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泡沫经济.ppt_第1页
日本泡沫经济.ppt_第2页
日本泡沫经济.ppt_第3页
日本泡沫经济.ppt_第4页
日本泡沫经济.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旦 瑞穗证券讲座第1回 日本泡沫经济和银行动态 2006年5月22日演讲者高级研究员大久保清和 瑞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调查室 学习本讲义有关内容 泡沫经济的定义日本泡沫经济的发生时期和规模 不动产 股价的上涨幅度 泡沫经济产生的两大要素和两个增幅 加速要因归纳日本金融自由化特征及其给银行收益带来的影响长期的金融缓和政策及其背景 资产价格动向残留于银行经营战略上的选择和实际选择的内容对于不动产的融资倾斜及其背景泡沫经济时期的相关不动产税制特征银行持股的增大和股份帐外利润的BIS自有资本比率规制上的操作泡沫经济的终结及其诱因企业倒闭情况的推移银行坏账余额变化和坏账处理损失的规模大银行抛售持有股票的实际状况和持股构造的变化自有资本的两大风险资产 坏账和持有股份 比率的变化总括泡沫经济的处理成本 银行和企业法人 1 何谓泡沫经济 名目GDP和商业地价指数及东证综合股价指数 TOPIX 的变化 资料来源 依据内阁府 计算国民经济相关统计 财团法人日本不动产研究所 东京证券交易所资料为基础 由瑞穗证券经营调查室整理 本讲义中 泡沫经济 的定义 名目GDP增长率等很大程度背离了经济基本原则 引发了不动产和股票价格上涨的经济现象日本八十年代后期 1985年到1990年 的增长率 名目GDP 37 4 6大城市 东京市区 横滨 名古屋 京都 大阪 神户 的商业地价指数 3 1倍 东京证券综合股价指数 TOPIX 1 6倍 1983年到1988年 2 8倍 2 发生泡沫经济的原因 从银行的举动着眼 发生泡沫经济的两大要素和两个增幅 加速要因 随着金融自由化的发展 银行的传统性业务收益日益下降 经过长期的金融 对内需扩大和日元升值萧条采取相应措施 不动产相关税制的缺陷 银行持股过多 在八十年代里 这两个倾向的持续是导致银行往不动产相关融资倾斜的直接性原因 特别是不动产相关税制的缺陷和银行持股过多 充分利用所含利益的高杠杆经营 扩大和加速了泡沫经济的形成 3 日本金融自由化特征 金融自由化 3个主要领域的发展 日本金融自由化从整体来说就是按照企业融资自由化 存款利率自由化 业务管制自由化的顺序进行 业务管制自由化与其他领域的自由化相比以更缓慢的步调进行 企业融资的自由化 存款利率自由化 业务管制自由化 主要动向 1979 4 松下电器发行完全无担保可转换公司债 1981 12 大荣发行附带新股承销权的公司债 1984 4 居住者欧元债发行自由化 1985 1 TDK发行完全无担保普通公司债 1987 2 无担保公司债和无担保可转换公司债的发行标准缓和以及评级制度的导入 1987 6 私募债市场自由化 1987 11 开始设立国内CP市场 1993 9 5年公司债 浮动利率债发行解禁 1996 1 撤销大藏省 发债标准 1987年以后 数次缓和发债标准 八十年代快速发展 八十年代后期大致结束 主要动向 1984 5 日美间日元美元委员会工作部门会议中关于我国的金融和资本市场开放的报告书上提及了以2 3年为期限大宗存款利率的自由化 1985 3 MMC 市场利率连动型存款 开始销售 最低寄存单位5 000万日元 存入期限1个月 6个月 1985 10 导入自由利率的大宗存款 最低存入单位为10亿日元 存入期限3个月 2年 1989 6小额MMC销售 最低存入单位300万日元 存入期6个月 1年 这些自由利率型存款根据经过数次存入单位的减少和存入期的多样化来实施 1989年10月 大额定期 最低存入单位1 000万日元 存入期1个月 2年 MMC 撤销 1990年4月 小额MMC最低存入单位100万日元 存入期限3个月 2年 定期利率存款的自由化结束 1992 6 流动性存款市场利率连动型产品 储蓄存款 开始销售 主要动向 1983 2 公共债开始在银行窗口抛售 1983 2 大藏省大幅度的缓解了金融机关的分店规定 1984 6 开始抛售银行公债 1991 6 金融制度调查会银行 证券的相互渗入的金融制度改革汇总最终报告 1992 6 相关金融制度改革相关法成立 于93年4月施行 部分实现通过子公司的银行 证券的相互渗入 1996 11 桥本首相发表了促进银行 证券 保险公司的相互加入等的普及整个金融领域的规定缓和政策 日本版金融大爆炸构想 1998 3 相关金融控股公司2法实施 金融控股公司解禁 1998 12 金融系统改革法成立 1999 10 银行 金融信托 证券间子公司的相互渗入的完全自由化 由于1993年金融改革相关法的施行 逐渐的部分实现了银行和证券的混业经营 4 金融自由化的发展 对大企业的贷款已达到极点 对大企业的贷款和对中小企业及个人贷款的变化 以全国银行为基准 金融自由化就是从企业融资时的各种各样的制约中解放出来 资料来源 依据 日本银行统计 为基础 由瑞穗证券经营调查室整理 八十年代 有关企业 发行公司债 自由化先于其他领域发展的结果 大企业能够以直接金融的手段来融资 1980年中后期 对大企业的贷款余额已达到了极点 总贷款所占比率急速下降 5 金融自由化的发展 自由利率存款筹措比率急速上升 自由利率存款和管制利率存款的余额变化 以全国银行为基准 资料来源 依据全国银行协会 全国银行财务诸表分析 为基础 由瑞穗证券经营调查室整理 注 统计对象为存款和可转让性存款 其中 大额定期存款 MMC 小额MMC 可转让性存款 非居住者日元存款及外币存款作为 自由利率存款 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 存款利率自由化急速发展 1984年 日美货币委员会发表了有关日本金融资本市场开放的报告书 承诺在2 3年内实现大额存款利率的自由化 1986年到1990年 自由利率存款的筹措比率持续急速上升 6 利率自由化的发展 银行收益能力降低 修正业务纯利基准ROA和资金毛利差额的变化 以全国银行为基准 八十年代发展的金融自由化使得银行的收益能力降低 资料来源 依据 日本银行统计 及全国银行协会 全国银行财务诸表分析 为基础 由瑞穗证券经营调查室整理 注 修正业务纯利是指从业务纯利中扣除债券5核算账尾 普通坏账准备金转入额 信托账户的坏账处理损失后的纯利 1988年以前的数值是推算值 总资产是把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的平均值假设成平均余额 资金毛利差额是国内业务部门的资金回利和存款债券等回利的差 对大企业的直接金融的转移 加大了降低贷款利率的压力 由于自由利率存款筹措比率的上升 存款成本的上升 出现了不规则的年度差异现象八十年代银行的收益能力出现恶化倾向 7 与金融自由化近乎于同时发生的长期金融缓和 长短期主要利率和资产价格的变化 八十年代的金融缓和期 资料来源 依据 日本银行统计 为基础 由瑞穗证券经营调查室整理 八十年代是金融自由化的时代 同时也是金融缓和 利率低落 的时代 1980年8月从9 0 降到8 25 的法定利率 在这之后曾9度降低利率 最后下降是1987年2月的3 0 2 5 1989年5月实施提升 3 25 为止 持续了不到9年的长期金融得以缓解 利率的低落使资产持有成本低落 特别是从1987年到1988年这一时期 国内景气过热时 为避免日元升值的金融缓解对资产价格的上升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8 收益能力持续降低过程中银行的选择 追求多样化利益 复合型银行路线 经营资源集中于缩小规模后的擅长领域 利基市场 Nichemarket的确立 倾向于有价证券投资 通过对债券和股票的投资 弥补陷入对大企业的贷款 转移到新市场贷款 对中坚中小企业的贷款和不动产相关贷款等 上述选项的组合 迅速的接受了金融自由化洗礼的长期信用银行和都市银行当初描绘的经营战略是 银行路线 业务管制自由化迟迟没有进展 例如 银行及证券公司双方通过子公司方式可互相进军各自的业务领域金融制度改革于1993年逐渐得到实现 环球银行路线受挫 未收获之前 泡沫经济已经崩溃 据事后评价 1985年以后银行选择的方针是 以不动产担保为背景 偏向不动产业和非银行的贷款以及 持股的大幅增加 9 银行选择的道路其1 倾斜于不动产相关融资 对制造业 3种管制对象行业 非制造业的贷款构成比率的变化 以全国银行为基准 资料来源 依据 日本银行统计 为基础 由瑞穗证券经营调查室整理 银行选择之一就是大幅度重组贷款组合行业的行业分类构成 具体内容为对不动产 非银行 建设 管制的3种行业 等不动产相关融资的急剧的贷款转移 80年代 面向管制的3种行业的贷款构成比率从16 上升为29 另一方面 面向制造业的构成比率从30 急速下降至15 1980年末和1989年末的比较 10 促成泡沫经济形成的税制缺陷 泡沫经济期不动产相关税制的特征 对于土地转让利润的高征税 1988年开始对超短期持有加大征收税金 例 个人 1988年 1990年 非居住用 只是一般的转让案例短期持有 5年以下 40 长期持有 超过5年 20 转让费在4 000万日元以内 转让费的1 2作为综合税金 超过4 000万日元的分 法人 1988年 1990年 一般的法人税率 88年 42 89年 40 90年 37 5 超短期持有 2年以下 30 的追加税率短期持有 2年以上5年以下 20 的追加税率长期持有 超过5年 一般法人税率持有税率的低下 相当于地价上涨 税金标准额的上升空间很小 固定资产税实效税率变化图 资料来源 自治省 固定资产税价格等概要调剂书 经济企划厅 现内阁府 国民经济计算年报书 对持有低税率转让收益 特别是短期 高税率不动产税制的特征 导致地价上升的局面下 最大限度地延迟土地抛售 近一步抑制土地的供给 使得泡沫经济后半期的土地价格进一步上涨 11 0 00 0 10 0 20 0 30 0 40 0 50 FY1975 FY1977 FY1979 FY1981 FY1983 FY1985 FY1987 FY1989 FY1991 FY1993 FY1995 商业地 全国 住宅地 全国 银行选择的道路其2 持股的急增 与持股的购买价格以及帐外资产收益的总资产 自有资本的对比 以全日本银行为基准 资料来源 依据 日经公社债信息 东洋经济新报社 金融商务 全国银行财务诸表分析 为基础 由瑞穗证券经营调查室整理 持股购买价格的总资产构成比率从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中期一路飙升 BIS自有资本比率管制中的 持股帐外资产收益的45 等量额 为增补资本项目 Tier2capital 被股票市场水准所左右的银行资产可能增加额度结构的导入 注 股份对象是 有市场的股份 12 1999年为止持股的帐外资产损益分歧点的上涨 持股的帐外资产损益分歧点和TOPIX的变化 以主要银行为基准 注 主要银行 是指瑞穗金融集团 三菱日联金融集团 三井住友金融集团 RESONA集团 三井托拉斯金融集团 包括住友信托 关于这些经营合并以前的数值只是把个别银行的数值简单地相加 所指的股份是到99年为止的 有市场的股票 个体基准 2000年以后 归类为其他有价证券的股票 以统一结算为基准 以下与主要银行的资料相同 股份所有含价值分歧点 期末 期末持股购买原价 期末持股时价 资料来源 依据日本银行资料 日经公债和社债信息 全国银行财务诸表分析 为基础 由瑞穗证券经营调查室整理 股票抛盘和之后的收盘 抛盘交叉点 削弱了主力银行的实力 1990年为止为维持股票的行市平衡关系 大多使用了用于决算对策的 抛盘交叉点 主要行的股份帐外资产收益的帐外资产损益分歧点到1999年后持续上升 恶化 帐外资产损益分歧点的上升导致银行减弱对股票价格变动的抵抗力 帐外资产亏损状态 Tier1capital减少 13 泡沫经济崩溃的诱因是 长短期主要利率和资产价格的变化 九十年代前期的银根紧缩期与其后的缓和期 资料来源 依据 日本银行统计 为基础 由瑞穗证券经营调查室整理 以1989年5月的公定利率为开端 股价开始上涨 从1989年5月开始到1990年8月期间 日本银行已第5次实施上调公定利率 3 25 6 0 由长期实施的金融缓和局面突然转换成急剧的金融紧缩局面 再加上利率的提高 大藏省于1990年4月到1991年12月间实施的 针对不动产的融资总量管制 不动产的价格下跌倾向已很明显 大藏省针对不动产业的融资总量管制实施时期 把不动产贷款增长率控制在总贷款增长率之下 在提高利率的同时缩小资金供给 14 紧追领先下跌的股票价格使不动产的价格开始真正下降 紧随于资产价格下滑的 倒闭企业 的剧增 倒闭企业数量及倒闭企业负债总额的变化 资料来源 依据 东京商工调研 数据为基础 由瑞穗证券经营调查室整理 从1991年开始 倒闭企业数量 倒闭企业负债总额同时剧增 不动产和股票等的资产价格下跌 不仅导致担保价值降低和股票帐外资产价值风险缓冲变弱 而且破坏银行收益和资本的坏账损失危险也在急速加大 15 1992年开始银行也开始公开坏账信息 公开坏账金额的变化 以全日本银行为基准 风险管理债权标准 资料来源 依据 金融厅 的坏账的相关数据为基础 由瑞穗证券经营调查室整理 从1992年开始 虽不全面但银行已开始针对坏账信息进行公开 现行的 风险管理债 为基准在实现公开化是在1997年以后 坏账比率 所占坏账贷款余额比率 已达到6 左右 也印证了银行坏账问题的深刻性 但在1997年 1998年随着大型金融机构的经营失败 也大大动摇了公开坏账数据的相关市场参与者的信任 公开标准变更 第2次 公开标准变更 第1次 16 1993年到2003年间坏账处理损失给银行收益带来巨大压力 坏账处理损失的变化 以全日本银行为基准 资料来源 依据 金融厅 的坏账相关数据为基础 由瑞穗证券经营调查室整理 从1993年到2003年间 出现了修正业务纯利润不能填补坏账处理损失的情况 银行如果要给泡沫经济崩溃后难于处理的时期下一个定义的话 大概可以称为 1993年后的11年间 此期间银行的本行业利润几乎与修正业务纯利润相当 或是处理损失额大幅度上升 注 修正业务纯利润是指从业务纯利润中扣除债券5核算账尾 普通坏账准备金转入额 信托计算的处理损失额计算出来的 超过1倍 靠银行主业利润不能填补坏账处理损失的情况 17 银行面临的另一个问题资产处理 持股抛售动态 以主要银行为基准 资料来源 依据银行有价证券报告书 短信附加说明资料为基础 由瑞穗证券经营调查室整理 和坏账并列的持有股份为基础的抛售从1997年后开始正规化 从公布持股的抛售罚款额主要银行的案例来看 从1997年到2004年的8年间抛售了大约27兆日元的持股 购买原价为基准 持股购买原价与Tier1资本的比率 从1998年底的153 降低到2004年底的62 18 主要银行的股份抛售导致持股构造的变化 持股构造变化 所有上市企业vs 主要银行 主要银行的股份抛售 带来了日本股票市场的 股份持有构造的变化 这一附带产物 企业法人和固定持有金融机构 互持股东 的持有比率下降 相反外国投资者的持股比率却明显升高 所有上市企业基准 主要银行 资料来源 依据东京证券交易所资料 东洋经济新报社 大股东数据 各个银行的有价证券报告书为基础 由瑞穗证券经营调查室整理 19 自有资本的相对两大风险资产比率在2003年后快速得到改善 自有资本的未担保公布坏账和持股VaR的比率变化 以全国银行为基准 资料来源 依据 日经公社债信息 东洋经济新报社 金融商务 东京证券交易所的数据为基础 由瑞穗证券经营调查室整理 注 从自有资本里扣除股票等的评价差额金 股票对象为1999年前有市场的股票 2000年后归类为其他有价证券 按归类为其他有价证券 或者是有市场 股票 时价的最大损失额来 VaR ValueatRisk 来计算 根据这种推算 可靠水平达到了99 按天数的历史波幅 观测期间为每年度1年时间 持有时间假定为1年 并且 股价变动假定为TOPIX全速连动 1 0 银行在有余力的情况下 可用自有资产进行公有资金的偿还以及分配到其他战略性商业活动中 仅破产方债权和延滞债权作为可公布坏账阶段 20 坏账和股票这两大风险资产的处理推进结果使自有资本的资产比率在2003年后得到大幅度改善 1992年 2004年13年间的总括 泡沫经济处理成本 全日本银行基准收支核算书 简略版 修正业务纯利润累计额 66兆5 000亿日元债券销售盈亏等累计额 6兆2 000亿日元股票销售盈亏等累计额 13兆7 000亿日元收益累计额 86兆4 000亿日元坏账处理损失累计额 96兆4 000亿日元收支不足额 10兆日元公有资本投入额 9兆6 000亿日元自有资本减少额 4 000亿日元 注 共有资本投入额不包括次级债贷款和次级债投入部分 企业法人的泡沫经济处理成本 法人企业统计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