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21《黔之驴》讲学稿(无答案)语文版.doc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21《黔之驴》讲学稿(无答案)语文版.doc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21《黔之驴》讲学稿(无答案)语文版.doc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21《黔之驴》讲学稿(无答案)语文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6课 黔之驴学习目标与要求:1.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及理解文章大意。2.使学生认识到没有真本领的人最终会被别人识破,不要成为外强中干的人。3.吸取“驴”的教训,努力增长才干,学习“虎”的勇气和智慧。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为 “唐宋八大家”。2.文本简介:三戒是作者寓言作品中的代表作,是著名的讽刺小品,包括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作者认为这三则寓言都可以使人引以为戒,故称“三戒”。这三篇寓言,深刻有力地讽刺了封建剥削阶级丑恶的人情世态。 3.文体简介: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模块一:自主学习学习内容摘 记一、阅读文本,勾画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回答以下问题:1、给生字注音。黔( ) 窥( ) 骇( ) 遁( ) 噬( ) 狎( ) 踉( ) 憖( )2解释课文语句中的下列字词。蔽: 窥: 遁: 胜: 益习其声: 又近出前后: 技此止耳朵: 技此止耳朵: 以为神: 有好事者: 以为且噬己也: 觉无异能者: 3.翻释课文中的语句 (1)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2)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4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建议从文中找出词语并摘录模块二:交流研讨研讨内容摘 记 内容一:小组成员之间交换讲学稿,看看他的答案与你的有什么不同,将不同的答案的题在你讲学稿上标注出来,并直接提出质疑。 内容二:老虎是怎样逐步认识驴并把它吃掉的? 内容三:驴能否避免自己的悲剧?说一说为什么。模块三:巩固内化学习任务摘 记任务一:总结归纳本文出现的文言文相关字词,例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等等。 任务二:本文的寓意是什么?课题:第26课 黔之驴 授课时间 第四周 班级 姓名 模块四:当堂训练 1.给生字注音:黔( ) 窥( ) 骇( ) 遁( ) 噬( ) 狎( ) 踉( ) 憖( )2.解释课文语句中的下列字词:蔽: 窥: 遁: 胜: 益习其声: 又近出前后: 技此止耳朵: 3. 翻释课文中的语句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4.下列句子中的“之”意义与其他不同的一句是( )A.放之山下 B.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C.稍出近之 D.计之曰 5.下列句子的省略成分补得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