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时代的文化大一统.ppt_第1页
帝国时代的文化大一统.ppt_第2页
帝国时代的文化大一统.ppt_第3页
帝国时代的文化大一统.ppt_第4页
帝国时代的文化大一统.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帝国时代的文化大一统 政治的统一为文化一统创造了外部条件 使多元文化整合的速度加强 而整合后的一统文化 又反过来促进政治一统 这在秦以后形成一种顽强的再生机制 成为一种强大的文化心理 其效应是统一被认为是合理的 正常的 分裂被认为是违理的 反常的 至今如此 一中华文化共同体的基本形成 华夏民族居住地区从夏朝建立起就逐步融合为一个政治统一体 商朝和西周延续了夏代奠定的统一格局 在进入东周之后中国逐渐陷入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 但兼并战争是民族融合的催化剂 此前九州 黄帝等概念已获得广泛接受 加之秦帝国设计的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中华文化共同体形成 秦在进行统一战争的同时 也在选择统治思想 吕不韦试图以兼儒墨 合名法的 吕氏春秋 统一政治思想 为即将出现的秦帝国设计了蓝图 但秦王却全面实施申韩之术 这与此前韩非 李斯等法家理论在秦国的极大成功有关 然而始皇父子片面突出了法家思想中欲治者奚疑于重刑的一面 以为只要严刑峻法就可以实现万世帝王的梦想 采取严厉的思想专制政策 以吏为师 以法为教 焚书 前213 坑儒 前212 的惨剧随之产生 非博士官所职 天下敢有藏 诗 书 百家语者 悉诣守 尉杂烧之 有敢偶语 诗 书 者弃市 以古非今者族 吏见之不举者与同罪 令下三十日不烧 鲸为城旦 所不去者 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若欲有学法令 以吏为师 这种严酷刚戾的专制政策甚至引起了为始皇求仙药的方士的反感 乐以刑杀为威 天下畏罪持禄 莫敢尽忠 上不闻过而日骄 下慑伏谩欺以取容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贪于权势至如此 未可为求仙药 遂逃亡而去 始皇大怒 将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 皆坑之咸阳 使天下知之 以惩后 秦统一后 立即实施一系列强化国家统一的政策 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政体 1 称制 皇帝 以比最尊的三皇五帝更加尊崇 规定皇帝专用的系列用语 2 朝廷设三公九卿 使政权 军权 监察权分治 相互制约而统归皇帝辖制 3 实行由中央任免的官僚制 废除世卿世禄制 4 实行郡县制 废除分封制 实行连坐制度 与 一天下 的政治变革相配合的是一系列整齐划一的文化变革 1 书同文 李斯统一文字 创制小篆 狱吏程邈创制隶书 与今天的文字接近 2 车同轨 修建宽度为50步的标准道路 统一车轨距为6尺 又修直道直达九原 云贵地区修五尺道 五岭山地筑新道 3 度同制 统一货币 度量衡 修秦律 4 行同伦 设三老 掌教化 5 地同域 粉碎地区壁垒 大规模移民 开发边疆 前221年颁布统一度量衡的诏书 廿六年 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 黔首大安 立号为皇帝 乃诏丞相状 绾 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 皆明壹之 并规定 凡制造度量衡器 都要刻上诏书全文 秦始皇的这些措施增进了秦帝国版图内广阔地域间人们社会生活乃至文化心理的同一性 为中华文化共同体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后 作为一种 状态 或 制度 大一统 是断断续续的 而作为一种 理念 大一统 却从未中断或破碎过 它已渗入到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中 成为中国国民性中难以割舍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民心理中 政治统一成为推动国家兴旺发达的首要途径 二从崇尚黄老到独尊儒术秦皇父子急功近利的暴政导致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的结局 这引起了汉初政治家的深刻反思 陆贾是其代表 他这样检讨秦亡的根本原因 秦以刑罚为巢 故有覆巢破卵之患 以赵高 李斯为杖 故有倾仆跌伤之祸 进而认识到事愈烦 天下愈乱 法愈滋 而奸愈炽 兵马益设 而敌人愈多 秦非不欲为治 然失之者 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 在此基础上 陆贾提出自己的治国理念 是以君子之为治也 块然若无事 寂然若无声 官府若无吏 亭落若 无民 闾里不讼于巷 老幼不愁于庭 近者无所议 远者无所听 邮驿无夜行之吏 乡闾无夜名之征 犬不夜吠 鸟不夜鸣 老者息于堂 丁壮者耕耘于田 在朝者忠于君 在家者孝于亲 陆贾曾劝颇具无赖作风的刘邦重视 诗 书 刘邦不以为然 乃公居马上而得之 安事 诗 书 陆贾争锋相对 居马上得之 宁可以马上治之乎 刘邦不怿而有惭色 随即令陆贾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 吾所以得之者何 及古成败之国 并接受了逆取而以顺守之 文武并用的长久之术 陆贾无为而治的思想成为汉初70年的政治理念 得到很好的贯彻 但这种无为并非道家超凡脱俗的无为 而是融合了儒家的仁义思想的新学说 即 黄老之学 汉初建立起黄老学说体系的首推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的司马谈 代表作是 论六家要指 其后 淮南子 集该理论之大成 强调遵循客观规律 因时而动 顺势而行 建功立业 纪纲道德 经纬人事的积极态度是黄老之学区别先秦道家的根本特点 武帝喜欢繁文隆礼 讲求事功的儒学 但直到其祖母窦太后死后 他才一反先祖故训 变寡欲政治为多欲政治 尊儒兴学 制度教化 开始了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文化历程 学术的道路只剩经学一途 治 公羊春秋 的大师董仲舒获得了空前宠遇 他鼓吹 诸不在六艺之科 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 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 民知所从矣 武帝还按董仲舒的建议 设置五经博士 并大规模兴学 将教育 考试 选官 三者结合起来 子夏 学而优则仕 的主张作为正式的文官制度确立 建立在道德教化基础上的察举 征辟与潜心攻经入仕 成为官吏的两大来源 儒家的独尊 并非儒学的独存 董仲舒认为继治世者其道同 继乱世者其道变 他继承儒学仁义礼智信的基本理论 契合阴阳五行学说 形成天人类别同形 序列同构的宇宙论 天道 以此完成更化 维系一统 这实是对先秦儒学的再创造 董仲舒将殷商以来的王权天授 天人感 应 屈民而伸君 屈君而伸天等理论精致地纳入天 人阴阳五行图式中 使之更具神圣的威严和缜密的逻辑力量 董仲舒的 天 由天 地 人 阴 阳 金 木 水 火 土共 十端 构成 五行的流转运行形成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律 董仲舒改 尚书 洪范 水 火 木 金 土的五行顺序为木 火 土 金 水 木火金水分管春夏秋冬和东南西北 土管中央 并扶助木火金水 君主必须依五行相生 四时相继的规律来施政 王者配天 谓其道 天有四时 王有四政 四政若四时 通类也 天下所同有也 庆为春 赏为夏 罚为秋 刑为冬 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 如春夏秋冬之不可不备也 董仲舒取五伦中的君臣 父子 夫妇构成三纲 以 五常 对应五行 并认为 天之命无常 唯德是命 力主汉以 土德 受命 又有黑 白 赤三统之说 也对应各代王朝 因为新王朝的建立是受命于天 所以必须 徙居处 更称号 改正朔 易服色 这种理论的直接负面后果是谶纬神学的兴起 三礼文化的完善汉代从理论的系统化和制度的规范化 世俗化两方面完善了先秦的礼文化 并使之成为全社会的文化倾向 礼从而具有社会政治规范和行为道德规范两方面的内涵 礼理论的系统化成果主要是 仪礼 和 礼记 在汉人那里 礼是社会生活得以正常运转的最基本的绝对的前提 故坏国丧家亡人 必先去其礼 故圣人之所以治人情 修十义 讲信修睦 尚辞让 去争夺 舍礼何以治之 饮食男女 人之大欲存焉 死亡贫苦 人之大恶存焉 故欲恶者 心之大端也 人藏其心 不可测度也 美恶皆在其心 不见其色也 欲一以穷之 舍礼何以哉 在儒学 人道亲亲 的理论基础上 作为社会政治和行为道德规范的 礼 的系统理论在汉代臻于精密和完善 这是汉儒的重要文化贡献 汉儒阐发了中庸的含义 执两用中 用中为常道 中和可常行 中庸就是用中 还有 常道 的含义 即日常事务之中 周代施行于王室贵族 社会上层的礼仪 一变而为社会各阶层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 它们包括六礼 七教 八政 六礼 冠 昏 丧 祭 乡 相见 七教 父子 兄弟 夫妇 君臣 长幼 朋友 宾客 八政 饮食 衣服 事为 异别 度 量 数 制 分别囊括了社会典仪 人伦关系和生活制式等诸方面 它们铸造了古代社会中华民族温良恭俭让的整体精神风貌 礼的世俗化还表现于传统节日的定制 前104年 汉武帝恢复实行夏历 农历 以夏历正月初一为岁首 称元旦 此后两千多年 俱以夏历计算汉族节日的具体时刻 元宵节 清明节 上巳节 乞巧节 重阳节 春秋社日 冬祭腊日等都是始于汉或兴盛于汉 四经学与谶纬战国时代 各家著作都称经 武帝以后 儒家五经成为治国之法 人伦之常 经 成为儒家典籍的特称 历代训解和阐发儒家经书之学 即经学 武帝后 士子想做官 唯有攻经一途可走 儒家经学因此弥漫于各个领域 甚至有以 禹贡 治河 以 洪范 察变 以 春秋 决狱的说法 汉代经学繁琐牵强 东汉加 孝经 和 论语 成七经 隋唐在西汉五经基础上分礼为三 以三传替 春秋 成九经 宋代加上东汉已列入的 孝经 和 论语 添入 孟子 尔雅 遂有十三经 但经秦火 古书不存 西汉初期的经书是凭老儒的记忆而录存 以隶书抄写 为今文经 武帝鼓励献书 鲁恭王刘余拆除孔子后代住宅发现了数十篇用六国文字写成的经 文 它们与已立为学官的经书文字 版本 篇目不同 称 古文经 由此形成两种学派 其不同处有 尊奉的圣贤经典不同 学术取向不同 学风不同 在西汉中后期 今文经学占上风 并逐渐走向空疏荒诞 发展出神秘主义的谶纬神学 所以在武帝时代的儒学独尊 归根结底是今文经学独尊 春秋公羊传 的独尊 西汉末年 刘歆倡导古文经 并作 移让太常博士书 反驳今文经学家们的党同妒真 抱残守缺 古文经学逐渐传播 以 周礼 左传 最受推崇 又由于王莽托 周礼 改制 刘歆以 国师 辅政 古文经得到迅速发展的良机 东汉初 今文经学复为官学正宗 但古文经学仍大师辈出 贾逵 服虔 马融 郑玄 许慎皆其佼佼者 汉末 郑玄集二家大成 成为 天下所宗 但今文经实际已被推倒 后世两派互相论难 在不同时代不同学派对二者各有偏重 今古文之争 不仅是两种学术流派之争 也体现着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和政治文化倾向 或 六经注我 或 我注六经 两汉经学都有附会谶纬说的倾向 而以今文经学为甚 谶之本义是应验 纬相对于经而言 用神学迷信观点解释儒家之经的书就叫 纬书 其源远推 易经 中的河图洛书 汉代谶纬之书最早出现于成 哀之间 如甘忠可诈造的 天官历 包元太平经 等 皆以谶纬护佑王权 为统治阶级提供合法性 王权又抬高谶纬 刘秀于公元56年宣布图谶于天下 从此言五经者皆凭谶为说 纬书被奉为秘经 公元79年 章帝于白虎 观主持讲议五经同异 实质是借皇权的威势 用图谶纬书妄解经义 谶纬从此正式成为钦定法典 士之赴趣时宜者 皆驰骋穿凿 证谈之也 每一种经书都有若干种纬书与之配套 纬书篇目神奇 妖言怪说充斥其间 如 春秋纬 演孔图 孝经纬 授神契 等 儒家思想完全被神学化 宗教化 经学几乎完全丧失了学术价值 堕入迷信巫术的泥淖 但在经学走向神学化的过程中 也有不少反对者 为思想界带来清新之风 郑兴 尹敏都对谶纬不以为然 桓谭 张衡 王充分别在其著作 新论 灵宪 论衡 中加以辩驳 如桓谭 灾异变怪者 天下所常有 无世而不然 君王应修德 善政 省职 慎行以应之 张衡认为月光生于日之所照 陨石乃奔星所坠 至地则石也 地震也只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都与天意无涉 故主张宜收藏图谶 一禁绝之 无神论者王充 穷三十年写成 论衡 对 春秋繁露 到 白虎通义 中的神学谶纬体系进行了系统批判 宣称其书的宗旨即一言也 曰疾虚妄 他将神圣的上天 孔子还原为自然和凡人 斥责谶纬为谲诡之书 多欲立奇造异 作惊目之论 以骇世俗之人 他的批判锋芒还深及儒经本身的权威地位 经书缺灭而不明 篇章弃散而不具 但秦虽无道 不燔诸子 诸子尺书 文篇俱在 可观读以正说 可采掇以示后人 而书无佚本 经有遗篇 所以知经误者在诸子 公开提倡用诸子校正儒经 在当时无疑为石破天惊之论 谶纬之学自身也有不可克服的缺陷 1 神学趋向 董仲舒 灾者 天之谴也 异者 天之威也 惊骇之尚不畏恐 其殃咎乃至 刘向 和气致祥 乖气致异 祥多者其国安 异众者其国危 天地之常经 古今之通义也 他搜集春秋以降之符瑞灾异 整理成 洪范五行传论 11篇 集其大成 谶纬化的经学完全将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变成内容单一的帝王护身符 于政治上已无谏言的功能 学术上已成为圣经 孔子为通天教主 不容丝毫质疑 势必导致其丧失生机 2 烦琐形式 今文家认为经书无一字无精义 古文派认为经书无一字无来历 两派大搞烦琐发挥 秦近君能说 尧典 篇目两字之说至十余万言 但说 曰若稽古 三万言 幼童而守一艺 白首而始能言 3 僵化学风 两派都门户壁立 强调固守遗训 循从师说 诵而不思 死记呆背 另外 魏晋玄学以唯心本体论 高度抽象的义理思辨 得意忘言的高谈阔论对经学大加冲击 也是经学衰败的一个原因 五佛教的传入与道教的形成两汉以后 中华文化中方有具有自圆其说的哲理 系统的神谱 完整的仪式和严密的组织的严格意义上的宗教 宗教包含哲理思辨 人生理想 伦理观念 道德意识 政治制度 经济行为 艺术形式 科学萌芽 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涵盖面极宽广的文化形式 前六世纪 迦毗罗卫国净饭王之子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前三世纪 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派遣大批佛教徒分头传播佛教 北传以大乘为主 一路传入西域 一路传入西藏 南传以小乘上座部为主 经斯里兰卡传入东南亚及我国西南 公元68年建白马寺 哀帝元寿元年 前2年 博士弟子秦景宪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 魏书 释老志 世传明帝梦见金人 长大 顶有光明 以问群臣 或曰 西方有神 名曰佛 其形长丈六尺而金黄色 帝于是遣使天竺问佛道法 遂于中国图画形象焉 后汉书 西域传 公元148年 安世高来华译经 与之齐名的还有支娄迦谶 竺佛朔 安玄 支曜等人 他们译出了数百部佛经 但这并不意味着佛教的流行 最初佛教只被少数上层人士当作一种神仙方术信奉 汉末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使得痛感人生悲苦 渴求安宁生活 成为普遍的社会心理 而佛教教义正是以人生之苦为最基本的命题 所谓 八苦 十二因缘说 业报轮回说 等宿命理论为在苦难中挣扎的人群提供了精神的慰藉 佛教从此走向民间 加之新兴的玄学的推促 魏晋以后 佛教趋于繁荣 道教是真正的本土宗教 它长久作用于民族文化心理 风俗习惯 科学技术以及社会政治生活的诸多方面 因此鲁迅说 中国根柢全在道教 东汉顺帝以后 外戚 宦官专权 经济崩溃 农桑失所 兆民呼嗟于昊天 贫穷转死于沟壑 儒学完全成为黑暗政治的帮凶 且没有完整的教义体系 组织和规仪 这是道教产生的背景 太平道为原始道教 其信徒为处于社会最下层且富于反抗精神的黄巾军领袖及军民 道教的思想渊源较多 一为远古以来流传于民间的巫术 二为神仙传说和成仙方术 求仙方术衍为道教的基本修炼方式 方士也成为道教的前身 三是阴阳五行的谶纬之学 四是黄老思想 道家与神仙家的学说互补 但黄帝地位下降 老子被独奉为神明 成为道教始祖 太上老君 道教为多神崇拜 最高神有三 居于玉清境清微天的元始天尊 天宝君 居于上清境禹余天的灵宝天尊 太上道君 居于太清境大赤天的道德天尊 太上老君 其他神位众多 甚至人体器官也各有神灵住守 道教追求双重的理想境界 人人无贵贱 皆天之所生也 高者抑之 下者举之 有余者损之 不足者补之 这以 太平经 为代表 又追求超凡脱俗 虚静而不累于物的仙界 乐生 重生 贵术是道教区别于其他宗教的主要特色 道教热衷于人如何不死的问题 认为天大 地大 生大 提倡安神固形 性命双修等长生的方法 即贵术 六帝国文化的固守和外拓匈奴于前201年迫降韩王刘信 并占山西中部 前200年刘邦亲率30万步兵迎击 受困7天放得突围 遂取守势 以和亲政策待之 并不断行民实边 武帝时国力强盛 而匈奴分裂 于是大举出击匈奴 最终东汉窦宪于89年大破匈奴单于 导致其整个部族西迁 汉匈之战才告结束 同时 秦汉统治者采取了固守和外拓两方面的政策 固守的标志是修筑长城 外拓的标志是丝路的开通 都与抗击匈奴有关 丝路的开通 张骞以及用兵西北的将领都起了重要作用 张骞分别于前138年和前119年两次出使西域 张骞归来后 长安兴起出使西域的热潮 使者相望于道 东汉又有班超 甘英于公元73年出访西域 前121年 武帝在河西走廊置酒泉 武威 张掖 敦煌四郡 并立阳关和玉门关 宣帝于前60年设西域都护府 打通了至罗马的交通线后 中西商贸带来了文化的交流 丝路长达七千公里 断续使用了1700年 另外 西南丝绸之路更早约前四世纪 称蜀 身毒道 延续时间更长 最初是从四川入云南 缅甸再入印度洋 与陆上丝路会合 再至地中海沿岸 其路线更合理 但影响似不如陆路 从广西合浦到印度的海路也已开通 马帮 驿路上的马蹄窝 在东方和南方 秦汉文化也产生广泛影响 周武王灭商 封箕子于朝鲜 战国时燕 齐 赵人避难朝鲜 带去中原的器皿 文字 钱币和经典 东汉时辰韩的当权者自称秦亡人 其制度 风俗与秦相似 故称秦韩 徐福东渡的证据越来多地被发现 建武中元二年 倭奴国奉贡来贺 使人自称大夫 倭国之极南界也 光武赐以印绶 这颗印文为汉倭奴国王的金印 已在日本福冈志贺岛出土 东汉后期 与印尼地区叶调国有往来 东汉末 士人避祸越南 桓华等于兹著书授徒 带去中原文化 七闳阔的文化精神规制壮丽 胸襟豪迈 是秦汉文化精神的主旋律 这尤以帝王将相的雄浑气魄为典型 荀中郎在京口 登北固楼望海云 虽未睹三山 便自使人有凌云意 若秦汉之君 必当褰裳濡足 世说新语 言语 一 气势恢宏的建筑与雕塑建筑与雕塑是时代文化精神的物化立体组合 秦汉时代的建筑遗址 为后人展示出昔日的气魄与风采 长城的气势自不必说 阿房宫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五步一楼 十步一阁 廊腰缦回 檐牙高啄 各抱地势 钩心斗角 盘盘焉 囷囷焉 蜂房水涡 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阿房宫未全部建成 其前殿东西五百步 南北五十丈 上可以坐万人 下可建五丈旗 今考古发现其前殿土台基长1270米 宽426米 汉长城 阿房宫前殿复原图 陵墓原高120多米 佔地56 26平方公里 汉长安城遗址占地36平方公里 未央宫遗址即达5平方公里 霍去病墓石雕伏虎和马踏匈奴 东汉打鼓俳优俑 二 壁画与帛画咸阳秦宫遗址发现了大批壁画 气韵生动 内容丰富 汉代装饰性壁画盛行 题材图画天地 品类群生 杂物奇怪 山神海灵 汉代帛画也是珍品 表现积极昂奋的对世间生活的全面关注和肯定 反映着时代文化的独特风貌 秦宫壁画车马出行图 汉代鼓舞画像砖 西汉末建鼓舞画像砖 东汉车骑狩猎乐舞图 山东肥城滦镇画像石 河南新野汉代空心画像砖杂技 汉代壁画宴饮观舞图 马王堆一号墓帛画 三 铺采摛文 夸丽风骇的汉赋汉赋受命于诗人 拓宇于 楚辞 不歌而诵 包括宇宙 总览人物 枚乘 七发 是汉赋的奠基之作 如描写观涛一段文辞细腻铺张 规范了汉赋的总体风格 其始起也 洪淋淋焉 若白鹭之下翔 其少进也 浩浩溰溰 如素车白马帷盖之张 其波涌而云乱 扰扰焉如三军之腾装 其旁作而奔起也 飘飘焉如轻车之勒兵 司马相如 上林 子虚 等赋文辞华美 气势宏丽 代表汉赋的最高成就 班固 两都赋 张衡 二京赋 为汉大赋的极则 汉赋以其汪洋恣肆的文辞和叠沓煊烨的意象展示了外在的丰饶世界 凸现出盛大帝国政治的煊赫态势和社会心理的闳阔风貌 在文化史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四 史家之绝唱昂扬奋发的时代精神也促使汉人萌生高屋建瓴地清算过往历史的宏大志向 前97年 司马迁遭受宫刑的奇耻大辱 于是立志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完成皇皇巨著 史记 该书52万字 12本纪 10表 8书 30世家 70列传 历史的各个时期 社会的各阶层 各领域都纳入该书 还涉及外国的历史 他所开创的纪传体例 成为后世正史的固定格局 对人物 战争 场景的描写也向为后人激赏 班固的 汉书 也值得重视 五 文化典籍的整理刘向 刘歆父子完成综合性图书分类目录 七略 对古代文化的保存清理有极大贡献 并因此创立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古典目录学 前26年 刘向等受命校订古书 他每校定一本 即写一篇 叙录 后将其汇编成册 别行于世 称 别录 刘歆对之删繁就简 最终完成 七略 他依书的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