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冠心病 (1).doc_第1页
心血管-冠心病 (1).doc_第2页
心血管-冠心病 (1).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完整病例姓名:吴晓天 性别:男 名族:汉 籍贯:江苏年龄:61岁 职业: 婚姻:已婚 住址:溧阳市城南路45号入院日期:2011-07-14-10:00 记录日期:2011-07-28-15:00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及家属 可靠程度:可靠主诉:反复胸闷心悸三年加重一天现病史:患者三年前开始出现反复胸闷心悸,活动后症状加重,休息后可缓解,曾在外院和本院住院治疗,诊断为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经治疗好转后出院。平素一直服用拜阿司匹林。一天前感胸闷心悸明显加重伴夜间不能平卧入睡,无畏寒发热,无咳嗽咳痰,无胸痛,无晕厥黑朦等,故来我院作进一步治疗。病程中患者胃纳尚可,二便尚可,睡眠差等。既往史:除本病外无特殊病史可供,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重大手术或外伤史,无输血史,无药物及其他过敏史等。系统回顾呼吸系统:无慢性咳嗽咳痰,无咯血低热盗汗,否认与肺结核患者亲密接触史等。循环系统:除本病外无心前区痛,无晕厥,无黑朦等。消化系统:无慢性腹胀,腹痛,无嗳气反酸,无呕血便血等。泌尿系统:无尿频、尿急、尿痛,无排尿不畅,无淋病,梅毒等。造血系统:无皮肤黏膜瘀点瘀斑,无牙齿出血,无反常鼻衄等。内分泌系统及代谢:无畏寒怕热,多汗,无食欲异常,无烦渴多饮多尿等。神经系统:除本病外无意识障碍,无晕厥、痉挛、瘫痪等。肌肉骨骼系统:无关节肿痛,运动障碍,无肢体麻木等。个人史:本地出生无疫水接触史,无特殊不良嗜好,无工业毒物、粉尘、放射性物质接触史等。家族史:无遗传性疾病史等。体格检查T 36.8 P 60次/分 R 20次/分 BP 140/80mmHg一般情况: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精,精神萎,自主体位,查体合作。皮肤黏膜:无瘀点瘀斑,无肝掌蜘蛛痣,毛发生长分布均匀。淋巴结:局部淋巴结未及明显肿大。头部及其器官:头无畸形,无肿块,发灰白分布均匀。眼眉不疏,结膜不充血,巩膜无黄染,双瞳孔等大圆均0.25cm,光反应敏。外耳无畸形,乳突无压痛,鼻畅,鼻中隔无偏曲,无张口呼吸,唇不甜,咽不红,扁桃体不大等。颈部:对称无强直,无颈静脉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等。胸部:胸廓对称无畸形,未见胸部静脉曲张,皮下气肿等。肺脏视诊:两侧呼吸运动对称,胸式+肺式呼吸,未见肋间隙明显增宽或变窄。触诊:呼吸活动度尚可,两侧对称,无胸膜摩擦感,皮下捻发感等。叩诊:叩清音。肺下界位于锁骨中线,腋中线,肩胛线分别为6、8、10肋间,肺下界移动度为7cm。听诊:两肺呼吸声粗,两肺有少许湿啰音,无胸膜摩擦音等。心脏视诊:未见心前区异常隆起等。触诊:心尖搏动位于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外2cm,未及震颤及摩擦感。叩诊:心脏左右浊音界距前正中线距离为 右(cm) 肋间 左(cm) 2 2 3 4 3 6 8 左锁骨中线距前正中线距离为8cm听诊:心率为60次/分,伴不齐心音强弱不等,未及明显杂音。绕动脉:脉搏60次/分,节律不规则,无奇脉和交替脉等。周围血管征:无毛细血管搏动,无射枪音,无水冲脉和动脉异常搏动等。腹部视诊:平坦,未见胃肠蠕动型,未见腹部静脉曲张等。触诊:软,无压痛,无反跳痛,液波震颤1-1等。叩诊:肝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五肋间,肝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1-1。听诊:肠鸣音正常,未及振水音及血管杂音等。肛门及生殖器:未检四肢、脊柱:活动度可,无畸形,无肢体瘫痪等。神经反射: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实验室及器械检查电解质:正常心肌酶谱:羟丁酸脱氢酶 193u/l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律,室性早搏11次/天,交界性逸搏,ST段改变。X线全胸正位片:两侧肺纹增多。治疗过程(略)病历摘要 患者吴晓天,男,61岁,溧阳市人,因“反复胸闷心悸三年,加重一天”入院。神清,精神萎,颈软,两肺呼吸音粗,两肺有少许湿啰音,心率60次/分,律不齐,腹平软,腹部无明压痛,肠鸣音不亢,双下肢不肿,查电解质正常,心肌酶谱羟丁酸脱氢酶193u/l。窦性心动过缓,两侧肺纹增多。肌钙蛋白阴性,生化全套正常。入院后,经利尿、强心、扩血管等对症措施,一般情况无咳嗽,无畏寒发热,BP120/70mmHg,心律80次/分,双下肢不肿。病情好转,出院。 分析讨论1.试分析患者患有哪些疾病(病变)?2.试根据本病例讨论冠心病有何局部表现和全身表现?为何会出现这些表现?3.就诊前病人为何夜间不能平卧入睡?4.本例患者的冠心病属于何种类型?冠心病还有哪些类型?各自有什么特点?5.本例患者处理方式是否正确?6.针对严重的冠心病患者还有哪些好的处理方式?7.本例患者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出现什么结果?8.试分析本例患者所患疾病的可能病因?9. 试阐述本例患者所患疾病的发病机制。10.试总结本疾病(病变)是如何发生、发展的?11.试分析本病应该如何预防? 参考书目:1.病理学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主编黄玉芳,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病理学第7版,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委员会、卫生部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3.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第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