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轮规“探伤工艺”.doc_第1页
新轮规“探伤工艺”.doc_第2页
新轮规“探伤工艺”.doc_第3页
新轮规“探伤工艺”.doc_第4页
新轮规“探伤工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轮规“探伤工艺” 07-09-24直探头全轴穿透日常性能校验1. 测距的标定:用机油或铁路专用轴承脂做耦合剂,调节仪器的相关按键及参数,将直探头置于 TS1型标准试块 B面上,将第10次底面回波调至荧光屏水平满刻度的第10大格,此时屏幕上每1大格代表车轴的实际长度240mm. (166页图3-3)2. 探伤灵敏度的确定: 在标定的基础上,调整仪器灵敏度,使第10次底面回波达到荧光屏垂直刻度满幅的80%,此时衰减器应保有30dB以上的调整余量。在此基础上再释放1014dB.(具体以轴端钢印深浅、是否锈蚀而定)。还需在半轴试块进行当量对比校验,在仪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试块上10 mm平底孔反射波调整至荧光屏垂直刻度满幅80,并以此做为全轴穿透探伤检查灵敏度. 加滩头(168页图3-4)直探头全轴穿透日常性能校验1. 测距的标定:将直探头置于TZSR标准试块C面上,用机油或铁路专用轴承脂做耦合剂,调整仪器的相关按键及参数,移动探头,使第5次底面回波位置调至第4大格,此时波屏幕上的每一大格代表车轴的实际长度250mm。(166页图3-2)2. 探伤灵敏度的确定: 在标定的基础上,调整仪器灵敏度,使第1次底面回波达到荧光屏垂直刻度满幅的80. 此时衰减器应保有60dB以上的调整余量。在此基础上再释放45dB左右.还须在实物试块进行当量对比校验,在仪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试块上10 mm平底孔反射波调整至荧光屏垂直刻度满幅的80,并以此做为全轴穿透检查探伤灵敏度. (168页图3-4)直探头全轴穿透日常性能校验1.直接在RD2实物试块上调整和确定探伤灵敏度: 用机油或铁路专用轴承脂做耦合剂,从实物试块的端面探测试块的底面,调整仪器的相关按键及参数,使试块底面2次反射波显示在屏幕水平满刻度的80%90%之间,波高达到荧光屏垂直刻度满幅80,在此基础上补偿8dB18dB,作为全轴穿透检查探伤灵敏度。(168页图3-4)2. 直接在RE2B (RE2A RE2)型轮轴的标定: 0直探头在RE2A 型实物试块上标定:用机油或铁路专用轴承脂做耦合剂,从实物试块的端面探测试块的底面,调整仪器的相关按键及参数,使试块底面的第2次反射波显示在屏幕水平满刻度的80%90%之间,波高达到荧光屏垂直刻度满幅80,在此基础上补偿8dB18dB,作为全轴穿透检查探伤灵敏度。(169页图3-5)探伤用此图小角度纵波探头探测轴颈根部或卸荷槽部位日常性能校验1. 测距的标定:将小角度探头置于TZSR试块 B面上,用铁路专用轴承脂做耦合剂,探测A面上棱角反射波最高点,调整仪器的相关按键及参数,调整反射波前沿在仪器荧光屏水平刻度线第2大格上,此时屏幕上每1大格约代表轴颈水平长度40mm. (185页图3-22)2. 灵敏度的确定:将小角度纵波探头置于TZS-R型标准试块B面上,用铁路专用轴承脂做耦合剂,将R面上相距C面175mm处1.0mm深的人工裂纹波调至荧光屏垂直刻度满幅80,在此基础上,再补偿6dB9dB,作为小角度纵波探头探伤灵敏度。(187页图3-24)下图探头应打到切口还需在半轴实物试块进行对比校验,在仪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实物试块轴颈根部或卸荷槽部位的人工裂纹应能正常探出。(轴颈根部或卸荷槽部位的人工裂纹达荧光屏垂直刻度满幅80)小角度纵波探头探测轴颈根部或卸荷槽部位日常性能校验1. 测距的标定: 将小角度探头置于半轴实物试块的轴端面上,用铁路专用轴承脂做耦合剂,将半轴实物试块轴颈根部或卸荷槽部位人工裂纹调整至荧光屏水平刻度的第5大格,则屏幕上每1大格代表RD2型车轴的实际长度40mm. (RD3型车轴为35mm)。(186页图3-23)按此页修改此图(加探头)2. 小角度纵波探头直接在RD2型实物试块上调整和确定探伤灵敏度:用铁路专用轴承脂做耦合剂,从实物试块轴端面扫查轴颈根部或卸荷槽部位深度为1.0mm人工裂纹,调节仪器的相关按键及参数,移动探头,并使探头偏移35,使实物试块人工裂纹第一次反射波在荧光屏水平刻度的第5大格附近,波高达到荧光屏垂直刻度满幅80,在此基础上补偿6dB9dB,作为小角度纵波探头探伤灵敏度。小角度纵波探头探测轴颈根部或卸荷槽部位日常性能校验1. RE2B (RE2A RE2)型轮轴测距的标定:调整仪器将测距的显示范围调至水平刻度代表纵波深度300mm左右,使用小角度纵波探头在RE2A实物试块轴身上,扫查底面垂直距离分别为80mm和160mm、深度为1.0mm的两人工裂纹,移动探头调节仪器,使两裂纹分别达到最高并调至荧光屏垂直刻度满幅80,W1裂纹波位置调至水平刻度3大格,W2裂纹波位置调至水平刻度6大格。(175页 图3-12:只要试块图)2. 探伤灵敏度的确定: 小角度纵波探头在RE2A实物试块轴端面探测轴颈根部或卸荷槽部位深度为1.0mm的人工裂纹,使该裂纹波最高调至荧光屏垂直刻度满幅80,耦合补偿2dB6dB,作为小角度纵波探头探伤灵敏度。(188页图3-25)按此页修改此图横波斜探头探侧轮座镶入部内侧日常性能校验1. 测距的标定:用机油做耦合剂,调节仪器的相关按键及参数,将K1( 45-50)横波斜探头置于TZSR试块 R面上,探测 A面下棱角第1次最高反射波和上棱角第2次最高反射波的前沿分别对准仪器荧光屏水平刻度线的第2和第4大格上,水平刻度每1大格代表深度40mm、水平距离40tanmm.(171页图3-7)加探头2. 探伤灵敏度的确定:调节仪器的相关按键及参数,将横波斜探头置于TZS-R型标准试块R面上移动探头,扫查R面上1.0mm的人工裂纹,使该裂纹波最高调至荧光屏垂直刻度满幅80,在此基础上补偿1215dB,作为轮座镶入部内侧横波斜探头的探伤灵敏度。(按174页图3-10此图修改)确定灵敏度后,还需在半轴试块上进行对比校验,在仪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实物试块上轮座镶入部裂纹应能正常检出。 斜探头探侧轮座镶入部外侧日常性能校验1. 测距的标定:用机油做耦合剂,调节仪器的相关按键及参数,将K1.3或K1.4( 52-56)横波斜探头置于TZSR试块 R面上,探测 A面下棱角第1次最高反射波和上棱角第2次最高反射波的前沿分别对准仪器荧光屏水平刻度线的第2和第4大格上,水平刻度每1大格代表深度40mm、水平距离40tanmm.( 171页图3-7)2. 探伤灵敏度的确定: 调节仪器的相关按键及参数,将横波斜探头置于TZS-R型标准试块R面上移动探头,扫查R面上1.0mm的人工裂纹,使该裂纹波最高调至荧光屏垂直刻度满幅80,在此基础上补偿1518dB,作为轮座镶入部外侧横波斜探头的探伤灵敏度。(174页图3-11)确定灵敏度后,还需在半轴试块上进行对比校验,在仪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实物试块上轮座镶入部裂纹应能正常检出。横波斜探头探侧轮座镶入部内、外侧日常性能校验1. 测距的标定:用机油做耦合剂,将横波斜探头置于实物试块的轴身或轴颈上,调节仪器的相关按键及参数,探头在轴身上做锯齿形匀速扫查,将半轴实物试块轮座镶入部内、外侧的人工裂纹波调至屏幕适当位置,使该裂纹波最高调至荧光屏垂直刻度满幅80。 根据公式:X=tan 计算屏幕每1大格代表车轴的实际长度。(按172页图3-8、加探头,图3-9)加图2. 探伤灵敏度的确定: 用机油做耦合剂, 将横波斜探头置于半轴实物试块轴身或轴颈上,做锯齿形匀速扫查,使轮座镶入部内、外侧1.0mm人工裂纹反射波最高调至荧光屏垂直刻度满幅80,再进行耦合补偿2dB4dB,以此作为轮座镶入部内、外侧的横波斜探头的探伤灵敏度. (172页图3-8、图3-9) 横波斜探头探测RE2B (RE2A RE2)型轮轴轮座镶入部日常性能校验1. 测距的标定:调整仪器将测距的显示范围调至水平满刻度400mm左右,使用横波斜探头在RE2A实物试块轴身处,扫查半轴底面垂直距离分别为80mm和160mm、深度为1.0mm的两人工裂纹,移动探头调节仪器,使两裂纹波分别达到最高并调至荧光屏垂直刻度满幅80,W1裂纹波位置调至水平刻度2大格,W2裂纹波位置调至水平刻度4大格。(175页图312)RE2A图2. 探伤灵敏度的确定:横波斜探头在RE2A实物试块轴身上,分别扫查轮座镶入部内、外侧深度为1.0mm的人工裂纹最高调至荧光屏垂直刻度满幅80,耦合补偿2dB4dB,作为横波斜探头的探伤灵敏度。(176页图3-13)RE2A图加探头小角度纵波探头探侧轮座镶入部外侧日常性能校验1. 测距的标定:用铁路专用轴承脂或机油做耦合剂,将小角度探头放于TZSR试块C面上,移动探头,使A面上棱角反射波达最高点,调节仪器的相关按键及参数,使反射波前沿在仪器水平刻度的第4大格上,每1大格代表车轴水平长度50mm。(177页图3-14)2. 灵敏度的确定:调节仪器的相关按键及参数,将小角度纵波探头置于TZS-R型标准试块C面上,移动探头,使R面上相距C面175mm处1.0mm深的人工裂纹波达到最高,并调至荧光屏垂直刻度满幅80,在此基础上,再提高6 dB12dB(具体视轴型而定),以此作为小角度纵波探头的探伤灵敏。(按178页图3-16)图修改探头位置确定灵敏度后,还需在半轴试块上进行对比校验,在仪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实物试块上轮座镶入部外侧裂纹应能正常检出。小角度探头探侧轮座镶入部外侧日常性能校验1. 测距的标定:用铁路专用轴承脂或机油做耦合剂,将小角度纵波探头置于实物试块的轴端面上,对准顶针孔,做锯齿形匀速扫查,将实物试块轮座外侧人工裂纹波调至荧光屏水平刻度的第3.88格,则每1大格代表车轴的实际长度80mm。(按178页图3-15加销角度探头)2. 灵敏度的确定:可直接在RD2型实物试块上调整和确定探伤灵敏度,小角度纵波探头从实物试块轴端面,对准顶针孔做锯齿形匀速扫查,并使探头偏移35度,调节仪器的相关按键及参数,使半轴实物试块上轮座镶入部外侧深度1.0mm人工裂纹波在屏幕水平刻度3.88格附近,波高达到荧光屏垂直满幅的80%,耦合补偿6dB10dB,以此作为小角度纵波探头的探伤灵敏度.(178页图3-15)小角度纵波探头探测RE2B (RE2A RE2)型轮轴轮座镶入部日常性能校验1. 测距的标定:调整仪器将测距的显示范围调至水平满刻度400mm左右,使用小角度纵波探头在RE2A实物试块轴身处,分别探测底面垂直距离分别为80mm和160mm、深度为1.0mm的两条人工裂纹,移动探头调节仪器,使两裂纹波分别达到最高并调至荧光屏垂直刻度满幅80,W1裂纹波位置调至水平刻度2大格,W2裂纹波位置调至水平刻度4大格。(175页图312)RE2A图加探头2. 探伤灵敏度的确定:小角度纵波探头在RE2A实物试块端面探测镶入部外侧1.0mm深的人工裂纹,移动探头使人工裂纹达到最高调至荧光屏垂直刻度满幅80,耦合补偿2dB6dB,作为小角度纵波探头的探伤灵敏度。(180页图3-17)RE2A图加探头 0直探头全轴穿透探伤检查提示:确定探伤灵敏度后,实际探伤中只允许调节增益或衰减量,其他按键及参数不得调整。1、透声性能检查: 提示:将0探头置于轴端面上,并涂铁路专用轴承脂、机油等耦合剂,在车轴的两端面分别移动探头,此时转轮机应停止转动,在探测过程中如发现底波达不到垂直满幅30%的波高,其探头移动覆盖面积占轴端探测面积的1/16时,可判断为透声不良。2、扫查大裂纹: 在全轴穿透检查透声良好的情况下,将探测灵敏度提高1020dB,在再轴端扫查一遍,特别要注意在车轴端面周边部位的扫查防止漏掉大裂纹。3、如发现底面回波与始波间有疑问波出现,应进行如下危害性分析: a、确定缺陷存在的位置:用闸门套住可疑波(或看标定格数)可直接读出该波位置读数。 b、判定缺陷的性质:根据缺陷存在的位置而采取不同的判定方法,如处轴身外露部,可用磁粉探伤方法重新确认是否为表面裂纹;如缺陷存在的位置正处镶入部,可直接使用横波或小角度纵波探伤的方法加以判定。4、 探伤记录: 良好轮对按键记录(车统-53A)选择良好;若发现裂纹,按键记录(车统-53A)探伤结果,再返回探伤屏幕将缺陷反射波调至荧光屏垂直刻度满幅80,按键记录(车统-52A)输入相关数据,则仪器计算后,自动显示缺陷距轴端面的距离及其他相关数据(并自动记忆在该轮对车统52A的有关栏内)。K1.0横波斜探头探测轮座镶入部内侧所探测轴型如下:RD2:(非“突悬”轮对探头移动范围从轮座后肩算起向内75185mm)RD2:(“突悬”轮对探头移动范围从轮毂内侧面算起向内75185mm)B:(探头移动范围从轮座后肩算起向内30146mm)B:(探测区域从轮座后肩算起向外0116mm)RB2:(探头移动范围从轮座后肩算起向内30146mm)RB2:(探测区域从轮座后肩算起向外0116mm)RC3:(探头移动范围从轮座后肩算起向内48168mm)RC3:(探测区域从轮座后肩算起向外0120mm)D:(探头移动范围从轮座后肩算起向内74184mm)D:(探测区域从轮座后肩算起向外0110mm)RD3:(探头移动范围从轮座后肩算起向内60184mm)RD3:(探测区域从轮座后肩算起向外0124mm)RD4:(探头移动范围从轮座后肩算起向内60184mm)RD4:(探测区域从轮座后肩算起向外0124mm)RD10:(探头移动范围从轮座后肩算起向内44184mm)RD10:(探测区域从轮座后肩算起向外0140mm)E:(探头移动范围从轮座后肩算起向内85195mm)E:(探测区域从轮座后肩算起向外0110mm)RE2:(非“突悬”轮对探头移动范围从轮座后肩算起向内98198mm)RE2: (“突悬”轮对探头移动范围自轮毂内侧面算起向内98198mm)RE2A:(“突悬”轮对探头移动范围自轮毂内面内侧面算起向内98198mm)RE2B:(“突悬”轮对探头移动范围自轮毂内侧面算起向内98198mm)1、 轮座内侧扫查:提示:确定探伤灵敏度后,实际探伤中只允许调节增益或衰减量,其他按键及参数不得调整。 探头指向镶入部,沿轴向前后移动,沿车轴圆周方向转动,探头均匀受力2N5N以20mm/s50mm/s的速度内外扫查,探头移动须保证轮座内、外侧区域之和大于轮座全长。保证探头主声速覆盖轮座全长。2、 质量标准: 轮座镶入部有可疑波时,重新确认探伤灵敏度进行复查。只有在规定的探伤灵敏度的基础上,所发现的裂纹波高度达到或超过荧光屏满幅的80%,才能判定该条轮对存在裂纹缺陷。如在探伤过程中发现没有轮毂波(轮心波)出现,且始波后面有林状波及杂波出现(或提高灵敏度后有林状波及杂波出现),影响正常探伤时,则应判该车轴局部有透声不良。提示:此时应认真观察界面反射区域内有无缺陷波出现。3、 探伤记录: 良好轮对按键记录(车统-53A)选择良好;若发现裂纹,按键记录(车统-53A)探伤结果,再返回探伤屏幕将裂纹反射波调至荧光屏垂直刻度满幅80,按键记录(车统-52A)测量裂纹的长度及探头入射点至轮毂内端面之间的距离,输入数据,则仪器计算后,自动显示裂纹长度,裂纹深度,裂纹距轮毂内端面的距离(并自动记忆在该轮对车统52A的有关栏内)。K1.0横波斜探头探测轮座镶入部外测所探测轴型如下:E:(探头移动范围从轴颈后肩算起向外35123mm)E:(探测区域从轮座前肩算起向内088mm)D:(探头移动范围从轴颈后肩算起向外30118mm)D:(探测区域从轮座前肩算起向内088mm)提示:确定探伤灵敏度后,实际探伤中只允许调节增益或衰减量,其他按键及参数不得调整。1、 轮座外侧扫查:探头指向镶入部,沿轴向前后移动,沿车轴圆周方向转动,探头均匀受力2N5N以20mm/s50mm/s的速度内外扫查,探头移动须保证轮座内、外侧区域之和大于轮座全长。保证探头主声速覆盖轮座全长。2、 质量标准: 轮座镶入部有可疑波时,重新确认探伤灵敏度进行复查。只有在规定的探伤灵敏度的基础上,所发现的裂纹波高度达到或超过荧光屏满幅的80%,才能判定该条轮对存在裂纹缺陷。如在探伤过程中发现没有轮毂波(轮心波)出现,且始波后面有林状波及杂波出现(或提高灵敏度后有林状波及杂波出现),影响正常探伤时,则应判该车轴局部有透声不良。 提示:此时应认真观察界面反射区域内有无缺陷波出现。3、 探伤记录:良好轮对按键记录(车统-53A)选择良好;若发现裂纹,按键记录(车统-53A)探伤结果,再返回探伤屏幕将裂纹反射波调至荧光屏垂直刻度满幅80,按键记录(车统-52A)测量裂纹的长度及探头入射点至轮毂内端面之间的距离,输入数据,则仪器计算后,自动显示裂纹长度,裂纹深度,裂纹距轮毂内端面的距离(并自动记忆在该轮对车统52A的有关栏内)。K1.2横波斜探头探测轮座镶入部外测所探测轴型如下:RC3:(探头移动范围从轴颈后肩算起向外35115mm)RC3:(探测区域从轮座前肩肩算起向内080mm)RD3:(探头移动范围从轴颈后肩算起向外40116mm)RD3:(探测区域从轮座前肩算起向内076mm)RD4:(探头移动范围从轴颈后肩算起向外40116mm)RD4:(探测区域从轮座前肩算起向内076mm)提示:确定探伤灵敏度后,实际探伤中只允许调节增益或衰减量,其他按键及参数不得调整。1、轮座外侧扫查:探头指向镶入部,沿轴向前后移动,沿车轴圆周方向转动,探头均匀受力2N5N以20mm/s50mm/s的速度内外扫查,探头移动须保证轮座内、外侧区域之和大于轮座全长。保证探头主声速覆盖轮座全长。2、质量标准: 轮座镶入部有可疑波时,重新确认探伤灵敏度进行复查。只有在规定的探伤灵敏度的基础上,所发现的裂纹波高度达到或超过荧光屏满幅的80%,才能判定该条轮对存在裂纹缺陷。如在探伤过程中发现没有轮毂波(轮心波)出现,且始波后面有林状波及杂波出现(或提高灵敏度后有林状波及杂波出现),影响正常探伤时,则应判该车轴局部有透声不良。 提示:此时应认真观察界面反射区域内有无缺陷波出现。3、探伤记录; 良好轮对按键记录(车统-53A)选择良好;若发现裂纹,按键记录(车统-53A)探伤结果,再返回探伤屏幕将裂纹反射波调至荧光屏垂直刻度满幅80,按键记录(车统-52A)测量裂纹的长度及探头入射点至轮毂内端面之间的距离,输入数据,则仪器计算后,自动显示裂纹长度,裂纹深度,裂纹距轮毂内端面的距离(并自动记忆在该轮对车统52A的有关栏内)。K1.3横波斜探头探测轮座镶入部外测所探侧轴型如下:RD2:(探头移动范围自轴颈后肩算起向外45155)RD3:(探头移动范围从轮座后肩算起向内40114mm)RD3:(探测区域从轮座或肩算起向外124198mm)RD4:(探头移动范围从轮座后肩算起向内40114mm)RD4:(探测区域从轮座后肩算起向外124198mm)B:(探头移动范围从轴颈后肩算起向外35120mm)B:(探测区域从轮座前肩肩算起向内085mm)RB2:(探头移动范围从轴颈后肩算起向外36121mm)RB2:(探测区域从轮座前肩算起向内085mm)RD10:(探头移动范围从轴颈后肩算起向外32132mm)RD10:(探测区域从轮座前肩算起向内0100mm)提示:确定探伤灵敏度后,实际探伤中只允许调节增益或衰减量,其他按键及参数不得调整。1、轮座外侧扫查: 探头指向镶入部,沿轴向前后移动,沿车轴圆周方向转动,探头均匀受力2N5N以20mm/s50mm/s的速度内外扫查,探头移动须保证轮座内、外侧区域之和大于轮座全长。保证探头主声速覆盖轮座全长。2、质量标准: 轮座镶入部有可疑波时,重新确认探伤灵敏度进行复查。只有在规定的探伤灵敏度的基础上,所发现的裂纹波高度达到或超过荧光屏满幅的80%,才能判定该条轮对存在裂纹缺陷。如在探伤过程中发现没有轮毂波(轮心波)出现,且始波后面有林状波及杂波出现(或提高灵敏度后有林状波及杂波出现),影响正常探伤时,则应判该车轴局部有透声不良。提示:此时应认真观察界面反射区域内有无缺陷波出现。3、探伤记录: 良好轮对按键记录(车统-53A)选择良好;若发现裂纹,按键记录(车统-53A)探伤结果,再返回探伤屏幕将裂纹反射波调至荧光屏垂直刻度满幅80,按键记录(车统-52A)测量裂纹的长度及探头入射点至轮毂内端面之间的距离,输入数据,则仪器计算后,自动显示裂纹长度,裂纹深度,裂纹距轮毂内端面的距离(并自动记忆在该轮对车统52A的有关栏内)。K1.4横波斜探头探测轮座镶入部外测所探侧轴型如下:RD2:(非“突悬”轮轴探头移动范围从轮座后肩算起向内60160mm)RD2:(“突悬”轮轴探头移动范围从轮毂内侧面算起向内60160mm)RE2A:(“突悬”轮对探头移动范围自轮毂内面内侧面算起向内95185mm)RE2B:(“突悬”轮对探头移动范围自轮毂内侧面算起向内95185mm)RE2:(非“突悬”轮轴探头移动范围从轮座后肩算起向内95185mm)RE2:(“突悬”轮轴探头移动范围从轮毂内侧面算起向内95185mm)1、 轮座外侧扫查:提示:确定探伤灵敏度后,实际探伤中只允许调节增益或衰减量,其他按键及参数不得调整。 探头指向镶入部,沿轴向前后移动,沿车轴圆周方向转动,探头均匀受力2N5N以20mm/s50mm/s的速度内外扫查,探头移动须保证轮座内、外侧区域之和大于轮座全长。保证探头主声速覆盖轮座全长。2、质量标准: 轮座镶入部有可疑波时,重新确认探伤灵敏度进行复查。只有在规定的探伤灵敏度的基础上,所发现的裂纹波高度达到或超过荧光屏满幅的80%,才能判定该条轮对存在裂纹缺陷。如在探伤过程中发现没有轮毂波(轮心波)出现,且始波后面有林状波及杂波出现(或提高灵敏度后有林状波及杂波出现),影响正常探伤时,则应判该车轴局部有透声不良。提示:此时应认真观察界面反射区域内有无缺陷波出现。3、探伤记录: 良好轮对按键记录(车统-53A)选择良好;若发现裂纹,按键记录(车统-53A)探伤结果,再返回探伤屏幕将裂纹反射波调至荧光屏垂直刻度满幅80,按键记录(车统-52A)测量裂纹的长度及探头入射点至轮毂内端面之间的距离,输入数据,则仪器计算后,自动显示裂纹长度,裂纹深度,裂纹距轮毂内端面的距离(并自动记忆在该轮对车统52A的有关栏内)。K1.5横波斜探头探测轮座镶入部外测所探侧轴型如下:RB2:(探头移动范围从轮座后肩算起向内25107mm)RB2:(探测区域从轮座或肩算起向外116198mm)RD10:(探头移动范围从轮座后肩算起向内38141mm)RD10:(探测区域从轮座后肩算起向外140238mm)提示:确定探伤灵敏度后,实际探伤中只允许调节增益或衰减量,其他按键及参数不得调整。1、轮座外侧扫查: 探头指向镶入部,沿轴向前后移动,沿车轴圆周方向转动,探头均匀受力2N5N以20mm/s50mm/s的速度内外扫查,探头移动须保证轮座内、外侧区域之和大于轮座全长。保证探头主声速覆盖轮座全长。2、质量标准; 轮座镶入部有可疑波时,重新确认探伤灵敏度进行复查。只有在规定的探伤灵敏度的基础上,所发现的裂纹波高度达到或超过荧光屏满幅的80%,才能判定该条轮对存在裂纹缺陷。如在探伤过程中发现没有轮毂波(轮心波)出现,且始波后面有林状波及杂波出现(或提高灵敏度后有林状波及杂波出现),影响正常探伤时,则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