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学习主题 第6课 戊戌变法课件 川教版.ppt_第1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学习主题 第6课 戊戌变法课件 川教版.ppt_第2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学习主题 第6课 戊戌变法课件 川教版.ppt_第3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学习主题 第6课 戊戌变法课件 川教版.ppt_第4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学习主题 第6课 戊戌变法课件 川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百日维新 戊戌六君子 课堂小结 第二学习主题第6课戊戌变法 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 故宫太和殿外景 变者 天下之公理也 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爱国的仁人志士奔走呼号 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由于封建顽固势力的血腥镇压 变法失败了 戊戌六君子 喋血北京菜市口刑场 他们 有心杀贼 为什么却 无力回天 回天 之力在哪里 救国之路在何方 让我们从本课的学习中去探究吧 太和殿 俗称 金銮殿 紫禁城三大殿之一 清代皇帝的重大典礼均在此举行 光绪帝即在太和殿颁布的 明定国是 诏 康有为 梁启超 光绪皇帝 面对中华民族这样严重的民族危机 中国社会的各个阶级为了挽救民族危亡 各自做了哪些事 资产阶级维新派 戊戌变法 农民阶级 资产阶级革命派 地主阶级 清政府 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 洋务运动 康有为梁启超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经过 领导阶级 代表人物 资产阶级维新派 康有为梁启超 目的 挽救民族危亡 发展资本主义 挽救清王朝的统治危机和加强自己的权力地位态度积极行为被动 维新变法运动概况 背景 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使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他们要求实行变法改革社会现状 资产阶级维新派 光绪帝 维护清朝统治 康有为1858 1927广东南海人 梁启超1873 1929广东新会人康有为的学生 康有为在1888 1898这十年间 先后七次上书光绪 反复陈述维新变法主张 6月11日参与百日维新 失败后逃到日本 成立保皇会 鼓吹 开明专制 反动革命 1913年回国 在上海创办 不忍 杂志 反动共和 宣扬尊孔复辟 为复辟帝制制造舆论 1917年伙同张勋复辟失败 在国民革命时期 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运动 一 下诏鼓天下之气 二 迁都定天下之本 三 练兵强天下之势 四 变法成天下之治 公车上书 马关条约 的签订 1895年 反对同日本议和 请求变法 失败 打破清政府长期以来规定知识分子不得过问朝政的禁令 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 康有为 公车上书 想象画 早在汉代 便有了以公家车马送应试举人赴京的传统 最早为汉代官署名 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 后也代指举人进京应试 原指入京请愿或上书言事 也特指入京会试的人上书言事 公车 成为应试举人的代称 1895年发起的 公车上书 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 揭开了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序幕 公车上书记 书影 发展维新变法运动波及全国 中外纪闻 强学会 保国会 时务报 时务学堂 万木草堂 北京 上海 长沙 广州 北京强学会是维新派的重要政治团体 1895年8月由康有为在北京正式成立 该会每十日集会一次 每次有人演说 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北京强学会旧址 1898年4月12日 北京保国会由康有为等人发起成立 是戊戌变法运动期间维新派的重要政治团体 北京成立保国会 将变法推向高潮 北京保国会遗址 1891 1897年 康有为在广州创办了万木草堂 宣传维新理想 培养与造就大批变法维新骨干 如梁启超等 在万木草堂亲自讲学 前后历时7年 同时 在这里编写了 新学伪经考 等维新变法著作 1898年9月被清政府查封停办 万木草堂 康 梁在北京创办 万国公报 后改名 中外纪闻 戊戌变法运动期间 维新派重要刊物之一 1896年8月在上海创刊 梁启超任主笔 时务报 书影 时务报 国闻报 刊头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 康广仁 康有为梁启超 百日维新 光绪帝1875 1908年在位 即位时年仅四岁 由慈禧太后 垂帘听政 1887年亲政 但仍由慈禧太后 训政 1889年 太后 撤帘归政 1898年6月11日 光绪帝颁布 明定国是 诏 宣布变法 9月21日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 幽禁于瀛台 重新把握政权 直到光绪帝死 光绪帝1871 8 14 1908 11 14爱新觉罗 载湉 ti n 醇亲王之子慈禧侄儿 慈禧太后1835 11 29 1908 11 15姓叶赫那拉满洲正黄旗人载淳 同治 之母同治 光绪时垂帘听政 1898年夏 光绪帝召集军机处的大臣 表示变法决心 认为国是不定 则号令不行 遂于6月11日颁布 定国是诏 百日维新 从此开始 明定国是 诏书影 数年以来 中外臣工进求时务 多主变法自强 迩者诏书数下 皆经再三审定 筹之至熟 甫议施行 惟是风气尚未大开 论说莫衷一是 或托于老成忧国 以为旧章必应墨守 新法必当摈除 众喙晓晓 空言无补 试问今日时局如此 国势如此 若仍以不练之兵 有限之饷 士无实学 工无良师 强弱相形 贫富悬绝 岂真能制梃以挞坚甲利兵乎 朕惟国是不定 则号令不行 极其流弊 必至门户纷争 互相水火 徒蹈宋 明积习 于时政毫无裨益 即以中国大经大法而论 五帝三王 不相沿袭 譬之冬裘夏葛 势不两存 用特明白宣示 嗣后中外大小诸臣 自王公以及士庶 各宜努力向上 发愤为雄 以圣贤义理之学 植其根本 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 实力讲求 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专心致志 精益求精 毋徒袭其皮毛 毋竞腾其口说 总期化无用为有用 以成通经济变之才 将此通谕知之 明定国是 诏 节选 杨锐 刘光第 林旭 谭嗣同 谕内阁 候补侍读杨锐 刑部候补主事刘光第 内阁候补中书林旭 江苏候补知府谭嗣同 均著赏加四品卿衔 在军机章京上行走 参预新政事宜 光绪帝上谕 9月5日 擢升维新派人士进入中央机构 1898年9月5日 光绪帝任用维新派人士林旭 杨锐 谭嗣同和刘光第 授以四品卿衔军机章京 参预新政 此后 百日维新 中光绪帝的上谕大多出自他们的手笔 军机处内景 训练和装备新式陆 海军 军事方面 改革科举制度 开办新式学堂 设立译书局 文化方面 广开言路 裁撤冗官 精简机构 政治方面 提倡办实业 奖励发明创造 改革财政 经济方面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戊戌变法 从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 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 新政共推行了103天 所以戊戌变法又称作 百日维新 戊戌六君子 1889年 光绪十五年 慈禧太后 撤帘归政 表面上将政权交给光绪帝 自己退居颐和园休养 实际上仍然操纵着国家大权 乐寿堂即为慈禧太后在颐和园居住的地方 光绪帝 百日维新 时 慈禧太后即在此不断密谋 后来发动了 戊戌政变 北京颐和园乐寿堂 翁同龢 h 1830 1904字叔平 瓶生号声江苏常熟人 荣禄1836 1903字仲华号略园瓜尔佳氏满洲正白旗人 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 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1898年6月15日 慈禧太后逼迫光绪帝一日之内连发三道命令 免去支持变法的光绪帝老师翁同龢的职务 任命她的亲信荣禄担任直隶总督 牢牢控制官吏任免权 1895年 戊戌变法期间 袁世凯在天津小站训练 新建陆军 光绪帝得知慈禧太后想发动政变后 密诏康有为等设法相救 谭嗣同深夜只身拜访袁世凯 希望他率领统率的7000装备精良的新建陆军 担当起诛杀直隶总督荣禄 保护光绪的任务 袁世凯假意应允 等谭嗣同一走 马上向荣禄告密 促使政变迅速发生 袁世凯 袁项城 1859 9 16 1916 6 6字慰亭号容庵河南项城人 瀛台 地处北京南海中 三面临水 慈禧太后发动 戊戌政变 后 将光绪帝幽禁在这里 后来光绪帝死于此 1898年9月21日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 囚禁光绪帝 囚禁光绪的瀛台 杨锐 刘光第 林旭 谭嗣同 杨深秀 康广仁 戊戌六君子 戊戌六君子被杀时的新闻报道 大肆搜捕维新派人士 康有为 梁启超逃往日本 1898年6月28日 谭嗣同 林旭 刘光第 杨锐 杨深秀和康广仁六人被杀害于北京菜市口 史称 戊戌六君子 戊戌变法失败 临朝听政 上谕1898年9月21日谕内阁 慈禧皇太后两次垂帘听政 办理朝政 宏济时艰 无不尽美尽善 因念宗社为重 朕 再三吁恳慈恩训政 仰蒙俯如所请 此乃天下臣民之福 由今日始 在便殿办事 本月初八日 即9月23日 朕率王大臣在勤政殿行礼 狱中题壁谭嗣同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1865 3 10 1898 9 28湖南长沙浏阳人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和个人力量的弱小 彰显出强烈的爱国爱民思想和为追求理想勇于牺牲自己的精神 贼指以慈禧为首的封建顽固派以及侵华的列强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过于强大 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没有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又没有自己的军队 教训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失败原因 戊戌变法失败的血的教训 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 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 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维新派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的紧要关头 要求挽救民族危亡 发展资本主义 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 这次变法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知识结构 背景 政治 甲午战争中国失败 马关条约 的签订经济 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洋务运动 思想 康有为早期宣传维新思想序幕 公车上书 1895年 康 梁 戊戌变法高潮 百日维新 1898年6月11日 9月21日 失败 慈禧发动戊戌政变性质 一场自下而上的救亡图存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 实质 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 戊戌变法 学习与探究 学习测评 1 康有为等 公车上书 的直接起因是 a 南京条约 签订b 北京条约 签订c 马关条约 签订d 德国强占胶州湾2 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a 林则徐 魏源b 李鸿章 左宗棠c 康有为 梁启超d 孙中山 黄兴3 戊戌变法的实质是 a 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b 一次知识分子参与朝政的运动c 一次封建地主阶级的改良运动d 一次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4 戊戌变法为什么没有成功 答 客观上由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过于强大 主观上由于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没有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又没有自己的军队 其结果注定要失败 c c a 史海拾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