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药物性肝炎是抗痨治疗中最常见的副反应,易造成抗痨中断影响病人康复,本文通过对老年性肺结核药物性肝炎42例分析,探讨其特点和应对措施。 1 对象 我院住院和门诊确诊年龄在60岁以上的肺结核经抗痨治疗后出现药物性肝炎患者,其中男35例,女7例,年龄6072岁,平均63.2岁。继发性肺结核38例,结核性胸膜炎4例,治疗前查肝功能均正常,无长期大量饮酒及慢性肝病史。 2 方法 全部病人均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DOTS方案抗痨治疗,每半月查肝功能1次。 3 结果 12例治疗半月后出现肝炎,30例治疗1月后出现肝炎。其中9例查肝功能单纯SGTP升高5296IU/L,无症状,予加服益肝灵或甘草酸二胺胶囊治疗好转。21例查肝功能单纯SGPT升高105185IU/L,无症状,予停服利福平,加服益肝灵及静滴甘草酸二胺保肝治疗好转。12例查肝功能SGPT升高112469IU/L,总胆红素升高3278ummol/L,予停服抗痨药物,静滴甘草酸二胺、舒肝灵、保肝治疗好转。在WTO推荐的抗痨化疗方案中,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是不可替代的一线甲药,抗痨药物不良反应大,尤以肝毒性反应最为显著。 4 讨论老年性肺结核病人机体衰弱,免疫力低,各器官呈退行性变化,易合并肺部感染、肺心病、糖尿病等,同时老年性肺结核因病情复杂和慢性病较多,导致药物种类多,且长期用药者不少,故在抗痨治疗中发生药物性肝炎的机会增加,几乎所有的抗痨药物均有肝毒性。研究表明,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机制主要为内源性、肝毒性和特异性反应1,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变性、坏死和肝内淤胆。老年人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排泄主要通过肝和肾,老年人生理调节能力减退,易导致肝损害。有些药物要通过与细胞上的受体才能起药效,而老年人的这些受体减少2,故造成游离药物浓度升高,也易引起肝损害。再者老年人体内水分减少,而脂肪含量升高,造成脂溶性的药物的分布容积大,增加引起抗痨药物及代谢产物的肝损害作用增大。当出现药物性肝损害时,首先考虑利福平,其次为吡嗪酰胺。利福平、异烟肼及吡嗪酰胺联合应用时可增加肝损害。一旦明确诊断药物性肝炎,如SGPT轻度升高100IU无症状者,可在保肝治疗下继续抗痨治疗,严密观察。如SGPT升高100IU症状明显或复查后SGPT持续升高,或SGPT升高100IU均应停药,给予保肝治疗,SGPT恢复正常后再考虑能否继续用药3。本文中抗痨药物肝毒性出现治疗开始24周,符合相关报道1。其中9例SGPT升高100IU,总胆红素正常,无症状,经加用保肝药物后缓解,21例SGPT升高100400IU之间,总胆红素正常,无症状,经停服利福平、加用保肝药物后好转。12例SGPT升高100IU,总胆红素升高,有征状,经停用抗痨药物,加用保肝药物好转。因此,在老年性肺结核治疗时,如何选用抗痨药物完成治疗方案,如含LVLX治疗方案4或采用降低服药剂量,如利福平改服0.3qd,及用利福喷丁替换利福平,预防性的保肝治疗5。能降低药物性肝炎产生,做到最大限度完成抗痨治疗,避免中途停药和耐药性产生。由于这些方案会给病人增加一定经济负担,值得探讨抗痨药致肝损害40例临床分析时间:2009-06-30 12:07来源:未知 作者:网络 点击: 15次摘要 目的 通过对抗结核病药物致肝损害40例临床分析,加强对抗结核病药物对肝损害副作用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抗结核病药物致肝损害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均系肺结核病患者,接受二联或三联抗结核病药物治疗,出现厌油、纳差、乏力,发热或黄疸。肝功轻中度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抗结核病药物致肝损害40例临床分析,加强对抗结核病药物对肝损害副作用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抗结核病药物致肝损害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均系肺结核病患者,接受二联或三联抗结核病药物治疗,出现厌油、纳差、乏力,发热或黄疸。肝功轻中度异常,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炎或黄疸。采取保肝、降酶、退黄及支持对症治疗而获治愈。该组病例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多见。结论 重视抗结核病药物对肝损害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高对抗结核病安全、合理用药的认识。关键词 结核病;抗结核病药物;肝损害在防治在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结核病方面,抗结核病药物的临床应用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在漫长的使用过程中,其不良反应,尤其是对肝功能损害的不良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现对我院从2000年1月2009年1月住院的40例应用抗结核病药物引起的不同程度肝损害患者的诊治病例进行临床分析,以引起我们在防治结核病方面的重视。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0例抗结核病药致肝损害患者中,男性24例,占60%;女性16例,占40%。最小年龄3岁,最大年龄46岁,平均年龄25岁。312岁20例,占50%;1218岁共计9例,占23%;1930岁7例,占17%;3146岁4例,占10%。原发病中,型肺结核21例,占53%,型肺结核3例,占7%,型肺结核13例,占33%,结核性胸膜炎3例,占7%。服抗结核病药时间最短2月,最长2年。大多数服药时间在39月之间。1.2 诊断方法1.2.1 入选标准 a确诊肺结核病患者,正在接受抗结核病药物治疗者。b有厌油、纳差、乏力、发热或黄疸表现。c有肝实质细胞损害或肝内胆汁淤滞的临床表现。d肝功能化验异常,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肝炎或黄疸。e既往无肝炎病史。诊断标准按照第11版实用内科学之药物性肝病的诊断标准执行。40例患者均符合药物性肝病的诊断。1.2.2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查阅住院病历,记录原发病史,服药史,临床表现,血象,肝功能检查及腹部B超检查。2 结果2.1 引起肝损害的抗结核病药物 以一线抗结核病药物雷米封、利福平、吡嗪酰胺及乙胺丁醇为主。全部采用二联或三联抗结核病药物联合使用。2.2 临床分型2.2.1 急性肝细胞损伤型 以肝细胞损伤为主。可分为轻、中型,共29例,轻型:无或有消化道症状。ACT120u/l,TB17.1umol/L,共计17例;ACT120u/L,TB120u/L,TB34.585umol/L,ACP升高,共6例。2.2.2 胆汁淤滞型 临床症状轻,TB85umol/L,ACP升高。DB/TB50%。伴轻度皮肤瘙痒,大便颜色变浅,呈陶土色,共8例。2.2.3 混合型 临床上有肝细胞损伤和胆汁淤滞的表现,共4例。2.3 临床处理及预后 对于轻型患者,一般不中断抗结核病治疗,嘱注意休息,给予保肝、降酶、退黄治疗。中型患者,停用抗结核病药物,卧床休息,保肝、降酶、退黄同时,给与支持治疗。如选择使用凯西莱、联苯双脂、肌苷、肝泰乐、还原性谷胱甘肽,强力宁,补充维生素C、B等,治疗半月至一月复查肝功一次。肝功正常后保肝药减量维持,继续抗结核病治疗。经过一年随诊全部治愈。无慢性肝炎发生。3 讨论本病容易与抗结核病药物引起的胃肠道症状混淆,故正确诊断十分重要。肺结核病患者在接受抗结核病药物治疗同时,出现了厌油、纳差、乏力、发热或黄疸等临床表现,查体有些患者肝脏肿大。肝功能检查转氨酶升高,胆红素轻、中度升高。既往无肝炎病史,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炎或黄疸。即可诊断为抗结核病药引起的肝损害。其发病主要是抗结核病药物及其中间代谢产物对肝脏的直接毒性作用;机体对药物的过敏反应,引起肝脏细胞变性、坏死及肝内淤胆,出现了以上临床表现。以休息、保肝、降酶、退黄、支持对症治疗为主。由于本组抗结核病药引起的肝损害病情不严重,经过治疗都获得良效。为避免抗结核病药引起肝损害的发生,我们在治疗结核病临床实践中,应该严格遵循早期、联合、规律、全程督导的用药原则。避免过量、延长疗程用药,以减少对肝脏的损害。由于抗结核药物单剂量使用易于产生耐药性,降低药效,而联合用药可以减少耐药性的产生,达到更好的抗结核病效果。但是联合用药毒副作用增加,加重了药物对肝脏的损害。为解决这一矛盾,应该在服抗结核药物前检查肝功,服药期间随时注意不良反应的产生。最少一月复查肝功一次,必要时加服一定量的保肝药物,减少抗结核病药物对肝脏的损害。这样即达到了抗结核病的目的,又减少或避免了抗结核病药物对肝脏的损害。药物性肝损害是常见的药源性疾病之一。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一线抗结核药物对肝脏有较强的毒副作用,其发生率高达10%20%,占所有药物性肝损害的8%13% 1 。尽管各自的机制不同,多药联用(尤其是抗结核强化期)及用药时间相对较长等,均使药物性肝损害发生机率增加。本文对我院1996年8月2003年12月收治的124例肺结核住院患者,发生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及发病规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均为19962003年住院患者,全为男性,年龄1772岁,60岁12例(占9.7%)。入院时有乙、丙肝炎病毒标记阳性者21例。全组化疗前肝功能均正常,可排除肝炎活动或其他药物性肝损害。化疗开始后每24周复查肝功能1次。肺结核诊断按1978年柳州会议标准,型1例、型101例、型12例、型10例。 1.2 化疗方案与药物剂量 124例均按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推行的短程化疗方案标准用药 2 。采用四药联用,用药剂量:链霉素(s)0.75g im qd;异烟肼(h)0.30g qd;利福平(r)0.45g qd;乙胺丁醇(e)0.75g qd;吡嗪酰胺(z)0.5g tid。1.3 肝损害的判断标准 3 1.3.1 损害类型 血alt2xuin正常上限即为肝功能损害;alt2xuin伴alt/alt(r)5时,提示肝细胞损害,alt2xuin同时伴有r2xuin,但2R5时为混合性肝损害。 1.3.2 损害程度 alt25xuin,tbil正常者为轻度损害,单项alt上升达510xuin或alt5xuin,tbil5xuin者为重度肝损害。本组单纯肝细胞损害92例(74.1%),胆管损害15例(12%),混合性肝损害17例(13.9%)。轻、中、重度药物性肝损害分别为78例(62.9%),36例(29%)和10例(8.1%)。2 结果 2.1 临床表现及肝功能检查情况 (1)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厌油、乏力76例(61.3%);(2)黄疸:血清总胆红素(tbil)升高(15.6113.5mol/l)39例(31.4%);(3)无症状42例(34%);(4)alt升高(41120u)31例(25%);(5)alt、tbil同时升高37例(29.9%);(6)alt、ast同时增高21例(17%);(7)alt异常伴发热,皮疹,嗜酸粒细胞升高6例(4.8%)。 2.2 与疗程关系 治疗1个月发生药物性肝损害者69例55.6%),治疗12个月发生药物性肝损害者50例 (40.3%),治疗2个月发生药物性肝损害6例(4.8%)。2.3 治疗与转归 停用抗结核药物,卧床休息,一般保肝药物治疗,皆于1个月内肝功能恢复正常,无导致慢性肝炎病例。 3 讨论 本文资料说明,抗结核药物并发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为17.03%(124/728),其中以青壮年占多数;与抗痨药物治疗剂量、疗程以肺结核分型无关,可能与抗痨药物本身的毒性,个体易感性(包括肝脏原有功能状态)有关 4 。 药物性肝损害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认为与药物代谢产物有关。代谢产物可直接损害肝细胞或通过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损害肝细胞。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药物通过对肝脏的直接毒性或进肝后的代谢产物有毒而发生损害作用。药物的毒性也取决于其固有的毒性和个体易感性,特异体质的损害可以是免疫反应的高敏性或高代谢性,这类损伤的潜伏期可以从几周到12个月 5 。本文中2周2个月发病者占95.9%。 异烟肼可在体内转化成有毒代谢产物,生成自由基、亲电子基,异烟肼在肝内经乙酰化合分解为异菸酸和乙酰肼。乙酰肼与肝细胞膜关键分子共价结合,破坏其功能而产生坏死。人体对异烟肼的代谢分快灭活及慢灭活二类,快灭活者产生乙酰肼多,易引起肝损害,慢灭活者产生乙酰肼少,很少发生肝损害。利福平能诱导肝药酶,抑制酶的活性,降低药物活性,使药物代谢迟缓,致肝细胞内质网增生,对肝脏的毒性增加。基于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炎112例临床分析本站编辑:论文中国 日期: 2009年07月24日点击数: 6【 结核病摘要摘要:目的摘要:探索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炎的发病规律和临床特征。方法摘要:回顾性调查分析1999年1月至2004年6月以来本院住院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出现肝损害的临床相关因素以及误诊情况。结果摘要: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炎和患者年龄、结核病分型、用药时间、初复治结核及合并其它疾病等相关,治疗预后较好。结论摘要:熟悉影响抗痨致药物性肝炎有多种因素,定时检测肝功能,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利于抗痨疗程完成。摘要: 结核病; 药物性肝炎; 临床分析Analysis of 112 Cases of Drug-induced Hepatitis Caused by Anti-tubercular DrugsAbstract摘要: Objective摘要: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feature and etiology of drug-induced hepatitis caused by anti-tubercular (DIHAD) drugs. Method摘要: Analysis of correlative factors and misdiagnoses of drug-induced hepatitis caused by anti-tubercular drugs for pulmonary tuberculosis during January 1999 to June 2004.Result摘要: There is obvious correlations between of DIHAD and age, tuberculosis type, course of anti-tuberculosis, therapeutic history and exist of other diseases. The prognosis of DIHAD is good if it is treated in time. Conclusion摘要: There are many factors correlated with DIHAD. In order to cure the tuberculosis safely, it is necessary to check the liver function regularly and find, diagnose, treat DIHAD as soon as possible.Key words摘要: Tuberculosis; Drug-induced hepatitis; Clinical analysis结核病治疗的特征是疗程长、多种药物联合使用,而抗结核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肝脏毒性,易造成药物性损害。现将其发病规律和临床特征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观察对象摘要:我院1999年1月至2004年6月住院治疗的各种结核患者共922例,本文仅对其中出现药物性肝炎的112例患者(发生率为12.01%)进行临床统计分析。1.2 探究方法摘要: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查阅住院病历,记录原发病史、服药史、临床表现、血象、肝功能检验、病原学检查、腹部B超检查,数据用SPSS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1.3 诊断标准摘要:病史有口服损肝药物主诉,用药肝功能 检查正常,用药18周后出现消化道症状,体征或黄疸及过敏征象,检测肝功能异常;有肝病史及HBsAg携带者,但用药前无临床症状,肝功能正常;停用药物后症状好转,部分病例再次用同药物又引起肝脏损害;排除脂肪性、酒精性肝炎。2 结果2.1 患者年龄及发生率,见表1。表1 患者年龄及发生率(略)2.2 肺结核类型和发生率,见表2。表2 肺结核类型和发生率(略)2.3 肝损害的时间和发生率,见表3。表3 肝损害的时间和发生率(略)2.4 初、复治结核和发生率,见表4。表4 初、复治结核和发生率(略)2.5 在112例药物性肝炎中合并其他疾病的发生情况为摘要:糖尿病4例、精神病2例、甲状腺机能亢进症2例、癫痫1例、恶性肿瘤3例、风湿性疾病2例、皮肤病(如摘要:白癜风、牛皮癣)2例、脑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脑中风)3例。2.6 误诊情况摘要:本组病例初诊误诊9例(8.0%),误诊为病毒性肝炎3例(2.6%)、胃肠炎3 例(2.6%)、胆道感染2例(1.7%)、肿瘤复发1例(0.8%)。从发病到确诊时间29d,平均5d。2.7 治疗和转归摘要:发现药物性肝炎后,应立即停用抗痨药及一切对肝功能有损害的药物,卧床休息。随后予以保肝、支持治疗,同时给予谷胱甘肽以补充肝内巯基,促进损肝药物的生物转化。对于淤胆者可使用思美泰、低分子右旋糖酐等,有适应症者可用糖皮质激素。以上述处理后,112例患者中大部分于1个月左右肝功能恢复正常,反复迁延3例,仅1例因重症性肝炎死亡。3 讨论抗结核药致肝损害在结核病冶疗中较多见,也是药物性肝炎的主要原因之一,和之相关的因素也比较多。从药物方面看,药物性肝损害是由于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对肝脏的毒性功能所引起,药物通过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功能可以产生有活性的甚至是潜在细胞毒性的成分,药物的毒性代谢物和肝细胞的大分子结合造成肝细胞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8课“火柴人”行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五年级上册青岛版(六三制)
- 第二单元 重庆旅游计划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旧版西师大版
- 关于同学聚会发言稿18篇
- 2025年浙江省人民警察司晋督培训考试综合类题库含答案详解
- 2025年深圳市大鹏新区发展和财政局招聘考试笔试试卷【及答案】
- 住宅商业公寓社区文化活动策划与运营合同范本
- 茶室租赁合同范本:茶文化休闲体验服务协议
- 出租车公司股权转让与智能交通信息服务合同
- 朱岚离婚协议:财产分割、子女抚养及赡养金协议书
- 东南亚旅游导览出国劳务派遣服务协议
- 充电站运营管理制度(参考模板)
- 体育与健康教学设计《手倒立前滚翻》
- NISP一级考前模拟训练题库200题(含答案)
- JJG 20-2001标准玻璃量器
- 2024外研版初中英语单词表汇总(七-九年级)中考复习必背
- 《大数据平台部署与运维》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
- 英语中的时间表达(示范课例)
- 脊柱外科进修汇报
- 《史记》上册注音版
- 苏州大学文学院语言学纲要课程笔记
- 危重症患者护理文书书写规范-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