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的护理.doc_第1页
发热的护理.doc_第2页
发热的护理.doc_第3页
发热的护理.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热的护理 任何原因引起的产热增多或散热减少,或致热源直接作用于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或体温调节中枢紊乱,是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即为发热。如果口腔温度超过37.3,腋下温度超过37,直肠内温度超过37.6,或24h体温波动在1以上可认为发热。 按照口腔温度的高低,临床分度为下列几种,低热37.438,中等热度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临床表现: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峰期和退热期。体温上升由于皮肤血管收缩、皮温下降,表现皮肤苍白、无汗,畏寒;体温升高后,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心率加快;退热时因大量出汗,皮肤温度降低。高热可出现谵妄、惊厥、昏迷,以及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护理措施处理原则:对一般发热不急于解热,尤其是诊断未明的患者,而是尽快查明病因。对于发热患者给予对症治疗的目的是避免过高的体温造成病理性损害,尤其是体温超过41,同时减少患者因发热所办随地的不适。如果疑似传染病,应采取隔离措施,以免扩散病原。1、 收集一般资料 患者主诉,所处的环境是够空气通畅,室内温度,是否有空调或电扇等降温设备;患者的年龄、年龄、性别、体重和营养状况;有何诱因如受凉、饮食不洁、麻醉、疾病或外伤等;既往史,家庭状况,出汗能能力是否降低等。2、 观察生命体征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智、脉率和体温上升的程度是否成正比。每4h测体温一次,体温恢复正常之后可递减为每天测一次。3、 评估热型 注意发热程度,了解体温曲线变化,高热还是低热,突然发热还是体温逐渐上升,每天温差波动范围,发热持续及间歇的时间及伴随症状4、 退热情况 骤退或渐退,自动退热或用药后退热。详细了解用药时间、方法、频率。对使用两种以上退热药物者,了解药物的关系、先后顺序及疗效。对于复方解热药物要了解成分,防止发生过敏或其他不良反应。5、 注意观察 患者的面色、脉搏、呼吸、血压及食欲、汗出等,有无眩晕有无痛处,皮肤有无干燥,弹性如何,有无皮疹,以及大小便情况。小儿应观察有无惊厥发生。6、 了解实验室检查 常规检查:血、尿、大便常规检查,血电解质变化,胸部X线透视、B超检查、血沉等。7、 物理降温 采用冰袋冷敷头部,乙醇温水擦浴或做大动脉冷敷,但高热发抖或刚服过退烧药患者不可冷敷或擦浴。冰盐水灌肠:以0-4盐水灌肠,达到降温效果。所有的物理降温措施使用半小时后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并严格做好记录及交接班。8、 舒适护理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减少过多衣被,以利散热。做好皮肤护理,观察患者皮肤是否因发热而发生压疮、感染等。做好口腔护理,遵医嘱给予发热患者吸氧,吸氧有助于维持患者的舒适感。9、 饮食护理 补充体液可以通过静脉或饮食,大量的液体有助于防止脱水或促进新陈代谢产物排出。若果没有心脏病或肾病的限制,每天液体摄入量为2000-3000ml。注意电解质的补充,了解出入量是否平衡。发热期间选有营养、易消化的流质,少食多餐,多吃水果或汤水。体温下降病情好转,可改为半流质。恢复期改普食。怀疑伤寒时,给予半流质。10、 合适的环境 高热患者卧床休息,低热患者酌情减少活动。注意居室环境保持室温18-22,湿度50-70%,每天2次开窗通风,每次30min左右。提供空调或电扇等降温设备,保持安静,避免噪声与知觉刺激。11、 安全护理 高热出现谵妄者应及时使用窗栏保护防坠床,并有专人陪护。健康教育1、 安抚患者 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合理处理患者要求2、 解释 介绍正确测量体温方法,说明体温正常范围和发热的临床表现、发热的诱发因素、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3、 指导 患者及家属记录患者发热早期的表现和出现时间以及其他症状,如皮肤发红、头疼或意识混乱、易疲劳、食欲不佳等。指导患者不要暴露于过热的环境中。4、 休息和活动 告诉患者及家属,高热时代谢增快,进食少,消耗大,体质虚弱,故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及体力消耗。5、 饮食和饮水指导 指导患者及时没有食欲也应正常进食,可以少量多餐并注意可口美味。指导患者和家属了解摄取足够液体的重要性,可以告诉患者不一定亚松口渴时才喝水,在运动后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