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产业关联 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系 内容概要 产业关联概述产业关联分析的基本工具产业波及效果分析 第一节产业关联概述 一 产业关联的涵义产业关联是指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 投入品和产出品包括 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 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 二 产业关联方式产业关联方式是指产业部门间发生联系的依托或基础 以及产业间相互依托的不同类型 一 产业间联系的纽带产业间联系的纽带是指不同产业之间是以什么为依托连接起来的 1 产品 劳务联系 指一些产业部门为另一些产业部门提供产品或劳务 是产业间最基本的联系 2 生产技术联系 作为产业间联系的重要依托 不仅直接影响产业间产品和劳务的供求比例关系 还会使产业依存度发生变化 如纺织工业 3 价格联系 实质上是产品和劳务联系的价值量的货币表现 为投入产出价值模型的建立铺平了道路 4 劳动就业联系 某一产业的发展会相应地增加一定劳动就业机会 必然会使相关产业的劳动就业机会增加 5 投资联系 某一产业直接投资导致大量相关产业投资的现象 集中反映在 投资乘数效应 上 即增加的收入用于消费的比例越大 投资引起的产业间连锁反应就越大 投资乘数指投资增加一倍所导致均衡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ki y i第一期 初始新增投资100万元买一机器 投资代表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参与生产机器的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增加100 i直接导致国民收入增加 y1 100 第二期 生产机器的要素所有者增加的收入中将有80万用于增加对服装的需求 因为MPC 0 8 由此带动生产服装的人们的收入增加80 Y2 80 第三期 生产服装的人们增加的收入将带动对自行车的需求和生产 生产服装的人们增加收入中有80 0 8 64用于自行车的消费 自行车生产者收入增加64 Y3 64 二 产业间联系方式的类型1 单向联系与多向联系单向联系是指一系列产业部门间 先行产业部门为后续产业部门提供产品以供其消耗 而后续产业部门的产品不再返回先行产业部门的生产过程 如棉花 棉纱 色布 服装 多向联系指产业部门间 先行产业部门为后续产业部门提供产品作为生产性直接消耗 同时后续部门的产品也返回相关先行产业部门的生产过程 如煤炭 电力为产业部门间双向联系 煤炭 钢铁 矿山机械部件 煤炭为多项循环联系 2 顺向联系和逆向联系顺向联系是指某些产业因生产工序的前后 前一产业部门的产品为后一产业部门的生产要素 一直延续到最后一个产业的产品 即最终产品为止 如采矿 冶炼 机械加工 组装成品 逆向联系是指后续产业部门为先行产业部门提供产品 作为先行产业部门的生产消耗 如机械设备行业生产的设备和零部件供冶炼业或采掘业使用 形成一种逆向联系 在现实经济运行中 产业部门间的联系方式是很复杂的 顺向和逆向联系往往交织在一起 3 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直接联系是指两个产业部门之间存在着直接的提供产品 提供技术的联系 间接联系是指两个产业部门本身不发生直接的生产技术联系 而是通过其他一些产业部门的中介才有联系 如汽车工业与采油设备制造业之间 三 投入产出的涵义投入产出的 投入 是指产品生产所消耗的原材料 燃料 动力 固定资产折旧和劳动力 产出 是指产品生产出来后所分配的去向 流向 即使用方向和数量 又叫流量 如用于生产消费 生活消费和积累 投入产出法是通过编制棋盘式的投入产出表和建立相应的线性代数方程体系 构成一个模拟现实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产品的相互 流入 流出 的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经济数学模型 来分析各产业间的各种重要比例关系 1931年开始研究投入产出分析 编制美国1919年 1929年投入产出表 并用于美国的经济结构研究 1936年发表关于投入产出分析的第一篇论文 美国经济制度中的投入产出分析 1941年出版专著 美国经济结构 1919 1929 1942 1944年间 主持编制了1939年美国投入产出表 1966年出版专著 投入产出经济学 里昂惕夫由于在投入产出分析领域的贡献 获得了197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里昂惕夫与投入产出分析 里昂惕夫 1905 1999 20世纪50年代初 西方国家纷纷编制投入产出表 应用投入产出分析解决实际经济问题 美国第一张官方表是1939年表 日本是1951年表 前苏联于1959年开始应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 先后编制了1959 1966 1972 1977及以后几个年份的投入产出表 在国家制定的 苏联编制全国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方法指示 中专门列有投入产出一章 将它纳入计划方法体系中 作为国民经济平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东欧国家在计划经济时期都成功地应用了投入产出方法 投入产出分析的应用 投入产出分析在中国的发展 1959年 孙冶方访问苏联 回国后即开始倡导1974 1976年 编制第一张1973年61种产品的实物型投入产出表 1982年 试编完成第一张1981年23部门国民经济全部门价值型投入产出表 国务院1986年决定 正式编制全国1987年投入产出表 并且决定 以后每5年编制一次 目前已经正式编制了1987 1992 1997 2002年四张表除国家级外 我国各地区都编制了本地区的投入产出表 部分部门和企业也编制了本部门和本企业的投入产出表 第二节产业关联分析的基本工具 运用投入产出法 是通过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模型来对产业间 投入 与 产出 的数量比例关系进行分析 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模型是产业关联的基本工具 包括实物性和价值型两种类型 价值型应用更加广泛 一 投入产出表 一 实物型投入产出表 以产品的标准单位或自然单位计量的投入产出表 用以显示国民经济各部门主要产品的投入与产出关系 即这些主要产品的生产 使用情况 以及它们之间在生产消耗上的相互联系和比例关系 1 实物型投入产出表的一般形式 表的横行反映了各类产品和劳动力的分配使用情况 其中包括作为中间产品的分配使用和作为最终产品的分配使用 表的纵列反映了各类产品再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类产品数量和劳动力数量 反映了整个社会主要最终产品的构成和各种产品的总量 2 实物型投入产出表中的平衡关系 1 总产品 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 用公式表示 2 劳动力总量 各产品生产所需劳动力数量之和 1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的一般形式 纵列数字是各个产业的投入结构 即各产业为了进行生产 从包括本产业在内的各产业购进了多少中间产品 以及为使用各生产要素支付了多少费用 每一纵列反映了相应产业部门的投入构成 总计就是总投入 横行数字是各产业的产出结构 包括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产出 并反映了这些产品的销路或分配去向 每一横行的总计即为响应产业部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 二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 纵列包括物质消耗的价值转移和新创造价值两部分 反映了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 横行包括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两大部分 反映了社会产品的分配和使用流向 1 中间需求部分 亦称为内生部分 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部分 它反映在一定时期内 如一年 一个国家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产业之间相互提供中间产品的依存和交易关系 2 最终需求部分 亦称 外生部分 它反映各产业生产的产品或服务成为最终产品那部分的去向 3 毛附加价值部分 2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中的均衡关系 1 各行的平衡关系 各行的中间产品 各行的最终产品 各行的总产品 2 各列的平衡关系 各列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 各列新创造价值 各列的总产值 3 行与列之间还存在如下平衡关系 第一 横行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出等于相对应的同名称的纵列各产业部门的总投入 第二 最终产品总量等于国民收入总量和固定资产折旧总量之和 即最终需求部分和毛附加价值部分相等 中国2000年六部门投入产出表 延长表 单位 10亿 二 投入产出模型 投入产出模型是由系数 变量的函数关系组成的数字方程组构成 模型建立一般分为两步 一是先依据投入产出表计算各类系数 二是在此基础上 再根据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 建立起投入产出的数学函数表达式 即投入产出模型 1 直接消耗系数的计算与确定 直接消耗系数又叫投入系数 其经济含义是生产单位j产品所直接消耗的i产品的数量 其计算方法是 一 各类系数的计算与确定 2 直接折旧系数 其经济含义是某产业部门生产单位产品所提取的直接折旧费用的数额 其计算公式为 3 国民收入系数 亦称净产值系数 表示某产业部门生产单位产品所创造的国民收入或净产值的数额 其计算公式为 4 劳动报酬系数 该系数是指某产业部门生产单位产品需支付的劳动报酬数量 其计算公式为 5 社会纯收入系数 该系数表示某产业部门生产单位产品所能提供的社会纯收入数量 该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6 直接劳动消耗系数 该系数是表示某产业部门生产单位产品所需投入的劳动力数量 它是依据实物型投入产出表来计算的 其计算公式为 7 完全消耗系数 完全消耗系数的经济含义是指某产业部门单位产品的生产 对各产业部门产品的直接消耗量和间接消耗量的总和 也就是说 完全消耗系数等于直接消耗系数与间接消耗系数之和 用公式表示 以汽车生产 设为j产业 对电力 i产业 的完全消耗为例来计算bij 第一步 假定所有产业对电力的完全消耗系数为bik已知第二步 计算出汽车生产对所有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aij第三步 计算汽车生产通过直接消耗各产业产品而形成的对电力的全部间接消耗系数bikakj第四步 计算出汽车对电力的完全消耗系数 完全消耗系数的推导 B A BAB BA AB I A AB A I A 1B I I A I A 1B I A 1 I 二 投入产出的两个基本模型 1 按行平衡关系式建立的投入产出模型 I A 称之为里昂惕夫矩阵 其经济含义是 矩阵中的纵列表明每种产品的投入与产出关系 每一列都说明某产业为生产一个单位产品所要投入各相应产业的产品数量 负号表示投入 正号表示产出 对角线上各元素则是各产业的产品扣除自身消耗后的净产出 2 按列平衡关系式建立的投入产出模型 矩阵各元素描述了转移价值系数 即直接物质消耗系数加直接折旧系数 矩阵中各元素则揭示了总产值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 三 投入产出分析的主要内容 通过投入产出分析 能为更深刻认识一国的经济现状 探索经济运动规律 预测经济变动结果和制定经济计划服务 各产业部门的投入结构和销路结构 产业间的比例关系 各产业部门的 中间需求率 和 中间投入率 产业部门间的联系广度与深度 一 各产业部门的投入结构和销路结构 1 投入结构 是指投入产出表纵列的费用结构 它以中间产品的投入形式反映着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生产技术上的联系 用 投入系数 即 直接消耗系数 来衡量 某产业产品实现一定增长时 其他各产业中间产品应增长到某一程度的量化数据 为现存的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结构比例是否合理提供了判别准则 为一国制定经济计划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参数 2 销路结构 是指各产业部门产品的分配去向 它通过各产业部门产品的分配系数来度量 分配系数 表示某一产业部门的产品分配使用在各产业部门的比例 通过分配系数 可以清楚地看出i产业部门的产品流向及其比重 从而反映出某产业部门的发展受其他产业发展的不同影响和制约程度 二 产业间的比例关系 通过投入产出表的数据 可计算出以产值为根据的产业间比例关系 以及以净产值或最终产品为根据的产业间比例关系 同时 投入产出表还为以大类产业分类的比例关系提供了良好的数量分析基础 为判别产业之间比例是否协调与合理提供了有力依据 三 各产业部门的 中间需求率 和 中间投入率 1 中间需求率 所谓中间需求率 即某一产业的中间需求率 是指各产业对某产业产品的中间需求之和 与整个国民经济对该产业部门产品的总需求之比 其计算公式为 依据中间需求率 就可比较精确地计算出各产业部门产品用于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比例 从而较准确地把握各产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2 中间投入率 某产业部门的中间投入率是指该产业部门在一定时期内 通常为一年 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投入与总投入之比 其计算公式为 中间投入率反映各产业为生产单位产值的产品须从其他各产业购进的原料所占的比重 附加价值率 中间投入率 1 某产业的中间投入率越高 该产业的附加价值率就越低 高 中间投入率 产业就是低附加价值率产业部门 反映产业关联程度的中间需求率 中间投入率指标 其在产业关联分析中的作用在于 第一 可较准确地确定按不同的中间需求率和中间投入率划分不同产业群在国民经济中的不同地位 第二 可较清楚地显示各产业间相互联系 相互依存的不同程度 第三 可揭示各产业部门协调发展的 有序性 按中间需求率和中间投入率大小划分的不同产业群 如果用二维平面图按各产业中间投入率 中间需求率的大小 对投入产出表中的国民经济部门重新排序 在横轴上 从左至右按产业的中间投入率由大至小排列 在纵轴上 从上至下按产业中间需求率由小到大进行排列 由于各产业之间的连接是单向联结型的 则调整过排列顺序的投入产出表上的xij 其数字只出现在对角线以下三角形的阴影部分以内 三角型配置投入产出图 3 所谓产业发展的 有序性 是指国民经济运行中各产业有有先有后的发展顺序 这种先后顺序是由产业之间关联的依存度决定的 处于带阴影三角形底部的产业 对其他产业投入品的依存度低 但其他产业对它们的依存度大 这些产业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原材料 是其他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应先行发展 四 产业部门间的联系广度与深度 1 产业间联系广度 当aij 0时 表明i产业部门与j产业部门没有直接联系 当aij 0时 且涉及j j 1 2 n 产业部门越多 则表明第i产业部门与其他产业部门的联系就越广 反之亦然 当然 通过aij 0不能断定i与j两个产业部门间完全没有联系 需要用完全消耗系数bij来判断 2 产业间联系深度通过计算投入产出表各列中各自的流量 即产业间的直接消耗 在总的直接消耗中所占比重的大小来度量 这一度量指标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rij值越大 表明第j产业部门与第i产业部门的联系深度越深 反之则联系深度就浅些 第三节产业波及效果分析 与产业关联的静态分析不同 产业波动效果分析是一种产业关联的动态分析 即在特定的产业联系状态下 某些产业的发展变化如何通过这种联系影响到其他产业 一 产业波及效果以及分析工具 一 产业波及效果 波及源及波及线路 1 产业波及效果产业波及 是指国民经济产业体系中 当某一产业部门发生变化 这一变化会沿着不同的产业关联方式 引起与其直接相关的产业部门的变化 并且这些相关产业部门的变化又会导致与其直接相关的其他产业部门的变化 依次传递 影响力逐渐减弱 这一过程就是波及 这种波及对国民经济产业体系的影响 就是产业波及效果 产业波及效果分析 就是分析某一些产业发展变化会导致的其他产业的变化与影响 通过投入产出表中某些数据的变化会引起其他数据的变化来反映 2 产业波及源在投入产出分析中 产业波及效果的波及源一般有两类 最终需求发生了变化 反映在投入产出表中 表现为表中第 部分横行数据的变化及将要变化 并通过第 部分的产业间中间产品联系 波及或将要波及各产业部门 毛附加值发生了变化 在投入产出表中 表现为表中第 部分中的某一或某些数据的变化 通过表中第 部分产业间的中间联系 导致对国民经济分业部门的影响 3 产业波及线路某一或某些产业的变化 是按什么样的走向 将这一变化波及到各产业部门 这一走向就是产业波及线路 由于产业波及效果总是通过已有的产业间通道 产业关联的联系状态 发生 因此波及必然是依据产业间的联系方式和联系纽带规定的线路影响下去 二 产业波及效果分析的基本工具 1 投入系数表 投入系数功能见下图 投入系数表示反映各个产业之间生产技术上的联系的一览表 该表的着眼点是揭示投入产出表纵向的费用结构 即投入结构 投入结构是以中间产品的投入形式来反映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生产技术上的联系 投入系数aij又称生产技术系数和物质消耗系数 某一产业最终需求变化对各产业生产的波及与影响是通过投入系数这一工具的指示功能的指向 逐层跟踪推进 并随之确定各产业产出的相应变化量 2 逆阵系数表 所谓逆阵 是指里昂惕夫矩阵 I A 的逆阵 I A 逆阵系数表就是指具体的 I A 的矩阵 即 逆阵系数的经济含义是 当某一产业部门的生产发生了一个单位变化时 导致各产业部门由此引起的直接和间接地使产出水平发生变化的总和 利用投入产出表 投入系数表和逆阵系数表这三个基本工具 进行产业波及效果分析时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 投入系数的稳定性和有效性问题 依据过去投入系数分析将来短期的产业波及效果 并不影响分析的准确性和精度 但用于长期产业波及效果计算时 必须对现有的投入产出系数进行修正和预测 以保证稳定性和有效性 第二 波及效果的时滞现象 产业波及效果的时滞 是指某产业最终需求的变动导致其他产业的变动并不立即反映在产出量的变化上 要有一个时间的过程 库存 的原因 二 产业波及效果现状分析 产业波及效果的现状分析 是指对现实的产业间波及效果进行分析 基本上不涉及未来情况的预测分析 实质是运用逆阵系数从投入产出表提供的数据中引申出有关系数 来认识产业波及现状的有关规律 一 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 任何一个产业部门的生产活动通过产业间的联系方式 必然要影响或受影响与其他产业的生产活动 这种相互影响就是波及 一个产业影响其他产业的 程度 叫作该产业的影响力 把受到其他产业影响的程度叫作该产业的感应度 产业的影响力和感应度的大小 分别用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来表示 二 生产诱发系数及生产的最终依赖度 生产诱发系数用于测算各产业部门的各最终需求项目 如消费 投资 出口等 对生产的诱导作用程度 可以揭示和认识一国各最终需求项目对诱导各个产业部门作用的大小程度 生产的最终依赖度是用来测量各产业部门的生产对最终需求项目的依赖程度大小 也就是说最终需求对各产业生产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程度 1 生产诱发系数的计算所谓某产业的生产诱发系数是指该产业的各种最终需求项目的生产诱发额除以相应的最终需求项目的合计所得的商 WiL 第i产业部门的最终需求L项目的生产诱发系数 ZiL 第i产业部门对最终需求L项目的生产诱发额 YL 各产业对最终需求L项目的生产诱发额 2 最终依赖度的计算最终依赖度是指某产业的生产对各最终需求项目 消费 投资 出口等 的依赖程度 三 综合就业系数和综合资本系数 利用逆阵 I A 1除了可以计算各最终需求变化诱发的最终产出额变化外 还可以计算出随着各产业部门生产的增长而最终需要投入的就业人数和资本量 这就需要计算综合就业系数和综合资本系数 1 综合就业系数的含义与计算方法某产业的综合就业系数的经济含义是 该产业为进行1个单位的生产 在本产业部门和其他产业部门直接和间接需要的就业人数 综合就业系数 就业系数 逆阵中的相应系数 从劳动力就业系数和综合就业系数在第一 二 三次产业的分布情况看 第一产业的就业系数最高 其次是第二产业 就各产业就业系数的动态变化看 随着经济发展赶夜就业系数都呈下降趋势 各产业综合就业系数的差距要小于就业系数 2 综合资本系数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某产业的综合资本系数的含义是 该产业为进行1个单位的生产 在本产业部门和其他产业部门直接和间接需要的资本 综合资本系数 资本系数 逆阵中的相应系数 从各产业资本系数看 一般地说电力 运输 邮电通信 煤气供应等公共性产业和基础性产业投资的资本系数较大 在制造业中资本系数较高的产业多半是水泥 钢铁 化工 造纸等 装置型产业 各产业综合资本系数的差距要小于资本系数 三 产业波及效果分析的其他应用 一 特定需求 特定产业的波及效果的预测分析 二 价格波及效果的预测分析 三 波及效果分析在计划编制中的应用 一 特定需求 特定产业的波及效果的预测分析 1 特定需求的波及效果预测分析这种特定需求往往是指特大型投资项目所造成的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竹材(竹炭、竹制品)买卖合同
- 2025简易货物买卖合同模板
- 高中化学实验操作:化学实验技能提升教学计划
- 干股赠与协议
- 企业内部培训材料与资料库管理工具
- 2025如何合法终止房屋租赁合同
- 粮食储备库信息技术部招聘面试经典题及答案
- 2025年工勤技能岗位技师驾驶员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高中技术学业水平考试题库资料及答案指导
- 2025年高级生命支持(ACLS)理论考核试题库(+答案解析)
- 医院安保课件
- 文印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涂料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部编版新教材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2025河北唐山某国有企业单位招聘劳务派遣工作人员4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10套)
-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课件
- 2025年安庆怀宁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试题【答案】
- 预防残疾知识讲座课件
- 浪漫七夕领证活动方案
- 大型活动策划组织与执行合同
- 培训机构教师如何做续费转介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