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道中 登快阁 书愤 关山月.doc_第1页
新城道中 登快阁 书愤 关山月.doc_第2页
新城道中 登快阁 书愤 关山月.doc_第3页
新城道中 登快阁 书愤 关山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科: 语文 年级:高二版本:开明版 期数:2340本周教学内容:新城道中 登快阁 书愤 关山月第十九课苏轼新城道中黄庭坚登快阁第二十课陆游书愤关山月重点、难点:一、赏析苏轼新城道中一诗,理解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新城道中写于北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是苏轼写景诗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当年春天诗人出巡,出新城路上经过,连日的春雨恰巧停了。春风如此帮忙,诗人自然高兴。诗人走在山路上,看到白云、旭日、桃花、溪柳,诗情画意,生机盎然,心中无比喜悦,便写下了这首为人们久久传颂的写景名作。这首描写山村风光的七律,既赞颂了雨后山村风光的自然美,又讴歌了山村人家充满生机的劳动生活。头两句写上路前的情景。诗人出巡要到山里去,连日的阴雨恰好停了。这本是诗人的意愿与大自然的巧合,而诗人却说:“东风知我欲山行”。这样写,使“东风”富有了感情色彩,使诗句显得很有情趣。中间四句写所见的景物。三、四句写雨后的白云和旭日。山顶上被日光照射着的白云,很像一顶既轻又软的白丝绵的帽子。初升的太阳,很像个光灿灿的铜钲挂在树梢上。五、六句写雨后的桃花和溪柳。野桃花高出竹篱,开得非常鲜艳,正在向人微笑。轻轻的溪水边上的杨柳,借着春风在轻轻摇曳,好像在欢迎诗人的到来。七、八句写所见人物。在这山清水秀、景色诱人的山中,人们高高兴兴,趁着雨后的大好春光都在忙个不停。家里人,煮葵烧笋,忙着做饭、送饭,田里的人忙着春耕。这首诗虽然是一首写景诗,但景中有情。可以说,每一景物都染上了诗人的欢娱之情。情景交融是本诗的一个重要艺术特点。诗中写景,之所以给人留下深深的记忆,除了生动细腻的描绘,还运用了贴切的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二、赏析苏轼登快阁,了解此诗用典的作用。登快阁是苏轼元丰五年(1082年)在吉州太和县当知县时所作,时年38岁。作者常去游览赣江边上的快阁。等阁远眺,高吟抒怀。首联透露出了他对仕途的厌倦情绪。诗中自称“痴儿”,使用晋书傅咸传夏侯济与傅咸书信中的话:“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关每事欲了。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意思是只会“了官事”的是痴子,非大器。诗人在这里借其语,颇有自我嘲笑的意味,说自己是痴儿,没有什么本领,不是办大事的材料。诗人在快阁的东西眺望,他为暮色晴空下的自然美景陶醉了,“倚晚晴”三字,写出了诗人游兴之浓和流连之久。“倚”字含有倚阁赏晚晴两重意思,其用法来自杜甫缚鸡行“注目寒江倚山阁”。三、四两句描写从快阁看出去的景色。气象阔大,境界高远,秋高气爽,月映澄江的意境实映照出诗人清超旷远的胸襟气度。“落木千山天远大”,使人想起杜甫“无边落幕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名句,而意境又不尽相同。一种秋天的萧瑟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而黄诗则着重表现秋天的高旷,有无限广阔的天地,可以任鸟儿自由飞翔,让人们自由呼吸。放眼天际,使人感到身心舒服,飘飘然有高稻天外之想。“澄江一道月分明”句使人想起谢朓“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名句,而意境也不尽相同。谢诗表现晚霞夕照的江景,而黄诗则着重表现月影澄江的夜色,表现一种高远的思致,一时表现一种宁静、澄清、温馨的境界。总之,诗人这一联写景名句表现出两种境界,一是表现一种高远的思致,一是表现一种明净的境界,从而使人产生一种追慕闲远的清超和悠悠然屏绝尘俗的心情,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这两句诗借鉴前人诗句的意境,而有别开新的境界。五、六两句写诗人独自登临的孤寂之感,叹世无知音,只能寄杯于酒。第五句用伯牙、钟子期事。钟子期听伯牙鼓琴,最能知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诗人此处不一定有所专指,只是慨叹自己的心怀志事,世无知者,所以如伯牙之绝弦不复鼓琴,而聊且借美酒以遣怀自娱而已。第六句中的“青眼”用阮籍的故事。阮籍能为青白眼,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y,喜悦)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一个“横”字,用的出新,目光顾盼流动,只是为了一杯美酒。本是一个极平常的字,经过诗人的运化,即能点铁成金,可见黄诗炼字之法。“聊因”二字,写出了诗人高逸兀傲而又无可奈何的孤愤之情。“朱弦”、“青眼”极富色彩,“佳人”、“美酒”意境很美。“已为”、“聊因”虚词烘托,把诗人心底波澜极有层次地表现出来。七、八两句写诗人弃官归隐的意向。诗人说,我真想驾一叶扁舟,吹着悠扬的长笛,返回遥远的家乡,去过那悠闲忘我的生活,我这个心愿啊,早跟白鸥订好盟约了。“白鸥盟”出自列子黄帝篇,鸥鸟只与没有心机的人做伴,而绝不与心怀叵测的人交游。当然,只有自称“痴儿”的黄庭坚,才能成为白鸥的真正盟友了!这两句似乎隐隐暗示诗人的人生追求,他降永远告别尔虞我诈的现实社会,向往一种纯朴的没有猜忌的生活。这生活在人间社会得不到,只有驾小舟访白鸥,到江海去度余生了。三、赏析陆游书愤,理解诗人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书愤写于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春。诗人陆游当时被免官在家闲居,年已62岁。年老的诗人,想起早年的壮志和当时的抗金战绩,再看眼前自己的处境和朝中无人主战的局面,心中无比愤慨,便写下了这首诗。诗中既抒发了长期积压在心头的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又表达了坚持抗金、北复中原的意志。头两句追忆年轻时北复中原的意志。回想当年,没把敌人放在眼里,不懂世事的复杂艰难,满怀北复中原的豪情壮志;然而至今中原未复,放眼北望,大片国土依然被金人占领着。此时的诗人,对收复失地并未丧失信心,仍然心存像山一样坚定的豪气。三、四句列举南宋抗战史上的光辉业绩,畅述在长江彼岸造船拒敌和在西北边界打败金兵的英雄气概。诗人回忆这段历史,一再抒发对南宋小朝廷昏庸无能、苟且偷安的不满。五、六两句写诗人壮志难酬的慨叹。诗人满怀北复中原的壮志,曾已“塞上长城”而自许。但是,揽镜自照,双鬓已斑,年事已高,而世事仍艰,投降派在朝中占有上风,爱国志士北复中原的壮志难以实现,这种悲愤沉痛之情,一起涌入心中。在诗人慨叹之中,我们依然看到了诗人北复中原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七、八句写诗人通过赞美诸葛亮出师表中所表现的壮志和忠贞,一方面感慨朝中缺少一个指挥北伐的将领,一方面也希望朝中能出现一个诸葛亮式的人物,其中也暗含着借以自比的成分。诸葛亮那种“北定中原还于旧都”的装置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同陆游的爱国思想是相通的。从这两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虽历经艰难而北复中原的志向未变;虽悲愤填膺,但并不消沉。四、赏析陆游关山月,理解作者对南宋统治者妥协投降的揭露和批判。陆游关山月一诗写于南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年)。诗人借乐府古题,抚时感事,对南宋统治集团安于享乐、不思收复失地的所谓和戎政策作了揭露和批判。诗的第一句,概括地指出了“隆兴和议”的时间。那么,“议和”之后又如何呢?诗人从三个方面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第一个方面,写统治集团内部的情况。第二至四句作了具体描写:将军们不与敌人交战,白白地驻守在边疆;战马光吃不动,肥得要死;弓弩不用,弓弦已经烂断;那些将军们躲进深宅大院里整日听歌看舞,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诗人通过这些具体的描写,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苟且偷安、不思收复失地的投降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揭露。第二个方面,写前线士卒们的情况。第五至八句作了具体描写:戍楼上的刁斗声一夜也不停,一直打到月亮落下去,士卒们30岁参军戍边,而今头发已白;苦闷的士卒用笛声诉说戍边之苦,可是,又有谁能理解他们呢?有的征人死在了那里,战场上的月亮空照着他们的白骨。第三个方面,写沦陷区百姓的情况。第九至十二句,诗人先满怀愤慨地提出了诘问:胡人侵犯中原的事情古时候也有,可是那又世世代代霸占下去传给子孙的呢?接着作者又写沦陷区的百姓盼望收复失地的情景:沦陷区的百姓,挣扎在死亡线上,日日夜夜盼望着朝廷来收复失地,但是投降派苟且偷安,沉迷在醉生梦死的生活中,哪有人想到此事呢?金人占领区的百姓,只能在晚上痛哭流泪。从以上三方面生动具体的描写,可以看出诗人对南宋统治集团安于享乐、不思收复失地的揭露和斥责;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诗人渗透在字里行间的爱国主义情感。本周强化练习:1.对这首词的词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玉楼春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毂绉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注毂(g)绉:即皱纱,喻水的波纹。棹(zho):船浆。浮生:指飘浮无定的短暂人生。A上片的前两句,先点明地点和景物特点,接着用比喻和拟人写水,用“棹”代船。“渐觉”是春渐深、景更好的意思。B上片后两句,先写远景,说绿杨在晓雾弥漫之中,如烟萦绕,略呈寒意,后写近景,以杏花的盛开托出春意之浓。C下片前两句意思是说,浮生若梦,苦多乐少,岂能吝惜金钱而轻易放弃这欢乐的瞬间呢?“肯爱”是“宁可喜爱”的意思。D下片后两句意思是说,为了使这次春游尽兴,我要为你举杯敬劝斜阳,请它暂且在花间留下夕阳晚景。2阅读下面两首诗,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分析这两首诗的异同。 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环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鹄飞。石头城刘禹锡山围古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答: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3-4题。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为我一挥手, 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 秋云暗几重。 注: 绿绮,古代著名的琴。流水,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霜钟,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钟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3这首诗写听琴,并没有着重写弹奏技巧和琴声,而是把重点放在描写_ ,从_面表现音乐的高妙。4颈联两处使用典故,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点明自已也是通晓音律之人,“霜钟”的传说点明物候时令,此外,这两处的用典还有更深层的寓意是_。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孤桐王安石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注: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恤,疾苦、怨愤。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5(1)前六句表现了桐树怎样的特点?答: 。(2)对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作简要评价。答: 。参考答案:1 C2相同点:两首诗都采用了对比反跌手法,把历史上得意君王的一场春梦,与现实显示出这一梦境的残破景象为辉煌历史哀鸣的翻飞“鹧鹄”和为辉煌历史见证的“旧时”月亮,各自形成对比,共同传递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悲凉感;越中览古以“只今惟有”反跌一笔,振起全篇。石头城以“旧时月”暗转,隐隐反照的是东晋到南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不同点:越中览古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