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平时作文.doc_第1页
学生平时作文.doc_第2页
学生平时作文.doc_第3页
学生平时作文.doc_第4页
学生平时作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生平时作文:形式模式化;内容假、大、空;语言大人腔,缺乏青少年应有的青春气息。究其根源,实乃缺乏个性化。而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随意性很大,缺少计划的严密性和训练的科学性,无论从作文题目的设计到批改与讲评,都显得十分粗糙。这样的作文教与学,就如一片沙漠,缺少生命的韵律。长此以往,写作教学很难改变低效状态,很难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很难拥有春天和绿洲。而要改变这一难堪的作文教学现状,笔者认为最切实有效的办法是注重作文个性化教学,探寻个性化教学途径。倡导学生作文个性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写作是一种生命的活动,精神的活动。因此,它完全是自己的事,自己是写作的主人,所有与写作有关的事情,都得“事必躬亲”,别人至多只能给予指导,而不能越俎代庖。倡导学生作文个性化有助于养成学生自主写作的习惯。描写自己熟悉的事物,诉说自己想说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是学生作文个性化的精髓。在日常生活、学习和交往中,注意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善于思考有关问题。有了新的发现,及时记录下来;有了新的感受,及时付诸笔墨。这样使写作也便成了自然而然的事。倡导学生作文个性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文贵创新”,写作要力求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切忌人云亦云,千篇一律,而应从多角度去观察生活,破除思维定势,突破固有的条条框框,发现过去发现不了或者别人尚未发现的东西,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和事物的闪光点,而这一切必须基于思维的创新。倡导学生作文个性化有利于更新教师的作文教学观。教育的要义在于培养人的全面发展,要实现作文个性化,教学引导鼓励是关键。教师要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境界,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各种思维观点,各种风格特点采取包容的态度,特别是对那些不合自己心意的观点和风格更要宽容一些,切忌居高临下,胡评乱批,那样往往会扼杀学生的写作个性。所以,要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张扬学生的写作个性,教师自身的素质必须提高。教师要换脑筋,加强学习,改变旧有的僵化的评价模式,以一种新的眼光来审视学生的作文。一 语文教师都认为作文很重要,学生也同样意识到写作的重要性,但目前的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到底如何呢?笔者于上个学期,在2个班级118名高二学生中,开展了一次作文问卷调查:你认为写作重要吗?平时有无自觉用于写作的时间?你喜欢写作吗?如果不喜欢,则主要原因是什么?你对有效地学习写作有哪些意见和建议?从答卷统计结果看,认为写作重要的几乎为100%(有5位学生认为一般),喜欢作文36人,占30.5%;不喜欢作文82人,占69.5%。从调查的结果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问题与的回答显得自相矛盾,认识上重要,行动上却不努力,由此可见,平时学生作文是被迫的行为。从多年的作文教学与阅读大量的学生习作,笔者感到,学生作文的弊病在于缺少个性化,而缺少个性化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上一个“怕”字。(摘录学生原话如下)甲:“每次碰到写作文,心里总觉得没有底,空荡荡的,高中生活像在鸟笼里一样,那么闭塞,那么单调,那么枯燥,除了吃饭、学习就是睡觉。拿到作文题目,脑中只有一片空白。”乙:“自己写出来的作文不好,主要是语言表达的水平低下,有时听听或者看看别的同学的作文都会觉得自卑。另外,写作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要花那么多时间,有时付出了很多,回报却微乎其微。”丙:“写出来以后分数不高,因为虚的东西怕被看穿,老师知道我在胡编乱造,而写实的东西,怕过于偏激,考试时会来个作文不及格。内心有东西要抒发时,写作文还好,当没有激情时,觉得没什么好写,笔下无物,只能挤牙膏般地挤出来。”以上三位学生所言很有代表性,它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状况,而正是因为怕的缘故,学生在写作中缩手缩脚,平白无故地丧失自我,总认为自己写的文章不如别人,因而,很容易在盲目崇拜的过程中,明明是白的东西,别人说黑自己却不会说白,亦步亦趋,步人后尘。2思维方式僵化单一。思维能力当是写作智能的核心,写作活动的各个环节观察、思考、想像、构思成文无一不是思维沿着一定轨迹的运行。从目前学生作文现状看,学生的习作“大路货”居多,一个话题几乎一个面孔。例如,去年三月以来,SARS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SARS疫情报道充斥媒体。同样一个话题,可以有多种认识理解,多种写作思路。可是我们的学生基本上是从正面去讴歌医务人员舍己救人的崇高品德,颂扬党和各级政府官员对人民深切关怀的执政意识,几乎没有学生从反面去思考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和应急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国民不良的饮食卫生习惯等等。又如由华中师大组织举办的第五届“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题目之一“我的前后左右”,学生的习作,从立意到选材,基本雷同,前后左右一并写,没有轻重详略之分,哪里还有创意的文章。正因为学生缺少求异思维,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思考问题的角度单一,分析肤浅,一言以蔽之;缺少自己的真知灼见。3行动上一个“懒”字。以前文人称写作为“爬格子”,其中一个“爬”字十分形象地说明写作是一件艰辛的事情,写作不仅仅是写作本身,它需要平时大量的阅读与积累。再看现在的高中学生,我从2个班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70%的学生没有比较完整地阅读中国四大古典小说,90%的学生在课外没有完整地读过一部外国小说。除了寒暑假有一些时间看点报刊杂志和散文小说外,平时每天的课外阅读几乎为零。再从积累方面看,我从2个班级的学生调查中发现,80%的学生没有积累的卡片或汇集词句的本子。从以上调查统计的数据中发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与积累的习惯为其个中原因,但最关键的因素是学生“偷懒”,不够勤快。凭心而论,学生如果能在课外像做数、理、化作业那样,舍得花时间,又那样专注,那么写作之前的阅读与积累的基础工作又何愁做不好!作文的过程就犹如绿树深深扎根土壤,充分吸收水分和养料,从而呼出氧气的过程一样,需要植根于生活厚实的土壤,从生活中获取作文的养料,从而写出充满生命活力的文字来。4语言文字上的贫乏、干瘪。语言是文章的基本材料,语言的好坏直接影响文章品位的高下,所谓“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就是这个道理。中学生写作用语主要存在两个方面问题:一是无话可说。由于平时缺乏积累,因而每每在写作的时候,即使搜肠刮肚,也难表寸心。有一位学生在调查问卷中这样说:“平常没有注意一些好的词句,文学修辞知识也太少,有时死命想回忆一些名言警句来,好装点一下门面,结果总是以失败告终。”二是说不好话,即驾驭语言的基本功很差。中学生在平时写作实践中不习惯于锤炼自己的语言,因而在作文中通常表现为:说明时不够准确简洁,拖泥带水,杂七杂八;记叙时不够清晰有序,枯燥乏味,琐碎纷繁;议论时不够鲜明严谨,模棱两可,以偏概全;抒情时不够真诚自然,矫情造作,自作多情;描写时不够形象生动,枯瘦干瘪,面目可憎。语言总是那么一本正经,四平八稳,或老成拘谨,人云亦云;或辞不达意,空话套话。总之,中学生写作用语上表现出来的通病,其本质是没有自己的语言,没有自己的语言体验,没有自己运用语言的方法,即缺乏个性化的语言。5写作技巧上的程式化。写作是一种技能。而技能只能在写作实践中反复历练,才能逐步提高。写作技能包括立意构思、谋篇布局、材料取舍、语言表达、过渡照应等等。教师在平时写作教学中比较注重写作知识的传授,忽略对写作技能的培养,因而导致学生写作技巧上的呆板划一。例如在立意上总是平淡无新意,“滥竽充数”历来将南郭先生作为批判对象,“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历来被认为不良环境对人的消极影响,“有志者事竟成”,历来认为立大志者一定能成大事。不会换角度思考,花样翻新,旧瓶装新酒。再如写作材料作文,总是先对所供材料加以阐释(有的甚至是照搬),然后举例联系现实,最后就是归纳总结,三段论式,千篇一律。不少学生不懂得谋篇布局,顾前不能瞻后,材料的运用不会灵活取舍,写作议论文时对所引材料详尽叙写,缺少高度的概括和深刻的分析,写作记叙文时却是三言两语,缺乏具体细致而又生动的叙写。语言表达技巧上同样令人心寒,不少同学不重视炼字炼句,不会巧用修辞,不会使用生活中有表现力的语言,不会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二心理上的“怕”,思维上的“窄”,行动上的“懒”,语言上的“瘪”,技巧上的“拙”,是当前中学生作文存在的通病,而其根源在于缺乏个性化。因而,倡导作文个性化不失为提高学生写作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量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以上表述,贯穿了关于作文教学新的理念和新的精神。指明了作文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而其中的一个主要精神,就是倡导学生作文的个性化,而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主要是“自主”与“创新”,我们作文教学的着眼点也应该在这儿。1自主。自主的核心是个性,没有个性就无所谓自主。作文教学改革必须适应现代教育改革的需要,必须采用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张扬个性,是对学生的尊重和呵护,是对作文的正本清源。(1)培养独立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写作是一种生命的活动,精神的活动。因此,它完全是自己的事,自己是写作的主人,所有与写作有关的事情,都得“事必躬亲”,“写作需要搜集素材,可以采用走访、考察、座谈、问卷等方式进行社会调查,通过图书、报刊、文件、网络、音像等途径获得有用信息”,别人至多只能给予指导,而不能越俎代庖。同学的作文以及一些优秀作文汇编只能供自己学习参考,不能机械地模仿,更不能抄袭,高考作文尤为强调这一点。(2)激发写作兴趣。写作实践的主体是学生,写作是主体的一种观念形态的活动,只有写作主体积极思考,力求表现,付诸文字,才能将认识、观念、情感物化为文章。笔者认为,只有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才能使写作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只有让他们热爱写作,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写作活动的心理障碍。例如,可以讲述名家写作轶事;教师示范写作,让榜样的力量去唤起学生写作的热情;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美文时文;可以变常规写作为竞赛作文和有奖作文,以培养和引发学生对写作的迷恋。实践证明,只有当学生写作的心理动力调动起来后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活动中去,把写作当作一种精神享受,真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3)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习惯有好坏之分,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以上陈述,有两层意思,一是写作需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二是良好的写作习惯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而写作习惯不仅仅是写作本身,它包括阅读习惯、观察习惯、积累习惯、思考习惯和多练笔习惯。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下笔如有神需要读书破万卷,阅读可以使人聪明,可以诱发写作灵感。写作需要观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并积极感受和体验生活。在阅读和观察的基础上,要善于思考,万事问个为什么?透过现象看本质,多一些理性分析。平时能把阅读、观察和思考过的一些精髓及时摘录或叙写下来,并加以整理,作为以后作文的素材,这就是积累的习惯。另外写作毕竟是一种技能,熟练方能生巧,著名语文教学家魏书生养成每天写2000字的习惯,他要求自己的学生每天15分钟写作,我们平时的课外练笔,其实也在培养自己良好的写作习惯。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方仁工先生在作文应该怎样写一书中曾这样说:“用连贯的语句,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下自己的实感真情,这就是作文。你不说别人也知道,你说了别人也不知道,这些内容请不要在作文中出现。从普通中找出特殊,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别人习以为常的人和事中,写出别人没有看到的闪光点,这就是作文的窍门!”2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文贵创新”,写作要力求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1)思维创新。“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语言说得好在乎思路的正确。因此锻炼思维至关重要。”思维的创新在于思维的多样性,让学生多角度去观察生活,破除思维定势,突破固有的条条框框,发现过去发现不了或者别人尚未发现的东西,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和事物的闪光点。例如,写一篇“龟兔赛跑有感”的作文,极大部分同学思维雷同,立意的重点确定在赞扬龟的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从而造成“撞车”现象,也有少数同学,换一种思维方式,另辟蹊径,很有创见地提出“乌龟的侥幸取胜不值得赞扬,真正的较量和竞争是要凭强劲的实力”的见解,体现了文章思维鲜明的个性色彩。最近几年高考的话题作文,开放度很大,对开启学生多向思维,促进学生作文个性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而,选择有意义的话题,不失为培养学生思维创新的好途径。如材料,“有人说,高三是黑色的,尝到的是枯燥,得到的是失望;有人说,高三是金色的,经历的是充实,收获的是希望。有人说,高三充满了竞争,友情似乎在你追我赶中稀薄;有人说,高三充满了友情,竞争似乎在你帮我助中浓厚也许,高三的心情是复杂的,高三的生活是多彩的,高三的感受是独特的,高三的思考是深入的。人在高三,身处此境,你一定有许多话语想要倾吐。”请以“人在高三”为话题,或讲述有关高三的故事,或抒写有关高三的心情,或发表有关高三的见解,或展望有关高三的前景,等等。(2)语言创新。作文是语言的艺术。“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语言是文学的主要工具。艺术作品的目的是充分而鲜明地描写事实里面所隐藏的社会生活的重大意义,所以必须有明确的语言和精选的字眼。”要想写出好文章,一定要具备好的语言,即语言的鲜活独特有个性。我们在平时写作中,可以从以下几条途径去启发学生写作语言的个性化。移用他词,独创妙语。例如“高三两个字很沉,我觉得分量超过了高山”,“某某同学居然也克隆家长签字了”,“高二(3)班不愧为是高二散班”。第一句中的“高三”写成“高山”非常形象地突现了高三学习的繁重、竞争的激烈、心情的沉重。第二句中用“克隆”一词代替“模仿”,显得谈谐又风趣。第三句中将“3”改写成“散”,既概括又形象地表现该班懒散的班风。巧用修辞,活化语言。厨师做菜需用油、盐、酱、醋、糖、味精等多种调料,这样做的菜,往往色、香、味俱全,学生作文也一样,要写出好文章,也需要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例如“每当看到秋叶飘零,或是露珠在草尖上跳跃,你的心就没有一下颤动?还有那春苗破土,日月旋转,雨打芭蕉,惊涛拍岸其实,这就是生命!”文章运用拟人、反问、排比等修辞格,把生命写得具体可感,含意隽蕴。巧借熟语,妙笔生花。如“美国之所以多年与台湾保持暧昧关系,全然是为了自己的被窝温暖。换句话说,如果台湾这只热水袋不能保障美国伸在亚太地区的脚趾暖和,甚至还倒灌冷风,他立马就会把台湾蹬出被窝去。”“被窝”、“热水袋”、“灌冷风”等日常生活用语,用在分析美国与台湾的关系上,极尽揶揄嘲讽之能事,使人顿觉耳目一新。另外还可注意引用古代诗文和名言警句,借用古语、成语,活用外来语、优美的新词,收集开心辞典、实话实说等电视栏目中充满睿智的语言等等。大千世界,瞬息万变,新人、新事、新景层出不穷,只要你细心观察,有心搜寻,新的语言便俯拾皆是。(3)技巧与模式创新。文无定法,如何开头,如何过渡,如何展开,如何收束,都有学生自己的习惯,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教师切不可将“新八股“的紧箍咒套在学生头上。叶圣陶先生说:“写作系技能,不宜视作知识,宜于实践中练习,自悟其理法,不能空讲知识。”写作是一种技能,与学开汽车,如何倒车、移库、避让,与学游泳,如何换气、蛙式、仰泳等一样,这种技能与知识是有联系的,但不能专讲知识,而应该“在实践中练习”“懂其理法”。画家石涛在画语录变化章中写道:“至人无法,非无法也。无法而法,乃为至法。”我们说,作文没有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这就是最好的模式。商品虽然很普通,但因为它的包装精美,也能受到顾客的青睐。文章内容一般,如果能在表现形式上创新,同样能赢得读者的欢心。例如别人写作多用三段式,我就来个列小标题,或先写题记后正文,或写成日记体,或写成对话体;别人喜欢顺叙,我可以倒叙;别人习惯写作记叙文、议论文,我可以写小说,或编故事,这些与众不同之处,往往是文章形式上的亮点,能起到引人瞩目的效果。诚然,探寻学生作文个性化的路子既艰辛而又长远,主观愿望也许不一定符合客观实际,但我们毕竟在努力探寻学生写作的新途径。虽然我们探索并不那么深入,但我们深信,任何成功都来自不断地实践,写作教学也同样没有终南捷径,靠的是孜孜不倦地追求,靠的是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不断改进作文教学方法,不断开拓创新。因而倡导作文个性化,凸现写作主体意识,不失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结合,但读写结合的理念却是蕴含在字里 行间的:“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 悟和运用。”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便是吸 收,注重语言的运用便是倾吐、写作。 老师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把好词、 名言、名句等记在日记本上,为丰富、充实 自己的写作内容做积累,人常说:“熟读唐 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告诉学生 要多积累,要善于积累。 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方 法,这不仅仅是理清文章的头绪,更重要的 是要清楚文章为什么好,即“知其然,还要 知其所以然。”要达到这个目的,就不仅要 要求学生读书、阅报、听广播、看电视、网上 查资料、背古诗文等,而且教师还要常和学 生在一起进行评议。从遣词造句、表达方式 等方面分析,使学生明白文章好在哪里。可 见,读书的目的不在于读,而在于理解内 容,灵活运用。读书使学生们增长了知识, 拓宽了视野,提高了认识水平。 通过阅读和写作,学生慢慢形成文章 从生活中来的意识,在学生的经验世界中 让语文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 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想到的就是生活本 身.我们学习语文就是为了更好地关注生 命、更好地了解人生。 谈如何培养初中生写作的兴趣和能力 作文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书面语言反映客观事物、表达主观思想感情的一种教学活动。而作文一直是学生的一大难题。由于他们少有创作热情,所以写出来的东西,不是无病呻吟、矫情做作;就是言不由衷、假话连篇。个性没有得到发展,写作水平就很难提高。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寻找一条作文教学的可行之路。笔者经过近年来的观察、实践和思考,在作文教学中注重从以下几点来培养和指导学生作文,并取得一定成绩。现在总结如下,仅作抛砖引玉,以供同仁参考。一、制定切实可行的作文教学计划,诱发学生的写作欲。 其实,写作过程往往是学生心理和情感的体验过程。没有对自我心理情感的主动积累和积极审视,就不能写好作文。教师应根据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作文教学的比重和要求,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作文教学规律的教学计划,并认真执行。根据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年级的目标计划,教师精心设计作文命题,诱发学生的生活积累,引起写作欲望,以培养作文兴趣。命题要尽量新颖别致,含蓄隽永,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要留有想像的空间和驰骋的余地,使学生看到题目就大有愤悱之感,大有话在喉头,一吐为快的劲头。作文教学训练计划,关键在于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需注意以下几点。命题要注意中学生“成人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激发他们的这种情感。例如,我最在乎的人我对老师的评价。命题要注意学生“觉醒感”的心理特点,应在分辨是非、认识美丑方面启发学生进行严肃的思考。例如,一张纸( )给我的启迪。命题要注意学生的成长意识,要充满对未来的憧憬,对理想的追求,以适应学生这种心理愿望。例如,当我30年后回母校当失去的不再回来。命题要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注意学生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渡以及常用的归纳思维、类比联想的思维方法。例如,鲜花为谁而开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命题还要注意学生的情感特点。命题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感情,使之先情动于衷而后言于外。例如,我的理想路在脚下等。 只有培养学生欣赏自我热爱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才能引导学生注重感受生活和热爱生命的情感培养,把关注生命质量放在突出位置。只要学生的写作是发自生活的真实,来源于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思考,无论他们的文笔多么稚嫩多么拙笨,都要设法欣赏设法肯定,因为它真。因此,评语要感情真挚,态度中肯。评讲要动人,形式活泼,发现学生文章中的可贵之处、闪光之处,不断鼓励和激发学生自我欣赏自我完善,激发起他们对人生的思考,对自然的关心,对社会的关注,以唤起全班学生写好下一次作文的欲望,最终写出倾吐的好作文。教师也可以安排几次自命题作文,连体裁、题材也可不限,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写自己长于表达的文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特长。这样,必然会涌现出许多有真情实感的优秀习作,显示出不同的学生写作某种文体的特殊才华。教师充分肯定这些习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写作特长并加以引导,以激励更多的学生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达到诱发作文兴趣的目的。 二、搞活作文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作文能力 作文教学是双方共同的实践活动。因此,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写作情况,处理好“教”与“学”、“动机”与“效果”的关系,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不同问题,适时传授写作技能,帮助解决具体困难,是培养和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单独交流做法有:个别交谈,指出作文的主要问题,以为鉴戒;启发思路,教给开掘提炼素材的方法;帮助修改,使原作更加成熟;指导小结,总结作文成功的经验等。作文差的学生多数是无话可说,刚开了头,便写不下去。对此通过谈心,引导挖掘生活素材,帮助建立“兴奋中心”,使之产生写作欲望;还可指导列详细提纲,学会依照提纲把内容一层层表达充分。针对众多学生“不知道怎样写”的问题指点门径时,要注意各种题材的作文,要注意从审题、拟题、开头、结尾、立意、谋篇布局、写作顺序等方面,有侧重的训练,使教学计划具有可操作性,力求做到一课一得。具体做法可以这样:1、 引导学生分析命题(包括命意)作文的特点 作文永远是个性的,是一种个性化的表达。只要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表达到位了,就是好作文。在作文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怕写作文,其实最怕老师布置命题作文,学生对命题作文的内容不熟悉,感到无话可说,硬叫写,其结果只能是敷衍了事。任何一种作文命题,无论是何种体裁,也不管是何种形式,都具有限制性和开放性的特点。现行的课本中,有些文章由于所反映的内容与现代生活距离久远,降低了对学生的吸引力,我们应该另外选择内容比较新颖的文章作为剖析的对象,针对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每剖析一篇文章便能真正解决某种技巧问题,这样就容易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果学生能把握命题这一特点,就能避难趋易,像疱丁解牛那样,“以无厚入有间”,做到“ 游刃有余”。 、指导学生把握思维的方法 思维是人脑对于客观事物同样的、概括的反映过程。同一个题材,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发现的问题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各有不同。作文教学要使学生在构思时思路开阔,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发散思维则又称求异思维,它从多角度、多起点、多层次、立体地全方位地来思考问题,是创造思维的核心。要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积极突破思维定势,纵、横、分、聚,发展学生思维的多极性、敏锐性、深刻性、独立性、创造性等种种品质,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围绕作文题目,作思维辐射,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平面到立体,跳出事物点、线、面的限制,指导学生注意既要从上下左右的纵向,又要从四通八方的横向联系中考察事物;也可以指导学生从诸多的角度中选择自己体会深刻、材料新颖、立意独特的角度来写,从而使主体思路更加灵活。学生写作时就会感到思如泉涌,要写的东西很多,就会感到作文绝非是“自古华山一条路 ”,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样,克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毛病。在指导写作同时,要要求学生在平常观察事物时,善于发现事物产生联想,运用发散思维,抓住“小”来反映“大”。当然,学生要想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还得要求学生在平时要扩大阅读面,扩大见闻,沉淀文化底蕴,为作文的发散思维打下基础。“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只有丰富地体味人生、观察生活,只有投身时代的洪流,体察时代、了解时代、把握时代,只的保持对外界事物发展变化的敏锐感受,才能在发散思维的世界里,触类旁通,驱遣裕如。3、引导学生辩证分析问题 只有青少年学生最少保守思想,他们思想解放,喜欢独立思考,勇于标新立异,但和成年人比,他们还缺乏社会生活的经验,思想还幼稚,看问题往往容易片面,没有深度。这些特点常常在他们的作文中表现出来。因此,教师应对他们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培养他们要用正确的观点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认真观察、不断思考现实生活,提高他们辩证分析能力。中学生只有这样苦苦探索、不懈追求,辩证地分析,才能去伪存真,寻找出材料所揭示的正确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抒发感情,进行评论,作文才能会抓住要领,褒贬得当,迸发出思想的火花。、让学生掌握文体知识,使学生适“材”选“体”,落笔成文学生写文章之所以感到无从写起或不知道“怎么写”,原因之一是不掌握文体知识,缺少“规矩”。其实任何一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们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点,不同文体的比较教学,交叉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规律性的东西。根据不同的题材性质,用不同的体裁来表现,写作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还有开头的方法、过渡的方法、结尾的方法、设置中心句的方法等等。具体到某一篇作文,是用这种方法,还是用那种方法,必须从全文出发,从所要表达的内容出发。比如叙事,有的事从头说到尾,显得平淡,就宜采用倒叙;有的事,先知道了结果,反而无味,就宜采用顺叙;有的事,紧接着说下去,太直太露,就宜来一段插叙或铺陈再比如写景,擅长写景的,记人叙事时不妨以景衬人;而“不善写景就不必勉强,而应当多注意到人物与事实上去;千万别拉扯上一些不相干的柳暗花明,或菊花时节什么的”(老舍)。、范文引路,模拟训练 传统的教学范文还是有不少在写作手法和技巧上的可取之处,范文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技巧构思谋篇,解决“怎么写”的问题。教师应在教这些课文之前,作好写作安排,教者心中有数,使学者学有目标。在评析课文时,着重分析作家观察、发现、思考、联想、选材、构思的方法,讲清每篇文章的仿作重点,这就要求学生要精读欣赏过的作文,研究其作者为何这样写而不那样写。学习范文的取材、布局谋篇的方法,而不是抄袭,让学生通过模仿开拓自己的思路,并加以发挥,最终变为自己的东西。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怎样写”的心理障碍问题得到了解决,教师往后的作文教学工作也就有了良好的基础。经过以上一番这有目的循序渐进的引导和训练,学生就会渐渐步入作文技巧之门,同时一部分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提高了。当然,作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没有创造性,就没有艺术。我们教师也要逐步打破当前的教学模式的清规戒律,为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而探索,从实际出发,发挥条件优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有选择地开展,课内外结合,更好地开发引导学生的天资和禀赋,启迪学生的智慧,从而使学生形成能力,使学生真正具有扎实的写作能力,不仅能应付考试,还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如何快速提高农村初中生的写作能力 2010年02月25日 13:52 来源: 崇左新闻网 如何快速提高农村初中生的写作能力 江州区驮卢中学 黄春强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写作教学存在先天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些小学校的作文教学欠常态性,教或不教、教多教少随教师个人决定,个别班级的作文教学甚至可有可无;农村小学特别是边远山区小学,各种资料、信息严重缺乏,作文教学不易开展;新课标里关于写作的要求不够具体明确,教师不易操作。因此,一些小学生进入初中后,写作能力较差。那么,怎样才能快速提高农村初中生的写作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从写作的角度进行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的重要教学的内容,它让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展。教师可在阅读教学的基础上,从写作的角度来对课文进行写作的分析和指导,让学生从课文中了解更多的写作基本知识、写作方法等。如朱自清背影中的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用的就是开门见山的写法,直接点题。这样,让读者感觉到简洁又直截了当。结尾时又和开头照应,用的是首尾照应的写法。又如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不必说碧绿的”一段,是对景物进行细致、多层次、动静结合的描写。还有其他课文中对人物、环境的描写等等。教师都可从阅读教学中进行写作方法方面的分析指导,让学生对写作方面的要求、特点和方法有较多的了解。引导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