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和平的祈祷(研习 (3).docx_第1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和平的祈祷(研习 (3).docx_第2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和平的祈祷(研习 (3).docx_第3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和平的祈祷(研习 (3).docx_第4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和平的祈祷(研习 (3).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落日 语言建构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密密簇簇(c)顷刻(qn)勋绶(xn)(shu)桅杆(wi) 瘸腿(qu) 昭彰(zho)湔雪(jin) 半晌(shn) 炽热(ch)(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2)2语境辨析法(3)听说十里堡(p)有个堡(bo)垒,好多人去参观过。(4)儿子因应(yn)酬而常常醉酒,母亲心疼不已,发微博向省委组织部部长求助:“我应(yn)该怎么做?”二、写对字形(1) (2)(3) (4)三、积累词语1理解辨析(1)庄严庄重庄严:庄重而严肃。庄重:(言语、举止)端庄稳重;不随便;不轻浮。前者既可指人的神态,也可指重大事物形成的气势、氛围或特定的严肃时刻,范围较广;后者侧重于言谈举止,一般只用于人,范围较窄。(2)注视审视注视:着重指精神集中地看。不仅可以指公开地看,还可以指从侧面或暗中注意观察。对象除了是人或具体的事物外,还可以是抽象的变动的事物。审视:指仔细看,看的目的在于思考并做出判断。审视的对象一般是具体的。(3)目不暇接应接不暇目不暇接:指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主要指只能被动地供人们观赏的东西。应接不暇: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表示主动找来或者似乎主动找来的对象,使人们需要去“应接”。2明确词义(1)天网恢恢:_(2)天理昭彰:_(3)曾几何时:_(4)五光十色:_(5)郑重其事:_答案(1)天道像一个广阔的大网,作恶者逃不出这个网,也就是逃不出天道的惩罚。(2)上天能主持公道,惩恶扬善,善恶报应分明。(3)时间过去没有多久。(4)形容色彩鲜艳、式样繁多。(5)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 语言运用1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有语病,并改正。(1)一时间,中国话、英国话、发音语调略有不同的美国英语以及法国话、荷兰话、俄国话,起伏交错,发出不绝的笑声。改正:_(2)我看见邻近甲板上一个不到20岁满脸孩子气的水手,郑重其事地对他的同伴说:“今天这一幕,我将来可以讲给孙子孙女听。”改正:_答案(1)不合语境,话不能“发出不绝的笑声”,应该为“笑声不绝”。(2)搭配不当,把“看见”改为“听见”。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这天天阴,灰云四罩,海风轻拂。_。_。_,_,_,几乎都是载着各国官兵来“密苏里”号舰参加典礼的。舱面上人影密集,都在注视着“密苏里”号舰小艇往来疾驶如奔马海面上舰船如林,飘扬着美国国旗 艇后白浪如练马达声如猛兽怒吼ABC DC从承接、照应的角度思考。 资料链接见证日本投降的中国记者朱启平朱启平(19151993),浙江嘉兴人。出身江南世家大族,燕京大学高才生。太平洋战争中,他成为活跃一时的随军记者;1945年9月2日在“密苏里”号上举行的日本向联合国投降的签字仪式中,朱启平发回的长篇通讯落日传诵一时,被公认为报道日本投降仪式通讯类作品的“状元之作”,后来还被列入大学新闻教材。其后他又任驻美特派员兼联合国记者,赴朝鲜战地采访,所作通讯享誉海内外。作品:落日鹰扬大海伟大的平凡等。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向全国广播了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的诏书。9月2日上午9时,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举行向同盟国投降的签降仪式。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国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时任大公报记者的朱启平被派往日本横滨现场采访,目睹了当时的场面,写下了这篇新闻界公认的传世之作。通讯通讯是一种较为详细地报道客观事物的新闻体裁。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手法,具体、形象地报道人物、事件或问题。作为常见的新闻体裁之一,它具有真实、新鲜、及时的特征。种类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等。通讯所报道的内容在时间跨度上比较大,要选择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掌握丰富的材料,提炼具有重要意义的主题,围绕主题,抓住矛盾,展开情节,注意细节的描写。常见的结构有按照时间顺序、事物发展的过程安排层次的纵式结构和按照逻辑顺序、事物发展的性质安排层次的横式结构。 文本鉴赏本文结合现场报道了1945年9月2日联合国签字代表团在东京湾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接受投降的仪式,表现出中国人民战胜强敌的民族自豪感,揭示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提醒人们展望前景,激起历史责任感和危机感。答案代表到来投降书脏了 文本深读一、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1第1段采用了何种叙述方式?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叙述方式?_答案采用倒叙手法,首先交代事件的结局,起笔不凡,引人入胜。采用倒叙手法,是由报道内容本身来决定的。在世界历史上,这是一件意义深远的大事,所以有必要将事件做一个总的描述,以显示它的不同凡响。另外,这也符合本文是通讯这一体裁的特点。先给读者一个整体的认识,紧紧地吸引住读者的目光,从而增加了新闻新颖性的特色。2课文开头为什么要强调时间是“9时10分”?强调“距离日本签降代表约两三丈的地方”有什么作用?_答案提到“9时10分”,目的是体现这次投降仪式意义的重大,值得记入浩瀚的史册,因为随着日本军国主义的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才真正结束。同时也体现一种气势,收到庄严肃穆的效果。强调地点之近,既说明“我”是日本投降签字仪式的见证者,又突出了新闻的现场感与真实性。二、阅读课文“签字场所”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3第1段,作者是如何介绍签字会场布置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_答案签字会场的布置,属静态描写。作者在描写时以空间为顺序,以桌子为中心、为参照。先指出签字桌的选定、装点、放置的状况及物品的安排和布置,再写参加签字仪式的人的位置。这样做能让读者弄清人物在受降仪式中所处的方位,也把前面所说的简单、庄严、肃穆的特点具体化了。三、阅读课文“代表到来”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4第1段中,为什么将徐永昌将军排在出场的第一位呢?请结合有关历史,回答这一问题。_答案二战中,中国是所受灾难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南京大屠杀震惊世界;而中国的十四年抗日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浓重的一笔,中国为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因此,中国代表有权利、有资格站在代表的前列,接受日本帝国主义的投降。四、阅读课文“仪式开始”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5作者对日本人签字时的动作做了较为具体的描写,这是为什么?两个人的动作特征分别表现了他们怎样的心理状态?_答案描写具体细致是因为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需要载入史册的情节。对重光葵的一连串动作描写,写出了他内心的沉重和表面的故作镇静他想用遵守外交礼节、保持外交家风度的种种动作来掩饰其内心的沮丧和精神的崩溃;对梅津美治郎的动作描写则揭示了他想赶快结束这使自己极为尴尬的场面的心理状态。五、阅读课文“投降书脏了”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6落日这篇通讯,报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盟军接受日本投降的仪式。仪式是在上午举行的,为什么却以“落日”为题?_答案“落日”有双关意义。作者在参加盟军的受降仪式以后,就到横须贺港另一条军舰上去写作这篇报道,写完时正是落日时分。朱启平触景生情,就以“落日”为题,点出写作背景和时间。另一方面,日本国名中有“日”字,国旗是太阳旗,以此表明日本军国主义的失败。六、总览全文,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7日本签字投降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我们今天再读这篇通讯还有意义吗?_答案(示例一)有意义。人们总是习惯于牢记胜利、成功和辉煌,而遗忘失败、伤痕和屈辱。殊不知,痛定思痛才是民族复兴的开始。只有牢记历史,尤其是屈辱的历史,才能时刻警示我们前进。(示例二)有意义。今天的日本,面对侵略中国的历史,毫无悔改之意,甚至连当年的罪行也不承认。日本右翼分子一心想要复辟军国主义。他们做出一系列事情,诸如参拜靖国神社、篡改教科书内容等,其意图昭然若揭。今天,重新阅读关于当年日本签字投降的通讯,可以激起我们的爱国之心。我们要牢记历史,用历史事实戳穿侵略者的谎言。 写法借鉴1写作特色巧妙的“点面结合”这篇文章采用了点面结合、步步推进的方法,先用大背景作烘托,从“签字场所”到“代表到来”到“仪式开始”到“投降书脏了”,再像电影、电视镜头组接一样,镜头前推,画面由远景到中近景再到特写镜头。这样安排,既注意到了面,又能够突出要着重把握的那个点;既抓住了中心,又能网罗有助于表现中心、饶有风趣的材料组合为一个整体。2写法指导点面结合“三要”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最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运用“点面结合”要做到“三要”:(1)要抓准“点”。选择那些最能体现场面特点的人、事、景物进行详细描写。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体现了深度。(2)要写好面。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要顾及大局,体现广度。(3)要“点”“面”有机结合。这样,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最充分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抒发感情。3迁移运用请你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写一个150字左右的校园生活场景。_【参考示例】跳绳比赛真有趣!随着一声哨响,同学们快速地甩动手中的绳子,飞快地跳起来。你看刘洋,挺直了腰板,手不停地甩动着绳子,脚不停地跳,活像个腿脚利索的小猴子。他的铁杆哥们都扯着嗓子喊:“洋子,加油!”再看看那边的小敏,脚被绳子套住了,她在那儿急得脸通红。“嘟”一声哨响,比赛结束了。人群中传来一阵阵欢呼声:“刘洋,牛,一百二十三个!” 素材采撷1素材积累关于十四年抗战中中国的损失,抗战胜利后,抗战赔偿委员会做出的中国责令日本赔偿损失之说帖指出,沦陷区有26省1 500余县市,面积600余万平方千米,受战争迫害的人在2亿以上。自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至战争结束,我军伤亡331万余人,人民伤亡842万余人,其他因逃避战火,流离颠沛,冻饿疾病而死伤者更是难以计数。直接财产损失313亿美元,间接财产损失204亿美元,此数尚不包括东北、台湾、海外华侨所受损失及41.6亿美元的军费损失和1 000多万军民伤亡损失。此外,“七七事变”以前中国的损失未予计算,中共敌后抗日所受损失也不在内。经过中国历史学家多年研究考证、计算得出,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共伤亡3 500多万人,中国财产损失及战争消耗达5 600余亿美元。【应用角度】“热爱和平”“和谐”“忘记意味着背叛”等。2素材应用天空渴望的和平,是穿着一身蓝;森林渴望的和平,是披着一身绿;阳光渴望的和平,是如钻石般耀眼的光芒;而我所渴望的和平,是希望世界上没有战争。战争带来的往往只有流血、受伤和死亡。我们要维护和平,反对不义战争。在朱启平的落日中,我们知道了,多少英勇的中华儿女战死疆场,那滚烫的鲜血换回了那沉睡多年的记忆和平。今天,我们正踏着无数烈士的鲜血,构建美好的和谐家园。因为我们知道,和谐是公平,和谐是正义,和谐是人人享有的阳光,和谐是清澈的水和洁净的空气,和谐是自然向我们展示的一道最美丽的风景线。 群文阅读导读:“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落日结合报道现场表现出了中国人民战胜强敌的民族自豪感,揭示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激起人们的历史责任感和危机感。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则站在民族的高度立意,给人一种大气磅礴的感觉,强调几千年来积淀而成的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湮没,境界高远。别了,“不列颠尼亚”再现了香港回归祖国的瞬间,记录了这一庄严神圣的时刻。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有人说,时间是治愈伤痛的最好药物。因为时间抹平了伤痛的沟渠,风干了伤痛的记忆。可我想说,历史上那壮怀激烈的一幕幕永远不会被时间风化,因为那承载着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楚大夫屈原沉吟泽畔,若有所思。怀王外欺于张仪,内惑于郑袖,蒙蔽视听,听信谗言。国将不国,坚贞的屈原心急如焚,怎奈回天无力,于是怀着一腔忠诚投进了汨罗江。流水高山心自知,屈大夫那一腔爱国之情至今让我们唏嘘扼腕,感慨万千。庄周著书立说,鼓瑟而歌,他愿做一条曳于泥潭的鱼,他愿在江边守着自己心灵的月亮树。他狂放、坦荡,不拘于时,独自坚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或许,庄子的处世行为我们无法参悟,但那面对挫折坦荡的心地、豁达的胸襟,却让我们深深折服。还记得那个身陷囹圄仍著书不辍的司马迁吗?他遭受的是何等的奇耻大辱,但却咽下了所有的血与泪。在那个名节高于生命的年代,他痛苦煎熬的内心独白谁又会理解呢?可就是这个孱弱的文人,怀揣着心中的梦,书写下了名垂青史的史记。也许,他的行为不被人理解,甚至为人所唾弃,那呕心沥血的史记,却是最好的心路写照。漫溯历史的长河,我们不会忘记北海牧羊十九载的苏武,不会忘记希望“了却君王天下事”的辛弃疾,更不会忘记在赤壁独自长吟的苏轼:他们是中国文人的铁的脊梁,他们传递着古老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历史上那些顽强不屈为了中华民族而抗争的人们不会被淡忘,那些前赴后继的英雄们不会被忘却,那些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更不会被历史所湮没。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那关于爱国的记忆、民族的记忆、英雄的记忆会常驻我们心间。它们告诉我们该如何做人、如何处世;它们教会我们奋斗,教会我们坚强,教会我们为中华复兴而读书。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杨兴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5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7点45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156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