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江风光带建设规划前 言长江是我国重要的黄金水道,也是孕育扬州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母亲河。加强沿江生态建设,是坚持生态优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科学开发沿江,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必然要求,是彰显扬州生态、人文、宜居品牌,促进扬州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选择。根据扬州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我们于2007年9月组织编制了扬州市大江风光带建设规划(2007年-2010年),并经市委常委扩大会审议正式通过。在沿江规划建设长江岸线生态防护景观林带、湿地保护区、森林公园和观光农园,构建大江风光带,旨在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倡导全民生态理念,加强长江岸线生态资源保护,提高长江岸线资源利用效能,推进资源节约开发、环境友好开发,实现长江资源的永续利用和沿江地区可持续发展。目 录第一章 规划范围原则和依据1第一节 规划范围1第二节 规划原则与依据1第二章 长江岸线现状2第三节 自然条件2第四节 生态林业现状3第五节 长江岸线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3第三章 建设目标与功能定位5第六节 建设目标与总体布局5第七节 功能定位与建设思路7第四章 建设内容8第八节 长江岸线生态景观带建设工程8第九节 夹江生态景观林建设工程16第十节 绿色通道建设工程20第十一节 森林公园建设工程25第十二节 湿地生态保护工程27第十三节 农业休闲观光工程27第五章 年度建设规划及投资估算29第十四节 年度建设规划29第十五节 投资估算30第六章 保障措施33第十六节 建立组织协调机制33第十七节 建立绿线制度33第十八节 建立资金投入机制33第十九节 建立科技支撑机制34第二十节 建立考核奖惩机制34第一章 规划范围、原则和依据第一节 规划范围南沿长江,北依沿江高等级公路,西起仪征市青山镇小河口,东至江都市大桥镇引江二河,长96.4公里,南北纵深1-3公里左右。其中扬州段长81公里,镇江共青团农场2.1公里,丹徒高桥镇13.3公里。长江扬州段陆地自然岸线长76.1公里(江都段14.2公里,邗江段22.8公里,市开发区段12公里,仪征段27.1公里),沿江高等级公路长约56.6公里,呈飘带形状,涉及仪征市、江都市、邗江区、市开发区等4个县(市、区)12个乡镇(街道),依据功能地位和景观的整体性,部分河道和道路作自然延伸,行政区划面积230平方公里。第二节 规划原则与依据一、原则1、生态优先、突出重点。长江是生态河、母亲河,在实施沿江大开发战略中,把生态保护与建设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来考虑,将长江岸线南水北调源头,生活生产用水源头,浅滩湿地、工业园区等生态脆弱地区作为生态建设的重中之重。2、因地制宜、立体布局。长江岸线地形地势错综复杂,大江风光带建设绝不是简简单单栽几排树,要根据岸线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作出判断,科学地进行布局,选择有景观效应、防护效能、固堤护坡作用的耐湿树种和景观树种,进行立体布局,乔灌结合,体现生物多样性。3、政府规划、多部门参与。生态建设与保护是当今社会时代发展的主流和人们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在政府主导规划时,必须协调处理好多部门的利益,妥善解决好一切现实矛盾和问题,以确保规划真正得以实施。4、统一规划,分级分步实施。由市统一制定规划,各县(市、区)作为建设主体,在此规划基础上制定年度实施工作方案,沿江地区有关部门和单位密切配合,服从统一规划。二、规划依据1、扬州市沿江开发详细规划(2006)2、中共扬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意见(2005)3、扬州市“十一五”林业发展规划(2006)4、扬州港总体规划(2007)5、扬州市生态示范市建设规划(2004)6、中共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绿色江苏建设的决定(2004)7、绿色江苏建设总体规划纲要(2004)8、全国林业生态建设与治理模式第二章 长江岸线现状第三节 自然条件本地区属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010.5 mm,平均气温1416,无霜期200240天,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冬季为西北风。沿江重点建设区内地势平坦宽阔,呈西北高、东南低的走势,地面高程在1.815.0米之间,大部地势低洼。地质层为第四纪冲积层,表层为耕植土,中层为粉砂,下层为砂土。域内水网发达,河道纵横,具有明显的生态湿地特征。第四节 生态林业现状本规划区域森林和湿地生态是全市相对较好的区域。有林地面积5万亩,其中仪征1.08万亩,邗江3.09万亩,市开发区0.6万亩,江都0.23万亩,果树面积近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7%;湿地总面积达9万亩。区域内林相分布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江岸森林呈带状和块状分布,带状分布相对集中于江堤内侧,呈现中间高两头低;块状分布相对均匀,东有仪征龙山青山丰富植被,中间有邗江润扬森林公园,东部有邗江北洲片林。二是江岸湿地呈现带状分布,主要集中在长江岸线和夹江两侧,江岸外侧湿地占湿地总面积的80%以上,浅滩湿地占沿江湿地总面积的38.3%,芦苇为湿地的主要植被,另有少量的土柳分布。三是花木果业基地相对集中,主要树种为银杏、枇杷,丰富了大江风光带的建设内涵。四是大江风光带建设空间相对宽裕。本区域境内江河密布,道路纵横,据初步统计,骨干江河岸线达206公里,骨干道路长157公里,为以森林、湿地为主的生态风光带建设提供了资源。(详见附表3)第五节 长江岸线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扬州长江岸线主要分布有船舶制造业、港口物流、码头、发电、化工、仓储、造纸等。全线共有53个泊位,其中33个在仪征;有船舶企业47家,其中仪征船舶工业园39家,邗江4家、江都4家;港口及仓储企业5个。共占用岸线37.1公里,其中仪征段占用20.3公里,邗江段5.75公里,市开发区段5.7公里,江都段5.35公里。长江扬州段陆地自然岸线现状 单位:公里序号县市自然岸线长岸线开发内容占用岸线未用岸线1仪征27.1船舶、化工、港口、码头等20.36.82邗江22.8船舶、中铁宝桥、水厂等5.7517.053市开发区12电厂、港口、粮库、造纸5.76.34江都14.2船舶、港口、建材、化工、码头等、5.358.855合计76.137.139(占用岸线长度及深度详见附表1)。夹江及入江水道长21.3公里。由南向北工业或港口物流项目分别有:三江营向西北方向主要集中在江都境内,其中芒稻河10公里,由北向南分布九龙船厂、三江船业等26个小型船舶制造企业,占用7.5公里;夹江长11.3公里,其中夹江大桥南3.5公里为中海船舶,江都老港和道达尔石化占0.3公里,共占用3.8公里。邗江境内夹江基本没有工业及物流企业分布。(占用岸线长度及深度见附表2)。我市长江岸线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林木及湿地资源破坏现象严重,断带明显。长江岸线原本生态环境良好,林木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较高,湿地面积大,且保存良好,近些年由于工业经济的发展,长江岸线林带断带现象明显,仪征27.1公里长的主江堤因港口、工业园的开发建设,就被切成了三断,从泗源沟至朴席引江取水口东侧长达16公里多的江岸线林带几乎空白;市开发区岸线也只剩六圩大运河口向东5公里有林带分布;邗江段相对较好,断带不明显;江都段从三江营向东近6公里林带零星分布。主栽树种以意杨为主,品种相对单一,潜伏着生态不稳定的危机。2、规划缺乏统一性。沿江各地有各种各样的开发规划,部门与部门不统一,市与县不统一、规划与江岸线实际使用情况不统一。3、岸线开发无序,利用效能低。与长江南岸相比,苏南的开发既整齐有序,又相对集中,生态建设也得以配套,而我市的开发,整体上看比较零乱。除港口、仓储、化学工业园及电厂外,长江岸线主要分布着大小不一的造船企业和码头,仅仅江都沿江的主江堤和夹江就建有大小船厂30多个,仪征船舶工业园集中了39家造船企业,岸线70%以上已被占用,无序低效开发明显,毁坏、占用了生态林和湿地空间。4、工业污染、面源污染和水土流失不容乐观。同时,由于长江自身走势的规律,长江北岸的水土流失依然存在。5、生态建设重视不够。与经济社会发展对环境支撑力要求相比,重视不够且缺乏投入。第三章 建设目标与功能定位第六节 建设目标与总体布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现代生态学原理和近自然林业理论为指导,在开发中保护,修复长江生态,倡导生态文明,着力构建功能完备、地方特色明显、景观优美的沿江生态网络体系,展现大江风情,为沿江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环境支撑,实现长江资源永续利用,为“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扬州”作贡献。建设目标:建成相对连续的50公里江岸林水一体的自然景观带,形成林相纵横交错,绿色廊道与成片绿地互补,陆地生态与水生生态相融的林业生态景观网络;至2010年,沿江森林覆盖率达到25%;沿江单位绿地率达25%以上,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实现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总体布局:1、以净化水体与土壤、提高防护能力、建设生态屏障为目标,初步建成“四横六纵六块多点”的沿江生态景观带。四横:长江岸线、夹江岸线(含廖家沟和芒稻河)、沿江高等级公路、仪扬河,长江岸线建设100米宽的生态防护林,其它各线两侧各建设50米宽的景观林或生态防护林。六纵:江都兴港路、仪征中央大道、乌塔沟、京杭大运河、古运河、胥浦河,两侧各建设宽50-100米的景观绿色通道。六块:新建南水北调源头三江营湿地森林公园、城市备用水源森林公园、仪征胥浦河森林公园、仪征东高森林湿地生态园(润扬大桥西侧),完善润扬森林公园、扬子津森林公园。每块绿地不少于1500亩,形成生态屏障,将生产区、生活区进行分隔。多点:以港区、园区和沿江开发区各种工业企业单位绿化为点,以单位绿化覆盖率达30%为标准,创建一批绿化模范单位。形成以长江岸线、兴港路、沿江高等级公路、油港大道绿色景观大道围成的带状环形生态圈。2、建设3类一级湿地保护区:南水北调源头(三江营)湿地、城市水厂取水口湿地、江岸成片景观湿地。二级湿地保护区域若干处:长江支流及夹江和境内纵横交错的大小河道。3、打造沿江4个农业休闲观光园。分别是休闲农业观光园、长江渔业休闲观光园、沿江林果休闲观光园、龙山竹海休闲观光园。第七节 功能定位与建设思路1、功能定位:通过点线面结合的防护林建设和带片一体的湿地保护与建设,发挥大江风光带的防护、景观、休闲三大功能。2、建设思路:围绕点线面,沿江、沿河、沿路、沿堤通过连线连片植绿和树种选择,形成水上、堤旁、路边呈连续、层次感较强的江岸森林景观;通过增加体量和成片建设,实现沿江地区森林资源增量,提高生态防护效果;通过湿地保护与建设,提高江水自净能力,形成林水一体自然景观;通过整合江岸资源,强化单位绿化或异地补绿,实现沿江生态良性开发,形成江岸线生态廊道。一是整合沿江工业岸线,规划2-3个个中小型船舶港湾式建设区,调整岸线建设长度。在长江主岸线及夹江(包括芒稻河、廖家沟)建设或完善30-100米宽的防浪林或自然湿地,在江堤背水坡建设100米宽的景观防护林,规划内的工业岸线已建工厂的争取达到30米,未建工厂的保证至少100米宽的绿化带,确保成为生态开发岸线。二是沿江单位绿地率达到25%,绿化率要求达到30%(化工企业绿化率要求达到40%),达不到的,差多少异地补栽多少;沿江占用岸线的单位与单位之间空地全部补栽块状隔离林带。三是提高沿江高等级公路及其它主要骨干道路、古运河、大运河、仪扬河、乌塔沟等重要河道景观林带建设标准和宽度,规划两侧各建50米绿化带。四是由西向东,在网格之间平衡建立若干个千亩以上成片森林或休闲观光园。第四章 建设内容根据以上建设布局、功能定位与发展思路,大江风光带重点建设六大工程,造林5万亩,其中长江岸线植树0.6万亩,夹江岸线造林0.65万亩,绿色通道造林1.1万亩,森林公园造林0.88万亩,经济林果0.25万亩,企业厂区绿化及异地补绿1.5万亩左右。(详见附表6)第八节 长江岸线生态景观带建设工程建设目标:在总长76.1公里的长江岸线建成宽度为100米,连片带状生态林50公里,其中仪征段16.5公里,邗江段18.5公里,市开发区段6.3公里,江都段9公里。造林0.6万亩,其中仪征0.25万亩,市开发区0.03万亩,邗江0.04万亩,江都0.28万亩。江岸线生态建设调整表单位:公里区段自然岸线长未用岸线长调整后自然生态岸线长组 成仪征27168165小河口至仪化码头2.6公里,胥浦河至泗源沟造2.9公里,船舶工业园的弓尾涵至朴席引江河之间建设长6.5公里,朴席引江河至军桥闸4.5公里。邗江22818.5185仪征界至镇扬汽渡长度2.5公里,镇扬汽渡至开发区段1.8公里,开发区界至镇江共青团农场0.6公里,镇江界至中铁宝桥公司1公里,天吉滩占用岸线长度1.65公里,财政局国有滩地占用岸线8.1公里,镇江高桥界至三江营2.85公里。市开发区126.36.3沥青拌和厂让出0.6公里,六圩运河口至沙头人民滩5.7公里。江都1428.859夹江豆桥港3.65公里的生态保护区;豆桥港圣容河2.03公里新港区中的1公里;圣容河-红旗河的3.2公里;红旗河-扬湾港4.4公里的东西两侧各0.5公里,计1公里;扬湾港扬泰交界0.15公里。合计76140.4550.3A仪征段仪征的沿江岸线长度为27. 1公里,以泗源沟为界,向西为深水区,向东为中浅水区。仪征小河口至潘家河口长2公里,多为森林植被,主江堤与岸线之间有约800亩的水产养殖区。潘家河口至胥浦河口长5.6公里,其中潘家河口至码头0.6公里,为仪征和仪化取水口,其余5公里依次为仪化码头、南京港、油港和化工码头。胥浦河至泗源沟长2.9公里,规划为仪征生活景观岸线,但目前被一些小船厂占用约2.2公里。泗源沟至朴席引江河长12.1公里,为船舶工业园区。现有环球船务、金陵造船、圣陶沙船业、苏港造船、国裕船舶、舜天船舶及其他小船厂共39家分布于该段岸线。该区域森林植被较差。朴席引江河段至军桥闸长4.5公里,除了西段锦成新能源和润仪油品占用了约1000米的岸线外,其余均未占用。岸线腹地多为滩涂、林地及滩田,是目前仪征段长江岸线林地面积最大、植被最好的区域。建设目标:建成相对连线成段的16.5公里江岸景观线。建设内容:第一段:即小河口至仪化码头,长2.6公里。目前林相较好,但林木稀疏,绿量不够,对现有林带进行补植。第二段:胥浦河至泗源沟段,长2.9公里,属于真州镇城区段。为规划中的生态生活休闲区滨江公园。岸线上已载植了不少花灌木,具有一定的景观基础。规划在现有岸线上补植四排以上(视不同地段而定,能宽则宽),宽50米的高大速生乔木林带,以形成岸线绿色轮廊。树种选择:垂柳、桃树等。栽植密度43米。并对沿线造船厂拆除,让出被占用的150米主江岸线用于建设景观林带。调整现有不适生和生长势较弱的树种,尽快体现滨江公园的景观效应,发挥生态效益。该绿化段建成后,绿化总面积达900亩。第三段:泗源沟至朴席引江河,长12.1公里。现为仪征市船舶工业园区,实际占用江岸线长度超出扬州市沿江开发规划范围。船厂多数临水而建,其后身至江堤段还有一段宽约50米-200米不等的地块,多数被船厂征用或占用,规划在船舶工业园东部6.5公里用于绿化带建设,宽度为100米,树种选择意杨、国槐、栾树、落羽杉。如部分船厂后身已没有地方,则由江堤外后移,补绿100米。通过调整,可造林面积1000亩。第四段:朴席引江河至军桥闸段,长4.5公里。除西段锦成新能源和润仪油品占用了1000米岸线外,其余均为绿化用地。目前该段面绿化基础较好,江面有滩地,滩上有芦苇,长势较好,主江堤两侧树木葱葱,绿叶遮天,看上去立体感、层次感较强。规划加强保护,同时段面上的两家企业,建议利用厂区一切可利用的地方,见缝插绿,确保30%的绿化覆盖率,如果确没有地方可以实行异地补绿。规划岸线栽种高大乔木,树种江南桤木、意杨100米,栽植密度45米,造林600亩。B邗江段扬州市邗江区长江沿线共有4个镇,岸线总长度为22.8公里,本地区主要由沙洲和河漫滩地组成,地理特点西北部略高,东南部略低,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地面真高一般为2.3-5米,易受洪涝灾害。长江在邗江区范围沿线有镇扬汽渡、中铁保桥公司、大洋船厂、托尼船厂、环球船厂、伊能忠公司等单位7家,占用长江岸线长度4.3公里,目前尚未利用的岸线长度为18.5公里。建设目标:建成总长18.5公里的长江岸线生态景观林带,造林400亩。建设内容:分四段进行。第一段:润扬大桥至瓜洲渡口开发区交界处。长4.3公里,其中润扬大桥至瓜洲渡口2.5公里,该地段从岸边看,绿化效果较好,水准也高,但从江面看,缺少高大乔木作轮廓线,规划在现有基础上沿江堤内侧营造20-50米不等的高大乔木林带,以凸显大江风光带到此不断带,面积150亩。树种选择,水杉、中山杉、合欢、黄山栾树等。瓜洲渡口开发区交界处,长1.8公里,江面芦苇湿地面积较大,有数千亩,长势良好,江岸线上缺乏高大乔木,在加强保护同时,规划营造100米宽高大乔木景观带,提高防护效果,增加大江风光带的景观效应。树种选择69或72意杨大规格苗木,高度4.5米以上。第二段:从沙头至镇江共青团农场。长600米,已全部绿化,部分低洼地为芦苇湿地。该段的规划一是配合城市备用水源取水口的建设,配合搞好取水管线两侧纵深500米范围内绿化,树种以本地乡土树种为主,主要采用女贞、枫杨、柳树、枇杷、银杏等。二是采用必要的营林措施对现有森林资源进行复壮,淘汰部分生长不良、树势衰弱的病树、老树,因地制宜地补充一定数量的优质种苗,同时,进一步提高水源地周边的绿化水平,做到能栽尽栽,不留空白。第三段:镇江共青团农场东界至镇江高桥西界。长15.05公里,规划绿化10.5公里。一是在镇江高桥西界至中铁宝桥公司建设1000米的绿化林带,同时将将托尼船厂、环球船厂北侧的农田,流转后用于造林,面积约50亩。品种以意杨、水杉、江南桤木等为主,栽植株行距34米,每亩栽植56株。长江大堤已有防护林带的部位,视情况进行适当的补植,增加林带厚度和防护效能。二是全面提高天吉滩的绿化水平,同时在高桥港西北侧新建宽度50米的防护林带一条。天吉滩占用岸线长度1650米,现有意杨、枫杨、柳树林约1100亩,树木长势不旺,部分地方林木稀疏,郁闭度较低。规划适时采伐,进行重新建设,面积约200亩,同时,对于部分近年来栽植的意杨幼林,进行全面补植,提高密度,补植面积约280亩。天吉滩及高桥港西侧的绿化品种采用意杨、枫杨、柳树等乡土树种。三是长江李典镇境内的长江岸线,约8100米,为低滩芦苇湿地,不适宜造林,建设时保护湿地原状。四是加强李典船舶工业园厂区内的绿化造林,要求五家造船企业搞好厂区内的绿化,确保单位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同时,每个厂必须在厂区周围营造20-50亩的防护林带,品种以常规绿化树种为主。目前李典沿江村对面江中有四大块滩地,分别编号1号、2号、3号、4号滩,属邗江财政局柴滩所所有,面积8000亩,宜造林。过去是中国林科院江泽慧院长的兴林抑螺试验地,建议用3-5年时间全部造上林。树种仍为意杨。第四段:从镇江高桥界至三江营,长2.85公里。内侧滩地生长着部分柳树及意杨,大部分是芦苇湿地。头桥段位于南水北调取水口附近,以保护和恢复湿地为主,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对湿地环境的影响。在水源地保护区周界设立界桩及相关公告牌,在水上设置禁捕、禁航、禁靠警示标志,关闭该地段的一个小码头。规划在长江大堤外侧桑园周边增加乔木树种,凸显出江堤防护林带的层次感,品种以银杏实生苗、水杉、中山杉为主,套植长度约2.85公里。C市开发区段岸线长12公里,由西向东,沿线有永丰余纸业、港口热电、二电厂、扬州港、沥青拌和厂等企业,占用岸线5.7公里,此段岸线植被基本空白;由大运河六圩出口向东至邗江沙头5.6公里多的长江岸线植被极为丰富,水边全是芦苇湿地,岸边为高大意杨,长势茂盛,景观优美,是整个长江岸线绿化最为壮丽的一段,立体感、层次感很强,树木长势茂盛,看上去郁木葱葱,心旷神怡,给人以美的享受。规划布局:由邗江西交界至大运河六圩出口处6.3公里,由于已规划为工业岸线,规划加强厂区绿化,按照企业绿化标准,尽可能做到见缝插绿,如实在没有地方,可以异地补绿,具体由开发区协调安排,同时西区沥青拌和厂要让出600米长,建设绿化风景带,带宽50-100米,面积300亩。树种以乔木为主。树种配置为柳树、枫杨、合欢、江南继木、95杨,栽植密度3米4米,梅花状栽植;湿地保护带栽植柳树、枫杨,江堤内侧前排为合欢,中间江南继木,用意杨林作背景;在主江堤背水坡选用金叶女贞、红花继木、紫叶小檗等灌木大面积营造色块,形成水生植物、花灌木、乔木相得益彰的立体景观。六圩运河口向东5.7公里保持现状不变,考虑该段为深水岸线,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今后可作为生态港口岸线开发建设。D江都段主江岸线(夹江扬泰交界)14.2公里,目前已开发535公里,为950米的3.5万吨码头,4.4公里的船舶区;未开发885公里,其中正准备建的920米江都海螺项目,开发预留地3.2公里,新港区预留地1.08公里,生态保护区3.65公里(含650米夹江口水面)。具体为:夹江豆桥港3.65公里为生态保护区;豆桥港圣容河2.03公里为新港区,已开发950米的3.5万吨码头;圣容河红旗河3.2公里为开发预留地;红旗河扬湾港4.4公里,建有6个船厂;扬湾港扬泰交界920米,江都海螺项目正准备建。规划目标:本着沿江开发生态优先的原则,注重滨江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营造绿色生态体系,保持9.0公里的生态主江岸线(夹江豆桥港3.65公里的生态保护区;豆桥港圣容河2.03公里新港区中的1.0公里;圣容河-红旗河的3.2公里;红旗河-扬湾港4.4公里的东西两侧各0.5公里,计1公里;扬湾港扬泰交界0.15公里),着力放大沿江开发的生态效应,实现空间结构、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和生态保护的一体化发展,全面提升区域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使沿江区域既有工厂林立的制造业群体,又有生态环境和谐优美的滨江风光。具体规划分四段进行:第一段:夹江至豆桥港:长3.65公里,此段为南水北调水源保护区,现应搞好岸线绿化,绿化目标定性为水源涵养地。目前沿线绿化有一定的基础,但按照标准还有差距,建议加大绿化力度,营造耐水乔木林带。树种选择池杉、中山杉、枫杨、桤木等,宽度不少于100米。第二段:豆桥港至圣容河段(江都新港区)。长2.03公里,已开发950米,规划未开发段1公里营造景观林带。树种选择国槐、合欢、重阳木、桤木等优良树种。同时配以灌木花草,使厂区增添绿色生机。第三段:从江都港至红旗河。长3.2公里,为开发预留用地,规划绿化3.2公里。第四段:红旗河到扬泰交界。长5.32公里,此段沿江规划为江都工业园区和建材园区,林相较好,规划绿化1.15公里,在建园时可实施生态型开发。从江都港到扬泰交界沿主江堤北侧营造100米宽的骨干林带,并营造多个侧向林带,侧向林带主要营造江堤北的南北大道两侧及五个功能区分界处、功能区内企业分界处,每条林带宽在30米以上,整体林带形成一个“丰”字型。在主江堤北侧背水坡营造由彩色地被植物组成的彩色护坡林带,在江滩水产养殖区,围绕鱼池种植花灌木,美化环境,进入养殖区的江堤上造林,每条林带宽在30米以上。生态绿色长廊建设总面积2800亩。主江堤北侧骨干林带,营造宽10米,长14000米,面积2100亩;侧向林带堤北12条12000米长,堤南11条2200米长,计14200米,营造宽30米林带,面积600亩;彩色护坡林带,营造宽5米,长14000米,面积100亩。第九节 夹江生态景观林建设工程造林0.65万亩,其中江都0.6万亩,邗江0.05万亩。A江都夹江生态景观林建设夹江岸线11.3公里,其中大桥镇8公里,仙女镇3.3公里。从白塔河口到与芒稻河交界,湿地保存良好,基本处于原生态,宽度在50200米,面积2000亩;主江堤背水坡意杨林林相整齐,宽530米,林带和农田之间有20-50米的低洼地,常年积水,江堤迎水坡5-10米的高坡处杂树丛生,林相较差。目前,从三江营口到夹江大桥岸线4.5公里,已开发0.7公里建成5千吨综合码头、3千吨液化气码头、船舶舾装码头各一座,正在开发3.8公里建设中海运船舶;从夹江大桥到芒稻河交界,6.8公里岸线内有近10家违章小船厂,一个小码头,占岸线1公里。建设目标:营造绿色生态体系,保持6.8公里的生态夹江岸线,着力打造一级湿地保护区。建设内容:分两段,一是江都港到夹江大桥4.5公里,二是夹江大桥-与芒稻河交界6.8公里。江都夹江工业区生态建设从江都港到夹江大桥4.5公里,沿主江堤北侧营造100米宽的骨干林带,并营造的侧向林带,侧向林带主要营造江堤北的南北大道两侧及功能区分界处、白塔河两侧及夹江大桥北侧分界处,每条林带宽在50米以上,整体林带形成一个“丰”字型。在主江堤北侧背水坡营造由彩色地被植物组成的彩色护坡林带,同时,建立一处三江营生态纪念林。建设总面积1400亩。主江堤北侧骨干林带,营造宽100米,长3500米,面积520亩;侧向林带堤北4条4600米长(其中白塔河2条计4000米,中海工业主干道300米左右),堤南2条400米长,计5000米,营造宽50米林带,面积350亩;彩色护坡林带,营造宽5米,长3500米,面积30亩;三江营生态纪念林500亩。江都夹江生态岸线保护区建设从夹江大桥与芒稻河交界的夹江生态岸线保护区建设工程分三个板块:湿地生态板块,位于主江堤西水面的地域,重点是恢复被破坏的湿地,在开发抬高的江滩区域营造防护林带;森林生态板块,位于主江堤东侧,意杨林林相整齐,宽530米,林带和农田之间有2050米的低洼地,常年积水,本生态板块采用人工抬田方法把意杨林带补足50米,同时,沟通水系,造福沿江人民;森林公园板块,位于夹江大桥下面,该地段有林有水,自然环境良好,进行人工造林,形成大板块的森林绿地。该地段为南水北调重要的源头输水通道,生态要求高,因此,该段定位一级生态保护区,去除各种工业、船舶等的开发,拆除岸线内近10家违章小船厂,一个小码头,恢复1公里的岸线,并控制今后的开发。建设总面积1100亩左右。湿地生态板块长6.8公里,造林宽度在5米-200米,面积600亩;森林生态板块长6.8公里,宽度在50米,新造林面积400亩;森林公园板块新造林面积100亩。B邗江夹江生态景观林建设夹江邗江段北至芒稻河,南至三江营,长11.7公里,夹江南侧属邗江李典、沙头两镇。夹江外侧大部分滩涂较窄,最窄处仅20米左右,且滩地地面真高较低,大部分地区不适合造林。江滩外侧现生长有部分柳树和意杨林,总面积约400多亩,柳树基本处于自生自灭状态,意杨林生长缓慢。江堤外侧为大部分为村庄和绿化带,没有造林余地,绿化带主要品种为银杏,邗江区头桥镇一条十里万株银杏带即位于夹江西岸。建设范围:夹江邗江段全线,全长11.7公里,可绿化长度1.5公里。建设目标:营造意杨防护林带200亩。建设内容:一是对夹江邗江段实施严格的湿地保护措施,维持现有的芦苇湿地现状。二是对于地面真高略高的地段,营造意杨防护林,在建设时采用工程措施进行抬田造林,即沿水流方向每隔4米开挖宽2米,深0.8米的排水沟,垛宽4米,抬田高度约50厘米。在排水沟的垂直方向,每隔100米开挖一条宽2.5米,深1米的隔水沟。C芒稻河生态景观林建设芒稻河岸线10公里,西侧6.5公里地处邗江杭集,其余在江都仙女镇范围。西岸植被和湿地保护较好。东侧从与夹江交界到与江都城区交界,湿地保存较差,仅25%基本处于原生态,75%被10多个小船厂和10多个小码头占用。主江堤背水坡林相较整齐,宽510米,林带和农田之间有20-50米的低洼地,常年积水,主江堤迎水坡5-10米的高坡处杂树丛生,林相不整齐。江都共有芒稻河岸线10公里,目前,已开发的岸线7.5公里 ,从仙女镇镇西村段浅水滩湾道到城区结合部有16家违章小船厂和一些违章砂石场、小码头;未开发的岸线2.5公里,从夹江与芒稻河交界到镇西村段浅水滩湾道口,全是浅水滩。建设目标:营造绿色生态体系,保持6.8公里的生态岸线。 造林3866亩,其中邗江段造林300亩,江都段造林3500亩。建设范围:夹江与芒稻河交界到城区结合部,岸线10公里。建设内容:根据芒稻河西侧的实际状况,拟建设100米宽度的防护林带,其中在大堤内侧建设30米,大堤外侧建设30-100米,面积300亩。芒稻河沿线主栽树种采用意杨,栽植株行距45米,每亩栽植33株。由于地势较低,需进行抬田造林。具体做法是:沿水流方向每隔4米开挖宽2米,深0.8米的排水沟,垛宽4米,抬田高度约50厘米。在排水沟的垂直方向,每隔100米开挖一条宽2.5米,深1米的隔水沟。江都段分两层次建设,一是从夹江与芒稻河交界到镇西村段浅水滩湾道口,岸线2.5公里,从夹江与芒稻河交界到镇西村段浅水滩湾道口,未开发的岸线2.5公里,全是浅水滩。沿主江堤北侧营造50米宽的骨干林带,主江堤南侧营造5米宽的辅助林带。建设总面积200亩。主江堤北侧骨干林带,营造宽50米,长2500米,面积180亩;辅助林带营造宽5米,长2500米,面积20亩。林种选用防护林林种,采用乔、灌、草立体结构混交造林,主要树种选择意杨、柳、枫杨、落羽杉、合欢、紫薇、木槿、彩色地被植物、草花等。二是镇西村段浅水滩湾道口到城区结合部,岸线7.5公里。从镇西村段浅水滩湾道口到城区结合部,拆除区内的16家违章小船厂和一些违章砂石场、小码头,在撤除区造林,恢复生态岸线,建立湿地生态保护区,主江堤东侧,营造50米宽的林带。建设总面积1600亩左右。湿地生态恢复区长7.5公里,造林宽度在100米-200米,面积1500亩。林种选用防护林林种,采用乔、灌、草立体园林式结构混交造林,主要树种选择意杨、垂柳、枫杨、落羽杉、桃、紫薇、木槿等。第十节 绿色通道建设工程总造林1.1万亩。(1)沿江高等级公路绿色通道。新造林4500亩。沿江路是大江风光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扬州对外开放的形象,从前年沿江路开始开通开始,用两年时间陆续在两侧建设了宽度为20米的景观林带,但总体景观表现不尽完美,只有市开发区段相对好些,其它地段树种不丰富,长势不旺盛,绿色屏障功能未能有效发挥。建设目标:通过自然造景方法,全程两侧各建设50米宽的生态景观林带。建设范围:仪征青山至江都兴港路长57.6公里,其中仪征段28公里,邗江段19.2公里,市开发区段5.6公里,江都段4.8公里。建设内容:将现有两侧各20米宽的景观林带向外拓至50米,外留上口1米,下口0.8米的隔水沟,栽植密度为3米4米。树种配置为合欢、栾树、江南继木、桂花、紫薇、花桃、垂柳、红花继木、马蹄青等。沿江路农村段,在现有林带的沿路一侧增加紫薇或花桃,外侧增加一排合欢或一排栾树,每500米为一间隔,向外全部栽植不同品系意杨;三个城区段采用不规则自然造林手法,乔灌草结合,在外侧增加不少于两排江南继木或合欢,其间点缀紫薇、花桃和桂花,外侧主栽意杨,地被选用耐寒草种做草坪;在每个城区段的景观林内,设置若干体现大江风情和地方人文特色的雕塑、园林小品或诗画长廊。(2)江都兴港路绿色通道。新造林900亩。全长6公里,对现有两侧绿化进行全面改造,以自然散生的城市景观通道建设为标准,两侧各建50米宽的景观林带,外留上口1米,下口0.8米的隔水沟,乔灌草结合,主栽树种为香樟、银杏、合欢、海棠、桂花、紫薇、夹竹桃、女贞、金丝垂柳、栾树、香花槐、彩色树种、草花等。(3)仪征化工园中央大道绿色通道。新造林500亩。建设目标:两侧各建50米宽的景观防护林。建设范围:长江岸线至宁通高速,长5.1公里。建设内容:在可绿化的3.6公里地段,实行乔灌结合,块状混交。栽植密度为2米3米。树种选择:栾树、乌桕、女贞、石楠等(4)京杭大运河绿色通道。新造林700亩。京杭大运河是贯穿扬州城的南北动脉,目前沿线两侧主要是由柳树和意杨组成的不规则林带,构树等杂树丛生,景观与防护效果没有有效发挥。其中邗江境运河东侧6.1公里中,江苏省交通厅施桥船闸管理处及扬州钢铁厂等企业占用岸线长度为2.5公里,居民点占用长度0.6公里。建设目标:沿线两侧建成50米宽的防护林带。建设范围:大运河扬州段南起六圩长江口,北至湾头,全长20公里。本规划建设南段10公里,至宁通高速运河大桥止。建设内容:在大运河两侧现有林带的基础上扩建林带宽度至50米的林带,栽植密度为4米5米,树种配置:意杨、重阳木、白腊、池杉、落羽杉等。近水一侧栽植池杉或落羽杉两排,中间栽植两排白腊,外侧为意杨,林带外侧设上口1米,下口0.8米的隔水沟。(5)古运河景观通道。新造林300亩。沿江古运河在大江风情带中占有重要的人文地位,南联春江花月夜景区,北接古运河城区风光带。目前古运河南段植被以垂柳、意杨为主,岸边杂生构树等小灌木,分布有一些小码头,整体生态状况较好,运河西侧邗江段8.8公里的岸线中,高旻寺、原运西镇街区、瓜洲镇街区、瓜洲闸管理处(古渡公园)及部分居民点占用长度达4.5公里,实际可绿化长度4.3公里,可绿化宽度20-30米。建设目标:进一步增加绿量,体现色彩变化,确保与古运河城区段风光带自然过渡。建设范围:南起瓜洲古渡,北至大水湾,全长13.5公里。建设内容:在沿永丰余造纸西侧至古运河之间,建设成片绿地,加大绿量,其余两侧各建设50米宽的城市景观林,采用自然造绿方法,与古运河北段风光带连成一体,主栽树种:金丝垂柳、夹竹桃、女贞、桂花、香樟、马褂木、栾树等。(6)胥浦河绿色通道。建设目标:可绿化长度6.5公里。建设范围:全长9.5公里,南起长江,北至铜山村。建设内容:河岸两侧各建100米的生态隔离带,建设面积1700亩。选择耐湿,抗污染的树种进行块状或带状混交。梅花状栽植,栽植密度为2米3米,树种选择:柳树、池杉、落羽杉、大叶女贞、夹竹桃等。(7)廖家沟防护林通道。新造林300亩。工程建设长度14.5公里。南起夹江,北至廖家沟大桥。在2003年廖家沟绿化地点主要杭集段全境及霍桥段,已经绿化2200亩左右。目前邗江段可绿化的地段从沙头东大坝至夹江口,可绿化长度约全长约2.5公里,可绿化面积 300亩。建设范围:北起廖家沟大桥,南至夹江,全长14.5公里。 建设内容:按100米的建设宽度,营造防护林300亩。100米宽度中拟在大堤内侧建设30米,大堤外侧建设30-100米。大堤内侧采用水杉、中山杉等树冠较小的树种,栽植株行距34米,每亩栽植56株,大堤外侧全部栽植意杨,株行距 45米,每亩栽植33株。由于地势较低,需进行抬田造林。具体做法是:沿水流方向每隔4米开挖宽2米,深0.8米的排水沟,垛宽4米,抬田高度约50厘米。在排水沟的垂直方向,每隔100米开挖一条宽2.5米,深1米的隔水沟。(8)仪扬河防护林通道。新造林1100亩。仪扬河是连接仪征与扬州城的一条骨干河流,是沿江一体两翼的重要动脉,是生产生活区的隔离带。仪征城区段和新城镇有部分企业分布,全程植被相对较好,主要分布有水杉、国槐、意杨等,林带宽度20米左右。东段三汊河至冻青桥(扬瓜公路)全长2.4公里,南侧为东南亚四大丛林之一的高旻寺和部分砂石厂占用,基本无绿化用地,北侧属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所有;仪扬河西侧冻青桥至仪征界长5.8公里,河岸北侧和南侧各有2公里和1.2公里的庄台,南岸实际绿化长度2公里,北侧已全部绿化,南北侧绿化平均宽度25米,主要品种为意杨、女贞、垂柳。因此,仪扬河邗江段实际可绿化长度为1.8公里。建设目标:建成总长9公里(仪征7.2公里,邗江1.8公里)长,50米宽的景观防护林带。建设范围:西南起仪征泗源长江口,东北至扬州城古运河,全长25公里。建设内容:一是对仪扬河两岸7.2公里未绿化地段新建50米宽的防护林带,面积约1000亩;二是根据沿河两岸道路、村庄、农田、已有绿化带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地拓宽已有林带的厚度,并对少数林相不整齐的地段进行,改造面积约100亩。栽植密度3米4米,呈梅花状,沿水栽植金丝垂柳中间花桃,外侧栽植树种为意杨和江南桤木。(9)乌塔沟防护林通道。造林1000亩。乌塔沟目前是条断头河,两岸杂树丛生,防护效益不明显。规划结合乌塔沟水利工程改造,建设生态防护林。建设目标:河道两侧各建宽50米的防护林带。建设范围:南起长江花园涵,北至仪扬河,全长8.24公里,西侧归属仪征市,东侧归属邗江区。建设内容:一是在河堤背水坡栽植灌木、小乔木和草皮,树种选择夹竹桃、垂柳等;二是沿河堤背水坡底,两侧分别向外延伸50米建设防护林,栽植密度4米*5米,树种选择大规格不同品系意杨,梅花状栽植。第十一节 森林公园建设工程造林8300亩。A南水北调三江营森林公园建设范围:北起夹江江都老港,东至主江豆桥港,长3500米,南北纵深300米,建设规模1600亩。建设内容:从江都港到豆桥港3公里的生态保护区建长江森林公园,总体布局以生态建设为主,分三个块:湿地生态板块、森林生态板块、水文化板块,反应中华水文化的文化设施揉进森林、湿地的建设中。公园建设总面积1600亩左右。林种选用特用林林种,采用乔、灌、草立体园林式结构混交造林,主要树种品种为意杨、垂柳、枫杨、落羽杉、桃、紫薇、木槿、草花等。B城市备用水源森林公园取水口对生态环境要求较高,只有涵养好水源方能向城区提供清洁的水源,因此在取水口周边建设成片水源涵养林,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长江沙头段江岸植被良好,在此处规划建设水源保护区,具有一定的基础条件。建设目标:建成规划建设2平方公里的水源保护区,造林3000亩。建设范围:邗江区沙头镇镜内,由规划部门确定四至范围,南北纵深不小于1000米。建设内容:植被采取板块式建立方法。一是保护好水源口上下游各3公里的江岸湿地;二是保护好主江提内侧50米左右的防护林;三是将在现有防护林内侧延伸建设100米的生态防护林;四是在余下纵深850米范围内,建立水生植物培育区、园林植物观赏区、沿江乡土树种繁殖区、水净化观摩区、森林、湿地生态教育区等,形成集保护、观赏、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基地。树种配置以乡土树种为主,同时引进本地适生的优良树种,着力体现生物多样性。具体建设方案另行制定。C仪征胥浦河森林公园胥浦河地处扬州化工园与仪征主城区的交界处,生态位置十分重要,是建立生产生活隔离带的天然场地,在其西侧建立成片森林,能有效地在化工园与长江之间、化工园与仪征主城区及仪化生活区建立起生态屏障,遵循了沿江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开发原则。建设目标:建成防护效益明显、自然景观优美、休闲功能完善,总面积达1300亩的森林公园。建设范围:南起胥浦河长江口,向北延伸1.5公里,向西延伸0.8公里。建设内容:植被采取板块式建立方法。一是在胥浦河长江口上下游各建立2公里的江岸湿地;二是在公园主江提内侧建立宽200米,长1.5公里的防护林;三是在余下纵深600米范围内,建立若干生态区和游憩区等,形成集保护、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基地。树种配置以乡土树种为主,同时引进本地适生的优良树种,着力体现生物多样性。具体建设方案另行制定。D仪征东高森林湿地生态园建设目标:建成生态保护、休闲观光多功能一体的主题公园。建设范围:在朴席沿江村江岸线长3.5公里范围内建设3平方公里公园。建设内容:生态林建设、湿地保护、造林900亩。E润扬森林公园根据该公园的总体规划,继续做好二期、三期的建设,造林500亩。F 扬子津森林公园现已建800亩以银杏、桃树为主的成片森林,规划在现有基础上向东拓至马泊河,沿LED生活区向西,江海学院向南拓建1000亩成片森林,设若干功能板块。详细建设规划由市开发区制定。第十二节 湿地生态保护工程长江湿地依功能区分,分四种类型进行保护。一是南水北调源头保护区。南起三江营,北至芒稻河北端水利枢纽工程,全长21.3公里。除留给中海船舶和江都港1公里的江岸线外,其余江堤两侧的全部湿地划为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湿地保护区。芒稻河北端20多家小船厂一律拆除。二是城市水源湿地保护区。将扬州四水厂、城市备用水源及仪征城市水厂取水口上下游各3公里全部规划为城市水源湿地保护区。三是生态景观湿地保护区。主要保护好邗江天吉滩湿地、仪征朴席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艺流程考试题及答案
- 合作共赢协议之承诺书9篇范文
- 2025年医学考研临床真题及答案
- 高级智商考试题及答案大全
- 高二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采购管理岗面试题及答案
- 高级医生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 走过玫瑰花丛的作文(5篇)
- 供应链风险评估及应对模板
- 2025年保育员理论知识试卷及答案
- 高中信息技术粤教版高中必修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3.1.2日常文本信息
- 广西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摸底测试数学(理)试题
- 2023年新高考模拟考试英语试卷(共18份)(含答案)
- 《数学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 动物类折纸eric马头实拍
- 荧光的原理及应用课件-
- 景区服务培训
- 处方点评和合理用药
- 初中英语单词(无汉语)
- 电采暖产品购销合同模板
- 五年级美术上册课件-8.变脸-苏少版(共20张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