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金榜】高中地理 2.2.1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课时提升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1).doc_第1页
【世纪金榜】高中地理 2.2.1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课时提升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1).doc_第2页
【世纪金榜】高中地理 2.2.1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课时提升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1).doc_第3页
【世纪金榜】高中地理 2.2.1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课时提升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1).doc_第4页
【世纪金榜】高中地理 2.2.1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课时提升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2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2013宜兴高一检测)下图为全球性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和风带名称正确的是()a.a为东北信风带b.b为副热带高气压带c.c为东南信风带d.d为极地东风带2.关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副极地低气压带是空气受热膨胀形成的b.极地高气压带是空气冷却下沉形成的c.盛行西风与信风在南北纬60相遇d.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固定不变【解析】1选b,2选b。第1题,由图可知,a为东南信风带,b为副热带高气压带,c为西风带,d为副极地低气压带。第2题,盛行西风与极地东风在南北纬60附近相遇抬升,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是空气冷却下沉形成的;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知识拓展】图解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在地球表面性质均一的前提下,由于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地球表面形成了低纬、中纬、高纬三圈环流,三圈环流在地球上的具体体现就是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具体图解如下:(2014沈阳高一检测)下图为部分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p地对应的气压带是()a.副热带高气压带b.赤道低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4.q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于()a.暖湿的中纬西风b.干冷的中纬西风c.干冷的极地东风d.冷湿的极地东风【解析】3选a,4选a。第3题,p地盛行下沉气流,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第4题,q地是由于来自中纬的暖湿气流与来自高纬的干冷气流在60n相遇,形成锋面,暖气流沿着锋面向上爬升形成降水。(2014济宁高一检测)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010n盛行下沉气流b.10n20n盛行东南风c.20n30n盛行西北风d.30n40n盛行西南风6.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a.甲表示3月份、春季b.乙表示7月份、夏季c.甲表示9月份、秋季d.乙表示1月份、冬季【解析】5选d,6选b。第5题,从甲图中可以看出,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20n30n,故30n40n地区盛行西南风。第6题,从甲、乙两图气压带的位置可知,甲图为北半球的冬季,即1月份,乙图为北半球的夏季,即7月份。【变式训练】(2013石家庄高一检测)读气压带和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回答(1)、(2)题。(1)图甲反映的时间是()a.1月份b.6月份c.9月份d.3月份(2)图乙表示的北半球的季节是()a.冬季b.夏季c.春季d.秋季【解析】(1)选a,(2)选b。本题组以示意图的形式考查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图甲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南移,表示北半球的冬季,为1月份,图乙赤道低气压带北移,表示北半球的夏季,为7月份。(2014温州高一检测)下图为某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7.图中a处盛行风向是()a.东北风b.西南风c.东南风d.西北风8.图中b处的气压带及其对降水的影响是()a.赤道低气压带多雨b.副热带高气压带少雨c.副极地低气压带多雨d.极地高气压带少雨【解析】7选d,8选b。第7题,根据图中从30吹向0的风向判断此图所示为南半球,则a处应为南半球的西风带,故风向为西北风。第8题,根据b处的纬度位置判断b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下沉,降水少。【知识拓展】气压带、风带分布的不同表现形式气压带和风带在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二、非选择题(共10分)9.读太阳直射点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写出a、b、c所处的风带名称:a_;b_;c_。(2)在乙图中用箭头画出北半球中纬度风带的风向。(3)北半球的极夜范围达最大值的是_图。【解析】第(1)题,a位于中纬度,应是西风带;b、c位于赤道和回归线间,应是信风带。第(2)题,北半球中纬度风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右偏成西南风。第(3)题,北半球极夜范围达最大值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与图丙相符。答案:(1)西风带东北信风带东南信风带(2)略。(北半球3060之间,西南风)(3)丙(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2014开封高一检测)读北半球三圈环流示意图,完成1、2题。1.形成三圈环流的因素有()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地转偏向力a.b.c.d.2.下列正确表示c气压带两侧大气运动的是()【解析】1选b,2选d。第1题,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形成高低压差异,加上水平运动的气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形成三圈环流。第2题,图示c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北侧为西南风,南侧为东北风。【方法技巧】风带中风向的确定根据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风总是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2014南昌高一检测)下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的方向,读图完成3、4题。3.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环流圈为高纬环流b.该环流圈为低纬环流c.甲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d.乙地为赤道低气压带4.若该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能正确表示丙处风带风向的是()【解析】3选c,4选b。第3题,甲地纬度低于乙地,且甲地气流下沉形成高压,乙地气流上升形成低压,可判断甲地为副热带高压,乙地为副极地低压。第4题,丙处为副热带高压吹向副极地低压的西风,在南半球为西北风。(2014天津高一检测)如图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数字代表不同气压带或风带。读图回答5、6题。5.此时,北半球正处于()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6.风带的盛行风向为()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解析】5选d,6选c。第5题,根据气压带的位置判断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过南半球,此时应为北半球的冬季。第6题,风带应为南半球的中纬西风,风向是西北风。【方法技巧】图解法理解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受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非洲北部的沙尘会被吹到美国及巴西等地。据此回答7、8题。7.造成该区域沙尘扩散的主要因素是()a.副热带高气压b.信风c.西风d.季风8.当沙尘向巴西扩散时,最可能的时间是()a.1月b.4月c.7月d.10月【解析】7选b,8选a。第7题,沙尘从非洲北部向西扩散至美国及巴西等地,造成该区域沙尘扩散的主要因素是信风。第8题,当沙尘向巴西扩散时,此时应为冬季(东北信风南移),最可能的时间是1月。二、非选择题(共26分)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该图表示北半球_季的大气环流状况,请说明你的判断理由。(2)一般地说,a地降水量比b地_,原因是什么?(3)c气流来自_(气压带)。该气压带控制的地区降水情况怎样?为什么?(4)请说出a、b、c、d四处风向的差异。【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向南半球发生位移,应为北半球的冬季。第(2)题,a地气流由低纬向高纬流动,有利于水汽凝结,降水较多。第(3)题,c气流来自副热带高气压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气流下沉,水汽不易冷凝故降水少。第(4)题,a为西南风,b为东北风,c为西北风,d为东南风。答案:(1)冬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向南半球发生位移,说明此时太阳直射点应该在南半球,对于北半球来说,此时是冬季。(2)多a地气流由低纬向高纬流动,流动过程中空气冷却,有利于水汽凝结,降水较多;而b地气流向低纬流动,气温升高,不利于水汽凝结,所以降水相对较少。(3)副热带高气压带降水少。气流下沉,水汽不易冷凝。(4)a是西南风,b是东北风,c是西北风,d是东南风。【方法技巧】表解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地表各地在气压带和风带的控制下,气流的运动方向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风带中气流的水平运动,二是气压带中气流的垂直运动。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如下:名称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信风带西风带东风带气流运动方向上升下沉上升下沉高纬低纬低纬高纬高纬低纬性质湿热干热温湿干冷干热温湿干冷10.(能力挑战题)图1表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图2表示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14分)(1)图1表示_(南/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2)在图2中画出b所在风带的风向。(3)说出图2中甲、乙两图气压带位置的差异及成因。(4)图1中气流来自_气压带,说出气流与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的原因。【解析】第(1)题,极地附近为高气压带,水平气流呈顺时针方向辐散,应为北半球。第(2)题,b所在风带为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第(3)题,全球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与二分日相比,位置大致北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