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化学学科考试说明.doc_第1页
2008年化学学科考试说明.doc_第2页
2008年化学学科考试说明.doc_第3页
2008年化学学科考试说明.doc_第4页
2008年化学学科考试说明.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8年化学学科考试说明一、命题范围与原则(一)、范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和黑龙江省“2008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工作的通知”等有关文件精神,初中化学的考试范围,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下两册) (五四年制教材全一册)为命题依据,严格按照国家对课改实验区考试内容和相关的命题要求,通过对化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综合考查来培养未来公民的科学素养,考查学生的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整体水平。(二)、原则以课改教材为依据,严格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试验稿) 全面考查初中化学学科的学业水平、应用能力。题型保持相对稳定,力求稳中有新,对实施课程改革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试题要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力求稳中有变,逐步适应课程改革的思想和要求,适当增加开放性试题;力求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试题应:(1)关注双基考核,体现能力立意;(2)关注生产生活,突出实践体验;(3)关注能力测试,基于实际问题;(4)关注学习过程,注重学习方法;(5)突出创新开放,确保科学严谨。二、考查内容与说明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化学学科学业考试的考查内容包括“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反应”、“化学和社会发展”四个方面。下面对各部分的考查内容、考查要求和命题要求具体说明如下:(一)身边的化学物质 考查内容考查要求命题要求1 空气的主要成分和作用2 氧气和二氧化碳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用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3 水的组成和水的净化4 溶液 溶液的组成和分类 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5 常见金属的主要性质和用途6 生活中常见的酸、碱、盐 常见的酸、碱、盐的性质和用途 溶液的酸碱性和pH 常见酸碱溶液的稀释7常见有机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能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能用简单装置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能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能进行常见溶液的稀释;能根据物质的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物质;能进行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能通过科学探究积极主动地获得化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书面考试的命题,应注意密切联系生产与生活实际,着重考查学生对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的理解及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产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可通过模拟科学研究过程,考查实验方案设计、分析推理以及解决开放性问题的能力等。实验考试的命题可以通过考查学生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和实验信息加工等方面的能力。(二)物质构成的奥秘 考查内容考查要求命题要求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2 物质的微观构成 构成物质微粒原子、分子和离子 原子的构成3 化学元素 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元素的简单分类4 物质组成的表示 用化学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 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能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的组成;能用化学式正确表示物质的组成;能运用物质构成的初步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能运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进行有关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命题时,不宜考查学生对有关概念的记忆和复述,而应重视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考查学生从定性、定量角度分析物质的组成;要将微观与宏观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运用微观知识解释宏观现象的能力。(三)物质的化学反应 考查内容考查要求命题要求1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2 化学反应的类型 化学反应的分类 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简单判断置换反应的进行3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简单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化学变化的规律;能用化学方程式正确表示化学反应;能进行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命题时,要通过生动、具体的化学变化现象,考查学生运用化学变化规律分析有关化学现象的能力;在考查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时应注意基础性,不宜涉及多个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也不宜涉及反应物不纯、原料损耗并存的计算。(四)化学和社会发展 考查内容考查要求命题要求1 化学与能源 燃料燃烧的条件与应用 常见化学燃料的主要成分2 常见化学合成材料的应用3 化学药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4 化学与环境 “三废”处理的一般原则 常见环境污染的来源、危害及治理能正确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人类要合理开发资源的重要性,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以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命题时,不宜强调对化学与社会相关知识的简单记忆,而应该从科技发展的前沿、从人类可持续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作为试题的背景材料,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在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化学对改善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物质的观点。三、试卷长度与难度考试采用笔试、闭卷方式进行,采用16开8页布局,六道大题,满分值为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试题按照易、中、难分值比例为7:2:1。四、试卷题型与赋分1、题型分值占整卷满分值的比率: 题 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思考与感悟计算题比 例302015177112、课标内容分值占整卷满分值的比率: 内容项目知 识 与 技 能科学探究身边化学物质物质构成奥秘物质化学变化化学社会发展比例1841111218总分100分(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试题分值分别渗透在知识和技能目标中考核)(试题中主干知识考查覆盖率为:100%)五、题型例举与说明(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题型说明】这类试题可以测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理解、分析的能力,并且具有评分标准客观和考查范围广的特点。但在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探究能力等方面功能不如主观题。因此,选择题应立足于考查学生发展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选择题命题要求是:科学严谨,选项准确无歧义,难度不宜过高,情景应贴近学生的生活。1、在互联网上用google搜索“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时,可搜索到一些被曝光的事件。下列损害人体健康事件中一定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混合制成“假奶粉” 用工业石蜡等给瓜子“美容”用硫磺燃烧法熏蒸漂白粉丝 用洗发水、色素、水、盐等兑制成“假酱油” 此题属于较容易试题,难度系数:0.82。 【答案】C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让学生感受化学物质的普遍性,感受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本题从生活中寻找“题眼”,利用选择题覆盖面广的特点,让学生从多个视角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考查,即考查了学生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可进一步促进学生形成化学在生活中的观念。2、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中两种方案都合理的是 ( )此题属于中等难度试题,难度系数:0.60。 【答案】D本题以生活中常见物质的鉴别方案设计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利用物质的性质进行检验的知识理解情况。通过阅读题中给予的信息,不仅考查对信息甄别和处理能力,同时可以考查分析、比较和迁移能力。试题体现了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的生活性、人文性,及求知的快乐和成功的自信。3、下列有关化肥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我们可以大量使用化肥 B为了同时给农作物提供多种营养元素,我们可以将铵态氮肥和草木灰混合使用 C. 化肥大多数易溶于水,易被农作物吸收,肥效较快 D. 钾肥能促进农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此题属于较容易试题,难度系数:0.80。 【答案】C本题的设计取材于化学肥料的作用及使用的注意事项,本题对于主干知识的考查是在对所学知识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求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同时本题也很好考查了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4、下列有关洗涤问题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厨房洗涤剂可使餐具上的油污乳化 B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C. 家里用热的纯碱溶液也能除去油污 D自来水能溶解瓷砖上的水垢此题属于中等难度试题,难度系数:0.75。 【答案】D此题考查的主干知识是物质的酸碱性、物质溶解性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题中以洗涤问题为背景考查学生对物质酸碱性、溶解性的理解与应用。真正体现化学即生活,化学源于生活。在考查主干知识的同时,考查学生对信息处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学习能力;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也是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反思和拓展。5、某校九年级(1)、(2)两班同学做常见酸和碱与指示剂反应的实验,使用的试剂如图所示,实验后三种废液都分别集中到废液缸中。某研究小组对此废液进行了检测,实验结果如下表:请你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判断,下列对该废液成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废液来源检测方法 观察到的现象 (1)班观察废液颜色 废液呈无色 (2)班观察废液颜色 废液呈红色A(1)班实验后的废液中可能含有盐酸B(1)班废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只有氯化钠C(2)班实验后的废液成分中肯定没有盐酸D(2)班实验后的废液中一定只含有石灰水此题属于较难试题,难度系数:0.55。 【答案】B、D本题为一道探究实验结果分析问题。以探究实验的比较、分析过程考察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概括能力。形成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激发学习兴趣。题的立意是考查学生的实验推理与分析能力,关注对探究实验的反思,形成实验量化研究的思想。试题对实验过程的整体回顾与分析,总结实验问题。培养学生形成问题的研究能力和科学的研究方法。6、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M、N的两种溶液,当温度从t1降到t2时,都会析出晶体且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 t2时,将m3g的N物质加入到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再升温至tl(不考虑溶剂的蒸发),N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C. 从N的溶液中析出晶体只能采用蒸发结晶法 D. t1时,分别将等质量的M、N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析出晶体较多的一定是N此题属于较难试题,难度系数:0.47。 【答案】 D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含义,题目提供了不同温度下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要求学生利用数据,再结合溶液的相关知识对题目的要求作出判断。本题侧重考查学生对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知识应用与迁移能力及创新能力。(二)填空题:【题型说明】填空题的特点是侧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知识的相互联系和综合性。同时填空题不像选择题那样设置备选项,可以避免选项的提示和暗示。对填空题而言,除基础性、科学性、难度适当、情景贴近学生生活等基本要求外,设问应灵活且要求明确(必要时还应在所填空格后加指导语),要有利于学生展现对相关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7、自来水在消毒过程中通常会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物质属于 (填物质分类);() 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分析以上微观模拟图,你能总结出的一条结论是 。 此题属于较容易试题,难度系数:0.76。【参考答案】 ()ClHOHClHClO()氧化物(化合物或纯净物亦可)()价()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其他合理答案也可给分)本题通过微观模拟图示考查物质分类、化合价、质量守恒定律等理论知识。试题不是简单考核对基本概念、原理主干知识的识记,而是考查概念的建立基础、原理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树立化学观念,建立专业思维;考查概念的内涵、理解和应用,同时也考查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创新性。试题侧重于学生在学习这一问题时研究和思考的过程,淡化了纯理论的学科性知识,而赋予了更多的学习方法、学习方式的引导。试题中有关物质的性质及实验的考查淡化了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的识记,而重在实验过程生发出来的问题,由实验现象到实验结论的分析与推理的过程。 43218、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如右图),实验前,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这样做的目的是 ,集气瓶底部留有少量水的目的是 。反应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夹子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此题属于中等难度题,难度系数:0.65。【参考答案】()防止气体受热膨胀从导管逸出,使测量结果不准确。()水的比热容大,可以起到吸热、降温、减压的作用,以防胶塞蹦开。()红磷燃烧、发光放热、产生大量白烟。()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内,使液面上升到约刻度1处。(5 )空气中氧气约占其总体积的15,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固体 ,使集气瓶内气体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强,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将水压入集气瓶内。本题是教材中有关空气成分探究实验的改编题。题的立意是考查学生的实验推理与分析能力。形成对实验现象分析、实验量化研究的思想。学生在平时学习中不仅要了解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而且要注重实验过程中所引发的相关问题,如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结果的分析、用学科的观点综合解决问题等。(三)简答题:【题型说明】简答题在考查学生较高层次(如演绎推理、实验设计、问题探究、定量分析等)方面有选择题、填空题无法替代的功能。同时,学生思维的严密性、科学性、完整性和创造性,文字表达能力在解简答题的过程中也能得到较好的体现。简答题的命题要求是:情景新,探究性强,有一定的开放性,能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答案灵活同时又要便于阅卷者评判。9、2005年11月21日,由于中石油吉化公司双苯厂爆炸后造成松花江水体污染。我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开始组织系统内的专家,计划用两种方法去除苯污染。已知:苯的化学式为:C6H6 。苯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和水。 第一种方法,煮沸蒸发法。在室温环境下,将含有苯的饮用水煮沸3至4分钟,并将蒸发的气体通过通风设施排出室外,在水即将沸腾之前可去除水中苯含量高达100%。 第二种方法:吸附过滤法。苯是不溶于水的液体,通常浮在水面上,在含有苯的饮用水中加入活性炭,可去除水中苯达97%以上。请根据以上信息分析归纳出苯的相关性质,并写出苯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此题属于中等难度试题,难度系数:0.70。【参考答案】()苯的性质:通常状况下是不溶于水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沸点比水低,具有可燃性和毒性。()2C6H615O12CO26H2O (反应条件:点燃)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试题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历出发寻找命题素材。本题以问题的分析、说明和解决为命题背景,考查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的设置是对学生生活经历、实际问题解决过程的一种再现。关注的是学生的实际经历和体验,关注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和方法。(四)实验题:【题型说明】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科学实验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实验探究的过程是展现学生科学素养的表现过程。实验探究题通过明确问题,设计实验、观察解释等环节设计问题,考察了科学探究方法的8个要素;通过列举资料、思维辨析等考查学生对比较、分类、概括、抽象等科学方法的应用能力。试题的创设命题一般在某一特定的情景下展开,这些情景真实、生动,学生解答试题的过程恰似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生调用自己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兴趣、责任的驱使下,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探究能力的空间。实验题往往能够充分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10、小军同学在某小食品包装袋内发现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A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小军同学将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B。请你与小军同学一起对块状固体B进行实验探究:(1)猜想:白色颗粒状固体A溶于水可能有 _ (填“放热”或“吸热”)现象。请你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这一猜想 (2)取适量块状固体B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烧杯中,振荡静置、过滤,得到少量白色固体C。就白色固体C的成分,甲同学与乙同学进行讨论,甲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氢氧化钙,乙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碳酸钙。你认为白色固体C还可能是 。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填写下表):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此题属于中等难度试题,难度系数:0.68。【参考答案】(1) 放热方案:取适量块状固体B放入烧杯中,加入少量水,用手触摸烧杯外壁。 取适量块状固体B放入烧杯中,加入少量水,立即用温度计测定溶液温度的变化。 在试管中加入适量块状固体B,加入少量水,立即塞上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同时将导管的另一端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放出。 在试管中加入适量块状固体B,加入少量水,立即在试管口套上一只瘪气球,观察气球体积的变化。(其他答案合理均可给分) (2) Ca(0H)2和CaC03(或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结论及化学方程式将白色固体C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水振荡,溶解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入两滴酚酞试液;再向滤渣中滴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白色固体C中含有Ca(0H)2(化学方程式略)白色固体C中含有CaCO3(化学方程式略)本题是一道探究实验设计题。以学生未知问题创设了真实的探究情景,既为不同知识水平学生的能力发挥创设空间,又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作出了导向。既注重考查了实验能力,又注重考查对问题的探究能力。学生既可能提出完整、合理的解决方案,也可能根据现有的知识水平发现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尤其能够诱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五)思考与感悟:【题型说明】这类试题融知识能力考查和情感培养为一体,让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展现自己对人类生存、人们生活等有关问题的观点和态度,在面对环保、伪科学、人类健康等问题中做出决策。试题灵活多变,角度新颖,与社会的联系紧密。学生在中考中不仅经历了一个答题过程,更有情感的交流和培养,能体现心灵的碰撞过程。为学生展示三维目标提供了舞台。11、根据已探明的一些矿物的储藏量和目前这些金属的消耗速度,有人估计一些矿物可开采的年限数据统计如右图所示。看到这一统计数据,你会想到什么?(请从资源开发、利用等角度谈谈你的三个观点) 此题属于中等难度试题,难度系数:0.75。【参考答案】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是有限的,应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