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出现裂缝的原因及防治措施.doc_第1页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出现裂缝的原因及防治措施.doc_第2页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出现裂缝的原因及防治措施.doc_第3页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出现裂缝的原因及防治措施.doc_第4页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出现裂缝的原因及防治措施.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石 家 庄 铁 道 学 院 学 士 学 位 论 文摘 要自2001年起,苏州市从预制多孔板体系转化为商品混凝土现浇板体系,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在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方面比预制板优越得多,但是楼板在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方面比预制板优越地多,但是楼板裂缝不断增加。大多数消费者对楼板裂缝缺乏必要常识,大都认为裂缝为有害,担心楼板裂缝会引起建筑物倒塌,反映极为敏感,近年来成为投诉热点,开发商和承包商为此的花费亦逐年增长。现浇钢筋混凝土楼裂缝是长期困扰建筑施工企业的一个难题,也是居民住宅质量投诉常见问题。虽然理论认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是不可避免的现象,这些裂缝一般被认为对使用无多大危害,但在实际施工中仍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控制,特别是避免有害裂缝的产生。在建筑结构设计以及建筑施工中,采取一定的措施去避免裂缝的产生或者减小裂缝产生的概率是非常必要的。关键词: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原因;防治措施AbstractSince 2001,Suzhou City, plate system from prefabricate commodities to concrete cast-in-place plate system, cast-in-place reinforced concrete slab in the structural safety and the use of functions is much more superior than block, but the floor in the structural safety and the use of function than superior to prefabricated panels , but the growing cracks in the floor . Cracks on the floor most consumers lack the necessary knowledge that the cracks are harmful , worried that the floor will cause cracks in the building collapse, reflecting the sensitive nature of complaints in recent years become a hot spot , developers and contractors to this growth in spending from year to year.Cracks in cast-in-place reinforced concrete floor construction is a long-term problems of a difficult enterprise, but also the quality of residential complaints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Although the theory suggests that the cracks in reinforced concrete floor of the phenomenon is inevitable, these cracks generally considered of little use against, but in the actual construction is still a need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control, particularly to avoid cracks in the selection of harmful . Structural design in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construction, to take certain measures to avoid or reduce cracks in the selection of the probability of cracks is essential.Key words:Cast-in-place reinforced concrete; slab cracks; the cause of concrete deforma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目 录1 概述 11.1楼板裂缝所在部位及其特征11.2楼板裂缝种类11.3楼板裂缝形式 21.4楼板裂缝影响因素分析 22 楼板裂缝的成因分析 42.1设计方面的原因42.2施工方面的原因 62.3 材料变形方面的原因 63 楼板裂缝的防治措施83.1 设计方面83.2 施工方面93.3 材料方面 104 结语13致谢 14参考文献 15141概述出现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工程,以住宅楼较为多见,商业楼、公建用房相对少些。主要分布在:(1)小高层现浇钢筋混凝土短剪力墙结构。(2)高层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3)多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若按层次分布情况,大多数裂缝分布与层次无关,只有极个别工程,其裂缝在层次上从上到下有递减趋势。裂缝一般都在结构封顶半年后陆续出现,如不及时采取补强措施,在1至2年时间内,裂缝仍会继续发展。1.1楼板裂缝所在部位及其特征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多分布在房屋外墙转角所在房间的楼板上。裂缝一般呈45斜向,有时一只角同时出现两条裂缝,裂缝基本上为上下贯通。裂缝的位置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约束,二是抗拉能力。对楼板来说,约束最大的位置在四个转角处,因为转角处梁或墙的刚度最大,它对楼板形成的约束也最大,同时沿外墙转角处因受外界气温影响,楼板属收缩变形最大的部位;一般来说,板内配筋都按平行于板的两条相邻边而设置,也就是说,转角处夹角平分线方向的抗拉能力最薄弱。故大多数板上裂缝都出现在沿外墙转角处,而且呈45斜向放射状。部分裂缝产生在板内电线管埋没位置:个别工程的楼板裂缝垂直于板跨方向,或呈不规则状分布。1.2 楼板裂缝的种类楼板裂缝分为温差裂缝,结构裂缝,构造裂缝和收缩裂缝等。(1)温差裂缝:由于温度变化,混凝土热胀冷缩而形成的裂缝,此类裂缝一般集中在东西单元的房间、屋面层和上部楼层的楼板。(2)结构裂缝:虽然现浇楼板承载力均能满足设计要求,但由于预制多孔板改为现浇板后,墙体刚度相对增大,楼板刚度相对减弱。因此在一些薄弱部位和截面突变处。往往轻易产生一些结构性裂缝。例如:墙角应力集中处的45斜裂缝,板端负弯矩较大处的板面裂缝等。(3)构造裂缝:在埋设电线管,通水管,PVC管等处混凝土厚度减薄,轻易出现裂缝。(4)收缩裂缝:混凝土在塑性收缩、硬化收缩、碳化收缩、失水收缩过程中易形成各种收缩裂缝。1.3楼板裂缝的形式楼板裂缝主要形式有:(1)45度斜裂缝,长出现在墙角,主要是房屋东西两端房间,在45角方向分布。(2)纵横向裂缝,该裂缝一般出现在跨中、负弯距钢筋端部、PVC电线暗管敷埋处。(3)长裂缝一部分房间预埋PVC电线管的板面上出现裂缝,裂缝宽度达0.2mm0.3mm左右。这种裂缝仅在楼板表面出现,板底无裂缝。(4)不规则裂缝,裂缝出现部位外形无规则,或散状或龟裂状。一般发生在房屋东西两单元、阁楼顶层部位。1.4裂缝影响因素的分析根据文献资料报道,按泵送砼特点与工程实际应用要求设定所测试试验,从试验结果看,砼的收缩值,自浇捣成型后3d到18d龄期内是随龄期递增的,收缩高峰期的延续时间在45-150天龄期之间,因温度变化、强度等级、坍落度、单位立方砼中水泥用量、外掺料等因素延缓或提早,这与实际工程中各类构件裂缝出现有类似的现象。1.4.1 不同砼强度等级对砼收缩值的影响砼不同强度等级对收缩值的影响测试数据反映,C60与C40相比,28d龄期收缩值高2575%,60d龄期高70140%,180d龄期高100300% 。因为砼强度等级越高,水泥用量一般也较高,收缩值大是必然的,故在同一层次中,能选低等级替代高等级的,或在大体积砼中利用后期强度的,应在审图时与设计人员商讨,盲目认为强度愈高愈好的观念是不全面的。(如表1)表1混凝土强度等级对混凝土收缩值的影响(单位10-6m/d)砼强度等级 28d60d180dC40131219143269119204C5018622012021586124C602223851775992276601.4.2 不同坍落度对砼收缩值的影响不同坍落度对砼收缩值的影响数据证明,砼中水的用量和坍落度对砼的收缩值是有一定影响的。坍落度对收缩值的影响幅度以120mm为基准,坍落度为160mm,约大5.4,坍落度为200mm,约大25。这表明在施工中,应重视随意加水的危害性,以有利于改善工程结构干缩裂缝的开裂问题。(如表2)表2坍落度对混凝土收缩值的影响(单位10-6m/d)坍落度 3d7d28d180d120mm 87.42161.13221.74253.16160mm 104.87142.07228.42239.63200mm 104.24182.11247.87339.331.4.3 不同水泥用量对砼收缩值的影响单位立方砼中水泥用量对收缩值的影响是十分显着的,每10kg水泥增量的收缩率呈现一定的规律性,收缩值增幅在59之间,波动幅度平稳,为我们预估收缩值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参考数据。商品泵送砼的水泥用量高,化学收缩值远比中低强度等级砼要高,这对早期收缩极为不利,因高强度砼的抗拉性能无法抵消收缩应力作用,导致砼构件出现早期收缩裂缝。上述内容也提示工程技术人员,减少水泥或胶凝材料用量,对钢筋砼结构减少收缩变形及收缩应力具有重要作用。(如表3)表3不同水泥用量对收缩值的影响水泥用量(kg/m3) 水泥增量(kg) 收缩值增幅(%) 收缩递增率/10kg水泥 409.0 476.067.062.006.75518.0109.081.007.43550.0141.0110.407.831.4.4掺粉煤灰、矿渣粉及泵送缓凝减水剂对收缩值的影响采用“等量取代法”按一定的取代率,掺入等体积的粉煤灰或矿渣粉取代水泥配制粉煤灰混凝土或矿渣混凝土,或是采用“超量取代法”按一定的取代率,一部分粉煤灰、矿渣粉取代等体积水泥,超量部分则取代等体积砂子配制粉煤灰混凝土或矿渣混凝土。不但可以节约水泥1015,而且在一系列性能方面都可获得改善,由于水泥用量大幅度减少,再配合缓凝减水剂,降低了用水量,推迟了凝结硬化时间,化学反应的自缩值明显减少,在高强度混凝土中,效果更为明显,实践证明,掺此类外掺料是减少收缩的重要途径之一。2裂缝成因分析造成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开裂有设计方面的原因、施工方面的原因、材料变形方面的原因。2.1设计方面的原因在设计方面主要考虑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方面的原因。建筑方面考虑温度变化,结构长度,平面外型等引起的材料变形造成楼板产生裂缝。结构设计则需考虑楼板内的内力分配,协调变形,以及开洞口的大小。2.1.1 建筑设计方面的原因(1)由于夏天室外墙体温度高于室内温度,结构外墙面在高温下发生受热膨胀,假如未采取保温措施,在纵横两外墙面的变形对楼板产生牵拉作用下,东西单元的卧室楼板被外墙向外拉伸就轻易引起裂缝。同样,屋面假如未设保温层,顶层楼板会因热胀冷缩而引起开裂。目前与温度有关的裂缝计算公式有:连续式约束条件下楼板、长板、剪力墙、大底板等最大约束应力计算公式: (1)或按时间增量的计算公式: (2)当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可求出裂缝间距: (3) 式中,T-包含水化热、气温差及收缩当量温差。同号叠加,异号取差,由此可见,夏 天炎热季节浇筑混凝土到秋冬冷缩都是叠加的,拉应力较大;H-松弛系数。在保温保湿养护条件下,松弛系数取0.3或0.5,当寒潮袭击或干燥时,松弛系数取0.8,应力接近弹性应力,轻易开裂; (4)正常级配,一般养护,取1.01.5;级配良好,养护优良,取2;配筋合理,可提高极限拉伸20%40%。构造配筋宜为0.3%0.5%;H-均拉层厚度;E-混凝土弹性模量;C-水平约束系数;ch、arcch -双曲余弦及双曲余弦反函数;a-线膨胀系数,一般情况aT,当aT时取aT,L。裂缝开展宽度: (5) (6) (7) (8)式中,-裂缝宽度经验系数; C-约束系数。(2)住宅长度超长住宅平面超长,由于温差和材料变形,会造成墙体和楼板横向开裂。仅就长度而言,结构长度与应力呈非线性关系,如结构长度小于规范要求,结构内力影响很小。(3)平面外形当住宅卧室沿长度、宽度方向尺寸变化,由于楼板刚度不一致,会产生不相同变形,引起薄弱部位开裂。2.1.2结构设计方面原因近代国际上结构的设计原则是,整个建筑结构的功能必须满足两种状态的要求:承载力极限状态,以保证结构不产生破坏,不失去平衡,不产生破坏时过大变形,不失去稳定。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以确保结构不产生超过正常使用状态的变形、裂缝及耐久性、振动及其它影响使用的极限状态。目前人们对第一极限状态已给于足够重视并严格执行,而对第二种极限状态却经常被忽视。从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各种受力体系分析,无论是按单向板设计还是按双向板设计,是单跨还是多跨连续板设计;无论是板端支承在砖墙上还是支承在过梁或剪力墙内,受力状态考虑都是局限于楼板平面的应力变化、板平面的受剪变形。即使是考虑板端嵌固端节点产生弯矩,也只是考虑板平面弯曲或屈曲所产生的应力。在楼板受力体系分析时,对于现浇结构构件之间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分配内力、协调变形,根本没有考虑。目前不少设计人员只按单向板计算方法来设计配置楼板钢筋,支座处仅设置分离式负弯矩钢筋。由于计算受力与实际受力情况不符,单向高强钢筋或粗钢筋使混凝土楼面抗拉能力不均,局部较弱处易产生裂缝。部分设计人员对构造配筋,放射筋设置不重视或不合理,薄弱环节无加强筋。结构设计对板内布线引起裂缝的构造考虑不够。住宅电器、电信快速发展的今日,现浇楼板内暗敷PVC电线管越来越多,甚至有些部位三根交错叠放,两根管交错叠放更为普遍。PVC管错叠处板的抗弯高度大大降低,从而减弱了板的抗弯性能。对开口楼板,只要是开洞口比较大的双向板,设计时往往只考虑楼板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洞口四面加强配筋。由于纵向的受力钢筋被切断,而忽视了板与墙体或板与梁的变形协调问题。这时如墙或梁的刚度较大,板的孔边凹角处未必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开洞板易发生翘曲。2.2 施工方面的原因当前工程施工中,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的混凝土普遍采用泵送混凝土,其水泥用量、水灰比、坍落度等都比较大,石子半径又比较小,混凝土的收缩值比过去现场拌制的要大,为了抵抗楼板内受不均匀温差和收缩的影响而出现局部的应力集中,若外墙转角处楼板只按老规矩配筋,就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新情况。由于施工安排不当,楼板近支座处的负弯矩钢筋常常被操作人员踩踏下沉,又没有得到及时纠正,使其不能有效发挥抵抗负弯矩的作用。2.3 材料变形方面的原因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主要是由混凝土温度变形和收缩变形引起的。钢筋混凝土梁、柱、墙、板等构件共处在同一个大气环境中,当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变化时,这些构件的混凝土相应都会产生温度变形和收缩变形。由于体型上的差异,板的体积与表面积的比值较小,在水平方向上楼板的收缩变形一般均超前于(或大于)梁、柱、墙,使板内出现拉应力,梁内呈压应力。 另一方面是外纵墙与山墙在外界气温的影响下,经历热胀和冷缩的反复作用,它们的温差合力对房间沿外墙角部楼板,将产生较大的主拉应力。 以上两个作用力的叠加,对板形成最不利状态,当板内拉应力超过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并且楼板变形大于配筋后混凝土的极限拉伸的时候,楼板内就会产生裂缝。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是混凝土的固有特性,主要表现形式为浇筑初期(终凝前)的凝缩变形、硬化过程中的干缩变形、在恒温绝湿条件下由凝胶材料的水化作用引起的自生收缩变形和温度下降引起的冷缩变形。影响混凝土收缩的因素主要有水泥品种、骨料品种和含泥量、混凝土配合比、外加剂种类及掺量、介质湿度和养护条件等。混凝土的相对收缩量主要取决于水泥品种、水泥用量和水灰比,绝对收缩量除与这些因素有关外,还与构件施工时最大连续边长成正比。当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收缩受到其支承结构的约束,板内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2.3.1浇筑初期(终凝前)的凝缩变形凝缩变形产生的裂缝发生在混凝土结硬前最初几小时内,通常浇后 24 h 即可观察到。这种裂缝有两类:一类是由于塑性混凝土下沉产生的裂缝,在梁、板中都有可能产生;另一类是塑性收缩裂缝,常出现在板中,裂缝逞不规则的鸡爪状或地图状。凝缩变形产生的裂缝多与混凝土的泌水现象有关。新浇筑的混凝土经压实后,由于重力作用,重的固体颗粒向下沉,迫使轻的水向上移,即所谓“泌水”。当固体颗粒彼此支撑不再下沉,或水泥结硬阻碍了它的下沉,泌水即停止。如混凝土中固体颗粒能不受阻碍地自由下沉,则仅使结硬后混凝土的体积减少,并不会产生裂缝。塑性收缩裂缝并不受混凝土中钢筋的影响,影响塑性收缩裂缝的主要因素是混凝土表面的干燥速度,当水分蒸发速度超过了泌水速度时,就会产生这种裂缝。因此凡是能加速蒸发速度的因素(如气温高、相对湿度低、风速大以及混凝土中温度高于周围空气温度)都会促使塑性收缩裂缝的发生。塑性收缩裂缝的表面宽度有的可达 12 mm。这种裂缝在自由支承板的四角处则很少出现,因为角部的干缩不受约束;相反,如板的边缘受到约束(砖墙等),则将出现与板边呈 45的一系列平行裂缝。2.3.2混凝土的自身收缩自身收缩与干缩一样,在浇筑后相当长的时间 约12 a 才会出现,它是由于水的迁移而引起的。但它不是由于水向外蒸发散失,而是因为水泥水化时消耗水分造成凝胶孔的液面下降,形成弯月面,产生所谓自干燥作用,使混凝土体的相对湿度降低和体积减少;水灰比的变化对干燥收缩和自身收缩的影响正相反,即当混凝土的水灰比降低时干燥收缩减少,而自身收缩增大。如当水灰比大于 0.5 时,其自身干燥作用和自身收缩与干缩相比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当水灰比减少到 0.35 时,混凝土内相对湿度会很快降低到 80 %以下,自身收缩与干缩则相接近。在硬化混凝土收缩受约束的条件下,收缩应变将导致弹性拉应力,拉应力可被近似看作弹性模量与应变的乘积;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材料出现开裂。但是由于混凝土的粘弹性(徐变),部分应力释放,徐变产生的应力松驰后的残余应力才是决定混凝土是否开裂的关键。2.3.3温度下降引起的冷缩变形由于建筑物各部位在各季节所受温度变形不协调,从而导致裂缝。当结构周围温度变化时,梁、板、墙体均要产生变形,降温时梁的温度变化滞后于板,特别在急冷降温时更为明显,板的收缩大于梁,梁相对于板而言为外约束,由于板的收缩变形受到梁的约束,故在板上产生拉应力,这种应力是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这种裂缝在板上常为贯通裂缝。2.3.4现浇板上过早施工而加荷引起的裂缝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混凝土强度达到 1.2 kg/mm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但开发商为了抢时间,赶进度,在刚浇好的现浇板上或混凝土尚处在初凝阶段,就任意踩踏,搬运材料,集中堆放砖块、砂浆、模板等。过早的加荷人为地造成了现浇板裂缝。3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防治措施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防治可以从设计方面,施工方面,材料方面着手,尽量避免裂缝的产生。31设计方面 在设计方面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现浇板结构设计中除考虑强度要求外,还应进行挠度及裂缝验算,考虑施工不均匀性及混凝土本身的收缩因素,适当增加板厚,增强板的刚度。(2)宜采用较小直径密度分布的方式进行布筋,为防止温度及收缩引起的应力影响,应适当提高配筋率,这样可提高混凝土体的极限拉伸应变及混凝土抵抗干缩变形的能力,防止因混凝土自身收缩出现大量的应力集中点,使局部出现塑性变形产生裂缝。另外混凝土标号设计强度不宜太高。(3)应在楼板上每隔20m左右处设置一后浇带,并在楼板中间墙体支座处设一条伸缩缝,使其释放内应力。(4)楼板因四周嵌固于墙体内,应在四角部位按要求配置双向钢筋,伸出长度应小于1/ 3 L(L 为短向边长),且不小于1.2m为宜。(5)在抗震非设防地区,也应适当增设混凝土构造柱,提高房屋整体抗震强度。屋面与外墙采取保温措施按照国外建筑设计常规的做法,屋面设保温隔热层,使屋面的传热系数1.0Wm2-K;外墙外表面或内表面相应设置保温隔热层,同时外墙面宜采用浅色装饰材料,增强热反射,减少对日照热量吸收。根据苏州的具体情况,屋面和外墙的保温设计应通过热工计算,在不同季节均应能达到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江苏省民用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要求,彻底解决温度应力对屋面和墙体的破坏。3.1.1建筑物长度控制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为避免结构由于温度收缩应力引起的开裂,宜采取设置伸缩缝,伸缩缝间距为30m50m。多层住宅建筑控制长度建议不大于50m,高层应控制在45m以内。假如超过此长度,应设置伸缩缝。超长量不大时,可采用设置后浇带的方法,以减少混凝土楼板收缩开裂。3.1.2住宅平面形状控制避免平面外形突变。当楼板平面外形不规则时,宜设置梁使之形成较规则平面。当平面有凹口时,凹口周边楼板的配筋宜适当加强。3.1.3 跨度的控制屋面层阳角处、东西单元房间和跨度3.9时,应设置双层双向钢筋,阳角处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跨度3.9m的楼板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50mm。跨度3.9m的现浇楼板上面负弯矩钢筋应一隔一拉通。外墙转角处应设置放射钢筋,配筋范围应大于板跨的13,且长度不小于2.0m,每一转角处放射钢筋数量不少于7根,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32施工方面严格施工管理,浇捣楼板混凝土时,必须铺设操作平台,防止施工操作人员直接踩踏上皮负弯矩钢筋。同时加强浇捣楼板混凝土整个过程中的钢筋看护,随时将位置不正确的钢筋复位,确保其位置准确。 施工速度应建立在严密的科学组织的基础上。坚决摒弃违反科学的蛮干的做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当前楼板结构裂缝的多发性、普遍性这一质量顽症得到有效遏制。3.2.1现浇板的保护现浇板上不要过早上人、堆料和施加荷载,因混凝土浇筑后要有一个硬化过程,才会有强度;在这个过程中,应对混凝土加以保养,不能对混凝土施加任何外力。必须做到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 kg/ mm 2后,才允许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现浇混凝土楼板必须采用平板振捣器振捣,水平和垂直方向各一遍,每次振捣相互重叠1/3 的振捣宽度,不留施工缝。在初凝后和终凝前应用木抹子赶平压实及用铁抹子赶压三遍,减少收缩裂缝的出现。混凝土浇筑完毕 12 h 内,及时进行合理养护,保证规定的养护时间,一般情况下不少于7 d,对掺有外加剂或抗渗混凝土养护不少于14 d,提高混凝土自身拉伸应变能力,防止干缩变形出现裂缝。3.2.2混凝土极限抗拉伸能力控制在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施工的条件下,处于外墙转角处房间内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应适当增大其配筋后混凝土极限抗拉伸能力,其技术措施如下: (1)适当增加板厚; (2)提高板的配筋; (3)采用钢纤维混凝土,以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 (4)采用“细筋密筋”配筋方法。以上几种方法由于受到不同条件的限制,故应以提高楼板含钢率为主。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在外墙转角楼板处增配放射性配筋。3.2.3 补强措施楼板内PVC电线套管,只允许平行于楼板受力方向(或双向板的短边方向)埋设;埋在楼板内的PVC电线套管上下部,应加铺宽度不小于400毫米的钢丝网片,作为补强措施。3.2.4 现浇板厚度的控制现浇板板厚宜控制在跨度的130,最小板厚不宜小于110mm。有交叉管线时板厚不宜小于120mm。3.2.5 构造钢筋的位置设计时注重构造钢筋的布置十分重要,它对构造抗裂影响很大。对连续板不宜采用分离式配筋,应采用上、下两层连续式配筋;洞口处配加强筋;对混凝土梁的腰部增配构造筋,其直径为8mm14mm,间距约200mm。3.2.6 预埋管的位置在预埋PVC电线管时,必须有一定的措施,PVC管要有支架固定,严禁两根管线交叉叠放,确须交叉时应采用专门设计的塑料接线盒,以防止塑料管在管线交叉对混凝土厚度削弱过多。在预埋电线管上部应配置钢筋网片。若用铁管作为预埋管时,宜采用内壁涂塑黑铁管,一方面既能保证黑铁管与混凝土的粘结力,同时也有利于穿线和不影响混凝土的计算高度。3.2.7后浇带处理后浇带应设置在对结构受力影响较小部位,一般应从梁、板的13跨部位通过或从纵横相交部位或门洞口的连梁处通过。后浇带间距不宜超过30。后浇带宽度为700mm1000mm,板和墙钢筋搭接长度应不低于45d,且同一截面受力筋搭接不超过50%。梁、板主筋不宜断开,使其保持一定联系性。后浇带浇筑时间不宜过早,以能将混凝土总降温及收缩变形完成一半以上时间为佳。从目前混凝土的收缩量来看,估计36月方能取得明显效果,最短不少于45天。在苏州这样软土地区,后浇带浇筑时间应在主体封顶以后,方可有效地释放沉降的应力。后浇带中垃圾应清理干净,接缝应密实,新老混凝土界面用1:1水泥砂浆接浆。后浇带混凝土强度等级比原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一级,且采用微膨胀混凝土,以防止新老混凝土界面产生裂缝。后浇带混凝土接缝宜设置企口缝,混凝土浇筑温度尽量与原老混凝土浇筑时温度一致。3.2.8严格控制板面负筋保护层厚度现浇板负筋按设计要求都放在板上面,有梁通过或隔断时,一般放置在梁钢筋上面或与梁钢筋绑扎在一起。为了控制好负筋保护层厚度,必须采用1014 的钢筋马凳,纵横间距为800 mm 左右来固定负筋的位置,并用电焊把马凳与负筋焊牢,使马凳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移位,保证负筋不下沉,从而有效控制负筋保护层的厚度,不使板负筋保护层过厚而产生裂缝。模板中线管铺设密集处的上部及下部铺放一层 18 号钢丝网,宽度每边应大于管区 100 mm 为宜 。3.3 材料方面选用合适的材料可以有效的防治楼板裂缝的产生或者减小裂缝产生。3.3.1 骨料的控制严格控制粗细骨料的含泥量。“选用中砂,砂的含泥量: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在C30C60时,宜小于3.0%,当低于C30时,宜小于5.0%;选用具有良好连续级配的石子,石子含泥量: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在C30C60时,宜小于1.0%,当低于C30时,宜小于1.5%”。对曝晒的砂石料使用前先浇水降温,浇筑前应对模板、模板内的钢筋骨架等与混凝土接触的表面浇水湿润降温。混凝土中骨料的用量占体积的 70 %左右,必须注意粗骨料的质量,宜用粒径 1520 mm 的石子进行合理级配,含泥量 1 %;砂子应用中、粗砂,含泥量 3 %,砂率控制为40 %左右,坍落度控制为 1420 cm;水泥应选用非早强度型、水化热低和质量稳定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减少混凝土自身收缩。3.3.2掺加外加剂 掺加外加剂,掺加具有减水、增塑、缓凝、引气、膨胀的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在降低用水量和提高强度的同时,还可以降低水化热,推迟放热峰值出现时间,减少温度裂缝和收缩裂缝。外加剂的使用应经实验确定,不能盲目使用。掺加粉煤灰,粉煤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硅、氧化铝等酸性氧化物与水泥水化时析出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水化硅酸钙、水化铝酸钙等胶凝物质。掺到混凝土中产生“形态效应”起到减水、致密、匀质和促进初期水泥水化的解絮作用。粉煤灰的掺量,应根据混凝土种类和水泥品种通过实验确定。如用普通水泥、矿渣水泥配制普通钢筋混凝土,粉煤灰取代水泥率一般为10%20%,最大不超过30%。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提高可泵性、抗渗性,降低水化热,增加密实度,减少混凝土收缩。3.3.3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控制现浇楼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非凡情况须采用高强度等级混凝土或高强度等级水泥时,要考虑采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和加强浇水养护,便于混凝土凝固时的水化热释放。3.3.4混凝土变形控制如温度变形、收缩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变形等,此类因变形引起的裂缝几乎占到全部裂缝的80%以上。在变形作用下,结构抗力取决于混凝土的抗拉性能,当抗拉应力超过设计强度时,应验算裂缝间距,再根据裂缝间距验算裂缝宽度。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