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管理考题.doc_第1页
医院感染管理考题.doc_第2页
医院感染管理考题.doc_第3页
医院感染管理考题.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考题1、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06年6月15日发布,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2、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年6月4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3、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001年1月2日执行。4、造成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哪些?现代化诊疗技术和侵入性操作,如器官移植、血液透析、导尿和脑室引流等。 损伤免疫系统的各种细胞毒药物、免疫抑制剂和放射治疗等的广泛应用。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的原发病或慢性病,如糖尿病、肝硬变、肿瘤等。使用能引起正常菌群失调的抗生素。5、医院感染的条件及传播途径有哪些?医院感染的条件: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空气传播、共同媒介物传播、生物媒介物传播。6、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及管理工作有哪三个关键环节?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及管理工作要抓住三个重要环节:消毒隔离、供应室灭菌质量保证及合理使用抗生素。7、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有哪几个层次?答: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有三个层次:即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及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8、医院感染暴发的定义:指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9、医院感染暴发传播方式:同源、空气、接触、其它方式等。10、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流程和时间:(1)、出现暴发流行趋势,经治医生立即报告感染办公室;(2)、感染办立即报告主管院长和医务处,12h内报相关部门。11、发生3例以上感染暴发、5例以上疑似感染暴发,在12h内报CDC、卫生行政部门。12、发生5例以上感染暴发、感染暴发直接致患者1例死亡和感染暴发致3例以上人身伤害,确认后在24h内逐级上报至卫生部。13、发生10例以上的感染暴发、特殊病原体或新发病原体的感染和可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感染,确认后在2h内上报到卫生部。14、医院感染暴发的表现形式(1)、同种病原体所致医院感染暴发:如MDROs(鲍曼不动干菌)感染暴发。(2)、同一医疗机构总感染发病率上升:如消毒供应中心压力蒸汽灭菌不合格引起的感染暴发。(3)、同一感染部位发病率增加:感染暴发集中发生在病人的相同部位,如手术切口、注射部位等,引起感染的病原体可相同也可不同。15、医院感染暴发的特点(1)、医院感染暴发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感染源、感染途径和易感人群(2)、医院感染暴发的病例数相差较大(3)、流行过程可长可短(4)、暴发波及范围可大可小(5)、暴发感染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感染类型多样(6)、病原体:多为条件致病菌,可为同一病原体,也可为不同病原体(7)、传染源:可为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环境储源(8)、复杂性:医源性因素的复杂性及多样性(9)、可预防性:大多为外源性16、突发公共事件包括:疫情暴发、职业中毒、食物中毒等。17、标准预防将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视为具有传染性,在接触上述物质、粘膜与非完整性皮肤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预防HBV感染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乙肝疫苗预防HCV、HIV尚未生产出安全、有效的预防疫苗18、标准预防的具体方法与措施标准预防适用于所有病人的诊断、治疗、护理等操作的全过程,当医务人员每一次进行可能导致污染的接触时,必须戴手套,有可能污染其他部位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标准预防的措施主要包括:(1)、手卫生(2)、戴手套(3)、正确使用口罩、防护镜和面罩(4)、适时穿隔离衣、防护镜、鞋套(5)、污染的医疗仪器设备或物品的处理19、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的酒精或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4)、抽血留取本底,根据检查结果作相应的处理(5)、立即报告相关管理部门,相关部门根据暴露源及受伤者的情况对暴露者进行相应处理,对暴露源不明者按阳性处理20、医务人员暴露于乙肝(HBV)患者的血液、体液HBV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仅接种1/10000ml感染的血浆就能造成传播。患者HBsAg或HBcAb阳性(1)、医务人员HBsAb或Anti-HBs阳性,则不需要注射乙肝疫苗或HBIG(2)、医务人员HBsAg、Anti-HBs阴性,并且未注射乙肝疫苗,在24h内注射HBIG200U/ml,并在1周后接受HBV疫苗注射(3)、医务人员HBsAg、Anti-HBs阴性,已完成乙肝疫苗注射但未产生抗体,则在24h内注射HBIG400U/ml,并补一剂疫苗(4)、医务人员HBsAg、Anti-HBs阴性,并且正在接受疫苗注射但未产生抗体,在24h内注射HBIG400U/ml,并继续完成疫苗注射(5)、对患者情况不明时,按患者HBsAg或HBcAb阳性的情况处理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定期追综HBsAg和Anti-HBs21、医务人员发生HIV职业暴露后如何处理暴露于HIV感染血液的针刺伤或割伤的感染危险性平均为0.3,即99.7的针刺伤或割伤暴露不会导致感染发生HIV职业暴露后,应立即进行局部处理,并报告主管部门根据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基本用药程序为2种逆转录酶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d强化用药程序是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d。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HIV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4h内实施,(CDC推出时间1h),最迟不超过24h;即使超过24h,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随访内容包括:在暴露后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对HIV抗体进行检测,对服用药物进行观察和记录HIV感染的早期症状等22、发生HCV职业暴露后如何处理发生HCV职业暴露后平均感染率约为0.5当前还没有制订医务人员有效地预防HCV的措施暴露于HCV抗体阳性的病员之后,应该进行基线检测,并于暴露后46个月追踪检查HCV抗体和转氨酶;在暴露后46周可做HCV RNA检测,以早期诊断HCV感染,出现急性感染症状后应立即治疗23、被梅毒患者用过的针头刺伤后如何处理是否需要使用青霉素等预防性用药存在一定的争论。中国台湾仍然推荐对发生梅毒职业暴露后的医务人员预防性注射青霉素,并在暴露后3个月回访,追踪检查梅毒抗体24、环境类别类环境包括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类环境包括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隔离室、供应室洁净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类环境包括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类环境包括传染病科及病房25、物体表面的消毒标准、类环境要求物体表面的细菌总数5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类环境要求物体表面的细菌总数10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类环境要求物体表面的细菌总数15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26、空气的消毒标准类环境要求空气中的细菌总数10cfu/m3,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类环境要求空气中的细菌总数200cfu/m3,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类环境要求空气中的细菌总数500cfu/m3,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27、手卫生的消毒标准类和类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应5cfu/cm2,并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孢菌为消毒合格类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应5cfu/cm2,并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为消毒合格类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应15cfu/cm2,并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为消毒合格注:各区域工作的医务人员的手,均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他致病性微生物母婴同室、早产儿室、婴儿室、新生儿室及儿科病房的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上,不得检出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28、医疗用品卫生标准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黏膜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黏膜的医疗用品,细菌菌落总数应20cfu/g或100cm2;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接触皮肤的医疗用品,细菌菌落总数应200cfu/g或100cm2;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使用中的消毒剂100cfu/ml;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29、内镜的消毒灭菌达到灭菌水平的是,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及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是,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等30、感染管理控制各项指标(1)、医院感染发病率 10%(2)、医院感染漏报率 10%(3)、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 0.5%(4)、感染病人病原学送检率 50%(5)、常规器械消毒合格率 95%(6)、无菌物品灭菌合格率 100%(7)、一人一针一管一灭菌执行率 100%(8)、抗感染药物使用率 力争5031、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32、医源性感染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33、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34、消毒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35、灭菌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孢子。36、感染源指病原微生物自然生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