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林业科学》论文投稿指南 (1).doc_第1页
《南方林业科学》论文投稿指南 (1).doc_第2页
《南方林业科学》论文投稿指南 (1).doc_第3页
《南方林业科学》论文投稿指南 (1).doc_第4页
《南方林业科学》论文投稿指南 (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稿件要求1来稿要求1.1内容须兼具真实性、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文字精炼、条理清晰。一般篇幅不超过5000字。理论与应用研究论文(A)、实用性成果学习实践总结(B)、业务指导管理类文章(C)均要在正文前附200宇左右摘要及3-8个关键词和英文题名、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不应出现图表、冗长的数学公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缩略语。1.2请附第一作者或主要执笔者简介,格式为:姓名,性别,专业技术职务,学位,研究方向(任选)。1.3作者名下应标明工作单位,包括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在其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1.4A、B、C三类文章请标注中图分类号;获得基金资助项目的文章应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加注其项目编号;基金项目名称应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多项基金项目应依次列出。1.5来稿务必字迹清楚,简化字以国务院公布的简化字表为准;度量衡采用我国法定计量单位,面积单位请用hm(公顷)或m(平方米),材积用m(立方米)。公式、外文及其符号的大小写、正斜体以及希腊文和拉丁文学名等务必用印刷体书写,上、下角的字母、数码和符号其位置高低应有明显区别;植物、树木病虫名称后请附拉丁学名。1.6稿中图表请尽量简明扼要;表格须画在白纸上采用三线表不用竖线。插图用黑墨水在绘图纸上清绘,图中文字请剪贴印刷体小号字;原稿上须留出插图的相应位置。1.7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如下。1.7.1专著M、论文集C、学位论文D、报告R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1.7.2期刊文章J序号 自主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1.7.3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1.7.4报纸文章N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 (年月日)(版次)1.7.5国际、国家标准S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1.7.6专利P序号 专刊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年月日)2投稿与稿件处理2.1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来稿要求,并逐项修改、补充有关内容。2.2文稿要求发电子稿,以计算机A4纸型通栏排版,并以电子邮件方式投稿到,,并注明详细的联系方式。2.3来稿请勿一稿多投,责任自负,稿件一经录用,缴纳论文发表费后即安排发表;倘2个月内未收到录用通知者,可自行处理。2.4本刊现已入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lnfo)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凡本刊录用的稿件,将一律由本编辑部统一纳入。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稿酬一次性给付(包括本刊印刷版、光盘版和网络版稿酬),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人,请在来稿时声明,本刊将作适当处理。二、论文格式标题(居中,小二黑体) 作者姓名(五号楷体,不同单位作者根据单位序号标右上标)作者单位,城市,邮编【六号,宋体,2个及以上单位用分号隔开并标明序号,如(1.&;2.&)】中文摘要:摘 要:该文给出了一种(小五号,楷体,摘要两字小五号黑体)关键词:南方铁杉;武夷山;江西(3-5个,小五号,楷体,用分号隔开,关键词三字小五号黑体)中图分类号:按最新版分类法标注分类号英文摘要:English Title(四号Times New Roman字体,标题首字母为大写,加粗)Authors name(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姓和名第一个字母大写)Authors unit(六号Times New Roman字体)Abstract:(小五号Times New Roman,加粗)Content (与中文摘要同,小五号Times New Roman 字体)Key words(小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 35个(与中文摘要同)作者简介:【格式为:作者简介:姓名,性别,专业技术职务,学位,研究方向(六号宋体,作者简介四字为六号黑体)。E-mail:(六号,Times New Roman)】1 一级标题(小四号,黑体)正文(五号宋体,段首空两汉字字符,行距固定值16磅,通栏排,页边距:左右各2 cm,上下各2 cm)1.1 一级子标题(小四号,楷体)1.1.1二级子标题(五号,楷体)图表的标注:图片的标注在图片下方(标注为小五号,黑体,居中;图片内容为小五号,宋体);表格的标注在表格上方(标注为小五号,黑体,居中;表格内容汉字用宋体,数字英文用Times New Roman,罗马字用Symbol。字号:小五号);图和表均要附上英文标题(Times New Roman字体小五号,句首字母大写加粗);图表备注用6号宋体,备注也要附上对应英文翻译。参考文献:(小五号,黑体)1张连翔,黄丽华,李杰,等.林木胸径与材积的关系Logistic衍生模型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1,29(2):99-101.(小五号,汉字用宋体,英文和数字用Times New Roman字体,标题符号均用英文/半角状态符号, 卷期号及文章起止号必须列出)231-3.用小五号宋体三、范文:闽粤栲人工林生物量垂直分布特征研究收稿日期:2013-10-28 作者简介:林晓芳,女,林业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资源培育与保护工作。E-mail:441901574林晓芳(福建省尤溪县林业局西城林业站,福建 尤溪 365114)摘 要:通过对11年生闽粤栲人工林生物量垂直分布特征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标准木各器官的生物量以树干最大,树叶最低,各器官生物量高低顺序依次为干部(47.56%)枝部(25.71%)根部(15.79%)叶部(10.94%)。林分不同层次的生物量以乔木层最大,达363.89 t/ hm2,其次为凋落物层,达36.12 t/ hm2,灌木草本层较低,为29.67 t/ hm2;各层生物量分配率高低顺序依次为乔木层(84.66%)凋落物层(8.41%)灌木草本层(6.91%)。关键词:闽粤栲; 人工林; 生物量 分类号:S79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505(2014)01000003Research of vertic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astanopsis fissa plantations biomassLin Xiaofang (Xicheng Forest Station of Fujian Youxi Forestry Bureau, Youxi Fujian 365114, China)Abstract: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f vertic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11 years Castanopsis fissa plantations biomas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uring the biomass of different organs of standard wood, tree trunks was the biggest, leaves was the lowest, the order of each organs biomass was as follow: trunk (47.56%) branch (25.71%) root (15.79%) leaf (10.94%). In stand biomass of different levels, the tree layer was the largest up to 363.89 t/hm2, followed by litter layer, 36.12 t/hm2, low was shrubs herb layer at 29.67 t/hm2; order of biomass allocation rate at each layer was as follow: tree layer (84.66%) litter layer (8.41%) shrub herb layer (6.91%). Key words: Castanopsis fissa; plantation; biomass闽粤栲(Castanopsis fissa)又称黎蒴栲、大叶栲、裂斗锥等,是壳斗科栲属常绿乔木,分布于福建、广东、云南、广西及贵州、湖南、江西等省区1-3。是壳斗科栲属中较喜暖的一种,也是福建省壳斗科常绿种类中唯一的喜光树种,对立地条件要求不严,适生于红壤山坡地上3。幼苗能耐适当遮荫,深根性树种,萌芽力强,初期生长快,往往能在短期内形成纯林,对区域内受损景观的修补和受干扰生境的恢复起着良好的作用3,是营造用材林、薪炭林、食用菌原料林、水源涵养林和荒山绿化的优良树种1-3。目前,国内有关闽粤栲的研究报道不多,仅见黄清麟、管大跃、李少青、雷先珠等对闽粤栲的丰产性、萌芽林分结构和生产力、天然林生物量、造林效果等方面的研究1-5,尚未见闽粤栲人工林生物量方面的研究。本文通过对12年生闽粤栲人工林生物量垂直分布特征的调查,分析闽粤栲人工林生物量的垂直分配规律,旨在为科学营造闽粤栲提供理论参考。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福建省尤溪县西城镇音头村57林班6大班4小班,该区地处东经11781186,北纬258264,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海拔180450 m,年平均气温15.819.6,年降水量1 4001 800,无霜期231297 d。土壤为山地红壤,土层厚度1 m,腐殖质层中等,坡度1825。造林前地类为杉木采伐迹地,造林时间2002年,造林面积6 hm2,初植密度为2 505株/hm2;造林后按照常规营林措施进行抚育管理。2 林分生物量调查测定方法2.1 乔木层生物量测定2012年7月进行林分生物量调查。在林分上中下坡设置20 m20 m标准地3个,在标准地内进行每木检尺,实测胸径、树高等指标。根据标准地的平均树高和胸径选取标准木1株,采用“分层切割法” 将标准木以1 m作为一个区分段,测定各区分段树干、树皮、枝、叶的生物量鲜重,并抽取干材、树皮、根、枝、叶样品,在室内105 下烘干至恒重,测算干鲜重比 6-7。将地下树根(含树桩)部分全部挖出,称重,并取样,树干分段取圆盘,在室内105 下烘干至恒重,测算干鲜重比。根据标准木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物量推算标准地乔木层生物量及单位面积乔木层生物量。2.2 灌木草本层生物量测定在每个标准地内按对角线设置2 m2 m的样方3个,记载样方中的灌木草本的种类、高度和覆盖度,砍倒后全部实测鲜重,并在各样方中抽取样品,在室内105 下烘干至恒重,测算干鲜重比。并推算标准地灌木草本层生物量及单位面积灌木草本层生物量 6-7。2.3 凋落物层生物量测定对灌木草本调查样方的凋落物进行收集,测定凋落物的鲜重干重,并推算标准地凋落物层生物量及单位面积凋落物层生物量。试验数据采用DPS v7.55版统计软件进行比较分析。3 结果与分析3.1 闽粤栲标准木生物量的垂直分布经调查,11年生闽粤栲平均胸径达12.7 cm,平均树高达10.8 m,平均枝下高4.4 m。从闽粤栲标准木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垂直分布看,树干最大,干重达34.12 kg,占总生物量的47.56%,其次为树枝,干重为18.45 kg,占25.71%,最小的为树叶,干重仅为7.85 kg,仅占10.94%;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干重达60.42 kg,占总生物量的84.21%。树根的生物量干重为20.09 kg,占总生物量的15.79%。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干重与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干重比值为31(表1)。试验调查数据经方差分析及显著性检验,闽粤栲标准木地上部分生物量垂直分布的各项指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相关指标及分析检验结果见表2。表1 闽粤栲标准木各器官生物量垂直分布测定指标Tab. 1 Measurement indicators of biomass vertical distribution in organs of Castanopsis fissa standard woods部位鲜生物量/ kg干生物量/ kg干生物量比值/ %干66.2534.1247.56枝39.4418.4525.71叶16.797.8510.94根20.0911.3315.79合计142.5771.75100.00表2 闽粤栲标准木生物量垂直分布的方差分析及显著性检验Tab. 2 Variance analysis and significant test of biomass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C. fissa standard woods指 标差异来源平方和自由度均 方F 值鲜生物量处理间30.9775310.3258205.6280*处理内0.401780.0502总变异31.379211干生物量处理间15.873335.2911377.2850*处理内0.112280.0140总变异15.985511干生物量比值处理间22.132737.3776228.2290*处理内0.258680.0323总变异22.391311注: F0.01(3,8)7.59 * 表示差异极显著Note: F0.01 (3.8) = 6.01 * * indicate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3.2 闽粤栲林分不同层次的生物量分配从整个林分来看,乔木层生物量是林分生物量的主要部分,为363.89 t/hm2,占林分总生物量的84.66%;灌木草本层为29.67 t/hm2,占林分总生物量的6.91%;凋落物层生物量超过了灌木草本层,达36.12 t/hm2,占林分总生物量的8.41%;生物量的高低顺序依次为乔木层凋落物层灌木草本层(表3)。试验调查数据经方差分析及显著性检验,闽粤栲林分不同层次的生物量分配的各项指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相关指标及分析检验结果见表4。表3 闽粤栲林分不同层次生物量的分配指标Tab. 3 Allocation indicators of different levels biomass of C. fissa stand 林分层次生物量/ t/hm2生物量比值/ %乔木层363.8984.66灌木草本层29.676.91凋落物层36.128.41林分合计429.71100.0表4 闽粤栲林分不同层次生物量的方差分析及显著性检验Tab. 4 Variance analysis and significant test of different levels biomass of C. fissa stand 指 标差异来源平方和自由度均 方F 值生物量处理间282153.28382141076.64193465.6770*处理内732.72251840.7068总变异282886.006320生物量比值处理间106.8805253.440210613.3840*处理内0.0906180.0050总变异106.971120注: F0.01(2,18)6.01 * 表示差异极显著Note: F0.01 (2,18) = 6.01 * * indicates significant diffe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