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溶剂及干燥剂的相关知识.doc_第1页
常用的溶剂及干燥剂的相关知识.doc_第2页
常用的溶剂及干燥剂的相关知识.doc_第3页
常用的溶剂及干燥剂的相关知识.doc_第4页
常用的溶剂及干燥剂的相关知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用的溶剂及干燥剂的相关知识点常用的溶剂及干燥剂的相关知识一、乙醇(ethyl alcohol,ethanol)1.理化性质:(1)分子式 C2H6O(2)相对分子质量 46.07(3)结构式 CH3CH2OH(4)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酒香。(5)熔点():-114.1(6)沸点():78.3(7)相对密度(水=1):0.79(8)相对密度(空气=1):1.59(9)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10)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酸酐、碱金属、胺类。2.健康危害(1)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2)健康危害: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首先引起兴奋,然后抑制。(3)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一般可分为兴奋、催眠、麻醉、窒息四阶段。患者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律、休克、心力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4)慢性影响: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黏膜刺激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长期酗酒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病、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机损害及器质性精神病等。皮肤长期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皲裂和皮炎。3. 急救措施:(1)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的清水冲洗。(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4. 防护措施:(1)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2)眼睛防护:一般不需防护。(3)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4)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5.危险类别:(1)燃烧性:易燃(2)闪点():12(3)引燃温度():363(4)爆炸下限(%):3.3(5)爆炸上限(%):19.0(6)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7)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6. 储运注意事项:(1)储藏: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储存温度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二、甲醇(methyl alcohol,Methanol)1. 理化性质:(1)分子式 CH4O(2)相对分子质量 32(3)结构式 CH3OH(4)外观与性状:无色澄清液体,有刺激性气味。(5)熔点():-97.8(6)沸点():64.8(7)相对密度(水=1):0.79(8)相对密度(空气=1):1.11(9) 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10)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酸酐、碱金属。2. 健康危害(1)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2) 健康危害:对中枢神经有麻醉作用;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选择作用,引起病变;可致代谢性酸中毒。(3)急性中毒:短时大量吸入出现轻度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口服有胃肠道刺激症状);经一段时间潜伏期后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眩晕、酒醉感、意识朦胧、谵妄,甚至昏迷。视神经和视网膜病变,可有视物模糊、复视等,重者失明。代谢性酸中毒时出现二氧化碳接合力下降、呼吸加速等。(4)慢性影响:神经衰弱综合症,植物神经功能失调,黏膜刺激,视力减退等。皮肤长期出现脱脂、皮炎等。3. 急救措施:(1)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清水或1%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4. 防护措施:(1) 呼吸系统防护:呼吸道可能接触蒸气时可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2)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2)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3)手防护:戴橡胶防护手套。5. 危险类别:(1)燃烧性:易燃(2)闪点():11(3)引燃温度():385(4)爆炸下限(%):5.5(5)爆炸上限(%):44.0(6)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7)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中发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6. 储运注意事项:(1)储藏: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储存温度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三、乙腈,甲基氰(acetonitrile,methyl cyanide)1.理化性质:(1)分子式: C2H3N(2)相对分子质量 41.05(3)结构式 CH3CN(4)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5)熔点():-45.7(6)沸点():81.1(7)相对密度(水=1):0.79(8)相对密度(空气=1):1.42(9)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醇等多数有机溶剂。(10)禁忌物:强氧化剂、强还原剂、酸类、碱类、碱金属。2. 健康危害(1)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2)健康危害:急性中毒发病较氢氰酸慢,可有数小时潜伏期。主要症状为衰弱、无力、面色灰白、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胸闷、胸痛;严重者呼吸及循环系统紊乱,呼吸浅、慢而不规则,血压下降,脉搏慢细而慢,体温下降,阵发性抽搐,昏迷。可有尿频、蛋白尿等。3. 急救措施:(1)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1:5000 高锰酸钾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4. 防护措施:(1)呼吸系统防护:呼吸道可能接触时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自给式呼吸器或通风式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2)眼睛防护:在呼吸系统防护时已做防护。(3)身体防护:穿胶布防毒衣。(4)手防护:戴橡胶防护手套。5.危险类别:(1)燃烧性:易燃(2)闪点():2(3)引燃温度():524(4)爆炸下限(%):3.0(5)爆炸上限(%):16.0(6)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燃烧时有发光火焰。与硫酸、发烟硫酸、氯磺酸、过氯酸盐等反应剧烈。(7)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6.储运注意事项:(1)储藏: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储存温度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要注意包装完整,防止渗透引起中毒。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2)搬运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害。四、乙酸乙酯,醋酸乙酯(ethyl acetate,acetic ester)1.理化性质:(1)分子式: C4H8O2(2)相对分子质量 88.10(3)结构式CH3-C-OCH2CH3(4)外观与性状:无色澄清液体,有芳香气味,易挥发。(5)熔点():-83.6(6)沸点():77.2(7)相对密度(水=1):0.90(8)相对密度(空气=1):3.04(9)溶解性:微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酮、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10)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碱类。2. 健康危害(1)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2)健康危害:对眼、鼻、咽喉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引起进行性麻醉作用,急性肺水肿,肝、肾损害。持续大量吸入,可致呼吸麻痹。误服者可产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有致敏作用,因血管神经障碍而致牙龈出血;可致湿疹样皮炎。(3)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本品有时可致角膜混浊、继发性贫血、白细胞增多等。3. 急救措施:(1)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4. 防护措施:(1)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蒸气时可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2)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3)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4)手防护:戴乳胶手套。5. 危险类别:(1)燃烧性:易燃(2)闪点():-4(3)引燃温度():426(4)爆炸下限(%):2.0(5)爆炸上限(%):11.5(6)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7)灭火方法: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6.储运注意事项:(1)储藏: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储存温度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2)搬运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五、二氯甲烷(dichloromethane)1.理化性质:(1)分子式: CH2Cl2(2)相对分子质量 84.94(3)结构式 H2CCl2(4)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芳香气味。(5)熔点():-96.7(6)沸点():39.8(7)相对密度(水=1):1.33(8)相对密度(空气=1):2.93(9)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10)禁忌物:碱金属、铝。2. 健康危害(1)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2)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作用,主要损害中枢神经和呼吸系统。(3)急性中毒:轻者可有眩晕、头痛、呕吐以及眼和上呼吸道黏膜刺激症状;较重者则出现易激动、步态不稳、共济失调、嗜睡,可引起化学性支气管炎。重者昏迷,可有肺水肿。血中碳氧血红蛋白含量增高。(4)慢性影响:长期接触主要有头痛、乏力、眩晕、食欲减退、动作迟钝、嗜睡等。对皮肤有脱脂作用,引起干燥、脱屑和皲(j 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等。3. 急救措施:(1)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4. 防护措施:(1)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蒸气时可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2)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3)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4)手防护:戴防化学品防护手套。5. 危险类别:(1)燃烧性:可燃(2)闪点():(3)引燃温度():615(4)爆炸下限(%):12(5)爆炸上限(%):19(6)危险特性:与明火或灼热的物体接触时能产生剧毒的光气。遇潮湿空气能水解生成微量的氯化氢,光照亦能促进水解而对金属的腐蚀性增强。(7)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需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6.储运注意事项:(1)储藏: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嚗晒。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不可混储。(2)搬运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害。六、丙酮,阿西通(acetone)1.理化性质:(1)分子式: C3H6O(2)相对分子质量 58.08(3)结构式 H3COCH3(4)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易流动液体,有芳香气味,极易挥发。(5)熔点():-94.6(6)沸点():56.5(7)相对密度(水=1):0.80(8)相对密度(空气=1):2.00(9)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油类、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10)禁忌物:碱、强氧化剂、强还原剂。2. 健康危害(1)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2)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恶心、头痛、头晕、易激动。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对眼、鼻、喉有刺激性。口服后,口唇、咽喉有烧灼感,然后出现口干、呕吐、昏迷、酸中毒和酮症。(3)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出现眩晕、烧灼感、咽炎、支气管炎、乏力、易激动等。皮肤长期接触可致皮炎。3. 急救措施:(1)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4. 防护措施:(1)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2)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防护,高浓度接触时戴安全防护眼镜。(3)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4)手防护:戴橡胶手套。5. 危险类别:(1)燃烧性:易燃(2)闪点():-20(3)引燃温度():465(4)爆炸下限(%):2.5(5)爆炸上限(%):13.0(6)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剧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7)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由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到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6. 储运注意事项:(1)储藏: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储存温度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2)搬运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害。七、正己烷,己烷(n-hexane,Hexyl hydride)1.理化性质:(1)分子式: C6H14(2)相对分子质量 86.17(3)结构式 H3C(CH2)4CH3(4)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微弱的特殊气味。(5)熔点():-95.6(6)沸点():68.7(7)相对密度(水=1):0.66(8)相对密度(空气=1):2.97(9)溶解性:不溶于水,可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10)禁忌物:强氧化剂。2. 健康危害(1)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2)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和刺激作用。长期接触可致周围神经炎。(3)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本品出现恶心、头痛、头晕、共济失调等,重者引起神志丧失甚至死亡。对眼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4)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出现头痛、头晕、乏力、胃纳减退;其后四肢远端逐渐发展感觉异常,麻木,触、痛、震动和位置等感觉减退,尤以下肢为甚,上肢较少受累。进一步发展为下肢无力,肌肉疼痛,肌肉畏缩及运动障碍。神经-肌电图检查示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3. 急救措施:(1)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4. 防护措施:(1)呼吸系统防护:呼吸道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2)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3)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4)手防护:戴防苯耐油手套。5. 危险类别:(1)燃烧性:易燃(2)闪点():-25.5(3)引燃温度():244(4)爆炸下限(%):1.2(5)爆炸上限(%):6.9(6)危险特性: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强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7)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将容器由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6. 储运注意事项:(1)储藏: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储存温度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2)搬运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害。八、石油醚、石油精(petroleum ether)1.理化性质:(1)主要成分:戊烷、己烷(2)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煤油气味。(3)熔点():-73(4)沸点():4080(5)相对密度(水=1):0.640.66(6)相对密度(空气=1):2.50(7)溶解性:不溶于水,可溶于无水乙醇、苯、氯仿、油类等多数有机溶剂。(8)禁忌物:强氧化剂。2. 健康危害(1)侵入途径:吸入、食入。(2)健康危害:其蒸气或雾对眼睛、黏膜和呼吸道有刺激性。中毒表现可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本品可引起周围神经炎。对皮肤有强烈刺激性。3. 急救措施:(1)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min。就医。(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4)食入:误服者用水涑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4. 防护措施:(1)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2)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3)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4)手防护:戴乳胶手套。5. 危险类别:(1)燃烧性:易燃(2)闪点():-20(3)引燃温度():280(4)爆炸下限(%):1.1(5)爆炸上限(%):8.7(6)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燃烧时产生大量烟雾。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高速冲击、流动、激荡后可因产生静电火花放电引起燃烧爆炸。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7)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将容器由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6. 储运注意事项:(1)储藏: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储存温度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2)搬运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害九、苯(benzene)1.理化性质:(1)分子式: C6H6(2)相对分子质量 78.11(3)结构式(4)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芳香气味。(5)熔点():5.5(6)沸点():80.1(7)相对密度(水=1):0.88(8)相对密度(空气=1):2. 77(9)溶解性:不溶于水,可溶于醇、醚、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10)禁忌物:强氧化剂。2. 健康危害(1)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2)健康危害:高浓度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引起急性中毒;长期接触苯对造血系统有损害,引起慢性中毒。(3)急性中毒:轻者有恶心、头痛、头晕、呕吐、轻度兴奋、步态蹒跚等酒醉状态等;严重者发生昏迷、抽搐、血压下降,以致呼吸和循环衰竭。(4)慢性影响:主要表现有神经衰弱综合症;造血系统改变:白细胞、血小板减少,重者出现障碍性贫血;少数病例在慢性中毒后可发生白血病(以急性粒细胞性为多见)。皮肤损害有脱脂、干燥、皲裂、皮炎。可致月经量增多与经期延长。3. 急救措施:(1)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4. 防护措施:(1)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2)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3)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4)手防护:戴橡胶手套。5. 危险类别:(1)燃烧性:易燃(2)闪点():-11(3)引燃温度():560(4)爆炸下限(%):1.2(5)爆炸上限(%):8.0(6)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易产生和聚集静电,有燃烧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7)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将容器由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6. 储运注意事项:(1)储藏: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储存温度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2)搬运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害。十、甲苯(methylbenzene;Toluene)1.理化性质:(1) 分子式: C7H8(2)相对分子质量 92.14(3)结构式(4)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苯的芳香气味。(5)熔点():-94.9(6)沸点():110.6(7)相对密度(水=1):0.87(8)相对密度(空气=1):3.14(9)溶解性:不溶于水,可溶于苯、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10)禁忌物:强氧化剂。2. 健康危害(1)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2)健康危害: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3)急性中毒: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步态蹒跚、意识模糊。重症者可有躁动、抽搐、昏迷。(4)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发生神经衰弱综合症,肝肿大,女工月经异常等。皮肤干燥、皲裂、皮炎。3. 急救措施:(1)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4. 防护措施:(1)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2)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3)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4)手防护:戴乳胶手套。5. 危险类别:(1)燃烧性:易燃(2)闪点():4(3)引燃温度():535(4)爆炸下限(%):1.2(5)爆炸上限(%):7.0(6)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流速过快,易产生和聚集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7)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将容器由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6. 储运注意事项:(1)储藏: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储存温度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2)搬运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害。十一、乙醚(ethyl ether)1. 理化性质:(1)分子式: C4H10(2)相对分子质量74.12(3)结构式 CH3CH2OCH2CH3(4)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芳香气味,极易挥发。(5)熔点():-116.2(6)沸点():34.6(7)相对密度(水=1):0.71(8)相对密度(空气=1):2.56(9)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10)禁忌物:强氧化剂、氧、氯、过氯酸。2. 健康危害(1)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2)健康危害:本品的主要作用为全身麻醉。急性大量接触,早期出现兴奋,继而嗜睡、呕吐、面色苍白、脉缓、体温下降和呼吸不规则,而有生命危险。急性接触的暂时后作用有头痛、易激动或抑郁、流涎、呕吐、食欲下降和多汗等。液体湖高浓度蒸气对眼睛有刺激作用。(3)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吸入,有头痛、头晕、疲倦、嗜睡、蛋白尿、红细胞增多症。长期皮肤接触,可发生皮肤干燥、皲裂。3. 急救措施:(1)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4. 防护措施:(1)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2)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3)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4)手防护:戴橡胶手套。5. 危险类别:(1)燃烧性:易燃(2)闪点():-45(3)引燃温度():160(4)爆炸下限(%):1.9(5)爆炸上限(%):36.0(6)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在空气中久置后能生成具有爆炸性的过氧化物。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7)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由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6. 储运注意事项:(1)储藏: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储存温度不宜超过28。防止阳光直射。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不宜大量或久存。应与氧化剂、氟、氯等分开存放。(2)搬运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害。十二、氯仿,三氯甲烷(trichloromethane,chlorlform)1.理化性质:(1)分子式: CHCl3(2)相对分子质量 119.39(3)结构式 HCCl3(4)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重质液体,极易挥发,有特殊气味。(5)熔点():-63.5(6)沸点():61.3(7)相对密度(水=1):1.50(8)相对密度(空气=1):4.12(9)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醇、醚、苯。(10)禁忌物:碱类、铝。2. 健康危害(1)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2)健康危害: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和呼吸系统,具有麻醉作用,对心、肝、肾有损害。(3)急性中毒:吸入或经皮肤吸收引起急性中毒。初期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兴奋皮肤湿热和黏膜刺激症状。以后呈现精神紊乱、呼吸表浅、反射消失、昏迷等,重者发生呼吸麻痹、心室纤维性颤动。同时可伴有肝、肾损害。误服中毒时,胃有烧灼感,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以后出现麻醉症状。液态可致皮炎、湿疹,甚至皮肤灼伤。(4)慢性影响:主要引起肝脏损害,并有消化不良、乏力、头痛、失眠等症状,少数有肾损害及嗜氯仿癖。3. 急救措施:(1)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皮肤,至少15min。就医。(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min。就医。(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4. 防护措施:(1)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蒸气时可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2)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3)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4)手防护:戴防化学品防护手套。5. 危险类别:(1)燃烧性:不燃(2)危险特性:遇明火或灼热的物体接触时能产生剧毒的光气。在空气、水分和光的作用下,酸度增加,因而对金属有强烈的腐蚀性。(3)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需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处灭火。灭火剂: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6. 储运注意事项:(1)储藏: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避免光照。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不可混储。(2)搬运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害常用的无机干燥剂为了保持药品的干燥或对制得的气体进行干燥,必须使用干燥剂。常用的干燥剂有三类:一类为酸性干燥剂,有浓硫酸、五氧化二磷、硅胶等;第二类为碱性干燥剂,有固体烧碱、石灰和碱石灰(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等;第三类是中性干燥剂,如无水氯化钙、无水硫酸镁等。常用干燥剂的性能和用途如下:1、浓H2SO4:具有强烈的吸水性,常用来除去不与H2SO4 反应的气体中的水分。例如常作为H2、O2、CO、SO2、N2、HCl、CH4、CO2、Cl2 等气体的干燥剂。2、无水氯化钙:因其价廉、干燥能力强而被广泛应用。干燥速度快,能再生,脱水温度473K。一般用以填充干燥器和干燥塔,干燥药品和多种气体。不能用来干燥氨、酒精、胺、酰、酮、醛、酯等。3、无水硫酸镁:有很强的干燥能力,吸水后生成MgSO4.7H2O。吸水作用迅速,效率高,价廉,为一良好干燥剂。常用来干燥有机试剂。4、固体氢氧化钠和碱石灰:吸水快、效率高、价格便宜,是极佳的干燥剂,但不能用以干燥酸性物质。党用来干燥氢气、氧气、氨和甲烷等气体。5、变色硅胶:常用来保持仪器、天平的干燥。吸水后变红。失效的硅胶可以经烘干再生后继续使用。可干燥胺、NH3、 O2、 N2 等6、活性氧化铝(Al2O3):吸水量大、干燥速度快,能再生(400 -500K 烘烤)。7、无水硫酸钠:干燥温度必须控制在30以内,干燥性比无水硫酸镁差。8、硫酸钙:可以干燥H2 。O2 。CO2 。CO 、N2 。Cl2、HCl 、H2S、 NH3、 CH4 等由上述可知、对一些气体的干燥剂可作如下选择。气体名称常用干燥剂气体名称常用干燥剂CO浓H2SO4、CaCl2、P2O5H2SCaCl2CO2CaCl2、浓H2SO4、P2O5N2浓H2SO4、CaCl2、P2O5Cl2CaCl2、浓H2SO4NH3CaO、KOH或碱石灰H2CaCl2、P2O5NOCa(NO3)2HBrCaBr2、ZnBr2O3CaCl2HClCaCl2、浓H2SO4SO2浓H2SO4、CaCl2、P2O5HICaI2常用干燥剂Common Drying Agents序号(No.) 名称 (Name) 分子式(Molecular formula) 吸水能力(Moisture absorption capacity) 干燥速度(Drying speed) 酸碱性(Acidity and alkaline) 再生方式(Regenerative way) 1 硫酸钙 CaSO4 小 快 中性 在163(脱水温度)下脱水再生 2 氧化钡 BaO - 慢 碱性 不能再生 3 五氧化二磷 P2O5 大 快 酸性 不能再生 4 氯化钙(熔融过的) CaCl2 大 快 含碱性杂质 200下烘干再生 5 高氯酸镁 Mg(ClO4)2 大 快 中性 烘干再生(251分解) 6 三水合高氯酸镁 Mg(ClO4)23H2O - 快 中性 烘干再生(251分解) 7 氢氧化钾(熔融过的) KOH 大 较快 碱性 不能再生 8 活性氧化铝 Al2O3 大 快 中性 在(110300)下烘干再生 9 浓硫酸 H2SO4 大 快 酸性 蒸发浓缩再生 10 硅胶 SiO2 大 快 酸性 120下烘干再生 11 氢氧化钠(熔融过的) NaOH 大 较快 碱性 不能再生 12 氧化钙 CaO - 慢 碱性 不能再生 13 硫酸铜 CuSO4 大 - 微酸性 150下烘干再生 14 硫酸镁 MgSO4 大 较快 中性、有的微酸性 200下烘干再生 15 硫酸钠 Na2SO4 大 慢 中性 烘干再生 16 碳酸钾 K2CO3 中 较慢 碱性 100下烘干再生 17 金属钠 Na - - 不能再生 18 分子筛 结晶的铝硅酸盐 大 较快 酸性 烘干,温度随型号而异 干燥适用条件Applicable Condition of Drying Agents序号(No.) 名称(Name) 适用物质(Applicable substance) 不适用物质(Inapplicable substance) 备注(Remark) 1 碱石灰BaO、CaO 中性和碱性气体,胺类,醇类,醚类 醛类,酮类,酸性物质 特别适用于干燥气体,与水作用生成Ba(OH)2、Ca(OH)2 2 CaSO4 普遍适用 - 常先用Na2SO4作预干燥剂 3 NaOH、KOH 氨,胺类,醚类,烃类(干燥器),肼类,碱类 醛类,酮类,酸性物质 容易潮解,因此一般用于预干燥 4 K2CO3 胺类,醇类,丙酮,一般的生物碱类,酯类,腈类,肼类,卤素衍生物 酸类,酚类及其他酸性物质 容易潮解 5 CaCl2 烷烃类,链烯烃类,醚类,酯类,卤代烃类,腈类,丙酮,醛类,硝基化合物类,中性气体,氯化氢HCl,CO2 醇类,氨NH3,胺类,酸类,酸性物质,某些醛,酮类与酯类 一种价格便宜的干燥剂,可与许多含氮、含氧的化合物生成溶剂化物、络合物或发生反应;一般含有CaO等碱性杂质 6 P2O5 大多数中性和酸性气体,乙炔,二硫化碳,烃类,各种卤代烃,酸溶液,酸与酸酐,腈类 碱性物质,醇类,酮类,醚类,易发生聚合的物质,氯化氢HCl,氟化氢HF,氨气NH3 使用其干燥气体时必须与载体或填料(石棉绒、玻璃棉、浮石等)混合;一般先用其他干燥剂预干燥;本品易潮解,与水作用生成偏磷酸、磷酸等 7 浓H2SO4 大多数中性与酸性气体(干燥器、洗气瓶),各种饱和烃,卤代烃,芳烃 不饱和的有机化合物,醇类,酮类,酚类,碱性物质,硫化氢H2S,碘化氢HI,氨气NH3 不适宜升温干燥和真空干燥 8 金属Na 醚类,饱和烃类,叔胺类,芳烃类 氯代烃类(会发生爆炸危险),醇类,伯、仲胺类及其他易和金属钠起作用的物质 一般先用其他干燥剂预干燥;与水作用生成NaOH与H2 9 Mg(ClO4)2 含有氨的气体(干燥器) 易氧化的有机物质 大多用于分析目的,适用于各种分析工作,能溶于多种溶剂中;处理不当会发生爆炸危险 10 Na2SO4、MgSO4 普遍适用,特别适用于酯类、酮类及一些敏感物质溶液 - 一种价格便宜的干燥剂;Na2SO4常作预干燥剂 11 硅胶 置于干燥器中使用 氟化氢 加热干燥后可重复使用 12 分子筛 温度100以下的大多数流动气体;有机溶剂(干燥器) 不饱和烃 一般先用其他干燥剂预干燥;特别适用于低分压的干燥 13 CaH2 烃类,醚类,酯类,C4及C4以上的醇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