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自动化无人堆场.docx_第1页
集装箱自动化无人堆场.docx_第2页
集装箱自动化无人堆场.docx_第3页
集装箱自动化无人堆场.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集装箱自动化无人堆场包起帆(上海国际港务 (集团 )有限公司 ,上海 200082 )摘要 :介绍上海外高桥二期码头建造的世界一流的全自动 、无人化集装箱空箱堆场 . 该堆场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 、低架轨道龙门吊与中转平台相结合的接力式集装箱堆场装卸新工艺 ,结合 数字通信 、自动控制技术 、三维堆场管理与规划技术 ,实现对集装箱堆场无人化的高效自动装卸 .关键词 : 集装箱 ; 自动化堆场 ; 装卸工艺 ; 控制系统 ; 作业流程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 AU169. 95Automa ted and unmanned con ta iner yardBAO Q ifan( Shangha i In te rna tiona l Po rt ( Group ) Co. L td, Shangha i 200082 , Ch ina)fu lly au tom a ted and unm anned con ta ine r ya rd of the second2p ha se wha rf in Shangha iA b stra c t: AW a igaoq iao Te rm ina l is in troduced. The ya rd u tilize s a new typ e p roce ss w ith own know ledge p rop e rtyrigh t, and imp rove s the hand ling effic iency. The p roce ss com b ine s a low Can tileve r R a il Moun ted Gan try C rane ( CRM G) , a h igh Doub le2tro lley R a il Moun ted Gan try C rane (DRM G) and con ta ine r buffe rs be2 tween CRM G and DRM G, and u se s d igita l comm un ica tion techno logy, au tom a tion techno logy and 3Dya rd m anagem en t and p lann ing techno logy.Key word s: con ta ine r; au tom a tic con ta ine r ya rd;hand ling p roce ss; con tro l system; op e ra ting p rocedu re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 ,涉及到多方面的技术 ,包括土建 、堆场作业流程设计 、堆场堆存管理 、 堆场运行控制与监控以及堆场系统的安全等 . 如何 根据堆场的装卸系统特点 ,采用合适的地基处理方 法 ,设计出合理的堆场布局 ,制定完善的作业规则 ,设计满足堆场运行要求的具有较高自动化 、信息化 程度的运营管理系统等 ,都是提高集装箱堆场和设 备利用率 ,实现集装箱堆场的自动化与无人化运行 的关键技术问题 .1 国内外发展现状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 ,在劳动力成本昂贵0 引言堆场的自动化无人堆放是集装箱码头作业的发展趋势. 由于影响和制约堆场堆放的因素较多 ,综合 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并融合调度人员的经验 ,对集装箱进行合理高效地堆放一直是集装箱码头作业所追 求的目标 . 自动化无人堆场作为当今世界集装箱码头的发展趋势 ,对于提高集装箱堆场和设备利用率 、 降低运营成本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装卸工艺的创新是提高装卸效率的一个重要途 径 . 但是 ,装卸工艺的创新必然会给堆场系统的设计 带来许多新的技术问题 ; 而且整个堆场系统的设计收稿日期 : 2006 211 209;修回日期 : 2006 203 228作者简介 :包起帆 ( 1951 2) ,男 ,浙江镇海人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研究方向为港口设备自动化 , ( E2m a il) B aoQ F51 163. com第 2 期包起帆 :集装箱自动化无人堆场59和熟练劳动力匮乏的地区 ,自动化运转集装箱码头首先受到关注 ,英国泰晤士港 、日本川崎港以及荷兰 鹿特丹港纷纷规划建设自动化运转的集装箱码头 . 泰晤士港和川崎港自动化运转集装箱码头均计划采 用分阶段建设的方法实施 ,但是由于后续的自动化设备开发的财政资助发生变化而搁浅 . 1993 年全球 第 1 个自 动化 运 转集 装箱 码 头 荷 兰 鹿 特 丹 港 ECT码头 D e lta Sea land 建成投产 ,实践证明其自动 化运转的集装箱码头建设达到预期目标 . 之后 , ECT 又分别于 1997 年 和 2000 年 建 成 自 动 化 运 转 码 头 D e lta D ed ica ted Ea st (DD E )和 D e lta D ed ica ted W e st(DDW ) . 2002 年德国汉堡 A ltenwe rde r自动化运转 码头也建成投产. 国际集装箱自动化码头的发展大 致可以分为 3代 :第 1代 ,以荷兰鹿特丹港 ECT码头 I期和 II期 为代表 ,目前已投入运营的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码头 .码头岸边设备为人工操作 ,水平搬运设备 自动 导向车 A GV 和堆场设备 RM G均为无人操作 . 另外 , 还有一些部分作业实现自动化功能的集装箱码头 , 例如新加坡 PSA 码头 、中国香港 H IT码头 , 主要是 堆场作业实现自动化操作 .第 2 代 , 以德国汉堡 HHLA 2CTA 码头为 代表 , 目前正在试运行的最先进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码 头自动化范围从岸桥到堆场和堆场到集卡 ,岸边设 备岸桥为半自动化操作 ,水平搬运设备 A GV 和堆场 设备 RM G均为无人操作 . 1 堆场装卸工艺为大 、小穿越 RM G与 A GV 相结合 , RM G在堆区两端完成装 卸作业.第 3 代 , 以 荷兰 鹿特 丹港 EURO PMAX 码头 为 代表 ,尚在设计中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 此类堆场自 动化范围从岸桥到堆场 、堆场到集卡和堆场到轨道吊 ,岸边设备岸桥为 半 自动 化操 作 , 水平 搬 运设 备 A GV 和堆场设备 RM G均为无人操作 , 轨道吊为半 自动化操作 . 另外 ,在港口装卸工艺方面 ,国内外各 大港口也不断创新 ,争相改进自己的装卸系统 ,开发 设计高效率的集装箱装卸工艺和装卸系统. 2 目前应用最多的集装箱装卸工艺是“岸边集装 箱装 卸 桥 跨 越 车 系 统 ”和“岸 边 集 装 箱 装 卸 桥 龙门起重机系统 ”. 但是 ,它们都避免不了岸 桥到堆场之间的多次装卸作业 ,仅靠提高装卸机械 的作业速度对装卸系统效率的提升空间不大 . 装卸效率的大幅提升还需要装卸工艺的改革. 随着集装 箱运输的发展和相关控制 、生产技术的进步 ,新的工 艺系统不断被研究试验 ,也促进了全自动化堆场的 快速发展 . 比较典型的有“马托松高架装卸系统和环形电动平车系统 ”和“环形电动平车系统 ”. 国内最近还提出一种“港口集装箱 型装卸系统的设备 及工艺 ”,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 这些装卸工艺各具 特点 ,适合不同的港口环境.2 自动化无人堆场系统2. 1 装卸工艺堆场装卸工艺采用的新型全自动化高低架轨道 吊接力式装卸系统 ,世界首创 ,可将目前堆场的堆高 从堆 4 过 5 ,提高到堆 8 过 9 (标准箱高 ) . 3 设计的 整个堆 场 共 由 5 垛 堆 区 组 成 , 每 个 堆 区 配 备 1 台 DRM G,堆场两端各配置 3 台 CRM G,组成 5 条装卸 作业线. 用 于 自 动 化 堆 场 建 设 的 场 地 占 地 面 积 为263. 85 m 245. 24 m.完成自动化堆场装卸作业的主要设备及功能 为 :( 1 ) 低架轨道吊 CRM G. 用来将集装箱从集卡取出放到缓冲区的中间平台上 (集卡卸箱过程 ) ,或 者将集装箱由缓冲区中转平台取出放到集卡 (集卡 装箱过程 ) . 它采用最新一代轨道式集装箱装卸桥 ,采用单小车单吊具 ,可 1 次起吊 1 个 40 ft集装箱或2个 20 ft集装箱.( 2 ) 高架轨道吊 DRM G. 用来将集装箱从缓冲 区中转平台取出放进堆场 (集卡卸箱过程 ) ,或者将集装箱由堆场取出放到缓冲区中转平台 (集卡装箱 过程 ) . 它采用最新一代轨道式集装箱装卸桥 ,具有 双小车双吊具 ,可 1次起吊 2个 40 ft集装箱或 4 个20 ft集装箱 .( 3 )集装箱拖挂车. 承担集装箱在码头的水平 运输 . 在该堆场参与作业的集卡分为外集卡 (社会 集装箱卡车 ) 与内集卡 (集装箱码头内部集装箱卡 车 ) .利用该装卸工艺方案在自动化堆场的装卸过程为 : DRM G和 CRM G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作业 , 两 者大车运行方向相互垂直. 在每条堆放线两端与集 卡的运行区之间布置有缓冲区 ,并安装集装箱中转 平台 , DRM G和 CRM G通过中转平台进行接力式作 业 ,实现集装箱“多次装卸 ,一次集拼 ”的高效作业 模式 . DRM G在堆放线的堆区内运行 ,负责完成集装 箱的堆放 、提取与翻箱作业 , CRM G则负责将集卡上 的集装箱吊到中转平台或者将中转平台上的集装箱 吊到集卡上 .接力式 装 卸 工 艺 在 占 地 面 积 为 263. 85 m 245. 24 m 的 堆 场 上 , 堆 存 能 力 为 5 垛 8 层 64排 6列 = 15 360 TEU. 该工艺方案同时适用于码上海海事大学学报第 28卷60头重箱与空箱的作业要求 ,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 1 ) 装 卸 集 卡 与 堆 存 箱 分 别 由 DRM G 和 CRM G通过缓冲平台进行中转接力完成. 堆区集装 箱排列方向与集卡方向一致 ,并将垂直作业和水平 作业分开 ;( 2 ) 集卡不进入堆区 ,在堆区两端完成装卸 ,在 自动的作业过程中确保司机的安全 ;( 3 ) 通过缓冲平台 ,解决进出箱装卸能力不平 衡的难题 ,同时其导板结构保证集装箱的快速落位 , 有助于规范进出箱区集 装箱 的 位置 , 提 高 RM G提 取箱的作业效率 ;( 4 ) 创新设计了独立运行的双小车 DRM G,配 上 2 个吊具 ,可以 1次起吊 2只 40 ft或 4只 20 ft集 装箱 ,并具有冗余功能 ;( 5 ) CRM G专门用来装卸集卡 , 易于实现防摇 和定位 ,使集卡快速 装 卸 , 大 大 减少 集卡 的 逗留 时间 .在本研究实施过程中 ,为适当降低技术难度与 投资风险 ,以实现空箱作业的自动化为目标 ,该方案 实施成功后 ,可以进一步推广到重箱堆场的自动化 作业. 一期工程率先实施 2 垛. 待一期完成 ,技术条件成熟后 ,二期工程将实施另外 3 垛.2. 2 控制系统自动化堆场控制系统将现代码头生产管理技术 与自动化堆场的装卸工艺有效地结合起来 ,综合采 用网络传输与管理控制技术 、远程实时操作技术 、远 程自动监控与报警技术 ,通过图形化的操作管理界 面 、远程对讲系统将整个自动化堆场的人 、设备和集 卡有机地结合起来 ,实现自动化无人堆场的实时生 产指挥与控制 ,形成自动化无人堆场控制系统设计 的典型应用 4 ,实现集装箱自动化无人堆场的高效 运行 ,包括 :生产控制服务系统 ( GD S) ,堆场任务管 理系统 (LD S) ,远程操作站 ( RO S) 以及设备远程中 央监控系统 ( CM S) .2. 3 堆存管理与作业策略高度自动化的堆场设备只有与正确的堆场堆存 管理和作业策略规划相结合 ,才能充分发挥装卸设 备自动化的优势. 由于集装箱堆场为自动化无人智 能堆场 ,需要按照生产计划及时准确地实现堆场自 动化设备的实时调度 ,完成堆场的进出箱任务 ,实现 堆场集装箱的信息管理 . 作业策略规划是码头作业 生产的关键技术 ,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合理 高效的集装箱码头作业策略一直是集装箱码头作业 所追求的目标 . 为满足这些要求 ,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自动化堆场堆存管理与作业策略的优化 ,提高装卸效率 ,降低运营成本 :( 1 ) 集装箱属性标志 ,保证每个集装箱有唯一 的编码 ,用于集装箱信息的管理 ;( 2 ) 堆场区域和缓冲区内任意位置的集装箱都具有唯一的编码 ,用于堆场设备对集装箱的自动化 操作 ;( 3 ) 通过对作业过程的分配与控制 、CRM G作 业分配与 DRM G作业分配的研究 ,并通过堆场 LD S 控制系统实现 ,为自动化无人堆场的堆场作业提出 合理的作业策略 ;( 4 ) 合理设计堆场的作业流程 ,保证整个堆场 各方面运行协调一致.2. 4 智能道口系统码头智能堆场进场道口主要是将进入智能堆场 箱区的集卡车号及装载的箱号信息自动识别并提交 码头营运系统 ( TO PS) . 它与已在进港大门作业系统 中生成的作业任务进行校验 ,确保轨道吊作业指令 与驶入的集卡装载信息的唯一匹配 ; 同时将得到的 业务系统任务反馈信息给集卡司机 ,让集卡司机明 确应该进入的相应车道 . 5 针对现今集装箱运输车辆和集装箱的现状 ,并 结合今后的发展趋势 ,设计一套用于集装箱自动化 无人堆场的智能道口系统. 该系统集成用于集装箱箱号识别的 OCR 自动识别技术和用于集卡车号识 别的 R F ID 车辆识别技术 , 并结合电子信息提示牌 及闸道系统 、道口自助终端系统 、配合红绿灯等多重 保护装置完善系统功能 ,实现集卡信息与集装箱箱 号高准确率识别 . 整个智能道口的系统架构如图 1所示 .图 1 智能道口系统结构第 2 期包起帆 :集装箱自动化无人堆场61须保证每台 DRM G工作的可靠性 . 可以看出 , 为了防止驱动 器 故 障 而 影 响 整 垛 箱 区 的 作 业 , 在 设 计 DRM G时便考虑局部故障对整垛箱区影响为最小. 每台 DRM G均有备用驱动 ,当其中任一驱动器发生 故 障 时 另 一 驱 动 能 立 即 投 入 运 行 , 从 而 不 影 响DRM G的正常运行.在数字系统安全上建立一套完整的网络安全防 护体系 ,包括防病毒系统 、防火墙 、入侵监测系统 、安 全漏洞扫描系统 、健全的网络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它 们互相配合 ,互相协调 ,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 ,确保 网络畅通和安全 .2. 5 抗地基不均匀沉降上海外高桥二期堆场地基由吹填粉砂构成 ,呈 饱和疏松状态 ;饱和软黏土下地基含水量高 、孔隙比 较大 、抗剪强度低 、压缩层厚 、载荷作用后变形时间 长 . 但是 ,由于本堆场要实现堆 8 过 9 的堆高要求 , 堆场载荷比较大 ,地基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这种 软土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 因此 ,迫切需要研究解决堆 场这类地基的不均匀沉降问题.针对外高桥二期自动化堆场的地质特点 ,采用 土工格栅处理的方案 ,配合振动碾压与降水的联合的方法 ,解决自动化机械对场地差异沉降的高要求 ,实现堆场的抗地基不均匀沉降设计 .2. 6 高垛空箱堆放的防风3 结论上海外高桥二期码头自动化无人堆场至今已开展了近 2年的技术研发和实施工作 ,于 2006 年 3 月 投入工业性试生产 ,至 4 月 22 日完成了 5 876 TEU的工作任务 ; 并于 4 月 23 日投入正式生产 ,至 9 月15日堆场总计完成 2 万多 TEU 的工作任务 .自动化无人堆场采用的新型全自动化高低架轨 道 龙 门 吊 接 力 式 装 卸 系 统 , 装 卸 效 率 达 到130 TEU / h,大大提高堆场的装卸效率 ,降低运行成本 ,并可将堆场的堆高能力从目前的堆 4 过 5 (标准 箱高 )提高到堆 8过 9 (标准箱高 ) . 系统测试结果表 明 : 2 个自动化堆场箱区的堆存能力比目前堆高机 堆场能力提高 20 %以上 ; 成熟运行后 , 年通过能力 可达到 54万 TEU.同时 ,自动化无人堆场的启用 ,减少和避免集装 箱在运输过程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