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隋唐时期 阶段特征 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 1 政治 封建社会第二个大一统时期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时期 2 经济 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 安史之乱后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发展 赋税制度出现重大改革 3 民族 隋唐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 民族政策开明 民族关系空前融洽 4 对外 对外交通发达 海陆并举 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 5 文化 全面繁荣 兼收并蓄 世界领先 影响深远 封建社会的繁荣 经济繁荣 隋唐时期 一 经济1 发达的农业 1 耕作工具的进步隋唐时江东出现曲辕犁 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 为后世所沿用 2 灌溉工具的革新 犁壁 犁评 犁箭 犁铲 唐朝的曲辕犁 高考真题 2010 天津文综1 图1到图2的变化 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图1图2a 铁犁牛耕的出现b 耕犁技术的成熟c 精耕细作的开始d 单位亩产量提高解析 b 从 二牛抬杠 到曲辕犁 很明显是犁耕技术的进步 选b 1 发达的农业 1 耕作工具的进步隋唐时江东出现曲辕犁 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 为后世所沿用 2 灌溉工具的革新 唐朝时出现筒车 唐朝筒车复原图 1 发达的农业 1 耕作工具的进步隋唐时江东出现曲辕犁 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 为后世所沿用 2 灌溉工具的革新 唐朝时出现筒车2 手工业的进步 1 制瓷业唐朝 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2 丝织业 青瓷 青瓷 白瓷 1 发达的农业 1 耕作工具的进步隋唐时江东出现曲辕犁 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 为后世所沿用 2 灌溉工具的革新 唐朝时出现筒车2 手工业的进步 1 制瓷业唐朝 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2 丝织业唐朝丝织技术高 以轻盈精湛著称 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唐朝朝廷赋税户调的布 绢 锦等 多数出自农夫织妇之手 唐朝起 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 远达欧洲 非洲 3 隋唐时期商业概况 1 原因 农业 手工业发展 运河的开通 国家统一 政局稳定 政府开明的政策 2 表现 金融方面 柜坊和飞钱出现 城市繁荣 长安 洛阳 益州 扬州 市场发展 城市中 市 坊 分开 农村集市发展 对外贸易 广州成为对外贸易的港口 唐设市舶使 典型例题 2011 潮州模拟 白居易的 琵琶行 中有 商人重利轻别离 前月浮梁买茶去 的诗句 以下对材料中 商人 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他可以到浮梁草市收购茶叶b 他到浮梁买茶时住在 会馆 中c 经商使他的社会地位发生根本改变d 他将茶叶贩卖到海外 受到 海禁政策 的限制 解析 选a 本题考查唐代商品经济的现象 南北朝时期草市出现 唐代草市已经十分显著 成为相对集中的商业中心 故a项符合题意 会馆 是明清时期出现于京城 省会和大商埠 供给同一地域商人停宿 储运 交际的场所 排除b项 唐朝时期中国社会仍然 重农抑商 商人地位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 排除c项 海禁政策 主要出现在明清时期 唐朝时期海上和陆上交通发达 排除d项 唐朝 为远距离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务的邸店在各大商业城市不断兴办 甚至还开有 波斯邸店 邸店是兼营旅店 货栈的场所 利润丰厚 后来 随着商业的发展 又从邸店中分离出柜坊 柜坊专为富商大贾 贵族官僚 高利贷者储存金银财物 飞钱 又称便换 各地商贾将贷款委托给各道设在京城的办事机构进奏院 领取半联票券 持券可游走四方 合券可在京城或回本道取钱 这样 商旅就不用长途携带钱币 各地之间也不用运输税钱 阅读材料 请思考 柜坊与飞钱的出现 对商业的发展有何作用 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 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 它是专为远距离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务的 也便于商人筹措资金 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 它出现以后 商旅不用长途携带钱币 也不用运输税钱 总之 柜坊和飞钱的出现 使各地之间的商业往来更加方便快捷 有利于商业的繁荣 封建社会的繁荣 经济繁荣 政治制度完善 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对外开放 隋唐时期 二 政治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1 唐中期的藩镇割据 典型例题 2011 青岛模拟 钱穆在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中指出 论中国政治制度 秦汉是一个大变动 唐之于汉 也是一大变动 但宋之于唐 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 一切因循承袭 有变动的 只是迫于时代 迫于外面一切形势 改头换面 添注涂改地在变 材料中两次 大变动 分别指的是 a 分封制 宗法制b 三公九卿制 三省六部制c 郡县制 内阁制d 三省六部制 内阁制 解析 选b 依据材料可知 秦汉变动 隋唐变动 迁移所学知识可知为三公九卿制 三省六部制 故答案为b 二 政治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1 唐中期的藩镇割据2 三省六部制的演变和形成 1 魏晋南北朝时期 逐渐形成三省体制 2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职权 唐朝三省六部制 并被后世沿袭 皇帝 中书省 起草诏令 尚书省 执行政令 门下省 封驳审议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唐朝三省六部制 1 三省六部制的演变和形成 1 魏晋南北朝时期 逐渐形成三省体制 2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职权 实质 削弱相权 加强皇权 维护封建统治 作用 a 三省六部既有分工 也有合作 相互牵制 相互监督 提高了工作效率 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b 三分相权 保证了君权独尊 大大加强了皇权专制 c 它是我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 以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对后进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同点 隋唐三省六部制和美国的三权分立的比较 起到了互相牵制与监督的作用 高考真题 2010 海南单科 t4 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 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 共同承担政务 其主要目的是 a 提高行政效率b 强化君主集权c 分割宰相权力d 利于集思广益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对唐朝三省六部制的理解 唐代三省长官均为宰相 实质是分割宰相的权力 宰相制度的演变反映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这一矛盾演变的基本趋势是相权的削弱 君权的加强 高考真题 2010 福建文综 t14 朱子语类 云 唐事 每事先经由中书省 中书省做定将上 得旨 再下中书 中书以付门下 若有未当 则门下缴驳 若可行 门下又下尚书省 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 体现三省分权制b 完善中央监察机制c 减少行政决策失误d 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对三省六部制概念的掌握 显然根据材料和对概念的理解 a c d均是正确的 b选项转换了概念 它不属于监察范畴 2 科举制的发展 1 涵义 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 2 发展演变 隋炀帝时 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 科举制形成 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3 意义 它把读书 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 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 扩大官吏人才来源 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科举取仕 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 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 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选贤任能的公平竞争 世官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西周至春秋秦 官职世袭 被限定在贵族范围 汉魏晋南北朝 秦汉魏晋南北朝 从社会基层选用 设立中正官 成为世族把持政权工具 隋唐北宋明清 择优录取仕途开放 八股取士束缚思想 以官举士权操于上 选官 用官制度的变化 高考真题 2010 浙江文综 t16 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下列各项中 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 a 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b 采用八股考试方式c 分进士等科目考试d 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 解析 选c 抓住时间信息 唐朝 和关键信息 科举制 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 指的是九品中正制 人才由有名望的推荐官荐举 排除a项 采用八股考试方式是在明清时期 与时间信息不符 排除b项 四书为儒家经典 南宋学者朱熹将 礼记 中 大学 中庸 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 和 论语 孟子 合为四书 故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与时间信息不符 排除d项 唐朝科举制的含义就是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 故答案为c项 高考真题 2011 广东文综 t13 隋唐以前 官府设有谱局 考定父祖官爵 门第 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 主要原因是a 宗法制的终结b 察举制的完善c 三省六部制的设立d 科举制的推行 解析 d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重点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被隋唐的科举制所取代的史实 解题关键是要梳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演变的历程及演变趋势 材料反映隋唐以前 魏晋南北朝时期选用官吏采取九品中正制 品评官根据出身门第划分等级选官 门阀世族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 隋唐以后 采用科举制选拔人才 把考试与做官联系起来 有利于打破贵族垄断 科举制取代了九品中正制 官府考定门第现象就逐渐消失了 故d符合题意 高考真题 2011 福建文综 t16 唐律疏议 记载 德礼为政教之本 刑罚为政教之用 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这表明 a 德礼是刑罚的本体b 刑罚是德礼的体现c 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d 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 解析 选d 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理解材料意思 即 以礼义教化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 而以刑罚制裁作为治理国家的辅助手段 就犹如早晚四季交替是相辅相成的 从中可以看出二者对政教的重要性 德礼为政教之本 礼义教化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 德礼是政教的本体 不是刑罚的本体 排除a项 刑罚为政教之用 刑罚制裁作为治理国家的辅助手段 而不是德礼的体现 排除b项 相须而成者 说明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排除c项 典型例题 2011 吉林模拟 明末清初的吕留良曾写道 进士尔何能 能作八股耳 其中并多不能者 一行作吏无须此 三百年 几十科 科数百人印累累 如今知有几人名 大约尽作蝼蚁死 人言蝼蚁可怜虫 吾言凶恶过虎兕 在材料中 吕留良主要想说明科举制度 a 选贤能治国 为国家所用b 选拔的人才视野开阔c 导致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的脱离d 内容单一 文体要求走向极端 解析 选d 解答本题注意提取关键词 进士尔何能 能作八股耳 和 三百年 几十科 科数百人印累累 如今知有几人名 等 可知三百年的时间考一种文体 这反映了科举制发展到明清时期成为一种僵化的模式 故d项符合题意 a b c三项均与材料无关 封建社会的繁荣 经济繁荣 政治制度完善 全面繁荣 兼收并蓄 世界领先 影响深远 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对外开放 隋唐时期 思考讨论 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高峰 其原因是什么 1 政治 2 经济 3 文化 一 唐诗 国家统一 社会稳定为诗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开明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 以诗取士 不仅使文人思想开放 活跃 直接刺激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 经济繁荣 国力强盛 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南北 中外的文化交流也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1 发展原因 初唐诗人及代表作 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 王勃 2 代表人物及作品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轮台城头夜吹角 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 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 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 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 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 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 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 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 今见功名胜古人 燕歌行高适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哀 孤城落日斗兵稀 盛唐著名诗人及代表作 边塞诗 代表诗人 高适 岑参 特点 主要描写边塞景物的雄奇壮观及军旅生活的英武豪放 代表诗人 孟浩然 王维 特点 主要描写悠闲宁静的山水田园生活 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汉江临眺王维楚塞三湘接 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 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 留醉与山翁 盛唐著名诗人及代表作 山水诗 盛唐著名诗人及代表作 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 李白蔑视权贵 愤世嫉俗 向往光明 追求自由 他的诗气势磅礴 热情奔放 想像丰富 手法夸张 意境深远 具有突出的浪漫主义风格 有 诗仙 之称 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盛唐著名诗人及代表作 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 杜甫生活在安史之乱前后由盛转衰的时代 一生贫困失意 颠沛流离 因而他的诗揭露了统治阶级政治昏庸 生活腐朽 反映了下层人民在战乱前后的悲惨境遇 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国事的关怀 他的诗风深沉浓郁 跌宕有致 语言上的功力非常深厚 为人性僻耽佳句 语不惊人死不休 后人称他为 诗圣 代表作 三吏 三别 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 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 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 陈子昂 王勃 高适岑参 孟浩然王维 李白 杜甫 山水诗 浪漫主义诗人 诗仙 现实主义诗人 诗圣 边塞诗 2 代表人物及作品 白居易 讽喻诗 红线毯白居易 宣城太守知不知 一丈毯 千两丝 地不知寒人要暖 少夺人衣作地衣 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 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 陈子昂 王勃 高适岑参 孟浩然王维 李白 杜甫 山水诗 浪漫主义诗人 诗仙 现实主义诗人 诗圣 白居易 杜牧 李商隐 小李杜 边塞诗 讽喻诗 2 代表人物及作品 唐朝社会变迁对诗歌风格的影响 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 刚健清新 映了唐朝国力强盛 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 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 讽喻诗作大量涌现 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 晚唐时诗风凝重浓郁 反映了唐帝国的由盛转衰 二 书法大家1 楷书 欧阳询 欧体 颜真卿 颜体 柳公权 柳体 2 草书 张旭 怀素3 行书 颜真卿 柳公权楷书作品 欧阳询楷书作品 颜真卿楷书作品 怀素草书作品 高考真题 2010 福建文综 t13 下表中的日文写法主要仿自中国某种书法字体 唐代擅长这一书体的书法家是 a 王羲之b 颜真卿c 柳公权d 怀素 解析 选d 仔细观察表中的文字 可以发现其笔画简约 勾连不断 线条流畅 这与中国草书的特点相符 据此可判断出日本的平假名仿自中国的草书 在选项中所列四位书法家中 王羲之是魏晋时期人 不符合题干中 唐代 的要求 可以排除 颜真卿和柳公权都是擅长楷书 故可排除 只有怀素和尚是唐代著名的草书家 故d项符合题意 典型例题 2011 榆林模拟 西厢记 中说 这的堪为字史 当为款识 有柳骨颜筋 张旭张颠 羲之献之 对文中的 柳骨颜筋 及其代表字体解释错误的是 a 柳 指柳公权 颜 指颜真卿b 是书法中楷书的著名字体c 这种字体笔画详备 结构形体严整d 是宋元时期书法的杰出代表 解析 选d 据 柳骨颜筋 张旭张颠 羲之献之 及 代表字体 等信息可知 本题与书法相关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柳骨 反映的是柳公权的书法 颜筋 反映的是颜真卿的书法 是唐代时期 而不是宋元时期 故答案为d项 二 书法大家1 楷书 欧阳询 欧体 颜真卿 颜体 柳公权 柳体 2 草书 张旭 怀素3 行书 颜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9课 IP地址与DHCP 学习任务单 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浙教版
- 冀教版(2024)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认识11-20》单元测试卷(基础卷)(含解析)
- 外阴白斑与氧化损伤-洞察及研究
- 2025年公需科目:专业技术人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培育考试题(含答案)
- 2025年高压电工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高压电工(高压试验技术操作)考试题库与解析
- 2025年高校辅导员考试的综合素质分析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高级会计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避险逃生试题及答案
- 教师招聘科目题库及答案
- 2026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选必修共7册主观题背诵考点汇编
- TCCEAS001-2022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计价规范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 联合国和区域性国际组织
-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完整课件
- 《循证医学》病因和不良反应研究证据的评价和应用
- 钢结构设计计算书(毕业设计)
- 拌料作业指导书
- 医师执业注册变更聘用证明
- (本科)生产与运作管理第十一章教学课件
-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