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悦熙园住宅小区新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doc_第1页
海悦熙园住宅小区新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doc_第2页
海悦熙园住宅小区新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doc_第3页
海悦熙园住宅小区新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doc_第4页
海悦熙园住宅小区新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1、总 则1.1 项目由来中山市坦州镇”海悦熙园”住宅小区新建项目位于中山市坦洲镇十四村界狮南路(N221454.00,E1132903.28,地理位置见图1-1,四周情况详见图2-1),由中山市龙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投资总金额共19000万元。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项目总用地面积36666.50平方米,建筑面积107094.27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91637.00平方米,包括住宅区建筑面积85585.99平方米,商业建筑面积5387.96平方米,其他建筑面积663.05平方米(其他建筑面积含物业管理用房、消防控制中心、电器设备房、消防控制室);地下建筑面积为13520.90平方米,包括住宅架空面积1936.37平方米。项目绿化率占35.28%,建筑密度为23.87%,容积率为2.5%。规划居住户数为868户,规划停车位680个。本项目共有8栋建筑,1-2栋为17层,3-8栋为18层。为了科学、客观地评价项目建成后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等相关规定,本新建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从环保角度论证建设项目的可行性。为此,中山市龙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委托宜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进行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宜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接受委托后,到项目选址进行了现场踏勘,并根据国家、省、市的有关环保法规及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编制海悦熙园住宅小区新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2 评价目的及原则1.2.1 评价目的编制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目的是查清该项目拟选址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针对本项目工程特点及产生的环境污染特征,分析并预测项目建设过程中及建成投入使用后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并对不利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治措施及对策,通过对建设项目的环境方面的分析,最后在环境方面对该建设项目的建设是否可行作出明确的结论,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1.2.2 评价原则针对性。针对拟建项目的项目特征、排污特征和周围地区的环境特征,合理确定评价区域、评价因子、评价范围,突出重点,抓住危害环境的主要因素。实用性。评价工作的各研究工作成果要确实做到:为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为项目引进提供环保指引;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数据和可行方案。1.3 编制依据1.3.1 全国性法律法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修正);(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修订);(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修订);(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1日);(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年);(9)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修正);(10)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1998年12月);(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 年11月29日);(1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年10月1日);(13)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1996年8月3日);(14)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1990年12月5日);(15)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文);(16)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2006年5月29日);(17)关于落实新建住房结构比例要求的若干意见(建住房2006165号)(2006年7月6日);(18)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1年3月27日);(19)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2005年11月10日);(20)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2005年5月31日);(21)关于加强环保审批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的意见,(2006年7月6日);(22)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6月29日);(2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实施);(24)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7年10月)。1.3.2 地方性法规依据(1)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04年修正);(1)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2005年1月);(2)广东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粤府办201148号);(3)广东省碧水工程计划(粤府办(1997)29号文);(4)广东省蓝天工程计划(粤府办(2001)7号文);(5)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粤环201114号);(6)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水质保护条例(1998年12月);(7)广东省城市垃圾管理条例第116号(2001年9月);(8)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2004年1月);(9)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修订版)(2005年2月18日);(10)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年);(11)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大气污染防治办法(2009年5月1日起施行);(12)广东省用水定额(试行)(2007年1月);(13)广东省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条例(2007年7月);(14)广东省建设项目环保管理公众参与实施意见(粤环200799号);(15)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4-2020年);(16)中山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保护规定(中府199851号);(17)关于修改中山市城镇环境噪声管理规定等4项规范性文件的通知(中府199843号);(18)关于控制城区饮食服务业使用燃料种类的通知(中府199980号);(19)关于控制机动车排气污染的通知(中府1999135号);(20)印发中山市镇村河涌水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的通知(中府200059号);(21)中山市内河涌管理规定(中府200252号);(22)中山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中府办20034号);(23)中山市水功能区管理办法(2008年);(24)关于加强江河两岸环境综合整治的通告(中府办20038号);(25)关于加强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意见(中委20032号);(26)关于征收建筑施工噪声超标排污费的通知(中环200416号);(27)中山市生态市建设规划(2005-2020)(2004年12月26日);(28)中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2004年);(29)中山市环境保护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山市环境保护局,2011年3月);(30)中山市市域环境卫生控制性规划2005-2020(修编)(2005年);(31)中山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2009年版);(32)中山市坦洲镇总体规划(2002-2020);(33)中山市坦洲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34)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2年本)(35)广东省城市垃圾管理条例(2002年)(36)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39号)(37)关于印发广东省地下水功能区划的通知(粤水资源200919号)1.3.3 行业标准及技术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环境(HJ/T2.3-93);(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HJ2.2-2008);(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HJ610-2011);(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7)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原则与方法(GB/T130201-91);(8)制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原则与方法(GB/T3839-98);(9)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GB50325-2001);(10)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1642002);(11)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1.3.4 环境质量标准与污染物排放标准(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3)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94);(5)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7)广东省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GB44/27-2001);(8)恶臭污染物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9)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10)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11)营运期商业活动执行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中的2类标准;(12)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20891-2007);(13)项目边界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2类标准。1.3.5 其他资料(1)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图纸及相关技术资料;(2)”海悦熙园”住宅小区新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委托书;(3)建设项目的国有土地使用证;(4)监测数据。1.4 控制污染与环境保护目标1.4.1 控制污染目标(1)水环境控制本项目外排污水中主要污染物CODcr、BOD5、NH3-N、SS、动植物油等的排放,保护纳污河道前山水道的水环境质量不受到明显的影响。(2)环境空气控制本项目主要外排大气污染污染物SO2、NOX、PM10、油烟等的排放,保护评价区内的环境空气质量达到该区的环境空气功能区划要求。(3)声环境确保该建设项目在建设期间和建成后其周围的居住区有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保护评价区内声环境符合该区的声环境功能标准。(4)固废主要控制本项目生活垃圾的排放,不破坏当地景观和生态环境等。1.4.2 环境敏感点经实地调查,周围主要环境敏感点见表1-1,图1-1和图1-2。表1-1主要环境敏感点一览表序号敏感点名称性质规模所处方位与项目边界距离环境保护控制目标1海悦城邦一、二期居民3000人东海悦城邦一二期与海悦熙园边界紧靠,其建筑物之间距离约40m环境空气质量二类区,声环境质量2类区2丽珠花园居民2000人东295米3增棚围村庄500人西南720米4大肚围村庄300人北362米5旧低围村庄500人东770米6南沙湾村庄1000人南940米7造贝村村庄1000人东南1000米8十四村小学学校500人东1200米1.4.3 环境保护目标(1)水环境保护目标控制本项目外排污水中主要污染物CODcr、BOD5、NH3-N、SS、动植物油等的排放浓度和排放总量。前山水道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2)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控制本项目主要外排大气污染物油烟、SO2、NO2、PM10等的排放,保护评价区内的环境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3)声环境保护目标确保该建设项目在建设期间和建成后其周围有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保护评价区内的敏感点声环境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4)生态保护目标保护该项目建设地块的城市生态环境,使其能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创造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1.5 项目所在区域功能区划1.5.1 水环境功能区划根据广东省水功能区划、中山市水功能区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前山水道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类标准。1.5.2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根据中山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保护规定,评价区环境空气区划为二类区,空气环境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1.5.3 声环境功能区划根据中山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以及项目拟建地的具体情况,拟建项目声环境属于2类区。噪声排放执行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中2类标准。1.6 环境评价标准根据该项目性质和特点以及项目所在地区自然与社会环境特征,为保护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执行的环境评价标准如下:1.6.1 质量标准(1)项目产生的生活污水、粪便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经市政管网排到坦洲镇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排放到前山水道,前山水道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类标准。纳污河流的环境质量标准详见表1-3,各河流地理位置关系见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图1-1)。(2)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3)声环境执行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2类区标准。1.6.2 排放标准(1)本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属于坦洲镇污水处理厂集污范围,建设项目产生的生活污水经预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执行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二时段三级标准,具体见表1-6。(2)废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广东省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二时段二级标准,见表1-7。小区污水预处理系统臭气和垃圾收集点恶臭气体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二级标准,即氨1.5mg/m3和臭气浓度20(无量纲)。备用发电机(功率600KW)排气筒废气排放执行广东省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二时段二级标准。(3)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营运期噪声排放执行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2类标准。1.7 主要评价内容及评价重点1.7.1 本次评价内容工程概况及工程分析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影响分析建设施工期影响分析及预防措施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景观环境影响分析及水土保持方案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污染防治措施及其可行性分析公众参与1.7.2 评价重点根据本项目污染物排放特征及项目所在地环境质量现状,本项目评价重点定为:1、工程分析2、施工期影响分析及预防措施3、污染防治措施 1.8 评价等级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2.1-2011)、(HJ2.2-2008)、(HJ/T2.3-93)、(HJ2.4-2009)的要求,结合项目工程特点和区域环境特征,本评价工作等级按如下确定。1.8.1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本建设项目主要大气污染源为机动车废气,其大气污染物有SO2、NO2、PM10等。根据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 的计算公式为:Pi=Ci/Coi100%Pi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Coi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评价工作等级按表1-9的分级判据进行划分。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按上述公式计算,如污染物数i大于1,取P值中最大值者(Pmax),和其对应的D10%。本建设项目主要大气污染源为居民厨房燃气废气,其大气污染物主要为SO2、NO2、PM10等。经计算,本项目主要大气污染物SO2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0.02%,NO2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0.21%,PM10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1.88%。各项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均小于10%,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的要求,本项目环境空气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三级。1.8.2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本建设项目外排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污水总产生量约为534.7m3/d,水质简单。本建设项目产生的生活污水经污水管道收集进入小区化粪池处理,废水经市政管网排到坦洲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到前山水道。前山水道属于中河,执行类水质标准,且项目污水纳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因此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3-93)要求,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三级从简。1.8.3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根据环境影响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本项目属于类建设项目: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评价等级判断指标如下:(1) 包气带防污性能:建设项目场地天然渗透系数9.010-4cm/s,属于弱;(2) 含水层易污染特征:不易;(3) 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不敏感;(4) 建设项目污水排放强度:生活污水534.7t/d,经市政污水管网排入坦洲镇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属于小;(5) 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废水中的污染物为非持久型污染物,即污染物类型数=1。需预测的水质指标有CODcr、BOD5、SS、动植物油、氨氮,共计5个6个,则项目污水排放强度小,污水水质简单。根据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建设项目的地下水评价等级为三级。1.8.4 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根据中山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以及项目拟建地的具体情况,该建设项目选址所在地属于2类区,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的要求,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二级。1.8.5 生态评价等级项目用地为商业住宅用地,没有国家级的珍稀濒危物种,项目用地面积36666.5平方米,所在地为一般区域。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有关规定,生态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1.9 评价范围1.9.1 水环境本项目外排废水的受纳水体为前山水道,项目产生的生活污水经污水管道收集进入小区化粪池处理后排到坦洲镇污水厂处理,处理达标后排入前山水道。根据本项目的排水去向和排水性质,水环境的调查与评价范围确定为:坦洲镇污水处理厂排放口上游3km至排放口下游3km的河段。1.9.2 环境空气该项目评价区域位于平原地区,以建设项目选址所在地为中心,以主导风向为轴线边长5 km的矩形区域作为环境空气评价范围。1.9.3 声环境本项目边界外100m包络线以内为声环境评价范围。1.9.4 生态生态环境评价范围主要是本建设项目所在的区域及附近区域。1.10 评价因子的识别及筛选1.10.1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分类筛选根据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和初步规划及周围环境特征,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筛选。1.10.2 评价因子确定A、施工期选取扬尘、施工垃圾、废水、噪声和生态等作为评价因子。B、运营期根据拟建项目特征,确定如下主要评价因子:根据拟建项目特征,确定如下主要评价因子:(1)大气环境评价因子现状评价因子:NO2、SO2、PM10。影响分析因子:NO2、SO2、PM10。(2)水环境评价因子现状评价因子:水温、pH、CODcr、BOD5、氨氮、溶解氧、石油类。影响分析因子:CODCr、BOD5、氨氮。(3)声环境评价因子:厂界等效连续A声级Leq dB(A)。(4)固体废弃物:分析固体废弃物产生量,提出相应处置措施。(5)生态现状评价因子:植被、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因子:植被、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唯有惜时才能成功,唯有努力方可成就!2、 项目概况2.1 拟建项目工程概况2.1.1 拟建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中山市坦洲镇”海悦熙园”住宅小区新建项目(2)建设单位:中山市龙光房地产有限公司 (3)项目联系人:贺进(4)建设地址:中山市坦洲镇十四村界狮南路(参见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图,图1-1)(5)建设性质:新建,房地产开发(6)总投资: 19000万元人民币2.1.2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以及规划文件,建设项目主要为商业住宅区,配套有商铺等商业设施。项目总投资19000万元,总用地面积36666.50平方米,建筑面积107094.27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91637.00平方米,包括住宅区建筑面积85585.99平方米,商业建筑面积5387.96平方米,其他建筑面积663.05平方米(其他建筑面积含物业管理用房、消防控制中心、电器设备房、消防控制室);地下建筑面积为13520.90平方米,包括住宅架空面积1936.37平方米。项目绿化率占35.28%,建筑密度为23.87%,容积率为2.5%。规划居住户数为868户,规划停车位680个。本项目共有8栋建筑,1-2栋为17层,3-8栋为18层;为改善小区内的居住环境,小区内设了配电房、消防控制室、垃圾收集点等公用设施,项目不设有游泳池、幼儿园、娱乐、卡拉OK等娱乐设施,餐饮在有预留公共烟道的情况下才能引进。引进时需另作环评。2.2 规划布局2.2.1 规划四至建设项目位于中山市坦洲镇十四村界狮南路,拟用地现为空地,详见建设项目选址及四至现状图(图2-1)。2.2.2 总平面布置项目总平面四至规划布局,见建设项目总平面图(图2-2)。建设项目红线范围图见附件。建设项目总用地面积36666.50 m2,总建筑面积107094.27m2。本项目的主要配套设施不包括学校、卫生站(医院),详细的配套设施设备如下。建设项目红线范围图见附件。2.3 主要配套设施、设备2.3.1 电气本项目拟设置的电气系统有:交配电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控制系统、弱电系统等。(1)负荷等级:本工程中消防设备用电负荷、水泵房,重要通信及保安设备用电负荷为二级负荷;其它负荷(包括住宅用电负荷等)为三级。(2)用电负荷计算:总设备容量:7040KW。(3)供电电源及电压:本工程采用市政高压供电网,供电电压为10KV,小区内设1座配电房,具体位置见项目总平面布置图。低压配电系统采用以变配电房为中心,放射式或树干式结线。消防等一级负荷双电源供电。本项目拟装1台600KW的柴油发电机作应急备用电源,型号为VPM750;发电机组燃油采用含硫量不大于0.2%优质0柴油,按单台发电机耗油量220g/Kwh计,1台柴油发电机的总耗油量为132kg/h,烟气量为1873.8 m3/h。中山市的供电比较正常,因此备用柴油发电机的启用次数不多,每个月使用时间小于8小时。现按每月发电一次,1台机每次共运行约8h计,年总耗油量为12.67 t。建设单位在购置备用发电机时应选择配有尾气处理装置的发电机。(4)防雷与接地:小区内建筑按二/三类防雷建筑设计防雷措施,对直击雷、侧击雷及雷电波的侵入分别采取防范措施。接地采用TN-S/TN-C-S系统,为保证人身安全,采用总等电位与局部等电位连接相结合的措施。(5)弱电系统:小区各建筑设电话系统,住户和上场设电话插座;小区内各建筑设有线电视系统,住户和商场设电视插座;小区各建筑设电信系统,住户和商场设网络信息插座;消防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重要场所设火灾自动报警装置,设一处消防控制室集中管理。小区内每栋住宅楼设一套楼宇对讲系统,每户设对讲分机。安全自动化系统:设有闭路电视监视及防盗报警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及电子巡更系统。(6)消防设计:本小区配电房为单独设置,内设应急消防设备及其他重要负荷(生活泵)供电;消防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采用消防控制中心报警系统,按照现行消防规范要求设计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联动控制系统。2.3.2 通风系统地下车库设独立的通风设施,机动车尾气经排风机抽出室外,并经排风井引至建筑物天面排放。为保证停车场有足够的换气次数,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少于6次,本项目换气次数每小时为6次。(1)地下车库采用机械排风,排风系统平时排风,火警时排烟;(2)各层超过20m无外窗的内走道及超过60m有外走道设机械排烟系统;(3)超过50平方米的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地上无窗面积超过100 平方米的经常有停留或可燃物较多房间,均设机械排烟系统;(4)水泵房设机械送、排风系统;(5)平时各防烟分区的排烟口常闭,火灾发生时手动或自动开启本防烟分区内的排烟口。常闭型排烟口均设有手动和自动开启装置,并与排烟风机联锁。当系统内任一排烟口开启时,排烟风机即能启动。排风兼排烟系统火灾时除完成上述操作外还应关闭排风系统旁路阀门,切断平时排风系统。2.3.3 供气系统本项目为商住小区,居民用气考虑使用一台双眼灶一台快速燃气热水器。根据甲方提供的资料,小区通过市政天然气管道供气。用气量按74m3/人年计算,本小区天然气年用量约为20.27万立方米。2.3.4 绿化系统保护性地开发自然环境,同时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是项目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建设项目规划绿地系统主要由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绿地,结合居住小区的用地布局和住宅建筑布局形成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绿地系统。建设项目公共绿地由组团级公共绿地组成,通过规划布局形成既围合又贯通的组团绿地。宅旁绿地以满足居民便捷入户的功能要求为前提,采用简洁的基础种植等绿化的形式,形成宅前微观环境。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项目绿地率达到35%,绿地面积达12833.28平方米。2.3.5 路网规划居住小区的路网根据“人车分流”的原则进行规划。小区人行主入口设置在项目的西侧,于值班室旁,车流主入口位于项目东侧;小区车流及人流便捷地进入小区内部。在小区西南侧设有1个小区次入口,位于环洲南路旁。小区内路网纵横交错,汽车通过小区道路到达各住宅楼(项目设有地下停车场,共两个出入口,一个7栋2单元与8栋1单元之间,另一个项目的东南侧)。在小区内部设有消防车道,位于7栋2单元与8栋1单元之间,到达各座住宅楼。2.3.6 垃圾收集及转运系统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本项目在地下室处设置了一垃圾房,该垃圾收集点不进行垃圾压缩工作,主要负责本建设项目居民以及商业产生的生活垃圾。该小区住宅居民数约为2777人,按平均1.0kg/人d计算,每日共产生生活垃圾2.78t;商铺作业人员135人,按平均0.3kg/人d计算,生活垃圾产生量约0.04kg/d。年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1029.3t。居民生活以及办公产生的垃圾进行袋状化后,每天由本项目物业管理卫生清洁人员进行上门收集,放入生活垃圾桶内,通过专用的小区垃圾收集车(防渗漏)运至小区垃圾收集桶,并定期由中山市环卫部门进行周转清运。垃圾收集点尽量缩短垃圾储存时间,周转时间为一天一次。该垃圾收集点不进行垃圾压缩工作,主要负责本建设项目居民以及办公产生的生活垃圾,且建设项目在垃圾收集过程中使用防渗漏的垃圾桶,因此,基本上不产生垃圾渗滤液与分离水。小区生活垃圾定时清运,垃圾桶有盖子可盖严,因此,产生垃圾臭气量也较少。2.3.7 给水系统本小区生活用水由市政管网供给分两路引入,在建筑周围形成室外环网,室外环网为生活给水合室外消火栓合用;供水系统竖向分为高、低两个区,地下室至四层为低区,由市政管网直接供给,五层以上为中、高区,中、高区分别设置变频泵组供水。日总用水量约为610.6m3/d(不含消防用水、尾气喷淋用水;含道路、绿化用水),各项用水定额及水量见表2-3。2.3.8 排水系统本工程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的管网形式排放,雨水管道采用暗管,雨水斗收集后至雨水管。一层以上采用重力排水,地下室及消防电梯井下的集水坑等排水采用潜水排污泵排水,泵的启闭由高低水位自动控制。小区内设置了生活污水化粪池,小区生活产生的生活污水经污水管道收集进入小区化粪池后排入市政污水接驳井。项目产生的生活污水接入市政管网后进入坦洲镇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中山市坦洲镇污水处理厂位于坦洲镇安阜村安南工业园,石岐河北侧,首期占地面积约为6.67公顷,一期设计规模为日处理能力2万吨,概算投资为 2600多万元,一期工程收集范围包括:安阜村、合胜村、同胜村、十四村、七村、第一 工业区、第二工业区、安南工业区以及十四村已开发的商业区和金斗湾南部片区,服务 面积2.7万亩,目前坦洲污水厂已于2008年底全面投运。经过近一年的运行,对改善坦 洲镇及周边河涌的水质确实起到促进作用。 按照坦洲镇污水处理厂的服务范围计划,坦洲镇的全部生活污水将逐步纳入坦洲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并且本项目位于污水处理厂的污范围,同时,建设单位承诺该小区的生活污水接入坦洲镇污水处理厂处理。3、 建设项目污染源分析3.1 施工期污染源分析项目建设前,该地区基地现状为地势平坦,多为水泥地面。通过各种规划布置手法,人工造景,土方平衡营造微地形,使环境资源得到最大化和合理化的利用。分层次组织景观系统,强化公共景观空间。结合地块现状和规划布局,以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布置不同类型的住宅建筑。使地块不同地段不同环境优势得到最佳匹配。本项目建设由拟于2012年11月开始基础建设,预计到2013年12月完工,目前项目处于完善规划设计阶段。项目在施工期间的污染源主要有水土流失、施工器械设备的噪声、余泥渣土、粉尘扬尘、地基施工时的抽排积水等。项目不在现场设置混凝土搅拌机,项目使用的混凝土为罐车运入已搅拌好的混凝土。在项目的南侧边界外设有施工营地,营地使用移动板房,大约有200名施工人员,施工人员全部在项目内食宿,施工时间从早上7:00-12:00,下午2:00-20:00。3.1.1 施工噪声在施工阶段,随着工程的进度和施工工序的更替,将会不断采用施工机械和施工方法。噪声源主要包括施工场地各类机械设备作业产生的噪声、运输车辆产生的交通噪声等。各类机械施工的噪声级均比较大,加之人为噪声及其他施工声响,若未经妥善的隔声降噪处理,将对周围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同时施工现场没有设置混凝土搅拌站,项目所需混凝土直接由混凝土输送车运输到现场。3.1.2 施工废气1、施工期建筑场地扬尘施工期间,扬尘主要由以下因素产生:施工场地内地表的挖掘与重整、土方和建材的运输等;干燥有风天气,运输车辆在施工场地内和裸露施工面表面行驶;运输车辆带到建设场地周围城市干线上的泥土被过往车辆反复扬起。根据有关实测数据,参考对其他同类型工程现场的扬尘实地监测结果,TSP产生系数为0.100.05mg/m2.s。考虑本项目区域土质特点,取0.05mg/m2.s。TSP的产生还与同时裸露的施工面积有关,考虑工程扬尘区工程面不大,施工扬尘影响范围也比较小,按夜间不施工来计算源强,项目工程用地面积为36666.50m2,则估算项目施工现场TSP的源强为79.20Kg/d。2、施工期道路扬尘对于被带到附近公路上的泥土所产生的扬尘量,与路面尘量、汽车车型、车速有关,一般难以估计,但又是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本评价主要进行定性的评价。3、施工营地食堂废气施工场内设有营地,营地食堂烹饪过程中产生少量的油烟,排放量较小,且易于扩散,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不大。4、施工工程的其他废气本项目施工工程用到的施工机械,主要有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等机械,它们以柴油为燃料,都会产生一定量废气,包括CO、THC、NOX等,考虑其排放量不大,影响范围有限,故可以认为其对环境影响比较小,在后面的评价中也不再予以考虑。3.1.3 施工废水施工期废水主要是来自暴雨的地表径流,基础开挖可能排泄的地下水,施工废水及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施工现场约有200人,产生生活污水约22.5吨/天)。其中:施工废水包括泥浆水、机械设备运转的冷却水、车辆和机械设备洗涤水等。由于施工活动的周期一般不会太长,故施工污水的环境污染往往不被人们所重视,其实施工污水类别较多,某些水污染物的浓度可能还比较高,处置不当会对施工场地周围的水环境产生短时间的不良影响,例如:(1)施工场地的暴雨地表径流、开挖基础可能排泄的地下水等,将会携带大量的泥沙,随意排放将会使纳污水体悬浮物出现短时间的超标。(2)施工机械设备(空压机、发电机、水泵)冷却排水,可能会含有热,直接排放将使纳污水体受到物理污染。(3)施工车辆、施工机械的洗涤水含有较高的石油类、悬浮物等,直接排放将会使纳污水体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4)若设工地食堂则会产生数量较多的餐饮污水,其中的动植物油是主要污染物;盥洗水、厕所冲洗水则含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BOD5、NH3-N等,对纳污水体的水环境质量影响较大。除此之外,若施工污水不能合理排放任其自然横流,还会影响施工场地周围的视觉景观及散发臭气。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杜绝施工污水的环境影响问题。3.1.4 施工固废1、建筑垃圾拟建项目各类设施总建筑面积将达到107094.27m2,经与工业企业施工期固废排放情况类比,每平方米建筑面积产生建筑垃圾约1kg。故本项目在建设期将产生107.1t建筑垃圾,其主要成份为:废弃的沙土石、水泥、木屑、碎木块、弃砖、水泥袋、纤维、塑料泡沫、碎玻璃、废金属、废瓷砖等等。2、生活垃圾该建项目施工场地将有各类施工人员200人,按每人每天产生1kg垃圾估算,则建设期生活垃圾产生量为0.2t/d。生活垃圾则包括残剩食物、塑料、废纸、各种玻璃瓶、动物骨刺皮壳等。3、土石方施工初期需要进行场地平整,由于地形平坦,挖方主要是清理地表土和开挖地下车库等。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挖方量约40000m3,填方量约为30000m3。由此可见,项目不需对外取土部分。多余土方将外售到其他建设工地、或外售到道路建设工程,项目不需要设专门的弃土堆放场和取土场。上述固体废物如果处置不当将会影响景观,污染土壤和水体,生活垃圾还会散发恶臭。因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十六条和第十七条的规定,必须对这些固废妥善收集、合理处置。3.1.5 施工期生态影响1、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和对植被的影响由于项目的性质,建项目需要全部铲除原有植被,低洼地需要推平,道路进行重新规划,在一段时期内有大量裸露地表呈现。根据规划,项目开发用地为空地,开挖过程中使水土疏松,带来较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因此,施工期如何控制水土流失是本项目的重点工作之一。填挖工程将造成区域原有自然景观单元面貌的改变,使地表结构破碎化,景观格局将重新组合和展布。因征用土地、临时用地及施工便道用地和施工期其它因素等,使项目区域的土壤植被损失或损坏。植被和土壤破坏将引发的主要问题是加剧地区土壤侵蚀,为了使破坏的植被得到补偿,项目建设完毕后,对项目用地范围内的裸露地均进行植树种草绿化。临时用地、施工便道使用后也要翻土平整植树,使破坏的植被得到有效的补偿,施工期间由于机械碾压及施工人员践踏,在施工场地或营地周围土地植被也将遭到破坏,施工结束后,建设单位都应对其进行绿化。2、施工期对土壤和景观的影响施工期由于机械的辗压及施工人员的践踏,在施工作业区周围的土壤将被严重压实,部分施工区域的表土将被铲去,另一些区域的表土将可能被填埋,从而使施工完成后的土壤表土层缺乏原有土壤的肥力,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和植被恢复。在施工期间由于植被的破坏,大部分地将成为缺乏植被的裸地,破坏区域景观的连续性,会对景观造成不利影响,但随着施工期的结束,景观将会得到逐步的恢复和改善。3.2 营运期污染源分析3.2.1 水污染源分析项目废水主要来源于居民生活污水。项目污水排放情况如下表所示:本项目所排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SS、动植物油、NH3-N。项目废水经坦洲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到表1- 6中的标准值后排入前山水道。本建设项目产生的生活污水经污水管道收集进入小区化粪池处理,废水经市政管网排到坦洲镇污水厂处理,达标排放。经类比同类型项目,得到生活污水处理前污染物浓度和污染负荷。3.2.2 大气污染源分析该项目主要大气污染源为居民燃气废气、机动车废气、备用发电机尾气等。居民厨房燃气废气根据小区规划设计说明,居民用气考虑使用一台双眼灶一台快速燃气热水器。根据甲方提供的资料,小区通过市政天然气管道供气,年气用量约为20.27万立方米(用气量按74立方米/人年计)。天然气的组分和性质如下:总含硫量不高于100mg/m3,硫化氢不高于6mg/m3,N2含量约0.6%。经计算,可以得到项目居民燃气污染物排放量,具体结果见下表:饮食油烟居民厨房在烹饪过程产生的饮食油烟是指食物煎、炒、炸、烤等加工过程中挥发出的含油废气。油烟组分比较复杂,动植物油在高温下蒸发出大量油雾和裂解出大量挥发性物质,化学成分复杂,包括烷烃类、脂肪酸类、酯类、醇类、酮类、杂环化合物、多环芳烃等,其中多种成分为有害甚至是致癌物质,如3,4-苯并芘、焦油等,若不治理,对人体健康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住宅区厨房油烟经家庭抽油烟净化机处理后经楼内专用排烟管道引至楼顶排放,污染物排放量较小,且易于扩散,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不大。备用发电机燃油废气本项目拟装1台600KW的柴油发电机作应急备用电源,发电机组燃油采用含硫量不大于0.2%优质0柴油,按单台发电机耗油量220g/Kwh计,1台柴油发电机的总耗油量为132kg/h,烟气量为1873.8m3/h。中山市的供电比较正常,因此备用柴油发电机的启用次数不多,每个月使用时间小于8小时。现按每月发电一次,1台机每次共运行约8h计,年总耗油量为12.67 t。据此,可得出该发电机组年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以发电机100%满载运行,燃用0含硫率0.2%柴油,密度取0.85kg/l,发电机燃烧效率取90%计算):由于使用含硫量低的轻质柴油,在加强运行操作管理的情况下,燃烧较为完全,发电机组燃油尾气经自带尾气处理装置处理后排放,排放烟色林格曼黑度1级。机动车尾气按照小区规划,本建设项目设停车位为680个。机动车进出车位时将排放一定量的CO、NOx、HC与PM10,从偏安全角度计,按每个车位都停车,每车日进出4次计,则平均日车流量为2720车次。机动车在小区范围内行驶平均距离按500m计。根据我国机动车发展的实际情况,参考最新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阶段)(GB1835.3-2005)进行类比计算,机动车运行时的大气物排污系数见表3-6。根据该项目特点,进入建设项目停车场的机动车基本上为小型车(属于第一类车),且按照此规定,中国阶段从2010年7月1日起执行,因此,本报告按照第一类车、中国、国(国、国=4:6)阶段来核算相关污染物,则本项目按国平均日车流量为车1088车次,按国平均日车流量为车1632次。污泥臭气、垃圾收集点臭气拟建项目设有生活污水预处理系统,主要为厌氧化粪工艺,将产生少量污泥,在清运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臭气,由于拟建的生活污水预处理装置为地埋式,产生的臭气对周围环境空气产生的影响较小。根据项目规划,本建设项目垃圾收集点位于建设项目西侧边界处,在运行时间会产生一定量的臭气,但不进行垃圾压缩,产生臭气量较少,产生时间短。室内环境空气污染物在建设、装修过程以及工程投入营运后,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建筑和装修材料将逐渐向周围环境释放出污染物,从而对室内环境空气造成污染。室内环境污染主要由游离甲醛、放射性物质、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和苯污染物造成。在多种污染物中,甲醛被分认为是造成室内空气污染最具代表性的化学物质。甲醛(化学式HCHO)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意大利是不允许室内空气中检出甲醛的,在我国根据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甲醛限值为0.10 mg/m3(1h均值)。造成甲醛污染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a、装修材料及新的组合家具是造成甲醛污染的主要来源。装修材料及家具中的胶合板、大芯板、中纤板、刨花板(碎料板)的粘合剂遇热、潮解时甲醛就释放出来,是室内最主要的甲醛释放源。胶粘剂中的甲醛释放期很长,一般长达15年,导致甲醛为室内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b、UF泡沫作房屋防热、御寒的绝缘材料。在光和热的作用下泡沫老化,释放甲醛。c、用甲醛做防腐剂的涂料、化纤地毯等产品。综上所述,营运期主要大气污染物种类及其源强列于表3-83.2.3 噪声污染源分析项目营运期噪声主要有3个来源:社会生活噪声、配套设备噪声以及周围道路交通噪声。1、社会生活噪声项目建成后,区域来往人员数量增加较大,居住区将产生各社会生活噪声。居民生活噪声不大,生活噪声值一般在5560dB(A)之间,通过楼板、墙壁及门窗的隔断基本上可消限其影响。 根据项目规划设计,小区设置商铺和商场作为住户及周边居民的生活配套设施。小区居住楼之间均有为一层高的商铺(具体分布在1栋、2栋,8栋),且项目负责人针对该类商铺主要用作零售,同时其商铺服务范围遵守不引入工业生产项目原则,不引进卡拉OK、夜总会、歌舞厅等高噪声娱乐设施和市场,商铺服务范围预计为小型超市、零售业等。餐饮项目在预留有公共烟道的情况下才能引进,引进时要另外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本报告对此不作另外评价。根据类比调查,在人员较为集中的情况下,商业场所的平均噪声级可达65 80 dB(A)。2、配套设备噪声小区配套的高噪声设备包括生活水泵、消防泵、备用柴油发电机等。主要高噪声设备是柴油发电机和水泵房产生的器械声,该项目主要噪声设备噪声源的特点列于表3-10。项目在营运期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