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中考地理复习方案 第一单元 地球和地图(新课标)课件 湘教版.ppt_第1页
湖南省中考地理复习方案 第一单元 地球和地图(新课标)课件 湘教版.ppt_第2页
湖南省中考地理复习方案 第一单元 地球和地图(新课标)课件 湘教版.ppt_第3页
湖南省中考地理复习方案 第一单元 地球和地图(新课标)课件 湘教版.ppt_第4页
湖南省中考地理复习方案 第一单元 地球和地图(新课标)课件 湘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时地图第2课时地球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图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图 第一单元 地球和地图 第一单元 地球和地图 第1课时 地图 第1课时地图 第1课时 考点整合 考点1方向 1 有指向标的地图 要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 指向标箭头一般为 方 2 没有指向标的地图 通常采用 来确定方向 在室外看地图时 应手持地图 面朝北 背朝南 北 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 第1课时 考点整合 考点 比例尺 公式 比例尺 变形 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比例尺实地距离 图上距离 比例尺 点拨 比例尺的表示形式 三种 1 文字式 图上1厘米 代表实地5千米 2 数字式 1 500000或1 500000 3 线段式 比例尺的计算 单位一定要统一 分子一定为1 如图上2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0千米 则比例尺 2厘米 20千米 2厘米 2000000厘米 1 1000000 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第1课时 考点整合 考点 等高线 1 概念 在地图上 将陆地 高度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 叫等高线 2 在同一地图上 等高线的特点 1 在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 2 相邻的两条等高线间的高度差 3 等高线越稀疏 表示坡度 等高线越密集 表示坡度越陡 海拔 相等 相等 越缓 第1课时 要点探究 探究点一地图上方向的判读 规律总结 1 无任何标志时 通常采用 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 的规律确定方向 面对地图 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 可以这样理解 一个人站在地图前 面向北 背向南 左手指西 右手指东 四个方向只要知道其中的一个 就能判断出另外三个 第1课时 要点探究 1 判断依据 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为北方 相反的方向为南方 垂直于指向标的方向为东西方向 面向北方左面为西方 右面为东方 2 判断步骤 将指向标平移到参考点b点 再根据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确定出北方 然后依次确定出其他三个方向 连接a b两点 就可以得出a点在b点的西北方向 第1课时 要点探究 第1课时 要点探究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如何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 把指向标平移到 科技园区 的位置 就可以轻松判断 火车站 位于 科技园 的西南方向 第1课时 要点探究 第1课时 要点探究 d 解析 图中有指向标 指向标箭头指向北 将指向标平移 建立坐标轴 可判断乙村在甲村的西北方向 探究点二比例尺大小的比较与选择 第1课时 要点探究 规律总结 1 比例尺大小的比较 第1课时 要点探究 2 比例尺的选择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 第1课时 要点探究 特别提示 规律 大范围地区的地图多采用较小的比例尺 如世界政区图等 小范围地区地图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 如平面图 军事图等 若表示的实际范围大小相同 比例尺越大 内容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 内容越简略 第1课时 要点探究 经典例题 例2 2012 滨州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拟绘制一幅校园平面图 图书馆与操场间的实地距离为400米 如果绘到图上的距离为20厘米 则同学们采用的比例尺应为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了比例尺的计算 c 第1课时 要点探究 a 解析 此类试题往往结合图幅相同的地图进行考查 在图幅相同的地图上 所画地区的范围越小 要表示的内容越详细 比例尺越大 反之 所画地区的范围越大 要表示的内容越简单 选用的比例尺就越小 但该题是表示的实地距离相同 图幅不同 同样的道理 四幅图中 a图图幅最大 比例尺最大 d图图幅最小 比例尺也最小 第1课时 要点探究 探究点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第1课时 要点探究 规律总结 1 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地势高低 等高线上的数值为 海拔 数值大 即海拔高 地势高 数值小 即海拔低 地势低 2 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 一般不相交 不重叠 有时也会重合 那只有在陡崖处出现 第1课时 要点探究 第1课时 要点探究 第1课时 要点探究 第1课时 要点探究 第1课时 要点探究 第1课时 要点探究 第1课时 要点探究 1 图中山体的最高海拔 a 低于120米b 低于130米c 高于130米d 高于120米 低于130米 2 从图中可以看出 坡度陡缓与等高线疏密的关系是 a 坡缓的地方 等高线密集b 坡陡的地方 等高线密集c 坡陡的地方 等高线稀疏d 坡度陡缓与等高线疏密无关 c b 解析 第 1 题 估算山顶高度时 大于数值最大的等高线值小于数值最大的等高线值加等高距 第 2 题 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 第1课时 要点探究 第1课时 要点探究 第1课时 要点探究 1 图中表示山脊的是 a b c d 2 图中山顶 的高度可能是 a 550mb 640mc 740md 820m 解析 第 1 题 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的判读 山脊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分布在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的地方 即 处 为山谷 为鞍部 为陡崖 第 2 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 该图的等高距为100米 山顶 的海拔应高于700米小于800米 符合这个条件的选项只有c a c 第2课时 地球 第2课时地球 第2课时 考点整合 考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 形状 地球是一个 的不规则球体 证据 站得高 看得远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海面远方驶来的帆船 总是先看到桅杆 再看到整个船身 月食现象 地球卫星照片等 两极稍扁 赤道略鼓 第2课时 要点探究 5 1亿平方千米 6371千米 4万千米 第2课时 考点整合 考点 经纬线与经纬度 第2课时 考点整合 圆 半圆 平行 垂直 东西 相等 本初子午线 南北 赤道 缩短 第2课时 考点整合 90 180 第2课时 考点整合 考点3比较地球自转与公转的不同 一年 自西向东 太阳 第2课时 要点探究 探究点一经纬网图上东西经 南北纬的判读与东西半球的划分 规律总结 1 有0 纬线和0 经线的 以0 纬线为界 上北纬下南纬 以0 经线为界 左西经右 东经 2 无0 纬线和0 经线的 对于纬度来说 由下向上增大的是北纬 反之为南纬 对于经度来说 由左向右增大的为东经 反之为 西经 3 有180 经线的 与0 经线正好相反 180 经线左为东经 右为 西经 第2课时 要点探究 4 在极视图上 若是北极 判定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 以0 经线为界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增大的为东经 反之为西经 因是北极 纬度就是北纬 若是南极 判定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 以0 经线为界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增大的为东经 反之为西经 因是南极 纬度就是南纬 5 若已知地点为东经 则拿该度数与160 相比 若比160 小 属于东半球 若比160 大 属于西半球 若已知地点为西经 则拿该度数与20 相比 若比20 小 属于东半球 若比20 大 属于西半球 可用口诀 小小为东 大大为西 来记忆 第2课时 要点探究 a 第2课时 要点探究 解析 本题结合经纬网图考查了 某点的经纬度位置及半球划分 知识和读图 析图能力 解答本题 关键是掌握以下几点 1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 以南为南半球 2 经度在0 20 范围为东半球 160 180 范围为西半球 20 160 范围属于东经度的在东半球 西经度的在西半球 结合a b点的经纬度位置可确定 a点在东半球 北半球 b点在西半球 北半球 第2课时 要点探究 变式题1贝贝外出旅游 到达某地后他骄傲地给同学打电话说 我现在脚跨东 西 南 北四个半球 你知道我在哪里吗 贝贝此时的经纬度是 a 180 0 b 0 0 c 20 w 0 d 160 w 0 c 第2课时 要点探究 解析 0 纬线 或赤道 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20 w和160 e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所以0 纬线 或赤道 与160 e或20 w的交点是东 西 南 北四个半球的交点 探究点二二分二至点与昼夜长短的判断 北半球 第2课时 要点探究 图2 4 第2课时 要点探究 规律总结 二分日 太阳直射在赤道上 如图中a c两点 二至日分别直射南北回归线 如图中的d和b点 b点为夏至日 d点为冬至日 由四季的变化规律可知a为春分日 c为秋分日 1 在a段 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北移动 北半球的昼在变长 夜在变短 且昼长 夜长 在此期间北极圈内极昼范围在扩大 2 在b段 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 北半球的昼在变短 夜在变长 但依然是昼长 夜长 北极圈内极昼范围在缩小 3 在c段 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开始向南移动 北半球的昼依然在变短 夜依然在变长 但昼长 夜长 北极圈内的极夜范围在扩大 4 在d段 太阳直射点开始由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 而北半球的昼渐长夜渐短 但依然是昼长 夜长 第2课时 要点探究 第2课时 要点探究 第2课时 要点探究 1 地球公转到a位置的时间是 a 3月21日前后b 6月22日前后c 9月23日前后d 12月22日前后 2 青岛房屋内的光照面积s最大时 地球公转的位置大致位于 a ab bc cd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