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版三年级阅读理解.doc_第1页
沪版三年级阅读理解.doc_第2页
沪版三年级阅读理解.doc_第3页
沪版三年级阅读理解.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阅读学习内容 (1) 课内阅读 课内阅读的考查主要是选择比较经典或精彩的课文段落,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检测学生对字词句段的掌握情况。 如:解释重点字词的意思。 体会关键词句。 (二)课外阅读 1、选择正确的字音或字词 2、写近反义词 3、补充词语 4、解释词语 5、根据词意写词语 6、加标点 7、按要求标画或仿写词语或句子 8、体会段落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或说明的道理,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思想感情。 9、写出文章的叙述顺序 10、找出短文的中心句 11、写出读了短文后的心情或感受 12、写出对重点词语或句子的理解和感悟 13、概括一段话的意思 14、体会文中人物的内心活动 15、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字词和句子,把握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并能用比较准确的语言概括和表达; 二、做阅读题的策略 (1) 答题步骤 1、认真阅读,整体感知 一般要求孩子至少读三遍。通常阅读一篇文章,第一遍需要速读。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过,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其次要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一般来讲,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解答这类题的中心步骤就是阅读,既要阅读短文,又要阅读题目。阅读时要注意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有的学生要用“顺读法”,就是先读短文后读题目,然后再读短文寻找正确答案。有的学生采用“倒读法”,就是先读题目后读短文,最后寻找答案。三年级的孩子还没达到倒读的水平,所以我现在还是引导孩子先读文章。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就可以对文章后面所给的问题,分别用“一次判断”、“逐个分析”以及 “排除法”等方式来进行判断解答了。 2、仔细审题,切忌粗心 首先要静下心来,认真读题。先从容易的入手,逐渐的打开思路。粗心是学习的大忌,对于语文的阅读理解也不例外。在审题的时候,要像对待数学试题中的数字一样,认真看清每一个字、词、句、甚至每一个标点,要看清题目的要求,分析问题的提问要点。有很多孩子都是因为粗心而导致失分的,例如要求给加点的字注音,有的同学反而把加点的字给解释了。有的本是要求写近义词,结果却写成了反义词。因此在做题的时候要仔细认真,弄清题目要求。 3、按题目要求,完整答题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将要回答的问题放到阅读的文章中来,再去浏览所要回答的试题,经过初步的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再次浏览阅读理解的全文,了解阅读理解全文的概貌。看完后,应记住阅读理解文章的要点,可让学生用笔在文章中做一点相应的标志符号。同时我们一定要提醒孩子掌握好阅读理解的解题速度,有效地控制阅读理解的答题时间,先易后难是做阅读理解题目时的一般方法。碰到阅读理解的难题时,千万不要钻牛角尖,耽误太多时间。一时做不出的阅读理解的题,要学会放弃,以免影响解别的较容易的阅读理解题。待全部阅读理解题解完后,再回来做放弃的阅读理解题。 4、用心检查,避免错漏 在做完阅读理解题后,不要马上就放到一边。要让孩子养成即时检查的习惯,马上就把这一部分的题目再通读一遍,以免发生做错或漏题的情况。当然在完成整张试卷后,还会有一次检查的机会,但即时检查也有好处,因为大脑的记忆理解还存在当前的状态。有很多孩子就有漏做题的情况出现,尤其是那些加标点、划横线、划波浪线、找出中心句、选择正确拼音等这类题目,因为题目中没有括号和空格,孩子是最容易把它们放过的。 ( 二)选择适当方法,答题力求完整准确 在做阅读理解题时还是有一定方法可寻的,我们在教学时可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类型的题目,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解答。有很多试题在文章中就可以找得到答案,如近义词反义词等,有些试题它要求用文中原话来回答,我们就可以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这时就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如果它没有明确要求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我们也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如若它指定必需要使用学生自己的话来回答的话,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将文中的原话加以改头换面。 回答问题时,对于用词造句要反复推敲,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不同的语境,要准确的使用词语。还要提醒孩子答案的完整性,尤其是问答题,句子必须做到通顺、完整。一般会引导学生按照题目回答,如“我明白了”“我懂得了”“我的想法是”“我的体会是”。我这里大致总结为4种。 1、将问题放在上下文中思考。此方法适用于“理解词义;理解含义深刻句子;找近义词、反义词、体验情景”等。 2、让学生与作者进行角色互换,站在作者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并做出回答。此方法特适用于问答以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等题目。 3、联系生活。即从文本中跳出来,把思维的范围再扩大,想想与此有联系的东西:如学过的课文、知识的积累、生活经验是否可帮助自己解题。此方法特别适用于谈自自己的感想、体会或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类题目。 4、结合中心。这是解答阅读题最不能忽视的一种方法。从文章中心出发来思考每一个问题,答案就有了落脚点。2、 阅读练习 (35分)(一) 16%你见过野鸭吗?野鸭长得很像鸭子。它既没有雄鹰的威风,也没有孔雀的美丽。在野生鸟类中,野鸭从来不引人注目。然而,近几年来,科学家却对野鸭的眼睛发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原来,野鸭的眼睛非同一般。我们人类的眼睛只能朝前方看,看不见背后的东西,而野鸭却能在不转动脑袋的情况下,既看见前方的东西,又看见左、右、后方的东西。它能看见四周一整圈地平线,还能看见头顶上整个天空中的东西。多么有趣!这种(奇怪 奇妙)的视觉,叫做“全景视觉”。为什么野鸭会有这样的视觉呢?我们的眼睛长在脸的前方,眼睛转动的角度比较小,而野鸭的眼睛长在脑袋两侧,眼睛向上下左右转动的角度非常大,因此野鸭的视野要比我们人类(开阔 辽阔)很多。野鸭生活在湖荡池塘边,是一种弱小的鸟类,常常受到天空中猛禽和地面上食肉兽的袭击,野鸭没有别的抵抗本领,遇到敌害,只有“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特别(开阔 辽阔)的视野,十分(锐利 敏锐)的视力,使它们能及时发现和躲避敌害。1、圈出括号里使用恰当的词语。3% 2、根据句子的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3%(1)引起人们的关注,吸引大家的目光。 ( )(2)突然地进攻、打击。 ( )3、给文章取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横线上。2%4、根据文章内容填空。5%(2+1+2)(1)文章第节具体介绍了 。从而让读者知道了科学家对 的原因。(2)“全景视觉”是指 。 5、简要写出第节的主要内容。3%提示:请从野鸭具有这种视觉的原因和作用这两方面进行概括。 (二)桃树的遭遇 19%冬天,桃树的叶子落了。下雪了,猴子们想烤火取暖。可是,上山打柴多冷啊!大家你推我,我推你,谁也不肯去。最后,大家硬把这事儿推给了灰猴。灰猴搔了搔头皮,忽然他眼睛落在门前桃树那干柴似的枝条上,灵机一动,说:“呀,这儿不是有现成的柴火吗?何必要让我上山去挨冻呢?”有的猴子( )地说:“好,这主意好!”也有的猴子( )地说:“这样桃树要死的,明年我们吃什么呀?”“想那么远干啥?顾眼前的事要紧!”灰猴振振有词地说。于是,每当猴子们想烤火取暖时,他们就 (怎么做)。就这样,一个冬天下来,门前的桃树只剩下光秃秃的主干了。春天到了,桃树受了重伤,萌发不出新的枝条,枯死了。猴子们后悔极了。1、为带点的多音字圈出正确的读音。2%重( zhng chng )伤 主干( gn gn )2、在第4节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2%3、联系上下文内容,把第6自然段中的句子补写完整。2%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8%(1+2+2+2+1)(1)“推”在字典中有以下几个解释: 用力使物体移动;选举;推托。“大家你推我,我推你,谁也不肯去。”一句中“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