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基本知识培训.ppt_第1页
微生物基本知识培训.ppt_第2页
微生物基本知识培训.ppt_第3页
微生物基本知识培训.ppt_第4页
微生物基本知识培训.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生物基本知识 通过本章学习 掌握微生物的形态结构 分类 繁殖方式和速度以及微生物的传播方式 熟悉细菌和病毒的的概念及其他常见的微生物 熟悉微生物的基本构造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与作用 微生物对于人类社会健康的意义 掌握以下知识点 1 微生物的种类2 常见微生物的形态3 微生物的繁殖方式和速度4 微生物的抗力水平5 致病微生物传播方式6 微生物对消毒剂的敏感性 熟悉以下知识点 1 微生物的概念2 微生物的基本构造3 病毒的基本特征了解以下知识点 1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2 微生物对于人类社会健康的意义3 微生物与清洁消毒的关系 微生物基本知识 一 微生物基础二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微生物的基本知识 一 概论二 微生物介绍1 细菌2 病毒 一 微生物概论 1 微生物的概念 2 发展简史 3 微生物的种类 4 微生物的特征 一 微生物的基本知识 1 概论 定义微生物是一群体形小 构造简单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肉眼直接看不见 必须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徽镜将其放大几百倍 几千倍甚至几万倍才能看见 起源早 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微生物35亿年前即已出现在地球上 微生物概况 微生物的种类繁多 至少在十万种以上 包括病毒 细菌 霉菌及酵母菌等 微生物在自然界分布极广 土壤 水 空气 人类及动植物的体表 呼吸道 消化道等腔道中均存在数量不等的微生物 发展简史 微生物学的开山鼻祖 列文虎克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巴斯德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科赫 微生物学的开山鼻祖 列文虎克 荷兰人用自己制造的显微镜观察到了被他称为 小动物 的微生物世界发现了杆菌 球菌和螺形菌实实在在看到并记录了一类从前没有人看到过的微小生命因为这个伟大的发现 他当上了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 实验微生物学时期 十七世纪下半叶至二十世纪初 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形态学时期 荷兰人列文虎克 1632 1723 是微生物学的先驱 列文虎克的显微镜 列文虎克和他自制的显微镜 放大266倍 列文虎克观察到的微生物 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巴斯德 有机物发酵和腐败由微生物引起解决葡萄酒和啤酒变酸问题 创立巴氏消毒法解决蚕茧的 微粒子病 的疾病 挽救了法国蚕丝业主张传染病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并可通过接触 唾液及粪便传播19世纪70年代 研究炭疽病 拯救了畜牧业1881年研制成功减毒活疫苗 开创人类战胜传染病的新世纪1885年 巴斯德第一次治好了被疯狗咬伤的9岁男孩梅斯特 奠定了免疫学基础 巴斯德在工作中 微生物方法学和医学微生物学奠基人 科赫 科赫 1882年发现引起结核病的病原 分离出结核杆菌创立了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固体培养技术 染色技术 实验动物感染发现炭疽杆菌 霍乱弧菌总结了著名的 科赫法则 确立病原微生物1905年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3 微生物的种类和特点 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的特点 微生物的分类 非细胞型微生物 病毒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如细菌 放线菌 支原体 立克次体 衣原体 螺旋体等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真菌 微生物包括病毒 细菌 放线菌 支原体 立克次体 衣原体 螺旋体和真菌等八大类 非细胞型微生物 这类微生物体积最小 能通过滤菌器 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 只能在活的细胞内增殖 如病毒 特点 无细胞结构 无代谢 只能在细胞内增殖 类型 病毒 一目 79科 3600种朊病毒 非细胞型微生物 非细胞型微生物 腺病毒 乙肝病毒 噬菌体 流感病毒 HIV Ebola病毒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仅有原始核 无核膜和核仁 缺乏完整的细胞器 如细菌 放线菌 支原体 立克次体 衣原体 螺旋体等 特点 有完整的细胞结构 细胞核为原始的裸DNA 无核膜 细胞器不完善 类型 真细菌 古细菌 蓝细菌真细菌 细菌 放线菌 支原体 衣原体 立克次体 螺旋体约2000种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螺旋体 立克次体 支原体 衣原体 特点 有完整的细胞结构 细胞核分化程度高 有核膜 细胞器发达 类型 藻类 原虫 真菌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单细胞型真菌 多细胞型真菌 4 微生物的特点体积微小结构简单繁殖迅速容易变异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体积小 以微米 m 或纳米 nm 来衡量 形态简由单细胞 简单多细胞或非细胞生命物质所构成 繁殖快 一般细菌每20分钟繁殖一代 易变异微生物与外界环境直接紧密接触 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发生突变 获得很强的外环境适应力 分布广 人体的皮肤 口腔 肠胃道等都有许多微生物85公里的高空 11公里深的海底 2000米深的地层有微生物近100 的温泉 零下250 的环境有微生物在地球上几乎无处不在 无孔不入要牢固地树立有菌的观念 种类多生物分为原核生物界 细菌 原生生物界 藻类 原生动物 真菌界 酵母 霉菌 植物界 动物界和病毒界 微生物在六界中占有四界 显示了微生物在自然界的重要地位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地位 病毒界 原核生物界 原生生物界 真菌界 动物界 植物界 微生物 微生物的多样性 微生物的多样性 微生物介绍 人们研究得最多 也较深入的主要有细菌 病毒 放线菌 支原体 立克次体 衣原体 螺旋体和真菌等 现择要介绍如下 二 微生物介绍 1 细菌 2 病毒 1 细菌 定义 是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细菌的大小和形态 个体很小 细胞直径约0 5 m 0 5 5 m 通常以微米 m 作为测量单位 1 m 1 1000mm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观察工具 光学显微镜 测量单位 一般以 m为测量单位 球菌据形态不同分三大类杆菌螺形菌 思考题 细菌是如何发现的 一个著名的科学实验巴斯德 法 微生物学之父 曲颈瓶实验 形态 据形态不同分三大类球菌杆菌螺形菌 球菌 球菌 球菌一般为球形 有的略长呈矛头状 有的略扁呈肾形 按其分裂后的排列方式又可分为 1 双球菌 2 链球菌 3 葡萄球菌 球菌 双球菌 链球菌 葡萄球菌 杆菌 杆菌 杆菌呈杆状或近似杆状 有的是直的 有的略弯曲 1 球杆菌 2 棒状杆菌 3 分枝杆菌 杆菌 球杆菌 棒状杆菌 分枝杆菌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 生物学性状细长弯曲呈螺形 S形或海鸥状 在胃粘膜粘液层中呈鱼群样排列 应用抗生素或胃粘膜病理改变后可呈球形 休眠状态 菌体一端或两端有多根鞭毛 运动活泼 革兰阴性 营养要求高 血平板培养3 5天后可见细小半透明菌落 螺形菌 根据细胞弯曲程度和螺旋数目分为两种 弧菌 若菌体弯曲不足一圈 似逗号形螺菌 菌体回转如螺旋状 则称为螺菌 弧菌 螺菌 细菌的结构 基本结构 细胞壁 细胞质膜 拟核 细胞质 特殊结构 荚膜 菌毛 鞭毛 芽孢 细胞壁的功能 细胞壁 1 是位于细胞最外面的一层坚韧而略具弹性的结构层 2 主要由肽聚糖成 3 有固定外形和保护细胞等多种功能 细胞质膜是紧贴在细胞壁内侧 包围细胞质的一层柔软且富有弹性的半透性薄膜 是重要的代谢活动中心 对于细菌的呼吸 能量的产生 运动 生物合成 内外物质的交换运送等均有重要的作用 核质 nuclearmaterial 或称拟核 nucleoid 即细菌的染色体 chromosome 为细菌的主要遗传物质 组蛋白样蛋白质 DNA 主要 RNA 较少 拟核位于细胞质内 是一种没有核膜 没有核仁 没有固定形态 结构也较简单的原始形态的核 其实质是一个大型环状的双链DNA分子 是负载细菌遗传信息的物质基础 细胞质是由细胞质膜包围着的 除拟核以外一切透明 胶状 颗粒状物质的总称 具有维持细胞内环境平衡等多种功能 分散于细胞质中的核糖体颗粒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细菌特殊结构的主要功能 特殊结构主要功能荚膜抗吞噬 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鞭毛与细菌的运动有关普通菌毛粘附作用 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性菌毛与细菌的遗传变异有关芽胞抵御不良环境 可作为灭菌是否彻底的标准 荚膜 capsule 细菌分泌的一层包绕在细胞壁外的黏液性物质 荚膜 边界清楚 厚度大于0 2 m 化学组成 多糖 少数为多肽 形成 体内或在含大量血清或糖的培养基上染色 不易着色 鞭毛 flagellum 菌体上附着的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 鞭毛 细菌的运动器官 根据鞭毛的数量和部位 鞭毛菌分类 单毛菌 丛毛菌双毛菌 周毛菌 双毛菌 双毛菌 鞭毛的功能 1 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使细菌游向营养物质 而逃离有害物质 2 有些鞭毛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3 可籍鉴定细菌及对细菌分类 菌毛 pilusorfimbriae 一种比鞭毛更细 更短而直硬的丝状物 称菌毛 必需电子显微镜观察 种类 1 普通菌毛2 性菌毛 性菌毛仅见于少数G 菌 一般仅1 4根 比普通菌毛长而粗 普通菌毛 ordinarypilus 是细菌的粘附结构 可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结合 是细菌感染的第一步 所以与菌毛结合的特异性决定了宿主感染的易感部位 破伤风梭菌的周身鞭毛 芽孢 spore 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在菌体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卵圆形的休眠体 Sporeforminginsideabacterium 芽孢是某些细菌在其生活史的某一阶段形成的内生孢子 是细菌的休眠体 芽孢具有休眠作用 一般条件下可以生存十多年 芽孢特别能够耐受高温和干燥 芽孢的孢壁较厚 折光性强 要用专门的染色方法才能观察到芽孢 一个芽孢形成一个细菌的过程 图 2 芽孢特点 1 带有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全部物质 可游离与菌体而独立存在 2 难着色 其大小 形态及在菌体中的位置可籍细菌鉴别 3 可发芽形成新的菌体 但芽孢不是细菌的繁殖方式 功能 增强细菌对热力 干燥 辐射 化学消毒剂等理化因素的抵抗力 细菌繁殖方式和速度 细菌的繁殖方式和速度 细菌主要以无性二分裂法进行繁殖 即一个分裂为2个 2个分裂为4个 球菌以不同的平面分裂成双球菌 链球菌 葡萄球菌等 杆菌一般以横轴平面分裂 也有以纵轴呈分枝状分裂 如结核杆菌 细菌的繁殖过程细菌的繁殖很快 在适宜条件下每20 30分钟就能分裂一次 细菌生长繁殖的规律 1 个体繁殖方式 二分裂法 binaryfission 2 繁殖速度 代时 generationtime 多数为20 30min 1个细菌繁殖 分裂生殖 12 21 4 22 8 23 n 2n 30分钟分裂一代 4小时分裂8代 即n 4 0 5 8100个细菌 4小时后总数 100 28 25600个 细菌的生长繁殖条件 营养物质酸碱度温度气体等 对氧气要求 专性需氧菌微需氧菌兼性厌氧菌专性厌氧菌 对CO2要求 5 CO2 水 碳源 carbonsource 氮源 nitrogensource 无机盐 mineralsalts 生长因子 growthfactor 一 细菌生长繁殖条件 4 对气体要求 3 温度 一般为37 2 适宜的pH值 一般pH为7 2 7 6 1 营养物质 5 渗透压 病原菌食入后在肠及淋巴结中繁殖第一次菌血症扩散 发热 不适等 侵入肝 胆 脾 肾等中繁殖第二次菌血症 持续高热 肝脾肿大等 粪便排菌 肠出血或穿孔 尿液排菌2 3周恢复 3 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 生长曲线 1 迟缓期 约1 4h 细菌适应新环境 2 对数期 几何级数增殖 此期细菌的形态 生理最典型 3 稳定期 繁殖数和死亡数接近于相等 此期细菌的形态和生理可发生变异 收集代谢产物 芽胞形成 4 衰亡期 繁殖减慢或停止 菌体变形 代谢活动停滞 细菌的生长曲线 活菌数的对数 培养时间 迟缓期 对数期 稳定期 衰亡期 按对氧的需求分为 1 专性需氧菌 obligateaerobe 如结核分枝杆菌2 微需氧菌 microaerophilicbacterium 氧浓度5 6 如空肠弯曲菌 幽门螺杆菌3 兼性厌氧菌 facultativeanaerobe 大多数病原菌4 专性厌氧菌 obligateanaerobe 如破伤风梭菌 肉毒梭菌 2 病毒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病毒的繁殖方式和速度病毒的基本特征 病毒的概念 病毒是结构简单 个体微小 含单一核酸 只能在活细胞内复制自己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大小 病毒个体微小 以纳米作为测量单位 1nm 1 1000um 病毒个体微小 常以以纳米 nm 作为测量单位 lnm一1 1000 m 其大小相差悬殊 较大的痘病毒直径约200 300nm 而较小的病毒直径约10 22nm 其大小大多在20 300nm范围内 超过了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能力 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形态 基本形态 球形 砖形 杆形 长丝形和蝌蚪形等 形态 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 病毒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以单一核酸为核心 构成了它的核心或基因组 蛋白质包围在核心周围 构成了病毒粒子的壳体 核酸和壳体合称为核壳体 最简单的病毒就是裸露的核壳体 病毒形状往往是由于组成外壳蛋白的亚单位种类不同而致 此外 某些病毒的核壳体外 还有一层囊膜结构 核酸是指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类型的核酸 如流感病毒只含RNA 腺病毒只含DNA 储存着病毒的遗传信息 控制着其遗传变异 增殖和对宿主的感染性等 壳体是指围绕病毒核酸并与之紧密相连的蛋白质外壳 它由许多壳粒组成 由一个或多个多肽分子组成 组成壳体的壳粒基本上有两种对称排列 病毒蛋白质的作用主要是构成病毒粒子外壳 保护病毒核酸 决定病毒感染的特异性 与易感染细胞表面存在的受体有特异亲和力 还具有抗原性 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 包膜也称封套或囊膜 指包被在病毒核壳体外的一层包膜 主要成分为磷脂 此外还有糖脂 中性脂肪 脂肪酸 脂肪醛 胆固醇 囊膜一般为脂质双层膜 与这些膜相联的是病毒特异性蛋白 这些病毒特异性蛋白在病毒感染和复制过程中发挥作用 囊膜表面往往具有突起物 称刺突或包膜子粒 囊膜对一些脂溶剂如乙醚 氯仿和胆盐等敏感 有囊膜的病毒有利于其吸附寄主细胞 破坏宿主细胞表面受体 使病毒易于侵入细胞 衣壳 核酸 包膜 刺突 核衣壳 病毒的基本结构 一 繁殖方式病毒以复制的方式进行增值 二 病毒的繁殖方式和速度 病毒只有在宿主细胞里才能进行繁殖 而且是通过复制的方式进行的 概括起来可分为吸附 侵入 脱壳生物合成 装配与释放五个步骤 即吸附 侵入 增殖 复制与生物合成 成熟 装配 裂解 释放 病毒的基本结构 个体极小 以nm计 能通过滤菌器 形态多样 有球状 杆状 复合型 生活方式为专性活细胞内寄生 病毒酶系不全 离开活体后无生命特征 病毒以复制的方式增殖 包括核酸复制 核酸蛋白质装配 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 无细胞结构 主要由蛋白质 核酸构成 一个病毒体内仅含一种核酸 核酸以单链或双链形式存在 对抗生素不敏感 对干扰素敏感 二 消毒与微生物的控制 1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分布2 微生物与人类的健康3 微生物与清洁 消毒的关系4 消毒与健康5 消毒是控制微生物传染的有效措施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分布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 在土壤 水及空气中都有数量不等 种类不一的微生物存在 在人类 动物 植物的体表 以及人和动物的呼吸道 消化道等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 亦有各种微生物寄生 这些微生物与其他生物共同维系着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土壤中含细菌最多 其次是放线菌和真菌 土壤中的细菌可分为三类 一类是天然生活在土壤中的自养菌 第二类是随着动物尸体进入土壤的致病菌 一般在土壤中易死亡 第三类是能形成芽孢的细菌 能在土壤中长期存活 一些植物药材 采集后若未及时晒干和妥善处理 常会因微生物的繁殖 发酵而引起药材的霉败变质 丧失药用价值 水 水也是微生物赖以生存的天然环境 天然存在于江河湖海中的微生物 多数是不致病的 有些菌尚能分解有机物或降解毒物 促进污水的净化 水中的病原菌主要来源于人和动物的粪便及各种微生物 当饮用了已被伤寒杆菌 痢疾杆菌等肠道致病菌污染的水 可直接引起肠道传染病 空气 空气中缺乏营养物质 且温度变化较大 微生物受日光照射和干燥等因素的影响 故其数量远少于在土壤和水中的分布 空气中的微生物多数来源于人 畜 动物和土壤 在不同环境的空气中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差别很大常常是一些致病性菌污染空气 常可通过空气污染药物及生物制剂 食品 培养基以及造成手术感染 因此 在一些特定环境中要进行空气消毒 强调无菌操作 以防细菌 微生物 污染 微生物在人体的分布 人体微生物的分布情况皮肤皮肤表面的微生物较多 其主要来源于空气及皮肤接触过的物体表面 有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等 皮肤受损伤时 大部分细菌都能引起伤口感染化脓 而丙酸菌的分泌物可抑制化脓性细菌的生长 口腔时适宜大多数微生物生长的场所 口腔内有充足的营养物质 唾液为微碱性 温度适中 所以 微生物可以旺盛地生长 繁殖 口腔中的微生物主要有葡萄球菌 链球菌等 其中有些微生物可以分解食物中地糖类 产生有机酸 损坏牙齿 饭后漱口可以去除口腔中大量残留的食物 减少营养物质 避免微生物地大量生长和繁殖 口腔 胃肠道的不同部位含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差异很大 由于胃壁能够分泌胃酸 胃酸具有杀菌作用 所以 胃内的微生物极少 除乳酸杆菌 幽门螺杆菌等少量耐酸地细菌外 一般无其他类群的细菌 这些微生物有时可随粪便排到体外 如果感染机体的其他部位 有可能引起疾病 所以 排出的粪便要及时处理且不能随处大小便 以免微生物播散 此外 还要养成经常洗澡 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以防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胃肠道 砧板上的微生物 皮肤 毛发上分布的细菌 肠黏膜上分布的细菌 一 人体常见的正常微生物群 部位主要菌类皮肤葡萄球菌 类白喉棒状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丙酸杆菌 白假丝酵母菌 非致病性分枝杆菌口腔葡萄球菌 类白喉棒状杆菌 甲型和丙型链球菌 丙酸杆菌 白假丝酵母菌 放线菌 肺炎链球菌 奈瑟菌 乳杆菌 螺旋体 梭菌鼻咽腔葡萄球菌 甲型和丙型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 类杆菌 奈瑟菌外耳道葡萄球菌 类白喉棒状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非致病性分枝杆菌眼结膜葡萄球菌 干燥棒状杆菌 奈瑟菌肠道大肠埃希菌 产气肠杆菌 变形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葡萄球菌 肠球菌 类杆菌 产气荚膜梭菌 破伤风梭菌 双歧杆菌 乳杆菌 白假丝酵母菌尿道葡萄球菌 类白喉棒状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杆菌阴道乳杆菌 大肠埃希菌 类白喉棒状杆菌 白假丝酵母菌 正常菌群和菌群失调 正常菌群存在于正常人体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的微生物 在人体机能正常时 对机体不但是无害的 而且是有益的和必需的 称为正常菌群 通常情况下 正常菌群不会致病 其作用 1 营养和代谢作用 2 免疫作用 3 生物拮抗作用 4 致癌作用 2 菌群失调 在特定条件下 平衡被破坏 会使原来不致病的正常菌 成为条件致病菌而引起疾病 其条件是 1 由于受凉 烧伤 过度疲劳 慢性病长期消耗 以及接受大量激素 抗肿瘤药物 放射性治疗等原因 使机体免疫力下降 2 由于手术 外伤等引起正常菌群移位 3 不适当地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 使正常菌群中大量细菌被杀死 原来各菌间地比例和平衡被破坏 2 微生物与人类的健康 作为引起传染病根源的病原菌 只有在其毒力大 数量多的情况下才能引起传染 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是有益无害的 在它们的帮助下 人类生存得以健康 生活的更美好 然而 也有一部分微生物对人类有害 它们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造成物品和食物的腐败 这些能使人和动物 植物生病的微生物 我们称其为病原微生物 自然界中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和动植物生存是有益的 甚至是必需的 对人体和生产生活有利的 自然界中许多物质的循环要靠微生物的作用来进行 例如死亡的动植物和人畜排泄物 都要依靠微生物来分解其蛋白质 形成含氮的无机化合物 硝酸盐 亚硝酸盐或氨等物质 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否则植物就不能生长 人和动物也就无法生存 现在微生物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农业 也生产上 人和动物离开了微生物就不能生存 只有少数的微生物可引起人类和动植物的疾病 影响人的健康 生活和生存质量乃至生命 3 微生物与清洁 消毒的关系 自古以来发明了种种杀灭有害微生物的方法 至今 消毒已成为传染病预防中不可缺少的措施 尤其对于病原尚不十分清楚的新传染病来说 优先采用消毒措施尤其重要 历史曾经无情的 重复出现的危害人类健康的事件 成为今天我们探讨卫生安全问题的切入点 尽管历经千年 但仍然有很多古老的传染病在今天肆无忌弹地威胁人类的健康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发疾病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出现 达到每年一种甚至多种20多年来至少出现了40种新发传染病 传染病有一个活的病原体 可以在人体内生长繁殖 导致人和动物生病 而且还能以一定的方式 不断从感染的机体向未感染的机体转移 病原体的这种不断的转移宿主的过程称为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消毒工作就是切断流行过程的连续性 阻断传染病的传播 从而保护人和动物免受传染病的危害 由此可见 消毒的任务是将病原微生物消灭于外环境中 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阻断传染病的散布 从而达到保护人类健康的目的 我们必须面对这样一个事实 那就是在与不断进化 适应性日趋完善的微生物的斗争中 人类永远无法取得完全胜利 4 消毒与健康人类生存离不开空气 水和食物 杀灭或清除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获得和保持一个清洁卫生 有益于人类健康的环境 对于人类的生存至关重要 消毒是保护人们健康 让人们不得病的预防医学的一门学科 任何人都离不开 从人们吃穿住行到工作 学习 休息活动 随时都有消毒的存在 因为消毒是杀灭致病微生物的手段 对其效果人们不能像杀虫 灭鼠那样看的见 因此以前人们还没有很好地认识消毒的意义和必要 在抗击突如其来的 非典 的袭击中 以往没被百姓注意的 消毒 显示了杀灭SARS的特殊功能 成为保护人们健康的功臣 也正是经过这场生死的战斗 不但提高了人们自我保护 积极预防的意识 也使我们对消毒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 可以说 消毒是积极的治疗 且远比治疗更广阔 我们不但要注意个人局部 一个器件 物品的消毒 也应考虑人们所处的环境的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 进而从保护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