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史上.doc_第1页
世界古代史上.doc_第2页
世界古代史上.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代两河流域1)王国的兴衰 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A)一册P2图 自西北向东南 是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Tigris与幼发拉底河Euphrates流经的区域,东西两面分别于伊朗高原和阿拉伯大沙漠相邻、北接小亚细亚山地、南临波斯湾,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2) 楔形文字与吉尔伽美什 楔形文字(A) 又被称为“钉头文字”,因其书写笔画的形状酷似木楔或钉子而得名。公元前3100年之前,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象形文字比它古老),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3) 汉穆拉比法典(B) 石柱法(君权神授) 时间:公元前1792年(公元前18世纪初) 地位: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原有法律之大成 原因:楔形文字的成熟;社会的进步;法律基础 目的:有效规范王国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 性质: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同态复仇) 意义: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治史占有重要地位;法典全面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任务,严厉惩罚各种社会犯罪,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文献。 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原有法律之大成,是得益于楔形文字而保留下来的古代宝贵文献。2.古代埃及1)法老一统的体制 尼罗河(A)一册P6图 古代埃及(非洲东北部,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境内。尼罗河自南而北流经埃及全境,形成狭长的尼罗河下游河谷地带,其北端为低平的尼罗河三角洲。 尼罗河的定期泛滥带来了充沛的水量,使得地处亚非大干旱地区的古代埃及成了沙漠里的一块绿洲,适于农业生产和人类的居住,成为世界古代文明的又一发祥地。 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A) 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最早)形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古代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集政治、军事、经济、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他强化王权神授的观念,自奉为神或神的后裔,将自己的意志视为法律,拥有对全国土地的支配权,并控制着所有军队,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高级官吏的任免权。2) 金字塔与来世信仰(A)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为自己修筑的陵墓。(胡夫(最大),哈夫拉狮身人面像)是法老专制权力的象征,向世人展示了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威。是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是古代埃及人卓越的创造性智慧的结晶,也是古代埃及社会经济和建筑技术发展的一项具体成就。考察之可了解当时建筑艺术、宗教信仰、自然科学、专制制度3) 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与纸草(A)公元前3500年以前发明(最古老),因其字形与各种具体事物的形态相像而得名。书写字体:圣书体、祭祀体、世俗体最初以刻刀和石头做书写工具,发明笔和墨水后,纸草(最普遍)、木片、石头、陶片为书写材料。象形文字复杂难懂,只有祭司、书吏、官员和一些大商人掌握读写能力。埃及被征服后受到强烈希腊/阿拉伯文化冲击,象形文字逐渐被忘却。3.古代印度1)吠陀文明和种姓制度 印度河、恒河(A)约公元前14世纪,“雅利安人”出现在印度河中上游,后征服土著部落,后将势力范围扩展到整个恒河流域。得益于灌溉之利,农业生产发挥主导作用。将氏族公社转变为国家机构,用暴力手段保护奴隶制贵族的利益。到公元前6世纪左右,称为“吠陀时代”。 种姓制度(B)用种姓区分征服者和被征服者,当氏族制度走向解体,社会分裂为婆罗门(祭司阶层,执掌宗教大权,精神统治者)、刹帝利(军事贵族,世俗统治者(国王)、吠舍(普通自由民,从事农、牧、商业)、首陀罗(被征服的土著,奴隶,以手工业、农业、渔猎为生)四大种姓。四大种姓在理论上皆为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和排斥外人、权益不等的社会集团,各自的法律地位、社会权利和宗教生活均不相同。(社会地位不平等)种姓制度造成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对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当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安定。2)佛教的创立和发展 佛教的创始、经典、传播(A)创始:公元前6世纪,北印度列国纷争,政局动荡,社会关系急剧变化。随着刹帝利和吠舍大商人的社会经济地位明显上升,他们对婆罗门的宗教和种姓特权日益不满,各种新教派、学说广为流传,佛教是影响最大者之一。早起佛教倡导宗教领域内“众生平等”,因此获得广泛社会支持,传播迅速。相传创始人为悉达多(释迦牟尼,刹帝利(王子)。经典:总称为大藏经,三藏经(经藏、律藏、论藏)传播:公元前3世纪,臻于鼎盛,向东亚和东南亚传播,逐渐发展为世界性宗教。产生于吠舍时代印度 吠舍时代(BC14c-BC6c)列国时代(BC6c-BC4c)孔雀帝国时代敦煌壁画艺术风格灵感来自于古代印度古代东方经济特征主要表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