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基础资料.doc_第1页
宁海县基础资料.doc_第2页
宁海县基础资料.doc_第3页
宁海县基础资料.doc_第4页
宁海县基础资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 海 溪 城21世纪江南山水城市 宁海县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022020年) 基础资料 目录 宁海县城市总体规划调整 (2002-2020) 基础资料集 目 录第一章 概 况第二章 县域城镇体系第三章 人口现状第四章 工农业经济概况第五章 公共设施第六章 县域旅游业第七章 城市综合交通第八章 城市环保、环卫、园林绿地 第九章 工程设施 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HANGZHOU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山 海 溪 城21世纪江南山水城市 宁海县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022020年) 基础资料 2003.3第一章 概 况 一、县域概况 (一)地理位置 宁海县地处浙江省东部沿海,宁波市南端,隶属宁波市管辖,东邻象山县,南接三门县,西界天台、新昌,北毗奉化,地理位置优越。象山港横贯东北,三门湾瀛环于东南,海岸线长达176公里,港区开阔,水深浪静,不淤不冻。甬台温高速公路、甬临线、象西线等省道贯穿境内,在建的沿海南线一级公路和规划的甬台温铁路也穿过宁海县,交通便利。(二)自然条件 气象: 宁海县地处亚热带北缘,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季风明显,雨水充沛,光热较优。年平均气温16.2 oC,极端最高气温39.7 oC,极端最低气温-9.6 oC;年平均无霜期230天;日照1885.3小时;年降雨量1628.8mm,最大日降雨量355.7mm,雨量大多集中在5-9月份,约占全年降雨量的65.8%;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北东和东南东,夏季东南季风最盛,历年最大风速 18m/s ,78月,常有强台风影响。 地理特征: 宁海县处于新华夏系一级第二段隆起地带的南端,地质构造以断裂为主。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多变,为沿海多山丘陵区。境内山体系天台山余脉。全县海岸线长166.48公里。沿海有岛屿44处。全县陆地总面积中,海拔5001000米低山占10.1%,50100米丘陵占61.5%,50米以下台地、平地占28.4%,向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 水文: 宁海县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0KM2的独立水系共有13条,其中: 自西向东入港的有:王市溪、紫溪、凫溪、白溪、清溪; 自东向西入港的有:汶溪、石门溪、虎溪; 自北向南的有:巾堡溪、西苍溪、力洋溪、车被溪; 自南向北的有:颜公河。 矿产资源: 县境内矿产资源,已发现有金、银、铜、铅锌、辉铜、磁铁、褐铁、赤铁、镜铁、黄铁;粘土、瓷土、高岭土、耐酸土、砖瓦粘土、铸工陶土、紫泥;叶腊石、迪开石、伊利石、明矾石;珍珠岩、沸石、萤石、方解石、钴土;锰、褐煤、泥煤;石英、装饰石材、建筑石村、砂;温泉(地热)、饮用矿泉水,共36种。已知各种矿床、矿点和矿化点有110多个。已探明储量:沸石320万吨,珍珠岩15万吨,粘土类矿4700万吨,铅锌金属量15万吨,叶腊石70万吨,初步估计总储量6280万吨。有的矿产已被开采利用,有的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开发,综合利用,有的还待于做地质工作。 资料来源:99年广州市城市规划自动化中心编制宁海县基础资料汇编 (三)人口和行政区划宁海县全县总面积1880KM2,辖13个建制镇,4个乡,共832个行政村。全县县域总人口2001年末为58427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66135人,人口密度311人/ km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98。县政府驻地城关镇,总人口103877人,镇区58420人,是全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1999年实行梅林、桥头胡、城关三镇合并。合并之后城区总人口2001年为11.05万人。宁海县各镇、乡基本情况(2001年)序 号镇、乡名称村民委员会(个)人口(人)土地面积(平方公里)1城关镇198163855319.252长街镇5450151134.533力洋镇382519294.544胡陈乡372219996.935茶院乡352534878.416明港镇3731329172.047一市镇4322604106.888越溪乡381951089.939岔路镇5028496108.0410前童镇362544468.7711桑洲镇512546558.6912黄坛镇5324959109.9713双峰乡14652777.2514大佳何镇261800975.6215强蛟镇211681765.2816西店镇4642391102.3017深圳镇5535980172.75 资料来源:城关镇城建办提供 2001年宁海统计年鉴(四)经济和社会概况继1997年全面脱贫之后顺利跨入小康县行列至2001年“十五”计划的起始之年,国民经济在结构调整中保持稳定增长。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8.16亿元,比上年增长10.7%;第一产业增加值11.96亿元,增长8.2%;第二产业增加38.90亿元,增长8.9%;第三产业增加值17.30亿元,增长47.9%;财政收入7.10亿元,增长47.9%。宁海县县城及西店、长街、岔路三镇在县域内起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作用。资料来源: 2001年宁海统计年鉴 宁海县域城镇体系发展战略研究(五)历史沿革古之宁海,其地域包括今象山、三门两县的大部分,处于浙东沿海,东南为舟山群岛。从解放前后多次发掘的古代遗物、遗址来看,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活动。据浙江地理简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四纪之初,原始人类开始在宁绍平原出现,即后来被称之为于越的居民。第四纪最后一次海侵(卷转虫海侵)之后,由于自然环境恶化,原始居民迁移离散。一支向南面丘陵区退却,创造了河姆渡文化(距今约七千年),另一支北迁,还有一部分则迁往沿海岛屿,其中有今舟山群岛,宁海的古代居民,可能就由此次迁移而来。春秋时(BC770BC476),宁海为越国地。战国后期,楚灭越,宁海地属于楚国。秦始皇二十五年(BC222),于原吴越地置会稽郡,于今浙江省台州以南地区及福建省置闽中郡,并于会稽郡下设鄞县。秦时,宁海北部为鄞县境,属会稽郡;南部属闽中郡。秦末废闽中郡,会稽郡兼有原闽中郡地,西汉元封五年(BC106),郡国之上置“十三州刺史部”,会稽隶属扬州刺史部,宁海属会稽郡,因此隶属扬州部。始元二年(BC85),以东瓯地置回浦县,属会稽郡。宁海为鄞、回浦二县地。东汉建武(DC25DC55)初,改回浦为章安,宁海则为鄞、章安二县地。三国时,今浙江隶吴国之扬州,吴太平二年(257),分会稽郡置临海郡,并析章安县置临海县。宁海为鄞、临海二县地,分属会稽、临海二郡,隶扬州。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08)平吴,王睿以兵荀地,请析临海之北二百户,鄞地八百户置宁海县,治白峤”(崇祯、康熙宁海县志),是为宁海建县之始。宁海立县后,属临海郡,仍隶扬州。南朝宋、齐、梁、陈时期(420589),扬州地时而分设东扬州,时而并为扬州,变化频繁。刘宋元嘉三十年(453),并曾于今浙东设会州。临海郡名则未改。此时,宁海属临海郡,隶会州、扬州、东扬州。隋开皇九年(589)平陈,改东扬州为吴州。同年,废临海、永嘉二郡置处州,十二年改称括州,大业三年(607)又改为永嘉郡。并于开皇九年撤宁海县入临海县。隋时,宁海为临海县地,先后属处州、括州、永嘉郡,隶吴州。唐贞观元年(627),分天下为十道,今浙江属江南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属江南东道。乾元元年(758),又分浙江东道、浙江西道。武德四年(621),于临海县置海州,五年改为台州。天宝元年(742),台州改为临海郡,乾元元年,复为台州。武德四年,析临海复置宁海县,治海游(今属三门县)。七年又省入章安县。武后永昌元年(689)复置宁海县,治广度里,即今城关镇。神龙元年(705),以县东海岛阔远,析为象山县(部分析自贸县)。唐代,宁海县二度省、复,先后属海州、临海郡、台州,隶江南道,江南东道,浙江东道。宁海于五代时(907960)属台州,为吴越国地。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王纳土归宋后,今浙江属两浙道,至道三年(997)改两浙路。熙宁七年(1074)分为两浙东路、两浙西路,熙宁十年(1077)复合为两浙路。南宋建炎元年(1127)又置两浙东路。宁海于宋代属台州,隶两浙道、两浙路、两浙东路。元至元十三年(1276)设两浙都督府于杭州,至元十五年立江淮行中书省,二十一年(1281)改江浙等处行中书省,简称江浙行省。至元十三年于台州置安抚司,十四年(1277)改台州路总管。由于行省过大,置浙东道宣尉司,作为省路之间承转机构。元代,宁海先后属台州安抚司、台州路,隶两浙都督府、江淮行中书省、江浙行省。至正十六年(1356),台州路为方国珍所据,至二十七年(1367)归附于朱元璋。明太祖朱元璋于丙午年(1366)置浙江等处行中书省,洪武九年(1376)改浙江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吴元年(1367)取台州路,改为台州府,属宁绍道。明时,宁海属台州府,隶浙江等处行中书省、浙江布政使司。清初袭明制,置浙江布政使司,康熙(16221722)初改浙江行省。台州府改属宁绍台道。清代,宁海属台州府,隶浙江布政使司,浙江行省。中华民国初,罢清代府、州、厅制,宁海直属浙江省。民国3年(1914),宁海属会稽道,隶浙江省。南京国民政府初期(19271935),取消道制宁海又直隶浙江省。民国24年(1935)9月,属第七行政督察区,32年(1943)5月,属第六行政督察区;37年(1948)4月,属第五行政督察区,同年7月属第六行政督察区。民国29年(1940)7月,划宁海南部17乡于新置之三门县。38年(1949)1月,逐步等21村(当时分属6个大村)由新昌划入宁海县,澄深寺地区由天台划属宁海县。宁海县于1949年7月5日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宁海隶浙江省,属台州专区。1952年改属宁波专区,1957年又属台州专区。1958年11月,撤宁海县并入象山县,属宁波专区。次年,今深*地区划属奉化县。1961年8月复宁海县,仍属宁波专区。复县后,除柴溪村划给象山县外,恢复原有地域。1970年宁波专区改为宁波地区,宁海属宁波地区。1983年7月,撤销宁波地区,此后,宁海属宁波市。该年5月,划沙柳公社归三门县。宁海自西晋建县以来,曾短期裁撤,地域亦有所缩小,但县名从未更易。长期以来,属于今之台州地区,解放后由于交通、经济等因素的变化,最后归属宁波市。 资料来源: 99年广州市城市规划自动化中心编制宁海县基础资料汇编第二章 县域城镇体系 一、长街镇 (一)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和交通区位长街镇地处浙江三门湾畔,宁海县境东岸,距宁海城关52公里,距宁波市128公里。宁海县东临象山港,南处三门湾,西与明港镇相接,北与胡陈乡和象山县的西周镇接壤,早时曾名长亭镇,具有九百多年历史。镇政府驻地长街距县城直线距离27公里,沿公路距离约50公里。长街水陆交通比较方便,有沿海南线、胡长公路、力港公路和省道盛宁线相接,可通县城、宁波等地,北可至象山丹城。经岳井港乘渡船可至石浦,经水路可至三门健跳、海游等地。2、自然环境长街西北环山,有香花山、罘思山、九狮山,成为镇西北屏障,东北有前山,东南及南部为海积平原,地势较低,海拔仅1.5-10米,地形平坦,土质肥沃,车岙港、长亭港贯穿镇域,农业发达,水产丰富,是宁海县主要粮产区和水产养殖基地。历来有宁海“渔米之乡”之称。(二)行政建制与历史沿革行政建制长街镇在撤扩并时由长街、岳井、龙浦、伍山三乡一镇组成。全镇土地总面积134.53km2,其中非农业人口0.2378万人,农业人口4.7773万人。(三)社会与经济概况全镇面积134平方公里,共58个行政村,2001年底在册总户数16546户,总人口5015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99人。总人口中,男性26483人,女性23668人,性别比例为1:0.894。长街镇水产质量上乘,有“宁海乌克兰”之称。所产蛏子体大肉鲜,泥螺个肥无泥,青蟹肥嫩鲜美,深受消费者欢迎。解放后,长街大力开发海涂水产资源,使种植业、养殖业更上一层楼,成为“粮、棉之仓”,“蛏、蟹之乡”。镇域特色产品一览表品 名产 地产 量产 值影响范围备 注泥螺长街260T520万全省5200亩100斤/亩10元/斤蛏子长街115T1380万远销新加坡、日本等4600亩500斤/亩6元/斤哈蜊长街30T60万全省6000亩500斤/亩10元/斤泥蚶长街200T1200万宁海市内1000亩400斤/亩30元/斤长街镇工业的产业结构大致是:童车、彩印、文具用品、机床、建材(砖瓦)、塑料等,其中支柱产业是宁波海霸自行车厂的学步车、宁波涌达彩印厂的彩印产品、“宁宁”、“仪海”厂的长尾票夹等文具用品,岳井雕刻机械厂的打孔机,以及长街、伍山二盐场的食盐,长街、龙浦砖瓦厂的红砖,宁海机械仪器厂的洗衣机轴。(四)风景资源概况长街镇的山山水水,景色优美,构成了“梅岭寻春,香山牧唱,东浦归帆、青汀落雁,大觉晨钟,旗峰夕照,十桥钓月”八景。王吉人诗赞:“渔村鳞次飚炊烟,领略风光似昔年。汪水绿余鸥梦外,垂杨黄到鹊巢边。隔江钟停砧声急,近寺僧归笠影圆。指点五庐何处是?乱峰无数碧连天。”西岙村北500米处有郑霖墓,建于宋,神道坊,墓道颇具规模,文武翁仲石兽,造型逼真古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长街也曾出过不少名人,西岙村宋代丞相叶梦鼎为民造福,白龙咬石上京为之评冤,长街村三老爷“铭甫”为民办事,广为流传,如今还留下叶丞相翁仲石兽,气势宏伟的坟莹及闻名乡里的“集福禅寺”等遗迹。此外,西岙村前建有南宋石拱桥三座。 资料来源:99年广州市城市规划自动化中心编制宁海县基础资料汇编 宁海长街镇总体规划 宁海2001年统计年鉴 二、宁海县岔路与前童镇 1、地理位置 岔路镇位于宁海县西南部,东北与前童镇相接,东南与桑洲镇相连,西南与天台县相邻,北与黄坛镇、双峰乡接壤。镇政府与县城距14公里。全镇总面积108.04平方公里。 前童镇位于宁海县西南,东接城关镇和一市镇,南与桑洲镇和三门县接址,西与岔路镇相连,北临黄坛镇。镇政府距县城14公里,省道甬临线和将建成的同三线高速公路穿越境内。镇域总面积68.77平方公里。 2、自然条件 (1)地质与地貌 岔路镇出露的时候,主要为中生界上朱罗系火山岩地层,在这个地层背景上分布由北向东的白垩系构造盆地。燕山运动晚期,在新华夏系和东西向的构造盆地中沉积白垩系地层,喜山运动使白垩系地质褶皱,逐渐演化成现今的地貌特征。境内西北部多山,火红山海拔806米,柴界山海拔665米,坟前山海拔659米,王大尖海拔582米。东部亦多低山。东北部地势较平坦,为粮食主要产区。白溪自西面双峰乡入境,经西南部东出岔路镇,其支流遍及全镇。 前童镇地质构造稳定,基础良好,上为24米粘土沉积物,下为砾石粘土沉积物。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属沿溪平原半山区。西部为中山区,南部为低山区,东部与中部为沿溪平原。 (2)气候与水文 岔路镇镇域内气候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降雨量1700毫米。季节风冬季多东北风,夏季多东南风,夏季间常受台风影响,无霜期较长。境内有白溪水系,是宁海县最大的溪流,多年平均径流总量6.9亿立方米左右,水力蕴藏量5.8万千瓦,镇域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为7212.18万立方米。现状镇域水资源为7212.18万立方米。 前童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年均气温16,年均降雨量1600mm,降水日150169天,69月常受台风影响,降暴雨。夏季多为东南风,冬季多为东北风,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 3、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岔路镇2001年全镇土地利用现状面积为108.04平方公里,年底耕地10906亩。据2001年底资料,前童镇土地利用面积为68.77平方公里,年底耕地面积11919亩。 (2)水、电资源 岔路镇年平均降水量为1700毫米,但由于内陆水的汇流余地小,雨水容易入海。全镇每年平均地表径流量为7212.18万立方米。目前白溪水库的库容量为1.7亿立方米,现状镇域水资源量为7212.18万立方米,全镇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2514.5立方米,高于全省(2400立方米)平均水平。 前童水资源丰富,北靠梁皇溪,南临白溪,水源常年不竭,年均降雨量1600mm。全镇年人均地表径流量为670918万立方米,全镇年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631立方米,高于全省(2400立方米)平均水平。近几年,前童镇重修水利工程,全镇共筑防洪大坝3200米,建水渠一条长1000米。境内小型有水库5座,有效蓄水量30万立方米。其中位于岭南村的石枧水库,蓄水量为11.78万立方米。 (3)矿产资源前童镇域内已发现的矿产品种主要以建筑用的砂、石为主。前童砂石材质较好,主要分布在白溪、梁皇溪流域,砂石储量160万立方,年平均产量5000立方,块石储量200万立方,年产5000立方。 (4)旅游资源 前童风景秀丽,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有山清水色的自然景观,更有价值极高的历史人文景观(古建筑、文化遗址),具有点多、面广、距离近,内容丰富等特点。镇区内东有塔山风景区,西有鹿山公园,镇域内北有初建于唐武德年间的梁皇寺风景区,东有占地3000M2的福泉寺旅游风景区。镇区的明清建筑群保留完整,千余户人家的集镇布局别致,家家环水,户户贯流,风韵古朴。另外,在前童竹林有被誉为省第一香樟的古树,镇区元宵节的古亭更是吸引其它乡镇、县市的人们前来观看,年复一年这一状况也成为当地一大景观。 (5)劳动力资源 2001年底,岔路镇乡村劳动力资源总数 14359人,前童13083人。 4、经济与社会发状况 岔路镇现状共有50个行政村,镇域结构为建制镇集镇行政村。镇区辖9个行政村,总人口为 28496人。城镇多集中在东部和省道甬临公路两侧布置,山区村庄规模较小。目前有宁海县五中、岔路镇中、白溪中学、王爱中学四所中学,其中宁海县五中为县属中学,其余为镇属中学。此外,有幼儿园1所。岔路镇的岔路医院是区级医院。现有工业企业29家(包括一家建筑企业),主要产业结构为建村(耐火砖)、机械配件(角阀门)、农用车配件、脱排机、草地灯、套管、橡胶及塑料制品、灯具配件等。 前童镇现状共36个行政村。镇域结构为建制镇(前童镇)集镇(竹林)行政村(28个)。镇区辖5个行政村(鹿山、鹿分、双桥、塔山、联合),总人口为25444人;集镇竹林镇区辖七宝、七贤、七星3个行政村,总人口4045人。前童镇有中学2所,共24班,小学9所。卫生设施有前童卫生院,床位15个;前童竹林卫生守,床位5个。前童是宁海西部重镇,经济水平在全县居中。工业是该镇的经济主体,全镇已形成以橡胶制品、医疗器械、汽车配件为主体,铸造加工、有色金属、工艺美术协调发展的工业体系。 资料来源:99年广州市城市规划自动化中心编制宁海县基础资料汇编 宁海2001年统计年鉴 三、宁海县西店镇 1、基本概况西店镇地理位置为东经12126、北纬2929,地处象山港畔狮子口里铁江西岸,北与奉化的鲒畸镇接壤,西邻深圳镇,南与梅林镇相接,东临铁港。位于宁海县北部,北距浙江省二级中心城市宁波52KM,南距宁海县城24KM,距省会杭州220KM。镇域面积102.3KM2。西店镇三面环山,东面临海,依山傍水,生态环境优越。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较复杂,多丘陵、山地、低洼水塘。土壤母质为红壤和经短距离搬运的再积物形成的沙南粘红土和黄土泥沙田。还有受海潮影响而成的沙质粘土和砂砾石浆粉泥土。地基承载力一般为9-12吨/M2。西店属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6,年平均降水量1628.8mm,全年无霜期220天左右。盛行风向为东南风和东北风,年平均风速为3m/s,夏季受台风影响,最大风速达18m/s。 2、资源西店镇土地面积为102.3KM2。其中陆地耕地面积21283亩,海涂作业面积45000亩,山林地面积60000余亩。山林地占46.04%,水面占34.53%,陆地占19.42%。西店镇农田水利设施有洞口庙和岭口两座小型水库,库容量均100万M3左右,还有十余座10-20万M3的小型水库。镇内石孔双山、镇西南雁苍山均为西店著名景点。镇内还有观音阁、三神殿、白潮庙等众多庙宇,成为西店一大人文景观。3、经济与社会状况 西店镇辖46个行政村(含11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4239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427人。 西店镇现有成人中学一座,普通中学三座,小学12座,镇内基础教育事业兴盛;医疗卫生条件一般,有医院一所,门诊部10所,床位32床。西店镇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十分迅速,是西店镇经济的一大特点,在全县工业发展“快、猛、高、尖、大”的态势下,西店镇经济大放异彩,一跃成为宁海县的“尖子镇”、“八强镇之一”。经过几年的发展,全镇经济以具备良好的基础和一定的实力。在宁海仅次于城关镇。 4、基础设施 (1)交通甬临线穿越镇境,西深公路西连宁波天明山庄温泉疗养胜地,同三线高速公路和计划建造的沿海铁路从镇西南侧通过。天然的海岸港埠,为海上渔业交通提供方便。 (2)电力、电讯西店镇现有一35KV变电站有一所,电源来自梅林110KV变电站(华东电网),邮电大楼一座、邮电支局一个。 (3)给水、排水西店镇目前有一水厂,水源为地面水,除镇区外有自来水外,其余各村利用井水。西店镇地势走向为西、北、南三向高,东向低,有利于组织排水。在镇区外围道路的外侧设置排洪沟,截留山洪,使其不进入镇区,保证镇区生产生活安全。 资料来源:99年广州市城市规划自动化中心编制宁海县基础资料汇编 宁海2001年统计年鉴四、宁海县强蛟镇 (一)基本情况 1、区位强蛟镇位于北纬2927,距宁海县城以北27.8km,处于象山港畔,东与大佳何镇隔海相望,南连薛岙及桥头胡镇,西北与奉化侗照、四凤隔海相邻,和县城以公路相通,经桥头胡镇有桥峡公路相连。 2、历史沿革据历史记载,强蛟镇原名峡口,解放后改为峡山,土改并入薛岙属薛山乡,当时分一、二、三、四个自然村。1958年划给黄墩公社管辖,1960年独立设峡山公社,由四个自然村改为四个大队,1983年10月由峡山公社改为峡山乡政府,1985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改设峡山镇,峡山为镇政府据地。1991年全县撤区并乡扩镇,改称为强蛟镇。 3、自然条件强蛟镇属低山丘沿海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三面临海一面靠山。呈现形态分明、特征显著的地貌格局。镇域内气候温和湿润,日照充足,年平均温度为16,年平均雨量为1586.4mm,最大降雨量每小时167.6mm,常年风向东北偏北,夏季多东南风,夏秋之间常受台风影响,年平均风速3.1m/s,无霜期长,属海洋性气候。 (二)经济 强蛟镇的海洋捕捞、海洋运输业较发达,峡山码头和薛岙码头是宁海县有悠久历史的货运及渔货码头,工业历来比较发达,综合经济实力在宁海县各镇中位于中游水平。强蛟镇的农业生产中,水产渔业是主要产业。全镇主要乡镇及村办企业,个体、私企主要集中在镇区及薛岙、上浦、下浦、桥峡公路沿线,产业结构主要是食品罐头、机械设备、家电、塑料模具、船舶修造、精密仪器、针织、机修、化工、轧钢、轴瓦等。近年来,运输业、商业、金融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也迅速发展。强蛟镇利用得天独厚的海港优势,大力发展海上运输业,使其已成为强蛟镇支柱产业之一。国华480万千万火力发电厂即将动工兴建,届时将带动水泥、石膏等电力下游企业的发展,推动镇域经济的突破性飞跃。 五、社 会 (一)行政区划与人口 强蛟镇总面积为65.28km2,全镇建制镇一个,即强蛟镇;集镇一个,即原薛岙乡所在地薛岙;行政村21个,其中镇区内6个。2001年底全镇在册总户数5533户,总人口1681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70人。 (二)社会事业强蛟镇现有中学2所,小学7所;卫生院医疗设施比较完备,设有西医内科、外科、中医、X光、化验等,配有专门医疗仪器。现有床位5张,镇内有剧场1座,还有老年活动中心、广播站、录像厅、舞厅等文化设施,闭路电视的普及率已达70%以上。 六、旅游资源强蛟镇除峡山陆地外,还有4座海山,12个岛屿,5只礁组成。离陆地最近的横山岛历来有“小普陀”之称,风景秀丽,是宁海今后准备重点开发的海上旅游风景点。中央山岛有国家农牧渔业部建设的动物检疫隔离场,白石山等均有着开发海岛旅游业的前景。 七、交通基础设施 强蛟镇是象山港畔的港口型城镇,具有得天独厚的海上运输条件,全镇共有运输船45艘,镇域内建有3000T级货运码头一座,现已扩建到5000T级。并规划新建一座3.5万吨的煤专用码头,由水产城至强蛟国华厂的临港公路也正在建设中。 强蛟镇电力由桥头胡35KV变电站输入,进线电压为10KV。 资料来源:99年广州市城市规划自动化中心编制宁海县基础资料汇编 宁海强蛟镇总体规划 宁海2001年统计年鉴第三章 人口现状现状城市人口统计口径为:现状建设用地范围内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和暂住一年以上人口,扣除外出一年以上的户籍人口。 人口统计覆盖面包括:全县13个镇,4个乡。宁海县镇乡建成区用地面积及人口表(除城关镇)序号镇乡名称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万人)备 注1西店镇3.52.22001年底数2深圳镇0.630.689以下同3黄坛镇1.20.84长街镇1.241.105大佳何镇1.20.6586茶院乡0.350.547前童镇0.780.5228强蛟镇0.80.499力羊镇0.800.710一市镇0.360.2811胡陈乡0.030.032新镇区12岔路镇0.760.65413桑洲镇0.320.2514明港镇0.280.21415双峰乡0.100.1216越溪乡0.120.120合计12.7412.14(镇)9.3698.557(镇) 资料来源:宁海县规划局各乡镇基本情况一览表(2001年)乡镇名总人口(人)非农人口(人)镇区人口(人)男性(人)女性(人)自然增长率(%)全县合计584276661351582843058272784493.98城关镇163855504905842084440794154.85长街镇5015117991128326483236682.69力洋镇251921357635813440117523.01胡陈乡2219932320012086101132.11茶院乡25348334538713396119522.86明港镇31329196458116340149892.59一市镇22604483278211817107874.81越溪乡1951042610701025892525.32岔路镇28496816654215121133755.32前童镇25444578522013150122942.82桑洲镇25465589249513432120336.53黄坛镇24959687784712849121105.85双峰乡6527721200351030173.36大佳何镇180093655774966683436.10强蛟镇168172705268881380042.65西店镇4239144271801521901204901.65深圳镇359801155259719125168552.90 注:镇区人口摘自宁海县域城镇体系发展战略研究 城关镇历年城区人口变化统计表 项目年份总户数(户)总人数(人)自然增长机械增长备注人数增长率人 数增长率199621183535223025.8120023.07199723152563164538.46202437.81199824599584203854.53131623.371999392001032389591613三镇合并200041285950529709.4150514.602001425221104937527.91201021.15 注:(1)19961998年城区人口统计范围为:城关15个居委会,城关25个村,城关集体户,环 城7个村:范家、溪南许、溪南刘、严家、罗家、李和洋,环城集体户。(2)19992001年城关建城区范围见附表“规划区所属一览表”。规划区所属村一览表县城规划区类东方村、东镇村、白石村、桃源村、南门村、杨柳村、北湖村、县圃村、北山村、西门村、坑龙王村、坦抗村、跳头村、大桥李村、山河村、斗门张村、上桥村、下桥村、华山村、罗家村、许家村、溪南刘村、新建村、竹口村、竹溪村、竹东村、李和洋村、应家山村、杏如田村、下羊吴村类胜建村、花园村、梅林村、大路周村、梅林陈村、仙姬陈村(东)、前园村、九顷村、上应村、下应村、王家村、裴家村、上陈村、槐路村、曹家村、半洋村、西洋村、塘洋村、大房村、店前王村、丁家村、屠家村、林家村、叶家村、陆家村、下洋顾(上洋头)、桥头胡村、杨家村、范家村县城规划控制区岭脚村、前张村、后张村、汪家村、檀树头出、草湖村、项家村、凌塘村、前洋村、建设村、胜利村、民主村、翻身村、上洋村、后徐村、雅致岙村、庙前丁村、堤树村、石家岙村、前黄村、隔水洋村、下金村、笆弄头村、赵家村、溪旁徐村、杨柳峰村、桥头潘村、唐安李村、竹口储村、杏蒋村、大屋村、 头村、双水村、赵郎场村、洋葛村、后畈王村、仙姬陈(西)、石埠头村、塔山头村、赤山村、塘溪村、方前村、后岸头村、下洋顾村(墩头、溪边)、尤家村、上山尤村村庄规划区除以上村外,其他村都属村庄规划区宁海县城关镇历年暂住人口调查表年 份 片 区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备 注城 关21528/3021230608/349423326419951998年为以前调查,19992001年为本次调查。桥头胡5167831440梅林/2292合计21528/30212306085163572536996说明资料来源:城关镇城建办提供 宁海县2001年统计年鉴各行业暂住人口统计表 年 份行 业1998199920002001城关桥头胡城关桥头胡城关桥头胡城关桥头胡梅林工业1271735712554632185599981565务农4961254938712建筑403187634096225运输52255520553从商6402285554161647服务业4033326809126916124220婚姻13081353寄养826826投友340其他27340227500762460合 计30608516349427833326414402292资料来源:城关镇城建办提供 宁海县2001年统计年鉴第四章 工农业经济状况 一、 总体情况 全县历年国内生产总值表 单位:万元 年份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1996424040(当年价)100913245414777137380247431(可比价)519761515244393143061997464765803522951828923180662681134105017879948264465319985137559234531820510320589103025414722219801057309524719995734831026013466131242699920336827526532153026887258122000637642110517373952153173109643750785442824172678924642720016816001168893828721859571174369864412130138812418921911898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单位: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以上年为100的速度2001年2000年2001年2000年合 计第一产业农 业林 业牧 业渔 业第二产业工 业规模以上工业规模以下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餐 饮 业金融保险业金融业保险业其 他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业教育、文艺广播电影电视事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国家政党机关、社会团体其他行业6986441213013822660821001666977388124341753175006166747463711892194717434110554725446781004721228120221446776010605951710806192319801882198763054511051732116730897616132366855326226138387187839406291531733516533693346854385838271164667963138371205261876487491422575013167110.8109.8119.083.2102.6109.2105.8104.8126.588.8114.1123.5134.2113.8111.3116.8115.8121.5128.9151.0104.6109.0201.6108.6123.5135.2130.7142.998.7111.4103.4112.3111.7136.499.4118.2114.6119.540.7106.4115.7114.6122.1118.2120.1178.0110.4119.4140.9118.7159.7 主要产品总产出表 单位:万元 按当年价格计算以上年为100的速度2001年2000年2001年2000年合 计第一产业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第二产业 工 业(1) 全部国有及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2) 500万元以下的非国有企业和个体经营单位建筑业第三产业1 农林牧渔服务业2 地质勘探、水利管理业3 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讯业4 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餐 饮 业5 金融保险业金融业保险业其他6 房地产业7 社会服务业8 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业9 教育、文艺广播电影电视事业10 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11 国家政党机关、社会团体12 其他行业238424416927446077718127071889451897547172957088283984673116797731742310768246543190715663802433527456180541890751210717186582343926627171039092115782650135156284440699173230078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