使人狂惑失守 不得所用 方东树 汉学商兑 俪体文自三唐而下 日趋颓靡 清初陈维崧 毛奇龄稍振起之 至天游奥衍入古 遂臻极盛 而邵齐焘 孔广森 洪亮吉辈继起 才力所至 皆足名家 清史稿 胡天游传 汪中钩贯经史 熔铸汉唐 宏丽渊雅 卓然自成一家 刘台拱 汪容甫先生遗诗题辞 抒情骈文 哀盐船文 经旧苑吊马守真文 吊黄祖文 等 广陵对 黄鹤楼铭 汉上琴台之铭 狐父之盗颂 等 哀盐船文 插图 第五节经世文风的兴起 社会背景 首先 清初顾 黄 王等人树立了经世文学的榜样 再者 社会危机使广大士人的忧患意识和变革意识空前高涨 今文经学的盛行为经世文学奠定了学术基础 特点 涵盖内外 内 针砭国内时弊 外 介绍外来文化两大方面 经世之文分为 主内 和 主外 两种类型 主内 之文以包世臣 龚自珍为代表 主外 之文以林则徐 魏源为代表 包世臣 1775 1853 字慎怕 号卷翁 安徽泾县人 嘉庆十三年 1808 举人 会试屡不第 后任江西新喻县令年余 被劾归 做过陶澎 裕谦 杨芳等人的幕客和智囊 他是晚清爱国主义思想家 学者 书法家和文学家 其学以经世为本 涉猎广泛 见解精深 著有 安吴四种 小卷游阁文稿 等 今人编为 包世臣全集 雄肆发于谨严 波澜循乎矩矢 蕴藉寓于平实 集秦汉唐宋魏晋之文 无常师而自成体势 范麟 读安吴四种书后 包世臣像 龚自珍一方面 积极从封建社会内部寻求弊病的根源 如 明良论 古史钩沉论一 京师乐籍说 西域置行省议 平均篇 等 另一方面 他深切地表达了对社会变革趋势的预见和憧憬 西域置行省议 东南罢番舶议 上大学士书 乙丙之际箸议 尊隐 等 龚自珍像 代表作 病梅馆记 江宁之龙蟠 苏州之邓尉 杭州之西溪 皆产梅 或曰 梅以曲为美 直则无姿 以欹为美 正则无景 以疏为美 密则无态 固也 此文人画士 心知其意 未可明诏大号 以绳天下之梅也 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 斫直 删密 锄正 以夭梅 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梅之欹 之疏 之曲 又非蠢蠢求钱之民 能以其智力为也 有以文人画士孤僻之隐 明告鬻梅者 斫其正 养其旁条 删其密 夭其稚枝 锄其直 遏其生气 以求重价 而江 浙之梅皆病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林则徐 开眼看世界 第一人其文主要收录在 云左山房文钞 林文忠公政书 中 还组织编译了 四洲志 华事夷言 和 国际法 等 虎门销烟 魏源 1794 1857 名远达 字默深 湖南邵阳人 道光二十五年 1845 进士 先后任东台知县 兴化知县 高邮知府 他是中国近代爱国主义思想家 史学家和文学家 著有 海国图志 古微堂诗文集 等 师夷长技以制夷 海国图志 魏源像 景运之世 言在都俞 其次言在旌木 其次言在庭陛 其次言在疏牍 其次言在歌谣 其次言在林薮 其次言在腹臆 言在腹臆 其世可知矣 至治之世 士在公孤 小康之世 士在僚采 倾危之世 士在游寓 乱亡之世 士在阿谷 士在阿谷 其世又可知矣 言室满室 言堂满堂 天子穆穆 诸侯皇皇 故世昌则言昌 言昌则才愈昌 世幽则言幽 言幽则才愈幽 默觚 第六节晚清从时务之文到政论文章 背景 首先 文化氛围的改变 申报 本馆告白 提倡报刊之文要 文则质而不俚 事则简而能详 上而学士大夫 下及农工商 皆能通晓者 其次 西学东渐的影响 欧美 日本诸国文体之变化 常与其文明程度成正比 梁启超 介绍新著 原富 传播媒介的革新 自报章兴 吾国文体为之一变 汪洋恣肆 畅所欲言 所谓宗派家法 无复问者 梁启超 中国务报存佚表 发展阶段 一 探索阶段冯桂芬 郑观应 王韬等 二 推进阶段康有为 谭嗣同夫治天下者势也 可静而不可动 如箭之在棔 如马之在埒 如决堰陂之水 如运高山之石 稍有发动 不可禁压 当其无事 相视莫敢发难 当其更变 朽株尽可为患 譬大病后 元气既弱 外邪易侵 变症百作 岂与同治之时 吾国势犹盛 外夷窥伺情形未洽比哉 且民心既解 散勇无归 外患内讧 祸在旦夕 而欲苟借和款 求安目前 亡无日矣 今乃始基耳 症脉俱见 不待卢扁 此举人等所为日夜忧惧 不惮僭越 而谋及大计也 康有为 公车上书 集大成阶段 梁启超 1873 1929 字卓如 号任公 又号饮冰室主人 光绪十五年 1889 举人 师从康有为 并一同发起戊戌变法 失败后逃亡日本 后任教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 先后主办过 时务报 清议报 新民丛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