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人物面部精修.docx_第1页
导学—人物面部精修.docx_第2页
导学—人物面部精修.docx_第3页
导学—人物面部精修.docx_第4页
导学—人物面部精修.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项目名称:人物面部精修适用专业:平面设计项目学时:6学时项目执教:张小芳项目目标:1. 会使用观察图片上的需要修复的区域。2. 会使用双曲线对画面需要修复的部分提亮或压暗。3. 了解“锐化”滤镜的工作原理。4. 了解“模糊”滤镜的磨皮原理。5. 掌握“曲线”调整层的应用特点。6. 掌握“可选颜色”调整层的应用原理。项目介绍:本案例主要讲解人物精修的操作方法,人物精修主要用于画面细节较多、图片质量要求较高的一些商业片的修图。这样的图片在修复时往往要注意很多细节,花费的时间较长,因此,修复时一定要有耐心,注意画面的整体细节,以及画面的主次关系,特别是画面的视觉焦点部分,要修得更加细致。项目素材:“素材”文件夹项目展示:任务分析:曲线是我们常用的调色功能,主要目的是把画面的色调变亮或变暗。在拿到一张人物照片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每个人的肌肤不可能都那么细腻、匀称,一些色斑、痘痘、暗黄会导致人物面部色泽暗淡,本案例原图效果3.1所示。要想肤色看上去比较一致,我们可以让皮肤上较暗的色斑变暗,达到和周边肤色一致的效果。使用双曲线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画面色泽过滤均匀,只要你有耐心,甚至可以精细到每一个像素格的过渡。原图处理完成后的效果如图所示。难点提示:1. 灵活调整观察层的不透明度以便让自己更好地观察画面细节变化。2. 双曲线调整层的灵活应用。3. 明确“锐化”及“模糊”滤镜的工作原理。4. 灵活应用“可选颜色”调整层。项目过程:1.打开本章素材“面部原图。Jpg”,为了便于观察画面哪些地方要调亮,哪些地方要调暗,首先需要建立观察层用来辅助。先将“背景”层复制一层,并按ctrl+shift+u组合键执行“去色”命令,将画面变成黑白效果,以便观察画面的黑白变化,如图3.3所示。2.虽然画面看得见一些黑白色斑,但总体感觉并不显眼,为了让画面色差更加显眼,可以新建一个空白图层,并填充颜色为黑色,如图3.4所示。3.为了让黑色层透出下面的图层效果,将黑色层图层模式更改为“叠加”,图层不透明度为“50%”,如图3.5所示,让画面的黑白色斑更加明显。当前新建的两个图层均为观察层。4.新建一个“曲线”调整层,通过曲线将画面适当调亮,以方便后期在调整的时候知道本层的目的是将画面调亮,将图层名称改为“变亮”,如图3.6所示。5.当前还不需要将整体变亮,选择“变亮”层的蒙版,将它填充为黑色。然后再新建一个“曲线”调整层,通过曲线将画面适当调暗,为方便后期在调整的时候知道本层的目的是将画面调暗,将图层名称改为“变暗”,同时选择图层蒙版将它填充为黑色,如图3.7所示。6.接下来我们需要将画面中较暗的色斑调亮,将画面较亮的色斑调暗。按ctrl+“+”组合键将画面放大至1200%1600%,这时我们看到的画面就是像素格,如图3.8所示。7.我们看到像素格上有的像素格偏暗,有的像素格偏亮,我们需要让它们的颜色和周边过渡均匀。选择“画笔工具”,将前景色设置为白色,将画笔的大小调整到12像素的大小(根据画面色斑的大小变更),不透明度为10%。在“变亮”曲线层的蒙版上涂抹画面中较暗的像素格,将它们适当调亮;在“变暗”曲线层的蒙版上涂抹画面中较亮的像素格,将它们适当调暗,图3.8调整后如图3.9所示。在操作的过程中为防止不小心将调整层的位置移动,可锁定其位置。注:本步骤的目的是让色差较大的色块和周边色块色调尽量一致,为了让大家便于观察,在截图的时候将画面适当缩小,以便让大家看得清调的是哪个部分,但一定要注意在涂抹的时候要尽量将画面放大。右边脸部未调整前如图3.10所示,调整后如图3.11所示。8.如果关闭观察层和“曲线”调整层,原图脸部效果如图3.12所示。当打开调整完成后的“曲线”调整层效果,则会变成如图3.13所示的效果。 9.在调整的时候可以反复关闭观察层,看看彩色层上哪些地方还有缺陷,然后再打开观察层,根据需求在“曲线”调整层上调整。如果需要调得更细,可以精确到每一个像素格。除了调整皮肤上的瑕疵外,人物的眼睛是个比较重要的部分,我们应根据眼睛的特点将眼白部分适当调亮,将瞳孔部分适当调暗,以加强明暗对比。未调整前如图3.14所示,调整后如图3.15所示。 10.依照此方法逐步完成整张图片的调整,如画面有较大面积的色斑,应根据实际需求调整画笔的大小,让画面色调均匀过渡。关闭调整层,通过观察层看到的黑白效果如图3.16所示,调整完成后的效果如图3.17所示。注:在“曲线”调整层的蒙板上反复涂抹,虽然是重复的操作,但很花时间,需要的效果越精细花的时间越多,作者在编撰本案例的时候,用时4.5小时,希望大家在练习时一定要认真仔细。 11.完成后可删除两个观察层,也可关闭观察层,图片效果如图3.18所示。 12.当前图像虽然没有明显的色斑了,但肌肤的纹理并不匀称,需适当调整。选择最上面的图层按Ctrl+Shift+Alt+E组合键执行“盖印图层”命令,得到一个新的图层。然后选择新图层,执行“滤镜”“锐化”“USM锐化”命令,在弹出的“USM锐化”面板中设置好数量、半径、让画面的轮廓结构更加清晰,参数设置如图3.19所示。 13.继续执行“滤镜”“锐化”“USM锐化”命令弹出“USM锐化”面板,在面板中设置好数量和半径,让画面的细节更加明显,参数设置如图3.20所示。 14.将锐化后的图层复制一层执行“滤镜”“模糊”“表面模糊”命令,在弹出的“表面模糊”面板中设置模糊半径,使画面皮肤变得平滑,参数设置如图3.23所示。 15.模糊后我们会发现,部分皮肤的纹理被模糊得太厉害,需要还原部分皮肤纹理。为该图层添加图层蒙版,选择“画笔工具”,设置画笔为“软画笔”,不透明度为“10%”,设置前景色为黑色,在蒙版上轻轻涂抹,让纹理损失过多的肌肤区域慢慢露出肌肤纹理,如图3.22所示。 16.将画面适当调亮。新建一个“曲线”调整层,将曲线的暗调部分调整到中灰区域,亮部调整到中灰偏亮区域,然后将图层的模式更改为“柔光”,如图3.23所示。 17.当前面部颜色相对较黄,新建一个“可选颜色”调整层,选择调整颜色为“红色”,设置调整参数(青色:0、洋红:-6、黄色:-12、黑色:0),目的是适当降低画面红色区域的洋红和黄色的含量,如图3.24所示。注:本案例的精髓是利用双曲线调整画面的明暗关系,让画面色彩过渡均匀。看似简单的步骤,但如果要表现更多的细节,实际上操作步骤是很复杂的,也是需要花很多时间的。在调整的时候如果碰到较为顽固的暗点或亮点,甚至要增加为三曲线或四曲线,希望在大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灵活应用。项目练习:1、通过同伴互助和老师获得帮助完成本节项目设计任务;2、熟练而独立地完成本节项目设计任务并能不依赖于样文而创新设计。3、要求所有的同学能按样文基本完成图片艺术设计;项目小结:重点训练双曲线对画面需要修复的部分提亮或压暗, “锐化”滤镜的工作原理, “模糊”滤镜的磨皮原理, “曲线”调整层的应用特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