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年教师资格报考指南一、考试简介教师资格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是公民获得教师职位、从事教师工作的前提条件。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实行的教师职业许可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下简称教师法)明确规定,凡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没有相应教师资格的人员不能被聘为教师。教师资格法定凭证为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和教师资格证书,它们在全国范围内适用。市教委认定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和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各区、县教委(教育局)认定幼儿园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和初级中学教师资格。二、报考条件(一)思想品德条件: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并经申请人员单位或户籍所在地乡(镇)或街道办事处思想品德鉴定合格;应届毕业生,由所在学校进行思想品德鉴定。(二)学历条件:申请认定幼儿园教师资格必须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认定小学教师资格必须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其他中专学历为不合格学历;认定初级中学教师资格必须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认定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必须具备高等师范本科院校或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认定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必须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并具有相当于助理工程师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或者中级以上的工人技术等级;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认定成人教育教师资格,应按照成人教育的层次、类别依照上款规定,分别具备高等、中等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三)教育教学能力1具备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素质和能力。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的人员需参加教育学、心理学补修、测试和教育教学能力测评,成绩合格。2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以上标准,并取得相应等次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3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无传染性疾病,无精神病史,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经教师资格认定机构组织在县级以上医院体检合格 三、报名时间报名时间全国各省有差异。点击查看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时间汇总表四、报考地点市教委认定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和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各区、县教委(教育局)认定幼儿园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和初级中学教师资格。五、报名网址教师资格证考试有的省份是直接网上报名、缴费。为了帮助各位考生及时顺利的进行考试报名,考试大教师资格站点编辑特整理了全国各地教师资格考试报名官方网址,供给位考生参考。点击查看: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网址六、考试内容教师资格考试主要考教育学和心理学课程。不过有些省份还需要考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政策法规,学科专业素质,教育方法,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教学法。具体考试内容详见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的有关规定。点击查看教师资格证考试各省考试科目 七、考试时间 由于教师资格证考试是由各省自行组织的,所以个别省份教师资格考试是一年一次,也有的省份是一年两次,分上半年和下半年。点击查看: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汇总表八、申请认定提交申请认定材料 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或者依法接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提交下列基本材料: (1)由本人填写的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一式两份)。 (2)身份证原件、复印件,户籍原件、复印件和工作单位证明(或所在乡镇、街道证明)。 (3)学历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4)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指定的县级以上(含县级)医院出具的省申请教师资格人员体格检查表。 (5)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6)由申请人工作单位或者其户籍所在地乡(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提供的申请人思想品德鉴定表。 (7)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的申请人员,需提供省教师资格认定教育学心理学合格证及教育教学能力测评成绩证明。 (8)申请认定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人员还需提供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或工人技术等级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9)近期二寸免冠半身正面相片两张。 考核申请人是否具备的申请能力是否具备教育教学能力、是否适合做教师是教师资格认定中要考察的一项重要内容。热爱教育事业,思想品德好,能为人师表,能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和思想品德、文化科技教育,能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等内容都是准备执教的人应当具备的素养。为此,鉴定要对申请人的教育教学能力专门进行面试(答辩)、试讲和心理测试。九、教师资格证的使用范围 教师资格证书由教育部统一负责印制,在全国相应的学校通用。取得教师资格者可在本级及以下等级的学校和机构中任教。取得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只能在中专、技校、职高或初级职业学校担任实习指导教师。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相互通用。使用假教师资格证者,一经查出,五年内不得申报。十、资料参考辅导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试题汇总 教师资格考试普通话指导:普通话测试朗读技巧朗读的基本要求 朗读,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也就是朗读者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音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说明道理,再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再创造过程。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朗读是对应试者普通话运用能力的一种综合检测形式。日常朗读活动中,决定朗读者朗读水平高低、朗读效果优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就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影响应试者成绩的几个主要因素,谈谈朗读的几个基本要求,目的是帮助应试人把握难点,在测试中减少失误,更好地发挥水平。 一、用普通话语音朗读 普通话朗读是一门学问。它除了要求应试者忠于作品原貌,不添字、漏字、改字外,还要求朗读时在声母、韵母、声调、轻声、儿化、音变以及语句的表达方式等方面都符合普通话语音的规范。朗读一篇作品,如果连普通话都读不准确,甚至读错了,那就会影响听众对原文的理解,甚至会闹笑话。要使自己的朗读符合普通话的语音规范,必须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注意普通话和自己方言在语音上的差异。普通话和方言在语音上的差异,大多数的情况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又有大的规律和小的规律,规律之中往往又包含一些例外,这些都要靠自己去总结。单是总结还不够,要多查字典和词典,要加强记忆,反复练习。在练习中,不仅要注意声韵调方面的差异,还要注意轻声词和儿化韵的学习。 2注意多音字的读音。一字多音是容易产生误读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必须十分注意。多音字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注意学习。第一类是意义不相同的多音字,要着重弄清它的各个不同的意义,从各个不同的意义去记住它的不同的读音。第二类是意义相同的多音字,要着重弄清它的不同的使用场合。这类多音字大多数情况是一个音使用场合“宽”,一个音使用场合“窄”,只要记住“窄”的就行。 3注意由字形相近或由偏旁类推引起的误读。由于字形相近而甲字张冠李戴地读成乙字,这种误读十分常见。由偏旁本身的读音或者由偏旁组成的较常用的字的读音,去类推一个生字的读音而引起的误读,也很常见。所谓“秀才认字读半边”,闹出笑话,就是指的这种误读。 4注意异读词的读音。普通话词汇中,有一部分词(或词中的语素),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但在习惯上有两个或几个不同的读法,这些被称为“异读词”。为了使这些读音规范,国家于五十年代就组织了“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对普通话异读词的读音进行了审定。历经几十年,几易其稿。1985年,国家公布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要求全国文教、出版、广播及其他部门、行业所涉及的普通话异读词的读音、标音,均以这个新的审音表为准。在使用审音表的时候,最好是对照着工具书(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来看。先看某个字的全部读音、义项和用例,然后再看审音表中的读音和用例。比较以后,如发现两者有不合之处,一律以审音表为准。这样就达到了读音规范的目的。考试大收集整理 二、把握作品的基调 基调是指作品的基本情调,即作品的总的态度感情,总的色彩和分量。任何一篇作品,都会有一个统一完整的基调。朗读作品必须把握住作品的基调,因为作品的基调是一个整体概念,是层次、段落、语句中具体思想感情的综合表露。要把握好基调,必须深入分析、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力求从作品的体裁、作品的主题、作品的结构、作品的语言,以及综合各种要素而形成的风格等方面入手,进行认真、充分和有效的解析,在此基础上,朗读者才能产生出真实的感情,鲜明的态度,产生出内在的、急于要表达的律动。只有经历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作品的思想才能成为朗读者的思想,作品的感情才能成为朗读者的感情,作品的语言表达才能成为朗读者要说的话。也只有经历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朗读者才能以作品思想内容出发,把握住基调。无论读什么作品,这“案上的工作”都不能少。 三、掌握朗读的基本技巧 (一)停顿 朗读时,有些句子较短,按书面标点停顿就可以。有些句子较长,结构也较复杂,句中虽没有标点符号,但为了表达清楚意思,中途也可以作些短暂的停顿。但如果停顿不当就会破坏句子的结构,这就叫读破句。朗读测试中忌读破句,应试者要格外注意。正确的停顿有以下几种类型: 1标点符号停顿。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停顿符号,也是朗读作品时语言停顿的重要依据。标点符号的停顿规律一般是:句号、问号、感叹号、省略号停顿略长于分号、破折号、连接号;分号、破折号、连接号的停顿时间又长于逗号、冒号;逗号、冒号的停顿时间又长于顿号、间隔号。另外,在作品上的段落之间,停顿的时间要比一般的句号时间长些。以上停顿,也不是绝对的。有时为表达感情的需要,在没有标点的地方也可以停顿,在有标点的地方也可以不停顿。 2语法停顿。语法停顿是句子中间的自然停顿。它往往是为了强调、突出句子中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或补语而做的短暂停顿。学习语法有助于我们在朗读中正确地停顿断句,不读破句,正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 3感情停顿。感情停顿不受书面标点和句子语法关系的制约,完全是根据感情或心理的需要而作的停顿处理,它受感情支配,根据感情的需要决定停与不停。它的特点是声断而情不断,也就是声断情连。 (二)重音 重音是指那些在表情达意上起重要作用的字、词或短语在朗读时要加以强调的技巧。重音是通过声音的强调来突出意义的,能给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词增加分量。重音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语法重音。语法重音是按语言习惯自然重读的音节。这些重读的音节大都是按照平时的语言规律确定的。一般说,语法重音不带特别强调的色彩。 2强调重音。强调重音不受语法制约,它是根据语句所要表达的重点决定的,它受应试者的意愿制约,在句子中的位置上不固定的。强调重音的作用在于揭示语言的内在涵意。由于表达目的不同,强调重音就会落在不同的词语上,所揭示的涵意也就不相同,表达的效果也不一样。 3感情重音。感情重音可以使朗读的作品色彩丰富,充满生气,有较强的感染力。感情重音大部分出现在表现内心节奏强烈,情绪激动的情况。 (三)语速 应试者在朗读时,适当掌握朗读的快慢,可以造成作品的情绪和气氛,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朗读的速度决定于作品的内容和体裁,其中内容是主要的。 1根据内容掌握语速。朗读时的语速须与作品的情境相适应,根据作品的思想内容、故事情节、人物个性、环境背景、感情语气、语言特色来处理。当然,语速的快慢在一篇作品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根据具体的内容有所变化。 2根据体裁掌握语速。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在选编朗读测试材料时,为了保证作品难易程度和评分标准的一致性,所选的50篇作品,几乎都是记叙文。记叙文有记事、记言。一般说,记事要读得快些,记言要读得慢些。 (四)语调 语调指语句里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其中以结尾的升降变化最为重要,一般是和句子的语气紧密结合的。应试者在朗读时,如能注意语调的升降变化,语音就有了动听的腔调,听起来便具有音乐美,也就能够更细致地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语调变化多端,主要有以下几种: 1高升调。高升调多在疑问句、反诘句、短促的命令句,或者是表示愤怒、紧张、警告、号召的句子里使用。朗读时,注意前低后高、语气上扬。经验交流:教你普通话水平测试通关秘诀在普通话水平测试施测过程中,常看到一些语文教师或师范类中文专业的学生想通过二级甲等,而测出的成绩却只有85分左右;以及一些其他教师或师范类非中文专业的学生想通过二级乙等,而测出的成绩却只有78分左右。测试不达标,使他们吃不下睡不香,因为普通话关系其上岗资格、职称评定、毕业求职等切身问题。有办法让这些应试人过关吗?笔者认为,“秘诀”是看这些应试人能否认真对待普通话水平测试,愿不愿意在测前做充分准备。以“短文朗读”来说,如果测前做了充分准备,则可以在非语音评分项上免丢2至3分,从而使78分变成80分以上或85分变成87分以上。 我们先来看看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中关于“朗读短文”的扣分细则: (1)读错一个音节,扣0.1分;漏读或增读一个音节,扣0.1分。 (2)声母或韵母的系统性语音缺陷,视程度扣0.5分、1分。 (3)语调偏误,视程度扣0.5分、1分、2分、 (4)停连不当,视程度扣0.5分、1分、2分。 (5)朗读不流畅(包括回读),视程度扣0.5分、1分、2分。 (6)超时(朗读400个音节不能超过4分钟)扣1分。对照六条扣分细则,其中(2)和(3)声韵系统语音缺陷和语调偏误,属于直接语音问题,对于应试人只能被动失分,即便努力短时间也很难保证不失分。其余四条,属于非直接语音问题,对于应试人则是主动丢分,通过努力完全能够不丢分。从测试实践看,78分者在(1)上丢1-2分,在(4)上丢1分,在(5)上丢1分,三项合起来丢3-4分;85分者在(1)上丢0.5-1分,在(4)上丢0.5-1分,在(5)上丢0.5-1分,三项合起来丢1.5-3分。朗读中非直接语音问题的丢分,其主要原因是不熟悉60篇作品。因为不熟悉,作品中一些外国人名、地名,一些专业词语,一些文言词语、成语及一些由3500常用字以外的字组成的词语,因生冷而读错音节,或因拿不准语音吞吞吐吐而读破词句,进而导致音节错误、停连不当或不流畅的出现而冤枉地被扣去分数。 如果我们将难读的字语集中起来进行练读,对于解决非直接语音问题的丢分问题,也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下面,笔者从60篇作品中辑录出部分这样的字词,供应试者像练读绕口令一样集中进行练读。练读的原则先准确后流畅。阿诺德、布鲁诺、达瑞、马克思、托尔斯泰、歌德、西伯利亚、哥伦波、伦敦、莱伊恩、温泽市、萨文河、彼德弗雷特、加拿大、奈良、渥太华、纽约、日本、卡廷、希腊、亚各斯、耶稣、里约热内卢、巴西、贝利、耐斯市、巴黎、瑞士、班杰明、让。彼浩勒、新加坡、东南亚。挠、虬、浣、彤、溯、睿、擤、镶、兑、悖、舷、诧、巢、帛、麓、吝、馨、掬、憩、穹、簇、骇、湍、圭、壑、襟、涸、炽、萃、肴、涤。婆娑、庇覆、繁衍、浩瀚、上溯、睿智、悠荡、蒲苇、驰荡、游弋、战栗、昌达、频繁、戎装、霍霍、肃穆、次第、屏障、响晴、设若、割刈、修缮、恪守、嘤嘤、淙淙、悭吝、鉴真、襟袖、皱缬、裙幅、尘滓、蕴蓄、凛凛、膜拜、绚丽、祭坛、萎顿、吝惜、俯就、媚俗、贬谪、飓风、契合、惊骇、乌桕、粼粼、濒临、湍湍、栅栏、禁锢、俯临、飒飒、屈曲、浸泡、寡淡、瘟疫、甘霖、温馨、膀胱、圣诞、别墅、抓挠、秦岭、恢弘、敦煌、瞩目、根脉、隐秘、归巢、湾仔、堪称、榕圃、骨骼、狼藉、尴尬、远足、褴褛、前嫌、萌生、踟躇、阡陌、迸溅、盘虬、殊荣、牲畜。氟利昂、二噁英、磷酸盐、胰岛素、什刹海、岱宗坊、黑黝黝、氯化钾、氯化钠、碳酸盐、溶解氧、黑黢黢、一髻儿、莫高窟、墓志铭、王母池、斗母宫、经石裕、吕洞宾、糖尿病、头盖骨、三星堆、集萃地、秦始皇、兵马俑、苏东坡、阿里山、日月潭、紫藤萝。横斜逸出、屈曲盘旋、纵横决荡、万籁俱寂、摇摇欲坠、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悬崖峭壁、鸡鸣晓月、日丽中天、月华泻地、轻吟低唱、彬彬有礼、众目睽睽、姗姗而来、唐招提寺、延续不衰、临风飘举、明眸善睐、蹑足前行、惊慌失措、浩瀚无垠、慈眉善目、络绎不绝、二氧化碳、循循善诱、卓尔不群、重峦叠嶂、枉费心机、趋于澄明、旷达潇洒、南辕北辙、瞻前顾后、相濡以沫、坚忍不拔、专心致志、指点迷津、冥顽不灵、暮鼓晨钟、精美绝伦、兼收并蓄、喧嚣浮华、博大精深、西夏王陵、搂兰古国、布达拉宫、大足石刻、纳西古乐、失之交臂、饱经沧桑、清明澄澈、莺歌燕舞、功名利禄、荣辱过失、随遇而安、美味佳肴、素心腊梅、察言观色、安之若素、莲蓬累累、丝绸之路、悲天悯人。无事以当贵、早寝以当富、安步以当车。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章节考点讲解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章节考点讲解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1、识记教育学的基本概念2、理解教育和教育学发展各阶段的特点3、应用教育学理论分析教育现象第一节 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进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第一节 教育的发展二、教育的职能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与人类几乎是同时产生的。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第一节 教育的发展三、学校教育制度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 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第一节 教育的发展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线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第一节 教育的发展四、教育发展过程古代教育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近代教育20世纪以后的教育,现代教育的新特点(5点)第二节 教育学的发展一、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孔子论语的有关思想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有教无类” 学记中国及世界最早的教育著作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第二节 教育学的发展二、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第二节 教育学的发展三、当代教育学的发展凯洛夫教育学第一章 练习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2、简述现代教育的新特点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评价目标1、识记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与教育的基本关系2、理解教育与科学技术、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3、运用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分析未来中国教育发展的趋势第一节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决定受教育的权力决定教育目的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是一种影响政治的舆论力量可以促进民主第二节 教育与生产力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制约着教育内容和手段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2、人力资本理论(美国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第三节 教育与科学技术一、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二、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三、信息技术与教育信息技术(IT)对教育的影响可改变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可改变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第四节 教育与文化一、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二、学校文化1、学校文化的界说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2、学校文化的特性是一种组织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第四节 教育与文化3、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表达方式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学校有不同的组织形态和体系规章制度角色规范4、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第二章 练习1、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2、简述学校文化的特性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评价目标1、识记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及相关概念2、理解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影响因素及相互关系3、会运用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作用的基本原理第一节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1、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2、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二、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力 三种观点1、内发论 2、外铄论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第一节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第二节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受到遗传素质、成熟、环境和个体实践活动的影响一、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二、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三、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第二节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四、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五、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第三节 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一、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二、教育对人的潜力的发掘三、教育对人的力量的发挥四、教育对人的个性的发展第四节 普通中等教育促进青少年发展的特殊任务一、少年期的年龄特征与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1、少年期的年龄特征13、14-16、17岁少年期称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意味着在这一时期,儿童将从心理上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少年期也是学生成功起飞时期2、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二、青年期的年龄特征与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青年期是个体身心发展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第三章 练习1、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2、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第四章 教育目的评价目标1、识记教育目的等概念2、理解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及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3、运用素质教育观念分析教育现象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念和层次结构一、教育目的概念和意义1、概念广义 狭义2、意义导向作用 激励作用 评价作用决定教育工作并指导教育活动的根本问题是教育目的二、教育目的的基本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第二节 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一、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哲学二、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三、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一、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1957年 1982年 1985年 1995年 1999年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第四章 练习1、简述教育目的的重要意义2、怎样正确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第五章 学生与教师评价目标1、识记学生的基本权利和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2、理解学生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理解教师职业有多种角色的涵义3、运用师生关系的理论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第一节 学生一、学生的本质属性1、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二、学生的社会地位学生享有的合法权利,学生是权利的主体,享有法律所规定的各种社会权利第二节 教师一、教师职业的性质与特点1、教师职业的性质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2、教师职业的特点传道者 授业、解惑者 示范者 管理者 朋友 研究者二、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1、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第三节 学生和教师的关系1、师生在教学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接受关系2、师生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3、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第五章 练习1、简述教师职业的特点2、简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第六章 课程评价目标1、识记有关课程的概念及类型2、理解课程设计和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3、运用课程评价理论进行课程评价第一节 课程概述一、课程的一般概念课程是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进程的总和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二、课程的分类1、根据课程任务,可分为基础性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基础性课程 拓展型课程 研究型课程第一节 课程概述2、根据课程制定或管理层次,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校本课程)学校课程又称校本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学校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学校课程开发可分为新编、改编、选择和单项功能设计等第二节 课程目标一、课程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二、课程目标的依据1、对学生的研究 2、对社会的研究 3、对学科的研究第三节 课程设计一、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1、教学计划(又称课程计划)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当具备三个特征强制性、普通性、基础性教学计划的构成2、教学大纲(又称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一般由说明与本文两部分组成3、教科书设计第四节 课程评价一、课程评价的重要地位在整个课程系统中既是终点又是起点二、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1、目标评价模式以目标为中心20世纪初形式泰勒的评价理论基础上形成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美国斯克里文提出评价重点“课程计划实际效果”3、CIPP评价模式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第六章 练习1、什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形式是什么?2、常见的课程评价的模式有哪些?第七章 教学(上)评价目标1、识记教学、教学的一般任务和教学过程的概念2、理解教学的意义和教学过程的本质3、运用教学原则分析教学现象,正确运用教学方法第一节 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一、教学的概念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过程二、教学的意义三、教学的一般任务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能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和审美情趣,奠立科学世界观基础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第二节 教学过程一、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既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又是实现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二、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活动性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第二节 教学过程三、教学过程的结构1、引起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 中心环节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第三节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一、我国中学常见教学原则及运用1、直观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苏格拉底的“产婆术”3、巩固性原则“温故而知新”4、循序渐进原则学记中的“学不躐等” “不陵节而施”5、因材施教原则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第三节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二、教学方法1、教学方法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2、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教学目的和任务要求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学生特点设备、条件教师个性特点3、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 谈话法 讨论法 演示法 练习法 实验法第七章(上) 练习1、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规律有哪些?2、如何理解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的规律3、简述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第八章 教学评价目标1、识记课的类型、课的结构、班级授课制等概念2、理解教学工作的程序以及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3、运用上好课的要求评价一节课的好坏第一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一、备课钻研教材 了解学生 制定教学进度计划二、上课上课是教学工作诸环节中的中心环节1、课的类型单一课和综合课2、课的结构组织教学 检查复习 讲授新教材 巩固新教材 布置课外作业第一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3、一堂好课的标准时间明确 内容正确 方法得当 表达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资产评估行业当前市场规模及未来五到十年发展趋势报告
- 2025年电抗器行业当前发展现状及增长策略研究报告
- 保定市安新县2024-2025学年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试题(含答案)
- 2025年食堂从业人员卫生知识测试试题与答案
- 2025年安全工程师试卷及答案
- (完整)老年痴呆护理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 摩托驾驶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全国公文写作与处理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建筑类综合能力测试试卷八十二:建筑工程施工监理案例分析八
- 2025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类专业能力测试试卷(工程类)-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 2025年教育法学法规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四川省高考化学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财务成本管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 《人工智能通识课基础》高职人工智能全套教学课件
- 供应链管理师三级实操考试题库及答案
- 鳃裂囊肿及瘘管的护理
- 2025年吉林省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
- 2025年北京市JINGHUA学校高考英语适应性试卷(5月份)
- 护理查房小儿发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