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杜诗五首》学案.doc_第1页
《李杜诗五首》学案.doc_第2页
《李杜诗五首》学案.doc_第3页
《李杜诗五首》学案.doc_第4页
《李杜诗五首》学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李杜诗五首学案 一、明确学习目标l 学习目标:1掌握诗歌朗读技巧,读出诗歌的音韵美、节奏美。2在诵读中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3体会杜甫诗歌的沉郁风格,李白诗歌的飘逸风格。l 重难点:1、在诵读中体会杜诗的形式美与内容美,感受李白、杜甫两位大诗人的特有的诗歌风格。2、对李白、杜甫不同诗歌风格的理解与把握。l 课时安排:3课时二、基础自主学习(A类)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花径( ) 家贫( ) 盘飧( ) 戎马( ) 旧醅( ) 玉笛( ) 危樯( ) 蓬门( ) 阏氏( ) 平羌( )坼裂( ) 涕泗(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地崩山催 朝避猛虎 乾坤 戎马 B、高堂明镜 烹羊宰牛 鱼樵 荆杞C、牵衣顿足 引经据点 万壑 翰墨 D、飞湍瀑流 义愤填膺 金樽 藩篱3、解释本课词语A、客至:飧 ;兼味 B、峨眉山月歌:半轮秋 ;发 C、登岳阳楼:凭轩 ;涕泗 D、旅夜书怀:危樯 ;应 4、对下面加点词的意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花径不曾缘客扫 危墙独夜舟径须沽取对君酌 噫吁嚱,危乎高哉A.两个“径”字意义相同,两个“危”字意义相同B.两个“径”字意义相同,两个“危”字意义不同C.两个“径”字意义不同,两个“危”字意义不同D.两个“径”字意义不同,两个“危”字意义相同三、文本合作解疑(B类)(一)阅读峨眉山月歌答题1、峨眉山月歌中连用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这五个地名分别是: 、 、 、 、 。作者将 、 、 融为一体,描绘出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借月抒发了诗人的 之情。2、作者在诗歌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诗歌的前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4、选择一个角度对“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做赏析: (二)阅读春夜洛城闻笛答题1 “飞”和“暗”用得好,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什么?2、第二句和第四的艺术手法分别是什么?它们的表达效果又是什么?3、前人评价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4、此诗写得感人,说说它的感人之处。(三)、阅读客至,完成13题。1、首联写出了草堂怎样的环境?其中“但见”二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答: 2、颈联表现了主人怎样的生活状况?答: 3、全诗主要写“客至”,尾联又写邀请邻翁对饮,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四)、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渡荆门送别李白 旅夜书怀杜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1、“意象”是古典诗歌中最为典型的表达方式,是指借助于某一事物表达某种寓意、情感的写法。上面两首诗中,渡荆门送别的尾联和旅夜书怀的首联都描写了同一意象。这一意象是 ,这种意象蕴含的情感是 。 2、两首诗的第二联,意境相似,表达情感又有不同,请具体分析二句的异与同。 答:同异3、从诗歌“风格”的角度说一说两首诗的区别。4、阅读旅夜书怀,回答后面问题。 (1)、有人认为,诗中的“独”字是诗歌的诗眼,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2)、诗歌的颔联是千古名句,请说说它们好在何处。(3)、怎样理解“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这句诗复杂的思想感情?(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颔联写的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广阔无边、水势浩瀚的雄奇壮观阔大景象,而颈联写的却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两者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四、课后拓展探究(C类)(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怀古迹(其三) 杜 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王昭君 李 白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请从整体上简要说一说这两首同样以王昭君的不幸遭遇为题材的诗,在艺术风格与表达情感两方面,各有怎样的不同。 (二)(2010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题)古 风(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鵷鸾。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注释】 徂(c)晖:落日余晖。 枳(zh)棘:枝小刺多的灌木。鵷(yun)鸾(lun):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鵷鸟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2)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李杜诗五首学案参考答案二、(A类)略三(B类)(一)1、答案: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 。纪行、写景、抒情 思念2、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诗人在船上看到峨眉山尖吐出的半圆秋月,从清溪驿顺流而下,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诗人。但在从清溪到渝州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诗人思念不已。诗人借月抒发了的对亲友家乡的思念之情3、连绵的峨眉山夜色正浓,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映入湛蓝的江水,随着江水缓缓流动。4、诗人连夜从清溪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用不了多久,就将要到达渝州。作者运用拟人手法,把月亮人格化,并当做亲密的朋友看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二)1、答:“飞”字写出出乎听众的意料,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暗”,写出吹笛人吹笛是毫不经意地吹。2、答:第二句的艺术手法是夸张。它的表达效果是:极力渲染夜的静谧、笛声的悠扬动听。第四句的艺术手法是反问。它的表达效果是:加强思乡的感情,有一唱三叹的美学效果。3、答:它的寓意是惜别怀远的象征。我同意关键之说。只有理解折柳的象征意义才能理解此诗的主题。“柳”在风力的吹动下有循环往复、依恋不舍的姿态,这姿态就象依恋不舍的离人分别时的情态,所以在古典诗歌中,柳,作为写作对象,常用来作为惜别怀远的象征。如诗经里有“惜我往矣,扬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纷纷”。柳永雨钤霖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因而,“折柳”曲有惜别怀远的寓意。(或者我不同意关键之说,因为即便不知道“折柳”的寓意,但最后一句直接表达诗人惜别怀远的思想感情很明确。)4、答:本诗没有详写笛声,而是写由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结句“何人”一词,说明爱国思乡人人皆有,爱国思乡之情是崇高的,因而千百年来这首诗感人肺腑。(三)1、写出了居住环境的清幽;表现诗人闲适而有些寂寞的心境。2、生活贫困 3、烘托老友相逢时酒兴之高,情意之浓,言有尽而意无穷。 (四)、1、船。飘泊之感。2、同:都描写了山河壮阔的景象;异,李诗情感喜悦开朗,杜诗情感凄苦孤独。3、李诗想像奇特,形象奇伟,意境高远,情感开朗,富有朝气,体现出浪漫主义诗歌的豪放风格;杜诗借景抒情,将个人情感与国家政治结合起来,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凄凉孤苦,飘泊无依的情感,体现出现实主义诗歌的厚重。 4(1)、 “独”字是诗歌的诗眼,因为这首诗就是表达诗人孤寂之情的。诗中的夜舟、沙鸥都是诗人命运的写照。2、这两句好就好在写景雄浑阔大,更能反衬出诗人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凉心情。3、两句是反语,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远大的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身名竟因文章而著;诗人的休官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五)1、因为作者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方,想到长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经战乱之苦的百姓,所以才涕泪纵横,难以抑制;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2、颔联写洞庭湖的壮阔景象,衬托了作者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洞庭湖的阔大与作者胸襟的博大,可谓相得益彰;颈联写个人的不幸遭遇,但是在个人遭遇与国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