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1专题一 二 三复习回顾 中国历史分期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早期 先秦 夏 商 周 秦朝 清 分封制 宗法制 第一课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第二 三 四 分封制 1 概念 即 封邦建国 周王把土地和人口分封给诸侯 让他们建立诸侯国 拱卫王室 2 目的 有效地巩固统治 封建亲戚 以藩屏周 3 内容 分封对象 子弟 姬姓贵族 功臣 先代贵族 权利义务 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且可以再行分封 但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4 评价 积极 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扩大了疆域 有利于边远地区的发展 对后来形成民族统一体有重要意义 弊端 诸侯国拥有很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随着实力的变化 出现强国兼并弱国的局面 使周王权威削弱 分封趋于崩溃 生产力的发展 宗法制 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维护政治联系 1 概念 2 目的 解决贵族 统治集团 权力 财产 土地分配矛盾 保证权力垄断 稳定统治秩序 3 内容 嫡长子继承制 立嫡以长不以贤 立子以贵不以长 严格的大小宗关系 形成森严的等级 4 影响 保证贵族在政治上垄断和特权地位 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有利于社会稳定 内化为宗族伦理观念 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家谱 祭祖 诸侯 周王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商朝的一切政治事务 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 周代的最高统治者则宣称自己是 代天治民 自称 天子 1 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商和周都盛行宗法制 以血缘关系的亲疏来决定政治地位的高低等级 西周分封制中分封诸侯的权利 3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1 公元前782年 幽王宫涅继位 宠幸褒姒 褒姒不好笑 幽王为烽隧大鼓 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 至而无寇 褒姒乃大笑 这段材料不能表明A 幽王荒淫无道B 分封制下 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C 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D 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 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 2 09广东卷 2 封建社会 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 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A 分封制度B 王位继承制度C 郡县制度D 三公九卿制度 3 2008年广东文基 21 明初 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 随后 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 最后占领南京 夺取帝位 此事说明当时A 实行了内阁制B 设立了军机处C 实行了分封制D 郡县制受到挑战 4 通过实行宗法制 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大宗能率小宗 小宗能率群弟 按宗法制的规定 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周王室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周王室 周王嫡长子 嫡长孙 诸侯国 诸侯嫡长子 嫡长孙 卿大夫封地 卿大夫嫡长子 嫡长孙A B C D 5 观察下表 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 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概念解释 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 与民主相对 主要是皇位终身制与世袭制 皇帝专断独裁 集国家大权于一身 从决策到行使权力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是就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言 与地方割据相对 主要是地方政府在政治 经济 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 必须严格服从中央 发展历程 形成于春秋战国 确立于秦朝 巩固于西汉 完善于隋唐 发展于宋元 强化于明清消亡于民国 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一 确立背景 秦的统一 奠定了政治前提 1 经过A 灭六国B 构筑国防体系 击匈奴 夺河套 修直道 长城 C 平定岭南 设郡管理 灵渠 D 西南 开 五尺道 任官吏2 意义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战乱 推动封建经济的发展 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 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秦朝疆域图 二 确立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1 推行郡县制 机构设置 郡直属中央 设有三职 县隶属于郡 同级的有 道 县级下有 乡 里 地方治安公文传递的 亭 主要特征 皇帝任免 中央垂直管理 强干弱枝 影响作用 A 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B 强干弱枝 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 巩固统一 C 为后世所沿袭 影响深远 秦朝地方组织系统 皇帝 郡尉 郡守 监御史 亭 郡 县 乡 里 道 中央 皇权至上 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 皇权独尊 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皇位世袭 家天下 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 2 建立皇帝制度 主要特征 确立 皇帝 称号 皇帝自称 朕 命令称 制 或 诏 印称 玺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朕为始皇帝 后世以计数 二世三世至于万世 传之无穷 3 建立三公九卿制 A 设置及职能 B 主要特点 皇帝任免互不统属 互相牵制 互相配合 服务皇权 皇帝 九卿 C 评价 职权分工明确 互相牵制等特点 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开创了全新的官僚体制 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 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影响 积极影响 1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2 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制度模式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并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开创性 深远 消极影响 1 秦朝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 加强对人民的压榨 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导致秦朝的灭亡 2 该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皇权至上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政治 经济 文化等方面的自由发展 1 2011浙江会考 从 封建亲戚 以蕃屏周 到 裂都会而为之郡邑 废侯卫而为之守宰 反映了中国古代A 分封制的废除B 宗法制的消亡C 刺史制的建立D 内阁制的形成2 你认为下面的情况 哪种不可能是真实的 A 公元前202年某月某日 身在咸阳的小苏给家人写了一封信 用的是小篆 B 公元前228年某月日 一官员称呼嬴政为大王 未受斥责 C 公元前218年某月 张某被任命为某郡郡尉 负责该郡治安 并享有皇帝所赐的一块封地 D 公元前219年 太仆王某奉命给秦始皇购买上等良马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君与相 皇权加强 1 汉朝 西汉 频繁换相 多人免职 处死 2 唐朝 完善三省六部制 3 宋朝 设置参知政事 汉武帝 破格用人 建立中朝制度 枢密使 三司使 4 元朝 中央政府组织大都沿用宋制 执行 皇帝 中书省 门下省 吏部 官吏的任免和考核 礼仪 科举 军政 刑狱 国家的工程建设等 政事堂 草拟 审议 尚书省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户籍 土地 赋税 评价 三分相权 各部既相互合作 又相互牵制和监督 集思广益 减少决策的错误 提高行政效率 其根本目的是削弱相权 加强皇权 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 为历代所沿用 三省六部制 中央与地方 中央集权加强 1 秦 汉 唐 宋 郡县制 州郡县三级 道 州 县 路 州 县 2 汉代州刺史的建立 时间 西汉汉武帝时期 设置 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 称十三州部 每州设刺史一人 职责 监察地方政治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 元朝 行省的设置 省 路 府 州 县 1 设置 十大行省 地方最高行政区划 2 与中央的关系 受中央节制呈报中央 觐见述职 监察监督 省官互迁 3 意义 2008年山东文综 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 主要原因在于A 增设机构 独立施政B 分工明确 相互协调C 一职多官 互相牵制D 简化机构 总揽于上 2008江苏 唐太宗说 以天下之广 四海之众 千端万绪 须合变通 皆委百司商量 宰相筹画 于事稳便 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 独断一人之虑也 材料表明他主张A 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B 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 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D 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 B A 2011 上海文综 9 如图为中国古代史上某朝代中央行政体制示意图 该朝代是 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 C 09浙江文综 14 右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 地方机构示意图 请依据留存信息 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A 唐代B 宋代C 元代D 明代 B 2011浙江会考 在某古代史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甲戌 命江浙行省明年漕运粮二百八十万石赴京师 该史书有可能是A 汉书 B 旧唐书 C 宋史 D 元史 D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明清 一 内阁制度的形成 1 背景 明太祖废丞相 导致繁杂政务集于皇帝一身 2 设立 明永乐帝 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3 演变 官位较低的官员当值 后来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 4 特点 1 始终不是明朝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 只是一个咨询机构 2 它是明朝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 不可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3 太监牵制内阁 二 军机处的设置 1 原因 适应西北军务需要 3 特点 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1 军机大臣由皇帝钦定 只能秉承皇帝的旨意办事 职责 2 机构简单 人员精干 办事效率高 保密性强 4 影响 提高了办事效率 政治决策具有封闭性 进一步加强了君主权利 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2 性质 简 速 密 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社会安定 封建经济文化发展和繁荣 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了政治保障 皇权的极度膨胀 严重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 又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中央制度演变特点 君相矛盾 1 秦朝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度2 汉代 频繁换相 中朝 内朝 制度 3 唐代 三省六部制4 宋代 参知政事 枢密使 三司使5 明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能源行业上市公司2025年研发投入与技术转化效率产业技术创新路径报告
- 综合解析冀教版8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精练)
- 中医执业医师题库试题(巩固)附答案详解
- 中考数学总复习《旋转》经典例题(综合卷)附答案详解
- 电竞公司保密协议执行细则
- 电竞公司办公用品领用规章
- 高铝玻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农业大数据与资源分配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中考数学总复习《 圆》达标测试及完整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汽车品牌忠诚度管理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ECMO培训计划方案
- 物业管理中的控烟规章制度
- 云上贵州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2024
- 反比例函数教材分析课件
- 空调工人安装合同模板
- Unit 8 Lets celebrate!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牛津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 国际商务课件全套教程
- 22.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 文言合集(1):120个文言实词小故事(教师版+学生版)
-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及反思(含目录)
- 【课件】2025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备考策略研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