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傣族武术文化的嬗变与当下意义郭振华1 郭志禹2 (1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湖南 吉首 416000;2上海体育学院, 上海 200438)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位于我国西南边陲的傣族武术文化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傣族武术由于其受地理环境、社会历史、生产方式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伴随着佛教的兴起,其运动风格、文化象征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发生了嬗变。与其说它是一种杀人术,不如说它已变成一种韵美柔婉,娱乐味十足的健身术,反映了特定民族的审美观、价值观和文化观,呈现出浓郁的地域文化特征。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愈加显现其存活的独特魅力,从而为当地旅游和地域文化的综合开发提供了宝贵了资源。关 键 词:武术文化;傣族;嬗变;意义傣族武术在西双版纳傣语叫“芬整”,德宏一带叫“戛拳”,属中国南拳,主要流传于傣族生息繁衍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川、思茅、保山和临沧等地区,源远流长。在傣族生活的这片热土上,不仅发现了许多表现战争、狩猎的古老岩画,还出土了一定数量的新石器时期的石斧、石刀、石矛和青铜时代的铜斧、铜刀等珍贵文物1,为研究傣族武术文化的渊源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证据。汉代,傣族武术已经形成,唐代达到鼎盛。后汉书西南夷传、新唐书、公元七世纪的傣文文献勐泐王族世系等古代文献都有关于傣族武术文化的记载。难能可贵的是,傣族先民在频繁的战争中注重战略战术的运用,也产生了一些总结战争经验与战略战术原则的军事学著作和武术理论书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关于布阵的挡答普;主要介绍气功的功能和练习方法的沙帕滚;重点讲解刀、枪、箭法和拳术的训练方法的腊禅真。近年来,傣族地区的勐海、勐遮街的缅寺中发现了不少年代久远的练拳术、刀枪的壁画,也反映出昔日傣族武术的兴盛。但随着佛教的兴起和其他因素的影响,现在的傣族武术在运动风格、文化象征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已渐渐发生了嬗变,它即不像少林拳等外家拳那样刚猛,又不像太极拳等内家拳那样柔和,从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地域武术文化。本文运用区域文化理论,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对其探索,力图为国家文化软实力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制度保障研究提供理论根据。一、 傣族武术文化特征 (一)配乐演练,武舞合一傣族在演练武术时,几乎都配有乐器,武舞同练。傣族练武时,要举行入场式,队伍前面是一对或几对男女青年跳着孔雀舞,后面跟着挥舞刀、枪、棍棒的男青年,绕场一周然后逐项演练。在演练形式上,有一人或多人在中间跳孔雀舞或象脚鼓舞,其余人员围绕圆圈演练拳械的,也有一人或多人跳象脚鼓舞,伴随着一人或多人演练拳械的,非常活泼有趣。(二)韵美柔婉,节奏鲜明傣族武术的套路大多为先人所传,它的一招一式都从飞禽走兽的神态中吸取武韵,从山林碧竹那里创造着傣族武术的精髓,极富有刚柔相济的韵律感,而不像其他中国传统武术的动作那样刚劲或轻柔。傣族武术以柔美、细腻见长,柔软起伏的身体极富雕塑感。因此,傣族武术也具有“凤凰拳”的美称。(三)多仿生拳术,象形取义 傣拳内容丰富,拳种数量众多,以模仿各种动物而创立的仿生拳是傣拳其中的一个重要特色。如孔雀拳、喜鹊拳、公鸡拳、白象拳、鸭形拳等等,演练时别有风趣,时而象小鹿逗趣;时而象大象鼻战;时而又象野牛角斗2。训练时要求手步灵敏,判断准确,有兔子般的听力,鹰一般的眼力等。(四) 架底势小,刚柔兼备傣拳从技术体系上看,可分为徒手技术、器械技术和远射技术三个主要部分。徒手技法属短打型,多手法,少腿法,多低姿,少跳跃。器械技法多为近身动作,紧凑贴身、快速灵活善变,极少放长击远和大扫转动作。招式明快。套路短小精悍。全套动作都保持低姿,没有大的起伏,便于进攻和后退。刚柔相济,以柔克刚,以柔为主。攻防结合,变化多端,招招绵里纳针,若行云流水,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点和滚滚不息的内在功法。二、形成因素分析傣族武术具有的柔美、细腻、含蓄、祥和、修身养性等文化特质,是文化圈内独特自然环境因素与人文环境因素复合的结果。(一)自然环境湿热坝区 傣族地处森林茂密的亚热带,坝区地势平坦、水土肥美。阳光明媚,雨量充足,年平均气温为20左右,终年不见冰霜,江河纵横,动植物资源丰富。傣族世代居住在密密的丛林围绕着的竹楼里,生活在潺潺流水环绕着的村寨间,村外举目是绚丽多彩的奇花异草,处处是郁郁葱葱的椰林翠竹。风景如画的环境、宜人的气候培育出傣族人清馨温存、热情细腻、感情充沛的民族性格。表现在拳术中就显得外柔内刚,手法飘灵。(二)社会生产方式稻作农耕 傣族聚居区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霜期短,热量充足,全年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澜沧江流经西双版纳,大盈江和瑞丽江则贯穿德宏,支流干渠织成密如蛛网的灌溉系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千百年来,傣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稻耕文化,物产丰富,历来是重要的米糖基地。这种丰衣足食、自耕自种、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使该民族竞争意识比较淡薄,在低层次的生产状态和生活水平上很容易满足。傣族人在演练武术时常常配以音乐,表现出傣族悠然之乐的生活情调。(三)移民对傣族武术的影响内地人民入居傣族地区,早在秦汉时期就已有了,其中有不乏有习武之人和打造武器的高手。此后经过南诏、大理时期,元代从没有停止过。明代是内地人民移居云南和傣族地区的高潮。明实录载:“金齿西南极边,洪武时屯守汉军不下二万余,僰人士军不下千余,今逃亡大半,汉军仅余三千,土军仅余六百,宜敕法司,于真犯免死者,概发充军金齿。”“金工二十七人坐盗内库金,法当死。谪戍金齿。”明实录载,“曩者麓川之叛,多因近边牟利之徒,私载军器诸物,潜入木邦,缅甸、车里,八百诸处,结交土官人等,以有易无,亦有教之治兵器。”到了明末清初,又出现了两个移民高潮。一是抗清将领李定国率领的大西军在滇西兵败后,大量军民流落在傣族地区3。另一是清初沿边人民开办银厂,内地劳动人民入边从事采矿的人数多达数十万人。大量移民,特别是一些掌握着一定武术技能的武术家、军人和懂得武器制造的工匠的迁入,对傣族武术的发展和提高所起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四)以大象、孔雀和水为代表的自然崇拜对傣族武术文化的影响 傣族人认为万物有灵,不仅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有灵魂,各种动植物也有灵魂,这也大量反映在傣族武术文化中,所以才会有数量众多的像孔雀拳、喜鹊拳、象牙拳、龙掌拳、公鸡拳等仿生拳。物质决定精神,反映在文化生活上就形成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傣族人民喜欢它们,崇敬它们,成为一种特定的民族标志。对外民族来说,一提起大象、孔雀和水,就会把它们与傣族文化联系起来,把它们作为傣族的民族象征4。 1大象对傣族武术文化的影响大象傣族先民很早以象作为祖先图腾崇拜。大象的神话在傣族地区比比皆是,以象为名的村、寨、山、树、水、城镇遍布各地。傣族人的思想深处都深藏着大象庄严雄壮、慈祥善良的形象。同时,大象还勇猛强悍,在军事上被当作强劲的军事实力,编作象队,拼搏疆场,助勇士冲锋陷阵,是傣族历史上武装力量的佼佼者,在傣族军事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麓川和明朝的战争,主要就是依赖象阵,动辄就是数十只,甚至达百只以上。明史云南土司传记景东土司说:“部皆僰种,性淳朴,习弩射,以象战,历讨铁索、米鲁、那鉴、安铨,凤继祖诸役,皆调其兵及战象。”由于象的神勇和勤劳,傣族人以象为题材,制作象脚鼓,创作了象脚鼓舞、白象拳、大象拳、象牙拳等,用以体现体魄强壮,骁勇善战的英雄气概。2孔雀对傣族武术文化的影响 如果说大象体魄魁梧,庄严雄壮,具有阳刚之气,体现了男性之美,相比之下,孔雀则显雍容华贵、窈窕多姿、动作的优美典雅,被傣族奉为“神鸟”“圣鸟”。由于傣族男女老少都喜欢跳孔雀舞,所以傣族武术揉进了许多孔雀舞的动作,充分发挥了傣族人民身体柔软的特点。动如孔雀揽尾,又似龙行虎跃;静如亭亭玉立,又似春花待放,协调优美。在傣族武术中,最精彩、最富有民族风格的当数孔雀拳。孔雀拳外柔内刚,手法飘灵,脚步轻盈。讲究动作的柔韧性、韵律性以及头、手、眼的协调配台。它模仿孔雀的走步、点头、展翅等动作,把攻防技击之术,隐化于优美的动作之中,藏威而不露,却如高贵的孔雀仪态万方,翩翩动人,动作柔中有刚。一招一式体现出傣族人清丽、浓情蜜意的美学情趣和开朗细腻的民族性情。3水文化对傣族武术文化的影响 傣族人爱水,把它视为美好、圣洁、吉祥的象征,是万物的生命之源。滇志卷三十载:“水摆夷好近水居,每日必浴以洁其体,男妇皆然。”傣族人对水怀有的亲切感并提升到哲学信仰的层面。傣族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中说:“远古的世界是一片混沌,没有天地,只有水和气,后来水、气在冷风的吹动下不断翻滚与搅动,最终凝结成傣族的先祖英叭,后来英叭神创造了天地和万物。”这种“水文化”组合体在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物质流动与能量流动的交互过程中,渐次影响到傣族武术文化的生态体系,反映在武术文化表象上,就是观赏娱乐、修身养性而不是对抗与争斗5。4佛教对傣族武术文化的影响傣族是一个全民信教的民族。佛教尚未传人之前,傣族社会的伦理道德,基本上属于原始宗教的意识形态范畴。原始宗教非常崇拜力量,认为“力就是美,美就是力”。狩猎能手不顾一切地跟猛兽搏斗,并战胜了猛兽,这就是美;儒弱者蹲在寨边,连小猎物都不敢捕捉,这就是丑;守卫村寨的英雄能英勇杀敌,即使失去一只手臂,也是美;儒弱者不敢与敌人争斗,被敌人活捉而得以生存,这是丑。”所以,那时的傣族人非常崇拜英雄。传说勐神就是古代傣族人民抵抗外来侵略者的武功高强、机智勇敢的一位英雄。祭祀勐神,成为傣族原始宗教中规模最大、仪式最为隆重的一项活动。同时尚武之风盛行。唐朝时,傣族地区受南诏政权统治管辖,秋后练习武术的军事制度已相当严格。蛮书卷九载:“务田农菜圃,战斗不分文武,无杂色役。每有征发,但下文书与村邑理人处,克往来月日而已,其兵杖人各自赍,更无官给。”“每岁十一、十二月农田收获既毕,兵曹长行文书境内诸城邑村谷,各依四军,集人试枪剑甲胄腰刀,悉须犀利,一事阙即有罪。”这时,傣族武术达到鼎盛阶段,拳术“铮伟”(谜宗拳)已经形成。从新唐书南诏中可以看出,由傣族组成的“白衣没命军”是南诏最精锐的作战军队之一。此时,佛教在傣族地区还处于形成阶段6。元、明时期傣族尚武之风依然浓厚,原始宗教势力仍然强劲,人们习武的首要目的仍然是杀敌。马可波罗游记中载“男子尽武士,除战争游猎养马外,不作它事。”明代滇小记记载:“军民无定居,聚则为军。散则为民。每三人或五人充军一名,正军谓之密刺,犹中国壮士也。”滇略卷九也载“威远州今尽为僰人(今傣族),男女勇健,走险如飞。”傣族最早的成文法规芒莱法典也记载了1314世纪傣族社会的军事组织情况。法典里规定:“凡步兵取敌骑兵之首级,可升为骑兵;骑兵取敌象兵之首级,可晋升为象兵。” 小乘佛教传入傣族地区之后,特别是到了十三世纪以后达到昌盛时期,佛教渐渐成为了主要的精神支柱,傣族的意识形态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傣语中“英雄”赋予了新的内容,认为佛就是最大的英雄,智慧、勇敢和善良。傣传佛教的基本教义,在理论上讲究“四谛”、“轮回”、“十善”;宣扬“人空、生空、我空”的理念;注重禅修,内观精密。为消灭苦因、断绝苦果,人们就要通过赕佛,积善行,布施、修来世。随着佛教思想逐渐渗透到傣族社会的各个领域,佛的主张成了傣族民众共同追求的理想,佛的教义成了傣族社会判断一切美丑、善恶的是非标准。信佛行善,大慈大悲,既是善又是美;不信佛,屠杀生灵,给他人带来灾难,既是丑又是恶。这种善美合一的伦理观念,透过记载佛的言论的各类经书,潜移默化地注入了人们的灵魂,成了人们一切言行的指南。随着时间的推移,傣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便受佛教影响而产生变化:从剽悍变得温和,主张和平,厌恶战争;提倡忍让,以善待人,人类之间不分民族种族,都应和睦相处7。从明朝中后期以后,作为杀人术的傣族武术也渐趋艺术化了,从而造就出了傣族平和婉约、富有韵律的武术文化。三、开发傣族武术文化的意义从前傣族地区一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当和尚学文化、纹身避邪、习武强身是男人要做三件事。所以,傣族的男孩从小就要向武术拳师习武强身。到了1415岁,一般都已掌握了一些舞弄刀、枪、棍、拳的技能和套路,作为防身、御敌、防野兽之用。傣族村寨各村都有民间教头,每当农闲季节,成群结队的傣族青年都要练习武术,把武术都作为强身健体的娱乐活动遍布村村寨寨,逢年过节,表演武术的人更是随处可见。但近几十年来,在经济大潮的影响下,习练傣族武术的人群在减少,许多傣族武术拳种面临失传的危险。其实,傣族武术是块金,是块宝,完全可以当做傣族地区旅游开发的另一块金子招牌。傣族武术文化丰富多彩,地域文化特色突出,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愈加显现其存活的独特魅力。大力开发傣族武术,有利于促进地方旅游和地域文化健康、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地域文化和旅游经济的双赢,同时也将为人类体育文明的多元共存做出自己的贡献。四、结语 傣族武术文化底蕴深厚,内容丰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民族武术文化中的奇葩。傣族武术重美感,韵美柔婉,节奏鲜明体,武舞合一,多仿生拳,体现出傣族人清丽、浓情蜜意的美学情趣和开朗细腻的民族性情。傣族人殷实、富足的生活状况,特有的“水文化”心态,万物有灵的信仰,佛教的洗礼是其形成的主要内因。其中佛教在傣族武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60966-2-8:2025 RLV EN Radio frequency and coaxial cable assemblies - Part 2-8: Detail specification for cable assemblies for radio and TV receivers - Frequency range up
- 【正版授权】 IEC 61196-1-114:2025 RLV EN Coaxial communication cables - Part 1-114: Electrical test methods - Test for inductance
- 标准版收款合同范本
- 公司母婴护理协议书
- 河北邯郸市社会公益项目建设管理中心招考工作人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果场转让协议书范本
- 江苏盐城射阳县农业水利投资开发集团限公司招聘15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校园垃圾运输协议书
- 兼职合同协议书模板
- 分房分地协议书范本
- 南京市建筑工程施工图BIM智能审查数据标准技术导则
- 医院物业管理服务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统战工作宣传课件
- 广西南宁市天桃实验校2026届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
- 就业帮扶车间培训课件
- 制药工程导论课件第六章
- 泌尿外科发展简史
- 中医推拿按摩对膝关节病的疗效
- 中国老年患者术后谵妄防治专家共识
- 终身教育视野下人工智能赋能特殊职业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 杭州市建德市公安局集中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考试真题202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