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指导的有效性.doc_第1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指导的有效性.doc_第2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指导的有效性.doc_第3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指导的有效性.doc_第4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指导的有效性.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论文绽放“朗读”魅力 -浅谈语文教学中朗读指导的有效性 摘 要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因而我们应该充分运用朗读的作用,努力优化朗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表情,在读中传意,在读中提高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提高语文基本素养,从而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本文从“准确解读文本,夯实朗读基础”、“ 提供外部辅助,架好朗读桥梁”、“ 授予正确方法,掌握朗读技巧”三方面谈谈我对教学中的朗读指导策略。尽管以管窥豹,还是希望能对老师们有所启迪。关键词朗读指导 技巧 有效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新课标也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朗读历来是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每篇课文都少不了。但我们深入课堂教学后发现,当前的朗读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唱读,破词破句等。鉴此,我结合日常教学实践,谈谈对学生朗读训练的些许探索,供同行们商榷。一、准确解读文本,夯实朗读基础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准确解读文本,把握文本内涵,是朗读这种创造性活动的基础和前提。1.朗读的过程,是理解的过程在理解过程中,我们要慢慢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初读、细读、品读,从字里行间找寻课文的内在含义,尽量让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理解。如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接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从表面看来,这段文字描绘的是一幅多么令人愉快的画面。小女孩终于可以跟爱她的奶奶一块到一个极为美好的地方去了。但学生如果用欢快愉悦的语调去读这一段文字就错了!这说明他没有领会文本的内涵,没有走进小女孩的心里。这时只要老师点拨一下:她的奶奶已经死了,一个死人把小女孩抱起来,带走了,这意味着什么呢?小女孩所向往的是怎样的地方呢?孩子们一下子就会领悟到卖火柴小女孩是多么可怜,命运多么悲惨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生活对小女孩来说只能在梦中实现,这也只是小女孩的美好向往而已,她最终在寒冷、饥饿中死去。于是,在重新朗读的时候,孩子们那种沉重,那种悲伤,那种同情的复杂的情感就流露出来。2.朗读的过程,是发现的过程当前,课堂上经常出现这样两种朗读现象:一是有的朗读,听起来也有抑扬顿挫的变化,可就是打动不了听众。这并不是作品本身的问题,而是朗读者对作品的“发现”还太浅薄,没有真正走进作品,只在那里一味地“挤”情、“造”情。二是念书腔和唱书腔。有些老师,特别喜欢让大家齐读,但又缺少有效的指导,误以为只要声音大、调门高就是成功。每句话不论是否有什么含义,统统找到一处重音加以强调,不管文章基调如何,始终用激昂洪亮的声音表现。这样很容易产生一种朗读的惰性,为了求得统一,大家彼此迁就,慢慢习惯于一种调子,慢慢不去思考文字背后的内涵,更不会对课文有所发现,而获得独特的感受了。事实上,对文字作品的分析理解,必须伴随着对文本的独特感受对文本的发现。因此,在朗读过程中,要借助作品文字的形象性,去看到、听到、闻到、触到,并且还要融进作为自己,作为朗读者的态度和情感。曾在杭州的“千课万人”中,窦桂梅老师上的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一课,让我记忆犹新。尤其是在第二课时,为了引导学生发现林冲和洪教头两人性格特点的差异,窦老师让学生投入到一段段有目的地朗读,一遍遍有意识地朗读,一个个有特色地朗读。“来,来,来”狂妄,骄横和无理的洪教头,“不敢,不敢。”知礼、谦让的林冲,跃然纸上而活生生地站在学生面前。尤其是指导“来,来,来”的朗读,窦老师引导学生,可以把前面两个连起来读,又可以把后面两个连起来读,还可以一字一字地读,可以由轻到重地读,也可以由重到轻地读。学生在一遍又一遍入情入境地朗读中,读出了人物不同的神态,不同的性格;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中,读懂了林冲和洪教头。这个过程,是学生学会朗读的过程,是学生与文本人物对话的过程,更是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的过程。二、提供外部辅助,架好朗读桥梁1.联系生活实际我们教材中所选入的课文有一部分十分贴近学生生活,文本中所描述的场景是许多孩子已有的感情经历,教师就要借此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积极进行引导。如五年级下册教材中的儿童诗两首, 诗中摄取了儿童生活熟悉的生活画面:街角看书,溪上垂钓,水中戏水。全诗洋溢着浓浓的现代气息,表现了儿童童年生活的快乐。在文本的朗读之前,先让学生交流曾经你在钓鱼时,你在戏水时的情景,学生那种快乐,那种钓到鱼的喜悦之情表露无遗。此时引导他们体会作者的心情,那么这时学生的朗读就自然呈现出喜悦和兴奋之情。2.巧用电教媒体在朗读教学中,有些课文内容离孩子们的生活较远,学生朗读不是一下子就能读好,虽然经老师反复指导,已经读通顺了、流利了,但是却读不出文章蕴涵的感情。如狼牙山五壮士一课,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件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尤其是“顶峰歼敌”的句子,更是文本精髓所在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的壮烈豪迈的口号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五壮士为什么这样恨敌人?该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这句话?学生的回答这只不过是“因为敌人侵略了我国,”“用痛恨的语气来读”等笼统的回答,内心还是无法体会到英雄们那种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的献身精神,朗读自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后来,我将电影南京大屠杀里的一些片段剪辑出来给学生看,学生看了那些日本屠杀中国人的血淋淋的场面后,无不流露出对日本鬼子的痛恨,有的甚至摩拳擦掌,咬牙切齿。这时,我趁机说:“同学们,这就是日本鬼子犯下的滔天大罪,视中国人为草木,在中国的大地上实行烧光、抢光,人民群众受尽了他们的凌辱,此时如果敌人站在你们的眼前,你的心情怎样呢?听这么一点拨,学生们仿佛就是五壮士中的一员,置身于狼牙山山顶,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把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绘声绘色地传达了出来。3.运用联想和想象在理解感受作品的时候,有些时候需要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让学生进入文中的情境,体验文本中的角色,使作品的内容在自己眼前活起来,这样就在学生与文本间架起了一座朗读的桥梁。学习鸟的天堂,即使没有去过南国,即使没有看过大榕树们,我们也依然可以用生活中的所见,迁移联想到大榕树的样子。比如,事先让学生查资料,了解榕树,再观察满树绿叶的样子,让绿叶、榕树的形象在学生的脑中活动起来。这样,学生们仿佛就亲眼看见: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于是,孩子们内心里早就和作者一样,甚至他们就是作者,坐在一条小船里,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还不时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的留恋之情溢于言表,“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就这样,通过深入地理解、丰富地想象和真挚地感受,使己动情,从而也使人动性,朗读的魅力就此彰显出来。三、授予正确方法,掌握朗读技巧在对朗读材料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感受后,又该怎么克服“心中有,口中无”的表达障碍呢?掌握一些朗读技巧可以让我们的朗读事半功倍。1.语调须读正确对不同文章中不同的情感,语调的处理也不同。是高昂振奋的语调,还是沉重悲痛的语调;是孩子们淘气嬉闹的语调,还是老一辈安慰规劝的语调,都是要根据文章的内容而定。如慈母情深一课: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学生在读的时候,把“我的母亲”读成了高昂的语气。仔细揣摩作者当时的心情,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并不是在直接地赞颂自己的母亲,而是惊讶于母亲是在这么恶劣的工作环境中劳作而表现出的一种难以表达的复杂心情,所以在朗读时,我们的语气应该是深沉的、感动的。领会了这一点后,我们就能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读的到位,读的恰当。所以,我们在备课朗读时,要读到文本里边去,揣摩作者的用意,把自己与作者,与文本融为一体,这样就能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本,让学生和作者、文本融为一体,达到一种心灵的沟通和熏陶。2.语速须读适当情感的正确表达一般通过语速、语调来实现,语速大体分为快速、中速、慢速三种情形。表现欢畅、兴奋、紧张、急切、激动、惊奇、恐惧、愤怒的心情。或者用于叙述急剧变化的事物与惊险的场景,速度可以快些(快速);用于平常的叙事,或者感情和情节变化不大的场合,速度应该比人们平常讲话的速度要慢一些(中速)表现宁静、沉重、悲伤、忧郁等速度应该慢一些(慢速)。如白鹅第四节: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在指导朗读时,要求学生用一般的速度读“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以较快的语速读“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再慢慢地读“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3.停连须读合理这里的“停”,指的是停顿;“连”指的是连接。“停连”,指的是朗读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朗读中,在作品的组成部分之间、段落之间、层次之间,乃至句子、词组、词语之间,都存在着声音的停顿和连接。停连是有声语言表情达意的重要方法。无论停或连,都是依文章思想感情的变化决定的,不可随意。是的,当断不断,就会反受其乱;该连不连,就会语意不全。听者要求于朗读者的是,连到好处,停在妙处。如:闯王一边一个亲兵持枪而立。表达只是一个亲兵的意思,应该这样读:闯王一边一个亲兵持枪而立。可如果要表达有两个亲兵的意思,应该这样读:闯王一边一个亲兵持枪而立。4.正确处理重音该怎样去处理重音呢?有的学生一遇到感情比较强烈的句子,就认为该读重音,重音就是读得大声、快而激昂。其实这是不一定的。重音的处理既要注重声音形式,又要注重内心体验;既要注重表层的技巧,又要注重语言环境中的内蕴。有时重音轻读,表达的效果更强烈。如再见了,亲人中小金花跺着脚说的一句话:“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学生往往读得快而高昂,像在喊口号。其实,体验小金花内心的沉痛,一字一句读得缓慢而低沉,字字有力,声声有情,更富有感染力。叶圣陶先生说:“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