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本科必读书目.doc_第1页
法学本科必读书目.doc_第2页
法学本科必读书目.doc_第3页
法学本科必读书目.doc_第4页
法学本科必读书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学本科期间必读书目推荐有三个推荐书目列表(一)本科期间必读60条推荐:大学一年级可读书目:1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制度是如何形成的、阅读秩序、送法下乡点介 本书最大的价值当在法学“启蒙”。它会告诉你我们在观察法律现象是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视野和方法,应该如何培养我们的学习和研究进路,以及,如何揭示常识、挑战既有的知识和观念。对于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读完此书,会感觉法律原来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么枯燥。后面的送法下乡一书可以说是第一本书的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具体运用,更加充实和饱满,虽然我还是觉得其本土资源一书最为重要。2 俞吾金:问题域外的问题点介 作为一本哲学知识和流派介绍的通俗读本,该书不仅可以把读者引入一片新的哲学天地,更重要的是,该书在开辟和拓宽学生的问题域上,特别在怎样形成自己的问题意识上,有着相当的帮助。如何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题,这是大学期间一直要注意训练的能力,它在很多时候比具体的知识要重要得多。3 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江村经济点介 今天我们离费先生写作此书的年代已经相去六七十年,但费先生于书中所做的对中国现状的分析对今天的中国仍然是那样的切中肯綮;费先生所具有的问题意识和文章风骨,我们今天仍然还差之甚远。每一个法律人都应该反思:法学的知识贡献在哪里?4吴思: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点介 透视中国社会实际运行的游戏规则。为什么在我们的正式制度外,还会有一套更为适用的潜在的规则?作者从历史中的故事投射到当今的现实。我们可以从中反思:法律在生活中真正起作用的条件上什么?法律的道德善恶与实际的利害格局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我们是在自我欺骗的冰山上生存,还是在苦涩的反省中奋起?5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黄金时代点介这是一本清醒的书、理性的书、幽默的书和智慧的书。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对人生和社会的洞察,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什么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精神;什么是真正的人文关怀。作为法律人,也许此书给予我们的最大启迪是:缺乏对“沉默大多数”的关怀、缺乏某种“精神家园”的法律,是没有生命的法律。但是各位一定要记住:王小波的小说,特别是黄金时代,读起来更加让人回味。6安徒生:安徒生童话全集点介 我们缺乏的正是一个安徒生笔下的童话世界,这个世界是一个真实的世界,是一个有着幸福与苦难、欢笑与泪水的世界。学习法律的人最怕的就是丧失一颗童心。对于那些没有读过安徒生的故事的人,我要告诉你们:走进这个世界吧,现在还来得及,它会使你们获得更健全一些。7伯尔曼:法律与宗教点介 写得精彩,译得也精彩。探索法律背后的精神,支撑法律的东西。“没有信仰,法律它将形同虚设”。在中国既有的法律传统被打破的同时,我们应该如何寻找新的在法律下生活的传统?当然,读此书时,不要片面追求其中精彩的语句,更要注重起分析的思路和线索。8冯向:木腿正义点介 我相信此书对于专事法律的同仁来说,应该是一个极好的启迪案本。作者凭借自身的文学学科的优势,游仞于法律和社会之间。对法律个案层层剥离,既立意深远,又视界宽广,不失为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9梁治平:法辩新波斯人信札、书斋与社会之间点介 这里面主要汇集了梁先生于1980年代中后期在读书杂志上发表的系列文章,是其“用文化解释法律,用法律解释文化”的个案实践和言说。辩异、批判和理性思索融贯一气。对年轻学生来说,读此书还可以学到如何读书、如何整理自己的心得体会的一些“潜移默化”的方法。新一书亦是早期和另外几个作者作的批判性著作;书斋一书是作者的文化随笔,写得轻松随意,也更见功力。10黄仁宇:万历十五年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点介 作者对历史的厚积薄发和驾轻就熟,对中国政治制度的谙熟洞然与透辟分析,都显示出其“史实”与“史识”的完美结合。文笔老辣,一气呵成。其对政治与道德关系的揭示、规则与生活状态的运作的阐说,对于我们了解传统和法律都有着极大的启迪。此书不可不读。11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社会科学方法论点介 作者对学术、政治,甚至人生三者之间关系的看法,实在可以廓清我们的许多认识。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缺少虔诚和信念的时代,这影响着我们对自身的了解,我们竟不知道从事的职业除了谋生以外还有什么意义。本书可以告诉我们一些答案。12应星: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点介 用“讲故事”的方法写的社会学著作。直面“移民”中国家和人民的权力运作,从中揭示政治控制的策略和游戏,又不乏对平民的生存状况的关注。无论从研究方法、研究问题的开辟和创新上,本书对沾沾自喜的法学中人来说,都是一记棒喝和警醒。13华勒斯坦等:开放社会科学点介 对于每一个从事社会科学的学习者(在此包括法学)来说,对社会科学本身的性质及走向得有一个比较自觉的(虽然不一定是清醒的)把握。本书在这方面是极具挑战力的。它研究社会科学作为一种知识形态的建构;对社会科学的分工的质疑;从事社会科学的学术立场何在等问题。本书短短七万言,薄薄小册子,但却比那些动辄数十万、百万言的著作要有价值得多,更具思想的包容量。14贺卫方编:中国法律教育之路点介 学法之人,当对法律教育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有基本的了解。本书提供了这样一个了解的途径。不宁唯是,当我们对自己身处的职业教育的现状和社会的反差进行理性的反思和检讨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便是要对这个法律教育生态圈的运行有一个冷静的认识。此书的一个特点就是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视角。15梅因:古代法萨维尼:论立法与法学的当代使命点介 历史法学派之代表著作。其重要之处不仅在于经由自己的研究勾画出法律发展的脉络,提出了法律“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的振聋发聩的命题。更在于,他在学术研究上的独立和怀疑的精神,对“自然平等”的流行话语的批判。一如梅因所说,我们最需要的也许是对新旧材料的不断审查,而不是盲信。后一本书亦是历史法学派的代表著作。16柏拉图:游叙弗伦 苏格拉底的申辩 克力同点介 本书是苏格拉底审判与处刑的三篇著名对话。展示了苏格拉底是如何被判刑的,他对待神、知识、伦理、法律、死亡等的态度如何。读者从中受到其人格的震撼之余,还会进一步思考苏格垃底到底是怎样死亡的重大的政治和人生的问题。在对话和诘问中教给你智慧,这是本书的另一重要收益。大学二年级可读书目17卡夫卡:卡夫卡短篇小说选点介 卡夫卡思想的深度和语言的穿透力相信会让每一个读者发凉。对于伟大的作家来说,任何形容的言辞都是多余的。卡夫卡让我们意识到,我们正在失去那些人的宝贵的东西,失去以后,我们又将面对何种的生活。卡夫卡的一些有关法律的经典著述,是开启我们认识法律和现代、法律和人性的重要之门。18刘星:法律是什么中国法学初步、语境中的法学与法律点介 该书主要是对二十世纪英美法律理论的批判性的解读,和一般的国人写的介绍性的读物不同。该书对其认为是重要的理论进行的深入细致的剖析。用语平实、例证简洁。在此基础上,作者意在抒发自己对法律的视角:我们对法律的看法往往是由我们的姿态决定的。19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点介 这本书对法学自身的一些范畴的分析是谨严的,是中国法学规范化的和体系化的代表作。其提出和分析的许多概念和“权利-义务”模式对当下的法理学教材有很深的影响。就“学术”的标准看,本书虽然有一些政治化的烙印和某种建构的色彩,但从整体来看,仍是中国法学类的一本可供批判的优秀著作。20刘军宁:共和?民主?宪政点介 一本“保守主义”自由观的中国化的“激进”之作。作者的立场自不待言,其用语的鲜明甚至“鼓动”,难免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其学术的味道。自由主义实际上在中国还是一个敏感的问题,对于不了解自由主义的广大学生来说,“自由”的各种思潮实在不易把握和分辨,此书提供的是一种积极的进路,我们还应该有一种更全面和冷静的思考。21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点介 他是一位优秀的法官,也是一位有深刻洞察力的学者。他的想法干净利落,简炼精当。他告诉我们他是如何判案的,法官不仅是“发现法律”,还应该是“创造法律”。他把创新和限制融贯一炉。他的热情和理智凸现出法律职业在他们这些人身上的崇高。卡多佐作为学者和法官的睿智与节制,使他赢得了应有的尊重。22王铭铭、王斯福编:乡土社会的秩序、公正与权威点介 本书聚集了一些法学和社会学的学者的研究。学者们对中国乡土社会的判断与描述,以及对其中的秩序状况的把握与解释,为以后的研究留下了许多令人深思的问题。就法学来讲,本书的研究取向是一个很好的尝试,遗憾的是如今再没见后续性的研究,不足以造成真正的学术气势。这是一本好书,也是我们借此反思中国的学术传统如何营造的一本书。23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点介 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历史的、比较的、实证的等。探询法律的性质和精神,视野宽广,气度优雅。也是启蒙时期的代表著作,阐述了自然权利观和三权分立等思想。虽然作者的“分类和框架”与他提倡的社会考察的方法有某种裂痕,但这恰好是优秀著作的标志确立了一个“范式”,供后继者超越。24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点介 本书与前一本书气质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作者对美国社会的分析和对民主的洞见,充分展现了他横溢的才华。作者对自由的理解,值得我们进行长久的反思。关于美国法律职业和法律信仰的论述,对于我们今天的法律建设,仍是宝贵的思想财富。25梁治平: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清代习惯法 社会与国家点介 中国法律史研究中具有“范式”意义的著作。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更重要的是方法运用上的自觉。它是事实描述式的,也是文化的同情和辩异式的。重要的不是作者对多种史料的采用,而是对这些史料的解释。重要的也不是他是否解决的问题,而是他提出问题的方式本身。26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点介 和前一本书一样,也是法史研究上的经典。本书作者的功力深厚,语言平实。从社会学的视角切入。当然,社会学的方法本身也有多种,本书可能还属于“规范社会学”的进路。而且,由法律的分析透视中国的社会,这一学术取向本身就让人尊敬。27哈特:法律的概念点介 分析法学的代表著作。作者对语言与法律的关系有特殊的敏悟,提出和讨论了一系列当代法学的重要概念,对二十世纪乃至今后的西方法学有深远的影响。本书的翻译稍微有些问题,但整体上还是可读的。作为一个主要研究哈特的人,我建议大家都多关注本书和哈特的其他著作。28奥斯丁:法理学的范围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点介 是分析法学的经典文献。受实证主义的影响,奥斯丁恪守“应然法”与“实然法”的分离,试图把法律当成一种真正的科学。提出了主权、命令、制裁的法律模式。我们应该重新理解分析法学。在今天,分析法学的初衷(法律的独立)似乎已经受到了极大的扭曲(法律的意识形态化)。后书亦是分析法学代表作,但气质上与哈特的和奥斯丁的已是大不相同。记住:分析法学者内部的差异也许比分析法学和其他学派的差异还大。所以,读一本书时,重要的是看其问题,而不是“标签”。29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法律帝国、自由的法点介 作者早期的代表作和成名作。本书系统阐述的作者的权利观。是当今研究权利问题的重要著作。作者在书中对规则、原则和政策等的分析对我们深化对法律的理解有很大的启示。我们怎样关怀和尊重人的权利?这始终是令人深思的问题。30埃尔曼:比较法律文化点介 在比较法里,这是本简洁而有特色的著作。作者更关心的是决定不同法律制度的内在的思想、观念等层面。易言之,本书是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不同的法律和传统。从论述方式上,本书也不同于其他的比较法著作,而是按涉及的问题,综合论述各个法系。31江山:中国法理念点介 作者在中国法学界是独树一帜的。他很幸运,没有受什么现代西方产业化学术体制的“污染”,因此,他对中国法的现实和理想的解读必然是浸淫着真正的中国式思考的。也因如此,他的法律观是我们这些着眼于“现代世界“的法律人所不具备的。这是一本难得的称得上有“思想色彩”的中国人写的书。32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点介 在中国影响颇大的综合法学著作。书的前半部分简要介绍了西方法思想的历史,后半部分论说了作者认为重要的一些法理学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自然法为立场的综合法学观。该书的价值之一也许是它对中国1980年代中期以来的法理学的影响。从学术史和语言翻译史的角度,对本书倒也可以有一些有趣的研究。大学三年级可读书目33凯利:西方法律思想简史点介 法律思想史的另一种写法。以“问题史”代替“英雄谱”,注重探索思想的知识社会学的分析。加之作者的文学功力和看问题的敏锐,使得本书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比较“原味”的法律思想的餐饮。从的翻译上看,在翻译界“伪劣产品”漫天的今天,本书是难得的优秀和杂实的本子。34雷蒙.阿隆:社会学主要思潮点介 本书全面、系统地探索了社会学的七位大家孟德斯鸠、孔德、马克思、托克维尔、涂尔干、帕累托和韦伯的思想。作者本身就是一位富于魅力的社会思想家,他不仅要努力把握这些社会学家的基本思想,也不忘记这些社会思想与哲学观念及政治思想的内在关联。35罗素:西方哲学史哲学问题点介 哲学史方面的著作是太多了,但这本是经受时间的洗礼的。罗素先生在书中显现出一种从容幽雅的气质,并时时不忘对某个哲学家调侃上几句。我想,这样的气度是“沉重有余,深度不足”的国人所欠缺的。本书写法和体系上是属于正统的,也是非常实在的。36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点介 作者本来还有一本更全面的中国哲学史。这本最初是写给外国人看的。但从另外一个层面看,本书读起来更为精当。这可当作一本入门的书,但同时又可以常读常新。作者在书中提出的关于人生境界的看法,对我们也是大有启示的。37季卫东:法治秩序的建构点介 作者的治学进路和思考进路都深深体现了某种宏大和理性的情怀。书中对当代西方法理学说和域外(特别是日本)法治经验的绍介,都无不透露出作者自身对中国法治建设的问题关切。该书论证谨言,学术色彩浓。38梁启超:梁启超法学文集点介 作为法学家的梁启超对中国法学的开创性贡献理应为青年学生所了解和认识。梁启超涉猎广泛,思想敏捷,对中国的社会现实和实践有深切的体验。其行文恣肆汪洋,论辩雄浑有力。至于其理论和实践中实际存在的裂痕,诸位在读该书时须具有同情的理解,从而正确认识:一个人的贡献之大小,一定要与所处的时代结合考察。39博西格诺等:法律之门点介 这本书的块头是大了一点。不过,作为一本教科书式的著作,本书涉及了当代法律的几乎所有的重要领域。富于启发而又不乏生动;重在训练思维而又无正襟危坐之感。可以说,此书正是一步一步地把学生带入法律殿堂。有趣且有分量,这是我对该书的总的评价。和国内大量充斥的“垃圾教材”相比,优劣自判,不必多言。40刘小枫:沉重的肉身拯救与逍遥、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点介 对现代性伦理的一种新的解读。弘扬个体主义的伦理叙事观。顺着刘小枫的指引,我们会进入一个有些神秘、有些飘渺、但又无比真实的世界。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我们的道德是一个什么样的现状?我们的怎样去把握生命?我们又如何看待艺术与人生?读完此书,在慨叹之余,你一定会有沉甸甸的收获。41涂尔干:社会分工论自杀论、社会学方法的准则、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点介 作者乃与马克思、韦伯齐名的社会学思想大家。本书是作者确立自己思想理路的开山之作。书中提出了“社会团结”、“集体意识”、“社会分化与整和”等重要概念,对“机械团结”、“有机团结”、“压制性制裁”、“恢复性制裁”等二元划分及历史规律进行了探讨。42加达默尔:真理与方法点介 本书志在阐明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使得诠释学从认识论和本体论转向了方法论。该书认为:理解和解释依赖与主体的前见所构成的视域和当下视域的融合。该书在思想上具有的穿透力是毋庸置疑的。对于学习法律的人来说,能够为“解释学”作出的贡献当在“应用”方面,而这恰是当今我们在研究法律解释和法律方法问题时要注意的。43贺卫方:司法的理念与制度具体法治、法边馀墨点介 该书体现了作者进入司法研究以来的重要思考。作者的风格独特,思想敏锐,并善于把西方的制度和理论和中国司法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作者在收入几篇重要的长篇论文之外,还收入了许多短小机智、曾经有广泛影响的篇什。作为知识分子和制度改革者的积极推动者的双重角色,作者的行动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可供分析的样本。后两本书同样敏锐和有趣,特别是后一本书,充满浓郁的人文修养,在我看来也许更值得一读。44 梁治平:法律的文化解释点介 是当代中国法学研究中最具备学术意识的一本书。作者持什么样的文化立场在我看来倒不是非常重要,重要的是作者如何以自己的学术实践做到自我的总结、批判和反省。如果我们的学术都能建立在这样的一步步的积累和批判的基础之上,我相信这才是中国学术的真正希望。本书是一本“编”的书,和时下流行的许多“编著”两厢对照,读者会有很多感叹和判断。45克尔凯郭尔:恐惧与战栗点介 我对这本书情有独钟。我被作者“孤独的”气质和宗教的体验所吸引。也许我们会遗忘一切,但不能遗忘自己作为人本身的存在。作者被认为是存在主义的先驱,他对生命的无奈和痛苦的洞察,让我们重新理解生命的幸与不幸。46罗尔斯:正义论点介 本书被誉为是二战后“伦理学、政治哲学领域中最重要的理论著作”。本书涉及法学、伦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诸领域,对正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以“无知之幕”和“原初状态”的理论预设为前提,提出了“作为公平的正义理论,并论述了正义分配的平等自由原则和机会公平与差别原则。也是自由主义的重要著作。47帕斯卡:思想录点介 这本书曾经伴随我度过许多个寂寞而无眠的夜晚。作者说:人是一根脆弱的芦苇;作者还说:人的全部尊严在于思想。作者说了很多的话,这些话是别人不可能说出来的。作者在捍卫人本身,这是一片真正的思想的海洋。48威廉巴雷特:非理性的人存在主义哲学研究点介 该书对存在主义的主要问题和存在主义的主要人物克尔凯廓尔、尼采、海德格尔和萨特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把存在主义作为一种反理性主义的非理性思潮,详细阐明了存在主义的历史发展脉络。本书采用的叙述方式本身就是存在主义的,它会把你带入这一领域的浓厚的氛围当中。大学四年级可读书目49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点介 我们生活在一个制度的世界里,对制度本身的考量就尤其值得关注。本书对制度经济学派作出了最新的概括与总结,并对制度的特性、制度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制度的演进、制度的结构等做了比较全面的论述。生动有趣,深入浅出。“制度”问题作为一个人类社会的基本问题,值得开掘的地方还有很多,在理论上也是大有可为的。50萨拜因:政治学说史点介 说实话,欲真正了解西方的法律思想史,还很难找到好的读物。但从政治思想史进入法律思想史,也是一条途径。在政治学说的介绍上,萨拜因的这本书是值得推荐的一本。和施特劳斯的同名著作相比较,本书更加平和与雍容。特别在论及社会主义的政治学说上,本书的分析是切中肯綮的。51顾准:顾准文集点介 有时候,我们真不好批判中国学者的有价值的书了。这本书对马列经典和古希腊政治制度的解读,实际上已经教会我们许多如何严谨治学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本书带给我们的是一种面对真理的态度,独立思考的态度以及做人的风骨。中国需要在什么样的意义和条下,才能产生真正的思想呢?这是本书给我们留下的一个沉重的思考。52昂格尔:现代社会的法律点介 本书作者是批判法学的代表。本书虽然还不算作者在批判法学上的代表之作,但也可以看到作者的许多批判法学的立场和方法。本书从历史演变和社会转型的层面对法律的透视,为我们洞察人类社会的组织形态、法治发展等提供了有益的启发。作者是反自由主义的法治的,但他对法治的解剖,比那些专事法治理论的人来说,实在要深刻得多。53吉尔兹:地方性知识点介 也许我们对待知识的观念需要一些改变,也许我们真的正在历经某种相对和多元的过程。我们不得不对自身的处境从不同的方面做出解释。吉尔兹就是在这里作出了他的贡献。他从阐释人类学的原理出发,宏扬地方性知识,确立了“深度描写”的认知方式。54道格拉斯?凯尔纳、斯蒂文?贝斯特:后现代理论利奥塔:后现代状态点介 后现代已经成为我们当下的生活状态,是现代的批判和延续。本书对后现代的理论进行了比较客观和冷静的批判性介绍,着力分析了福柯、德勒兹、博德里拉、利奥塔等后现代的思想家,并探讨了一些后现代的困境和出路,有助于我们了解后现代的各种思潮。55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法律智慧警句集点介 作为一名新康德主义者,拉德布鲁赫的两元论思想对法律思想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注重人在法律世界中的价值和尊严,终其一生思考事实公正与现象公正、表面理性和客观理性。他把严肃的理论思考、虔诚的爱心和充满凝重与智慧的语言融贯在一起,为我们奉献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56马克斯.韦伯: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经济与社会、经济、诸社会领域及其权利、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点介 法律社会学是韦伯的社会理论大厦的一个部分。韦伯对于现代社会的困境的揭示体现在法律上便是法律的“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之间的矛盾。韦伯对法律职业本身的分析也同样富于洞见。在读韦伯的书时,一定要和他的其他社会理论结合起来,才能体悟韦伯的用心:如何通过理解法律更好地理解社会。57波斯纳:法理学问题道德和法律理论的疑问、法律与文学、超越法律、性与理性点介 波斯纳实用主义法律观的集中体现。对于我们的法理学的借鉴意义在于:我们如何形成自己是法理学的问题意识,法理学应如何拓宽自己是问题视野;法理学的关注和现实社会中的法律是不是暌违不同的?本书中波斯纳对法律解释的观点,以及和他的法律经济学相比所表现出的联系与差别,都值得我们注意。58孔飞力:叫魂点介 本书围绕1768年的“叫魂”的巫术大恐慌,分析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深刻挖掘其背后的政治和文化的意义,揭示对国家正统信仰的挑战和维护后面的各种权力的纠葛,展现皇权、官僚体制和司法体制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从而带领读者完成了一次法律史的旅行。我对以“讲故事”来书写历史的方式总是很推崇。本书在这个意义上确实堪称佳作。59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法律、立法与自由、致命的自负点介 作者以“无知观”为前提,认为在自然秩序和理性建构的秩序之外,人类社会所具有的真正是秩序状态是一种自生自发的秩序。继承和发展了进化论的理性主义观,强调一种以个人主义为内核的消极自由主义思想。60伯尔曼:法律与革命点介 本书以11至13世纪欧洲法律的发展为线索,向我们展现了教会法、封建法、庄园法、商法、城市法、王室法之间相互对立斗争的精彩场面,认为这些不同的因素共同促成了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本书积四十年的思考为一炉,采纳传统与革命的视角,试图在马克思和韦伯之外另劈坦途。从翻译上本书在国内法学界也是难得的优秀译本。本书不可不读。61约翰.赞恩:法律的故事点介 法律是人类历史的缩微,“法律与我们同在”。可能谁也没有想到,法律的历史竟是从蚂蚁的故事开始的。本书的叙事方式让人吃惊;本书的法律进化的历史观也许并不让人赞同,但本书告诉我们的道理:法律的命运和我们的命运竟是如此生死相连,法律中竟演绎了那么多的感人和震撼的故事等,却会让我们甚感欣慰和终身难忘。62福柯:规训与惩罚疯癫与文明、知识考古学、性史、福柯访谈录、必须保卫社会点介 这是福柯关于刑罚史的研究。和福柯的其他所有的“历史”研究一样,他意在对历史作全新的阅读。福柯说,刑罚风格的转变并不一定意味着文明的进步,而是一种统治的方式和权力技术的运用的改变。权力和身体、监狱和训诫的关系在福柯的视野里无一不是意味深长。监狱在创造罪犯;训诫是这个时代的精神,福柯在对我们既有的观念致命一击的同时,也让我们的思想从新复活。63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点介 本书以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为个案,以“国家政权建设”和“权力的文化网络”这两个概念为中心,以文化和权力的关系为出发点,以对各种象征符号的评说为理路,探讨了现代化背景下的权力运作模式和传统的文化认同等问题。作者所运用的社会史的研究方法尤其值得我们学习和品味。64考夫曼、哈德默尔:当代法哲学和法律理论导论点介 本书在对当代法律哲学和法律理论的一些最前沿的问题进行介绍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一如作者所述,本书不是“教义学”的无批判式,而是哲学的反思和批判式的。把书中所论及的问题和其他英美法理学者的问题,以及我们所关注的法理学问题对照,我们的确会发现诸多有趣的学术差异,这种对比恰好是促进我们的法学的知识积累与更生的重要途径。=(二)分类推荐书目:A:引介性书目(导入法律之门,调动学习兴趣,培养法学素养的法学书目推介)外国部分:1、美约翰麦赞恩:法律的故事,刘昕、胡凝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2、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3、美博西格诺等著,邓子滨译:法律之门,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中国部分:4、刘星:法律是什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5、费孝通:乡土中国,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年版。B:基础性书目(掌握法学范畴,通晓法史演进,探究法的价值的法学书目推介)外国部分:6、英哈特著:法律的概念,张文显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7、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8、美E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9、法勒内达维德:当代主要法律体系,漆竹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10、英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中国部分:11、谢晖:法学范畴的矛盾辨思,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C:拓展性书目(明晰分权学说,把握法治理论,关注当下问题的法学书目推介)外国部分:12、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13、美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商务印书馆1980版。14、英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中国部分:15、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16、谢晖:法治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2005年版。D:部门法经典书目推介:17、意贝卡里亚著: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18、周枬:罗马法原论,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E:法典推介19、法国民法典(拿破仑民法典),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20、唐律疏议,中华书局1983年版。=(三)法学推荐书目30条:1 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这是一本“学术著作”,而且是一本理论法学的学术著作,这个称谓使得它好像并不是那么适合新生的阅读,尤其是在湖大这样一个似乎有点“浅薄”的法学院。但是我始终顽固将它作为推荐书目的第一本。本书的最主要意义在于其思路与视野。它会告诉你我们在观察法律现象是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视野和方法,应该如何培养我们的学习和研究进路,以及,如何揭示常识、挑战既有的知识和观念。对于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读完此书,会感觉法律原来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么枯燥。产生兴趣之后,可以继续读制度是如何形成的,这本书更近于随笔,但价值绝不是“随便翻翻”。2 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这不是一本法学书,但其价值超过大部分法学书。 费孝通先生对中国社会的分析至今仍然不算过时,但更重要的不是分析结论,而是他所表现出来的问题意识分析的思路值得我们继续学习。对于法律人而言,要学会从作为整体的社会出发来思考法律。3 梁治平:法辩/新波斯人信札新波斯人信札是阿果最喜欢推荐的第一本书,是梁治平先生早期和另外几个作者作的批判性著作,文化上的中西对比有助于我们从一个外界的视角来观察“本土资源”。而法辨是其“用文化解释法律,用法律解释文化”的个案实践和言说。辩异、批判和理性思索融贯一气。对年轻学生来说,读此书还可以学到如何读书、如何整理自己的心得体会的一些方法。4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法学院的学生都是文科生,历史应该并不陌生,但应该大部分人都受到中学教科书的传统史观影响。读这本黄先生“大历史观”的代表作,领略作者对历史的厚积薄发和驾轻就熟、对中国政治制度的理念与现实运作的谙熟洞然与透辟分析、其“史实”与“史识”的完美结合。可以学会从一个更加广阔的层面去理解历史。从而对于我们了解传统和法律都有着极大的启迪。5 贺卫方:运送正义的方式/具体法治/法边馀墨/司法的理念与制度贺卫方教授作为法学界一个著名的“传道士”,其短小精悍而又充满问题意识和深刻分析的著作应该是最适合新生阅读的。作为一个从事“外国法制史”、“比较法”、“司法改革”等诸多领域研究的学者,他的著作将这些领域有机的结合了起来,关注中国而不限于中国、学习西方而不迷信西方;同时,这些书还很“有趣”。以上的几本书都值得选择。6 徐友渔:自由的言说/朱学勤:书斋里的革命自由主义在中国还是一个敏感的问题,并且刚刚“浮出水面”。自由主义究竟包括什么、意味什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以上两位学者的著作能够较好地结合西方学理与中国实际、兼容问题与主义,可以使我们梳理对于自由主义的认识。前者稳重而平和,后者风趣而奔放。7 苏力:送法下乡送法下乡,可以说是当代大陆法学界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学术“专著”,是对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一书的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具体运用,更加充实和饱满。在大一读过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体会到一种思考中国现实法律问题的进路之后,可以通过本书的阅读进一步理解如何运用这一进路一步步地来分析具体问题。(道路通向城市转型中国的法制、也许正在发生转型中国的法学,作为苏力先生最新作品的这两本书,代表着思路的进一步发展,对于关注着转型中国问题的人,同样应该好好阅读。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苏力教授的书开列在大一和大二,绝不是意味着仅仅是低年级读的,而值得经常重读,每一次应该都有收获。)8 梁治平: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新波斯人信札是青年人的批判,但仅仅批判是不够的。本书是中国法律史研究中具有“范式”意义的著作。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更重要的是方法运用上的自觉。它是事实描述式的,也是文化的同情和辨异式的。重要的不是作者对多种史料的采用,而是对这些史料的解释;重要的也不是他是否解决的问题,而是他提出问题的方式本身。9 何清涟:现代化的陷阱/我们仍然在仰望星空据说,谈经济学的人类关怀是一件可笑的事情。在这个“经济学帝国主义”的时代,经济学似乎纯粹是一个给我们带来财富的显学。但读这两本好像算不上经济学学术专著的著作,作者的现实悲悯和大胆而绝不是危言耸听的判断,却能让我们感到震撼。震撼之后,我们会留下什么样的思考? 10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虽然我们思考问题的立足点始终在于中国,但绝不能仅仅读中国书。本书的作者是一位优秀的法官,也是一位有深刻洞察力的学者。他的想法干净利落,简练精当。他告诉我们他是如何判案的,法官不仅是“发现法律”,还应该是“创造法律”。在这本书简短的篇幅中,作者清晰地阐明了美国式的司法理念与法律哲学。在大陆法系传统影响下的中国,我们习惯于从“立法”的角度思考法律问题,而通过本书我们学习到如何从“司法”的角度来理解。另外需要提到的是,本书的语言流畅而优美。11洛克:政府论(下)许多我们今天讨论或者信奉的重要观念,都出自这本小册子。中国人学了以法、德、俄为代表的欧洲大陆一百多年之后,有必要好好地理解英美的政治法律传统。理解的起步,就可以从洛克的这本书开始。12卢梭:社会契约论这本名著的优点与缺点都同样突出。卢梭被评价为“他没有智慧、很少美德,有的只是对人类的热爱和一颗坚毅的心灵”。作者大胆的想象虽然远离了现实,但其却提出了许多在历史上与今天都相当有意义的命题。同时,想象代替了论证的不够严谨之处也值得我们反思。并且,我们需要从这本书中体会“善花如何结出恶果”?13张志伟、欧阳谦:西方哲学智慧这是一本哲学与哲学史的启蒙著作。阅读本书,我们所学到的不是一些罗列的学派、学者、观点,而是作为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分支的西方人如何寻求智慧的历史。我们可以由此对比中国人在另一路向上对智慧的探求。同时,我们应该明白,哲学不是意识形态,甚至不是现成的“智慧”,而是作为动词的“爱智慧”。(以上的书目主要偏重于理论法学,而进入大二已经开始了部门法的学习,因此接下来我将连续开列几本部门法的著作):14陈兴良:刑法哲学这本书看起来是体系庞大而艰深的,可能因此吓退了不少学生。但事实上,这是一本好读的书,因为作者的思路相当清晰、结构极其严谨,由此我们可以领略到陈兴良教授对形式美的追求。陈教授曾经说过,思想内容会过时,而逻辑体系的美感则会永恒。读这本书,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去理解那些看起来更为艰深的大陆法系著作。不过,仅从刑法学习来说,我更建议读陈兴良教授的刑法的价值构造和张明楷教授的刑法的基本立场。15徐国栋:民法基本原则解释民商法是当前的热门学科,因此民商法的专著也相当多见。在大陆学者著作中,我觉得徐国栋教授的这本书是最为扎实的。作者对罗马法的深入研究使得本书不是一本“简体版的台湾民法著作”。16史际春:探寻经济和法互动的真谛经济法曾经是过去的显学,但现在有些被冷落了。史际春教授这本著作收集了作者自研究经济法以来所写就的重要论文,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经济法这个新兴学科在“试错”中不断走向成熟的进程。而作为我国两位民法泰斗周枬先生与佟柔先生的弟子,史际春教授良好的民法学术训练功底能够使我们更好的理解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关系。17孙笑侠:法律对行政的控制作者事实上是一名法理学者,但这本行政法著作对“控权论”的阐述是相当准确而清晰的。虽然行政法不仅是“控权论”,但在中国,对于行政法的初学者,深入地理解控权是相当重要的。18王亚新:社会变革中的民事诉讼“社会变革”是一个几乎已成为陈词滥调的“大词”,但是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学习到如何真正地理解社会变革是如何影响到一个个具体的问题,同时这些具体的问题又是如何在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下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及相互影响。如同苏力教授和梁治平教授的著作一样,这本书最重要之处也在于方法。19强世功:法制与治理强世功博士号称北大法学院“四大才子”之一,而这本书则是他多年来的第一本专著,这样的介绍似乎就已经是能够保证本书质量的“广告词”。从内容上来讲,本书收入了作者的硕士论文、博士论文以及实证研究的调查和书评,从书斋到田野,丰富而不驳杂,紧紧地围绕着作者对“国家转型中的法律与社会”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20冯象:木腿正义/政法笔记冯先生的书看起来都是些短小而精悍的文字,但似乎并不容易读懂,至少我本人如此。但这些书又是相当值得一读的,因此我将它们放在了大三。作者凭借自身的文学学科的优势,游仞于法律和社会之间。对法律个案层层剥离,既立意深远,又视界宽广;更重要的是,作者能够以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待中国的法律与法治问题,可以使我们扭转一些意识形态的法律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