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一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二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三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二 列宁 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三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四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一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19世纪中叶 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 20世纪初 从理论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 1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 空想社会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空想社会主义在其3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 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6 17C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对理想社会制度的空想描写阶段18C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阶段19C初期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 16 17C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时代背景 16 17世纪西欧最早出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国家正处于资本主义萌芽和资本原始积累初期 主要代表人物及著作 英 托马斯 莫尔 乌托邦 意 托马斯 康帕内拉 太阳城 德 托马斯 闵采尔特点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 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还没明显暴露出来空想社会主义采用虚幻的文学游记形式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 乌托邦 1516年抨击资本主义的罪恶 描述了未来 最完美的国家制度 太阳城 1623年描述了充满阳光和温暖的理想国家 18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时代背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所发展 资产阶级革命风暴即将来临主要代表人物及著作 法 摩莱里 自然法典 法 马布利 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论法制和法律的原则 法 巴贝夫 平民宣言 在高等法院的终审辩护词 特点 他们以理性为思想武器阐述自己的社会主义主张从理论上证明了从私有制过度到公有制的必然性 但不了解从原始公有制向私有制转化是历史必然性 以法律条文形式阐述理想社会主义的纲领和原则 但把平等理解为平均 主张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的共产主义取消分工 消灭三大差别 但推崇禁欲 认为清心寡欲是最高道德 揭露资产阶级国家的本质 提出人民革命和人民专政思想 19C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时代背景 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不断暴露 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 广大无产阶级和一切被压迫阶级要求从根本上改选资本主义私有制 建立平等公正的美好社会 代表人物及著作 圣西门 1760 1825 论实业体系 论文学 哲学和实业 傅立叶 1772 1837 经济的新世界或符合本性的协作 欧文 1771 1858 致拉纳克郡报告 新道德世界书 人类思想和实践中革命 杰出贡献规律性思想 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有规律地向前发展的过程 一种新的社会和制度的出现是过去全部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力图从经济因素说明人类历史发展 猜测到一定的社会制度和一定生产状况相适应 对资本主义尖锐而深刻地批判 启发工人觉悟 对未来社会提出许多积极的结论和天才的预测 历史局限性不认识资本主义雇佣奴隶制的本质 不了解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 他们从抽象的 人类理性 出发 来解释历史发展 不懂得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未能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 2 空想社会主义的贡献和局限性贡献 为科学地论证人类社会历史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思想资料 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的结论和天才的预测 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局限性 带有虚幻和空想的性质 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 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要求埋葬资本主义 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 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 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3 马 恩将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把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 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唯物史观的创立是社会科学领域的深刻革命 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块理论基石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唯物史观正确说明了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 唯物史观肯定了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地位 剩余价值的发现 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具有更为直接的意义 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二块理论基石 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论证了资本主义将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必然性 剩余价值学说阐述了物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 剩余价值学说展示了变革资本主义 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主要标志 共产党宣言 1848年2月 马 恩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即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性文件 共产党宣言 发表 第一次完整的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科学地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深刻地阐明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无产阶级解放的根本道路对无产阶级解放的前景作了精辟的概括系统地制定了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 宣言 明确提出 全世界无产者 联合起来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 2 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 无产阶级革命是最新类型的革命 第一 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 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革命 第二 无产阶级革命是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 第三 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第四 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 2 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式从理论上说 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的与和平的两种形式 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的形式 1871年3月18日的巴黎工人起义和由此建立起的巴黎公社 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马克思高度评价巴黎公社的意义 认为 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 马克思主义在强调暴力革命这一主要的基本形式的同时 也并不完全排除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 3 无产阶级革命同时发生论 马 恩的最初设想同时发生 并不意味着是这种革命将在某一天或某一时刻 同时发生 而是指同一个历史的发展时期 内容 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不能单纯在一个国家内发生 否则 国际资本家将联合镇压 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在一切或至少在英 美 法 德等文明国家同时发生 只有在工业发达 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国家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依据 19世纪欧洲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矛盾 故无产阶级只有在工业发达国家才能壮大 资本是一种国际力量 无产阶级反资产阶级的斗争实际上是劳动与资本的对立 故无产阶级必须结成国际联盟 才能对付强大的国际资本 4 社会主义革命一国胜利论 列宁对马 恩思想的发展内容在帝国主义时期 社会主义革命不能在几个文明国家同时发生 社会主义革命在一个国家 统治的薄弱环节 发生并取得胜利革命胜利后 将同资本主义国家长期共存 和平共处 依据 帝国主义的矛盾变化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 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的矛盾 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矛盾 帝国主义规律 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表现为后起的帝国主义能超过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引起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势力范围的战争 战争引起革命 为社会主义革命提供良机 1917年11月7日 俄历10月25日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一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二 列宁 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三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四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苏联 三个时期 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 由战时共产主义转变为新经济政策时期 1 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 从1917年11月到1918年春天 苏维埃政权基本上完成了 剥夺剥夺者 的任务 银行和大工业的国有化使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1918年3月 苏维埃和德国签订了 布列斯特合约 战争暂时停止 列宁立即着手拟定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步计划 在 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 和 论 左派 幼稚性和小资产阶级性 等一系列著作中 列宁制定了苏维埃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步计划 提出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和途径等措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巩固 引起了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恐惧 仇视和反抗 从1918年夏天到1921年春 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实行了以取消商品货币关系为主要特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在经济上采取一系列非常的 特殊的又带有强制性的措施 内容 实行余粮收集制 取消私人贸易和商业 工业国有化 普遍实行义务劳动制 经济关系实物化 实行军事配给制 评价 辩证唯物主义一分为二 新经济政策时期 1921年3月 俄共十大决定从战时共产主义转向新经济政策 部分国有制 发展商业允许私商存在和一定范围的贸易自由 国营企业实行独立的经济核算 给企业自主权 废除供给制 实行工资制 用粮食税制取代余粮征集制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 生产稳步恢复 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 列宁对苏维埃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 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长期探索 不断实践的过程 把大力发展生产力 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 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 利用商品 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 利用资本主义 建设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2 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1924年列宁去世后俄共 布 面临着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 是继续执行新经济政策 还是回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对这个重大问题 当时党内出现了分歧和争论 同时又参杂了个人权力之争 这场争论的实质涉及到 从战时共产主义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的转变 斯大林战胜党内反对派后 随即发动了高速工业化运动 农业全盘集体化和大清洗运动 完全改变了新经济政策的道路 形成了所谓的 斯大林模式 即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1 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形成和确立1928年10月 苏联开始实行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中心建立社会主义大工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1932年底完成 1936年12月 在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中 宣布苏联已建成社会主义 2 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认识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 高度集权为前提保障 计划经济为主要特征 全盘国有化为奋斗目标 阶级斗争为途径手段 贡献 理论上 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实践上 巩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在消灭法西斯主义中所作的贡献是卓越的 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两个根本的缺陷 排斥市场机制 缺乏民主机制 一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二 列宁 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三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四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基础上建立了苏联 1922年12月30日 根据列宁的提议 决定由俄罗斯 乌克兰 白俄罗斯和南高加索联邦四个共和国组成一个多民族的联邦制国家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简称苏联 俄罗斯联邦 苏联四个加盟共和国的版图 白俄罗斯 南高加索联邦 苏联四个加盟共和国2 苏联 苏联十五个加盟共和国2 苏联的建立和发展 土库曼 哈萨克 阿塞拜疆 立陶宛 爱沙尼亚 拉托维亚 格鲁吉亚 摩尔多瓦 乌兹别克 塔吉克 吉尔吉斯 亚美尼亚 苏联 东欧八个社会主义国家 东欧国家经济发展和转轨图 民主德国 波兰 捷克斯洛伐克 匈牙利 罗马尼亚 南斯拉夫 保加利亚 阿尔巴尼亚 中国 中国革命的胜利 是继十月革命后20世纪的重大事件 1 20世纪的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第一 社会主义开始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发挥出历史作用 第二 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及其在经济 政治 外交 军事上的影响 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 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资本主义和霸权主义在全世界的扩张 第三 社会主义力量坚定地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 推动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第四 社会主义在当代引导着世界人民的前进方向 1 社会主义在20世纪的曲折 一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二 列宁 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三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四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1 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国家政权 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诞生 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无产阶级专政是人类社会国家发展史上的伟大飞跃 它是人类社会最后的也是最进步的新型国家政权 第一 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共产党是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领导核心 第二 在阶级本质上 无产阶级专政是对少数剥削者和反人民的敌对势力实行专政 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实行广泛的民主 第三 无产阶级专政是以工农联盟为阶级基础的国家政权 第四 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要消灭剥削 消灭阶级 进到无阶级社会 第五 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形式具有多样性 无产阶级专政发展的历史过程中 产生过巴黎公社 苏维埃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形式 2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要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第一 社会主义时期还存在着一定范围的阶级斗争 第二 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任务是不断巩固 发展无产阶级政权和社会制度 全面改造旧社会 发展社会生产力 增强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文明 实现向无产阶级社会的过渡 第三 无产阶级专政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需要 2 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1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 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 3 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是一个过程 3 无产阶级专政和人民民主建设是辩证的统一 无产阶级专政是为了保障人民享有民主权利 只有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 才能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一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二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三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 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二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三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四 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 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马恩 对立面设置 资本主义私有制按资分配阶级对立商品经济人的异化 社会主义公有制按劳分配消灭阶级计划经济人的全面发展 列宁在总结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实行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合作经济 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具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及其民主制度等 2 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基本特征的认识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 1 区分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特征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 对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的问题作了深入的思考 形成了新的认识 这些认识集中体现在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中 社会主义的本质 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 社会主义基本特征 第一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第二 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 逐步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达到共同富裕 第三 个人消费品实行 各尽所能 按劳分配 制度 第四 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 即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五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一 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二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三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四 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 二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1 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第一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 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主观条件所决定的 外国资本家开设的纱厂中的中国童工斯诺拍摄 二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1 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第二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 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生产力的相对落后更易于进行社会变革 革命把首先在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社会主义胜利看作是 反常现象 把实践中的社会主义看作是 畸形的早产儿 的观点是错误的 2 必须充分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第一 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 第二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 第三 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第四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对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必须有充分的估计 一 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二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三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四 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 1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第一 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第二 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 第三 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 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 2 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第一 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第二 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必须以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坚持 走自己的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遗传性肾癌VHL综合征型护理查房
- 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呼吸衰竭护理查房
- 阿尔山市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月考测试试卷
- 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 2025 年小升初忻州市初一新生分班考试英语试卷(带答案解析)-(外研版)
- 2025 年小升初衡水市初一新生分班考试数学试卷(带答案解析)-(冀教版)
- 工程热力学及内燃机原理2012年7月自考试题
- 甘肃省白银十中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 进口药品销售合同范本
- 别墅改造租房合同范本
-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四套)
- GB/T 18802.331-2024低压电涌保护器元件第331部分: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MOV)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 HG∕T 4693-2014 工业氟硅酸钾
- 保险公司与政府战略合作协议完整版
- (高清版)DZT 0331-2020 地热资源评价方法及估算规程
- 营销造势方法、步骤和策略
- 2024届八省八校T8联考高三第二次学业质量评价 英语试题
- 一滴血检测仪培训教程(完全版)课件
- 2024年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拟写议论文分论点(最终版)
- 康复科提高药品发放及时性PDCA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