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海名校高三历史二轮单元评估训练4.doc_第1页
福建省龙海名校高三历史二轮单元评估训练4.doc_第2页
福建省龙海名校高三历史二轮单元评估训练4.doc_第3页
福建省龙海名校高三历史二轮单元评估训练4.doc_第4页
福建省龙海名校高三历史二轮单元评估训练4.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龙海名校2014届高三历史二轮单元评估训练4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2013福建厦门质检,19)梭伦、克利斯提尼和伯利克里三位政治家的改革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他们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a.破除贵族世袭,制约公民权利b.废除债务奴隶,促进经济发展c.扩大平民权利,推动民主进程d.划分公民等级,明确权利义务解析: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正式确立了雅典的民主制,伯利克里时代雅典民主制度趋向成熟,成为民主制度发展的“黄金时期”,所以三人在推动雅典民主制度发展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选c项。a项制约公民权利说法错误;废除债务奴隶、划分公民等级是梭伦改革的内容,b、d两项不是三人的共性。答案:c2.(2013东北三校一模,30)在伯利克里时代,雅典的全体公民都要出席公民大会,对诸如宣战与媾和之类的城邦大事,握有最高决策权、监督权和终审权。这反映的实质是()a.天赋人权b.主权在民c.君民共主d.自由平等解析: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所有符合条件的公民都要参加,因此公民大会反映了主权在民的思想,选b项。答案:b3.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经济困境从此不再把人们排斥在政事管理之外”。实现这一局面应归功于()a.苏格拉底b.梭伦c.克利斯提尼d.伯利克里解析:伯利克里时期,为保证所有公民,尤其是低等级公民能积极参加国家政治事务,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d项符合题意。答案:d4.古代雅典就大会发言作出这样的规定:“任何人在五百人会议或公民大会上发表演说时,必须针对当时讨论的议题,不可同时讨论两个独立的议题。同一场会议中也不得就相同的问题两次发言。不可谩骂或打断他人发言,且不可攻击主持会议的官员。”这一规定()a.在梭伦执政期间率先实行b.铲除了世袭贵族的特权c.体现了直接民主过于泛滥d.保证了会议的高效有序解析:从材料信息看,雅典就大会发言所做的规定非常详细、具体,这一规定保证了会议的高效有序,选d项。答案:d5.雅典民主“这种专政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在尘土之中。”材料认为雅典民主()a.是真正的民主b.是一种直接民主c.易形成集体暴政d.是少数人的民主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在尘土之中”,说明雅典民主是多数人的“暴政”,压制了少数人的意见和权利,选c项。答案:c6.古希腊喜剧骑士中,一位将军试图劝服一个卖香肠的人去夺取民主派领袖的职位时说:“要做政客,唯一的麻烦就在于你什么都知道。适于做人民领袖的不是那些有学问的人或诚实的人,而是那些无知而卑微的人。你可千万别错过这个绝好的机会。”这段话()a.道出了民主政治的真谛b.体现了古希腊的平等思想c.表达了对民主制度的不满d.成为雅典政客的最好描述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关键句子是“适于做人民领袖的不是那些有学问的人或诚实的人,而是那些无知而卑微的人”,暗含对民主制度的不满,选c项。答案:c7.狄摩西尼指出:“植根于每个人(雅典公民)心底的原则是:人生来不仅属于父母,而且属于国家倘若他视自己为国家的儿女,便会自愿赴死,而不愿看到国家沦为附庸。如果国家处于被奴役的地位,他会感到蒙受的耻辱比死亡更可怕。”下列各项中,最能解释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雅典的小国寡民形态b.民主政治激发了公民的爱国热情c.雅典文化中的尚武精神d.雅典的爱国主义教育成效显著解析:从材料信息看,雅典公民认为自己属于国家,是国家的儿女,甘愿为国家赴死。这体现了雅典公民的爱国热情,是雅典民主制度下,公民人人可以参政的结果,选b项。答案:b8.十二铜表法有这样的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这体现了十二铜表法()a.维护了贵族的利益b.蕴含法治的精神c.使平民权益得到保护d.使贵族不能随意解释法律解析:从材料信息看,任何人不得为个人利益制定法律,只有经过审判才能处死犯人,体现了对法律的尊重,蕴含法治精神,选b项。答案:b9.(2013山西太原一模,30)“烧毁房屋或堆放在房屋附近的谷物堆的,如属故意,则捆绑而鞭打之,然后将其烧死;如为过失,则责令赔偿损失,如无力赔偿,则从轻处罚。”十二铜表法的上述规定集中体现了罗马法()a.考虑周全,甄别案件性质b.宽容忍让,代表弱势群体c.叙述详细,内容庞杂繁琐d.司法不公,保护强者富人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就房屋或谷物堆被烧一事,罗马法考虑到了两种情况,并作出了不同的处理规定,说明罗马法考虑周全,甄别案件性质的特点,选a项。答案:a10.(2013河南郑州二测,27)罗马法的监护制度非常完备,早在十二铜表法中就有对具有权利能力、但不具备或者不完全具备行为能力的人要实行扶助和保护的规定,其中包含对未满14岁的男子、未满12岁的女子等未成年人的监护。该项规定直接凸显出罗马法的()a.社会公正和谐思想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c.人文主义精神d.人生而自由意识解析:注意关键词:直接。从材料信息看,罗马法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制度作出了具体的规定,这一规定直接凸显了罗马法的人文主义精神,选c项。答案:c11.“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a.重视法律程序b.保留习惯旧俗c.强调法官至上d.体现人人平等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法官断案需要依据法律条文,只有公民上告,法官才会受理(即不告不理原则),说明罗马法重视法律程序,选a项。b、d两项材料没有体现,c项说法错误。答案:a12.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各种民事诉讼,即使是再小的事由,也由法庭处理;债务人如在规定的期限还不出债款,债权人可以将其出卖为奴或杀掉;死者的丧衣以三件为限,出丧时妇女不得无节制地嚎哭。上述这些规定说明当时在罗马()a.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取得重大胜利b.社会生活中的伦理道德色彩浓郁c.罗马人热衷于通过诉讼获取利益d.人们的日常生活由法律规范和调节解析:从材料信息看,罗马法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都作了具体而详尽的规定,说明人们的日常生活由法律规范和调节,选d项。答案:d13.李雅书等在古代罗马史中谈道:1516世纪,西欧各国普遍出现了采用罗马法的热潮。到19世纪初,则更出现了以罗马法为基础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法典。由此可见罗马法()a.为资本主义规范了社会秩序b.推动了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c.为资本主义立法提供了范本d.保障了西欧社会资本原始积累解析:拿破仑法典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法律,它以罗马法为基础,说明罗马法为资本主义提供了立法规范,故选c项。易错选a项,罗马法属于古代的成果,不可能为近现代资本主义发展规范社会秩序。答案:c14.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认为:“国家是人民的事务,而人民并不是所有的人以某种相聚方式达成的集合,而是聚在一起的众多的人为其共同的利益,在法律方面达成一致的联合。”与之相符的论断是()a.主权在民,保障人民共同利益b.召开公民大会,保障所有人的权益c.制定法律,维护所有人的利益d.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元首控制解析:“国家是人民的事务”体现主权在民思想,“聚在一起的众多的人为其共同的利益,在法律方面达成一致的联合”体现法律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原则,选a项。答案:a15.(2013江苏泰兴调研,3)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必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a.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b.皇帝的政令是制定法律的唯一依据c.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d.法律可以消除社会矛盾解析:材料信息表明,皇帝不仅仅要靠武力统治国家,而且必须依靠法律治理国家,只有利用法律治理国家,才可以把国家治理得很好,这里强调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选c项。答案:c16.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曾提出这样的观点:神是不可知的,人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明语言,造出房屋、衣服、鞋子和床,并且从土里取得养生之资的。这一观点的积极之处在于()a.否定了神的存在b.反对天主教会的权威c.宣扬唯物主义思想d.树立了人的尊严与权威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希腊哲学家强调神不可知,人是靠自己的力量生存的,这一观点的积极之处在于树立了人的尊严与权威,选d项。a项说法错误,希腊人不否定神的存在,但把神人性化了;b项错误,古希腊还没有出现天主教会;c项明显错误。答案:d17.智者学派指出,法律、正义只是人所约定的习俗。为了避免互相伤害,人们相互约定不伤害别人,这是政府创立的基础。正义的本质和起源在于人们实践了先前的约定。该观点被称为“人类最早的社会契约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人们的约定是制定法律的基础b.智者学派重视法律和正义的作用c.社会契约论起源于智者学派d.遵循人性是法律制定的依据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智者学派认为法律、正义只是人所约定的习俗,为了不互相伤害,人们制定了社会契约,依据契约建立了政府,这体现了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思想,在法律方面就是法律的制定必须符合人性,选d项。答案:d18.他追求真理的热情将希腊哲学导向了一个新方向对内在道德的强调,可以说,他是第一个将伦理道德作为关注中心的哲学家。该哲学家是()a.苏格拉底b.普罗泰格拉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解析:从材料信息“希腊哲学导向了一个新方向”“对内在道德的强调”“伦理道德作为关注中心”,可知该哲学家是苏格拉底。答案:a19.古希腊一位哲学家认为:研究物质世界的构造和法则、探索外界事物的本质不能说没有意义,但对于哲学家来说,应该有比树木、石头和星辰更有价值的问题,这就是心灵问题,道德问题。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其他思想主张有()a.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b.批评雅典的直接民主c.强调“理念是万物的本原”d.强调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解析:从材料信息中的“心灵问题”“道德问题”可知此人是苏格拉底,他还批评雅典的直接民主,故选b项。a项是智者学派的思想,c项是柏拉图的主张,d项是亚里士多德的主张。答案:b20.苏格拉底由于直言不讳,得罪了某些政客,被他们以“不信神”和“误导青年”的罪名告上法庭。在法庭上,苏格拉底慷慨陈词,据理力争,为自己辩护,并再一次重申了自己的哲学观点。艾农斯(雅典郊区一农民)根本听不懂是什么意思,但他听见苏格拉底说像自己这样目不识丁的人没有资格参加审判,被激怒了的艾农斯决定投他有罪!结果,表决以多数票通过了对苏格拉底的死刑判决。苏格拉底一案的审判过程与结果显示了()a.雅典民主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b.雅典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c.雅典民主政治公平公正的原则d.雅典民主政治可能产生多数人暴政解析:从材料信息看,苏格拉底坚决捍卫雅典的民主制度,却因为言论激怒了多数人,“结果,表决以多数票通过了对苏格拉底的死刑判决”。说明雅典民主政治可能产生多数人的暴政,选d项。材料没有体现雅典民主的阶级性,a项错误;b项与材料信息相反;材料无法体现雅典民主政治的公平公正原则,c项说法错误。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21题16分,22题24分,共40分)21.(2013安徽合肥一模,37)梁思成说:“建筑是历史的载体,建筑文化是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寄托着人类对自身历史的追忆和感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前4世纪,公民的权利与规模意味着政治是在公开场合进行的。而雅典人通常在雅典卫城西面的普尼克斯山半圆形的山坡上集会。在公元前5世纪的时候,普尼克斯山被设计成一个半圆形的砖石建筑,在半圆形的中心地带,矗立着一块立方体的岩石,它的形状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海伦琼斯建筑与民主公民大会会场与讲演台遗址材料二四合院的典型特征是外观规矩,中线对称,而且用法极为灵活,往大了扩展,就是皇宫、王府,往小了缩,就是平民百姓的住宅,辉煌的紫禁城与郊外的普通农民家都是四合院。百度百科北京四合院材料三进入近代以后,四合院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西式建筑形式成为重要的点缀。后圆恩寺胡同79号院位于交道口南大街西侧,曾是清末庆亲王奕劻次子所建之中西合璧四合院,坐北朝南。院内西部为中式传统四合院;中部为西式二层楼,楼前有圆形喷泉水池,周围点缀原圆明园石刻,池东南有一花岗岩棱柱西式圆亭;东部有假山有游廊。北京历史文物志(1)材料一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有何特点?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建筑风格的特征,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12分)(2)依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以来四合院建筑风格的新特征,据此分析折射出的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4分)解析:第(1)问,半圆形的建筑,“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说明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公开和透明。两种建筑,两种风格,一种开放、一种封闭,其背后蕴含的是中西不同的政治、经济、思想等社会状况。第(2)问,从材料看,近代的四合院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回答四合院变迁所反映的时代变化。答案:(1)特点:公开透明。风格:雅典卫城开放,顺应地势。原因:城邦民主制度,奴隶制工商业经济,人文主义。四合院封闭,中规中矩。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或宗法制),小农经济,儒家思想伦理观。(2)特点:中西合璧。变化:思想观念的开放;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的近代化。22.(2013天津十二校联考,12)追求政治民主和法治社会,是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趋势和人民的愿望。材料一第八表以文字诽谤他人,或公然唱侮辱他人的歌词的,处死刑。第九表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十二铜表法(1)材料一中的十二铜表法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马法产生的深远影响。(6分)材料二第544条:所有权是无限地利用并支配物品的权利,但利用以不受法律禁止为限。第545条:除非供公用并有公正的赔偿,不得强迫任何人放弃自己的财产。第1 101条:契约为一种合意,依此合意,一人或数人负担给付,作为或不作为的债务。拿破仑法典(2)材料二体现了哪些法律原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拿破仑法典颁布的意义。(6分)材料三(中国古代刑狱)以贵治贱是故天下虽极治,其刑罚终不能以必中,而侥倖之人,或可与法相遁。若夫今世欧洲之立宪,宪非其君之所立也,其民既立之,或君民共立之,而君与民共守之者也英国以富而为强者实以立宪之美而为强也。惟美、惟法、惟德莫不强者而皆立宪而后有此。严复集按语(3)依据材料三,概括严复对中国古代法律和西方近代法律的基本观点。(6分)材料四第三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