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地施工与养护》 园艺班 吴业东.ppt_第1页
《园林绿地施工与养护》 园艺班 吴业东.ppt_第2页
《园林绿地施工与养护》 园艺班 吴业东.ppt_第3页
《园林绿地施工与养护》 园艺班 吴业东.ppt_第4页
《园林绿地施工与养护》 园艺班 吴业东.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园林绿地施工与养护 园艺112第六组组员 董伟强13号沈铃敏7号余启泉18号施丽兰29号盛逸逍30号吴承炜42号 查阅内容 一 园林绿地的功能和作用二 园林绿地的分类和类型三 园林绿地规划的形式四 园林绿地设计的基本要求五 绿地种植设计与造景 一 园林绿地的功能与作用 吴承炜 一 园林绿地的美化功能 一 丰富城市建筑群体轮廓线二 美化市容三 衬托建筑 增加艺术效果四 形成不同的城市特色 二 园林绿地的使用功能 1 日常休息娱乐活动 1 文娱活动 2 体育活动 3 儿童活动 4 安静休息2 观光及旅游3 修养基地4 文化宣传及科普教育 三 园林绿地的生态功能 一 净化空气 水体和土壤1 净化空气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同时又通过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吸收的二氧化碳要比呼吸作用中排出的二氧化碳多20倍 通常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0 03 氧气21 但在城市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有时可达0 05 0 07 局部地区甚至高达0 20 随着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氧气含量减少 人们会出现呼吸不适 头晕耳鸣 心悸 血压升高等一系列生理反应 严重的甚至导致死亡 另外 二氧化碳是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 它的增加导致城市局部地区的温度升高产生热岛效应 若地形不利 还会形成城市上空逆温层从而加剧城市空气中的污染 如果按成年人每天呼出二氧化碳0 9kg 吸收氧气0 75kg计算 为达到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理论上每人所需要面积为10m2的树林或25m2草坪的绿地 另据有关研究表明 当绿化覆盖率达到30 以上时 二氧化碳的瞬时浓度量直线有规律下降 当绿化率达到50 时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则可保持正常浓度 对二氧化碳具有较强吸收能力的植物 指单位叶面积年吸收二氧化碳高于2000g的植物 落叶乔木 柿树 刺槐 合欢 泡桐 栾树 紫叶李 山桃 西府海棠等 落叶灌木 紫薇 丰花月季 碧桃 紫荆等 藤本植物 凌霄 山乔麦等 草本植物 白三叶等二氧化硫有较强吸收能力的有海棠 构树 金银木 丁香 馒头柳 白蜡等 抗性强的树种 1 抗二氧化硫树种 臭椿 夹竹桃 珊瑚树 紫薇 石榴树 广玉兰 2 抗铪 hf 树种 美人蕉 向日葵 大叶黄杨 蚊母树 海桐 香樟 山茶 石榴 丝棉木 3 抗氯气树种 山桃 皂荚 山茶 油菜 黄杨 柳杉 枸骨 构树 4 吸滞尘强 榆树 朴树 梧桐 泡桐 臭椿 龙柏 5 防火的植物 木荷 银杏 珊瑚树 女贞 城市空气中烟尘的含量惊人 降低了太阳的照明度和辐射强度 削弱了紫外线 造成细菌的滋生繁衍 另外人们吸入这种含大量烟尘的空气容易患上气管炎 支气管炎 矽肺等呼吸系统疾病 树木对烟尘具有明显的阻挡 过滤和吸附的作用 1 由于植物能阻挡降低风速 使烟尘不致于随风飘扬 2 因为植物叶子表面凹凸不平 有茸毛 有的还能分泌粘性的油脂或汁浆 能使空气中的尘埃附着其上 以此减少烟尘的污染 而随着雨水的冲洗 叶片又能恢复吸尘的能力 植物滞尘能力的高低与树冠的高度 总的叶片面积 叶片大小 着生角度 表面粗糙程度等条件有关 表1 2是部分主要园林植物滞尘能力的比较 植物可通过减少空气中的灰尘从而减少附着于其上的细菌 另外 许多植物本身能分泌某些杀菌素 可以杀灭和抑制细菌 从而减少空气中的细菌的含量 改善环境 据有关资料显示 在北京王府井地区空气中含菌数每立方米超过3万个 其细菌含量是中山公园的7倍 是郊外香山公园的9 5倍 据北京市园林科研所测定的居住区不同地段空气中细菌的含量表明 各种绿地空气中的细菌含量明显少于非绿地 三种类型绿地空气中的细菌含量平均为2025个 m 而非绿地的空气中细菌含量平均高达7009个 m 图1 1 然而有关资料还表明 在绿地中植物种植结构不合理 使空气流通不畅 形成相对阴湿的小气候环境时 不仅不能减少空气中细菌的含量 相反还为细菌的滋生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 因此 在绿化的过程中 还应注意改善绿地的结构 保持绿地一定的通风条件和较良好的卫生状况 这样方可达到利用植物减少空气中含菌量 净化空气的目的 第一类 杀菌力强的植物有 油松 核桃 桑树等 第二类 杀菌力较强的植物有 白皮松 桧柏 侧柏 紫叶李 栾树 泡桐 杜仲 槐树 臭椿 黄栌 棣棠 金银木 紫丁香 中国地锦 美国地锦以及球根花卉美人蕉等 第三类 杀菌力中等的植物有 华山松 绒毛白蜡 银杏 榆树 石榴 紫薇 紫荆 木槿 小叶黄场 鸢尾等 第四类 杀菌能力较弱的植物有 洋白蜡 毛白杨 玉兰 玫瑰 报春刺玫 太平花 樱花 榆叶梅 野蔷薇 山楂 迎春等 2 净化水体和土壤 植物可以吸收水中的溶解质 减少水中的细菌数量 有关研究显示在通过了30 40m宽的林带后 一升水中所含的细菌量比不经过林带的减少1 2 另外 许多水生植物和沼生植物可净化城市的污水 如芦苇能吸收酚及其他20多种化合物 每平方米土地上生长的芦苇一年内可积聚6kg的污染物质 还可消除水中的大肠杆菌等 这种有芦苇的水池中 其水的悬浮物要减少30 氯化物减少90 有机氮减少60 磷酸盐凋少20 氨减少66 总硬度减少33 又如水葫芦能从污水里吸取银 金 汞 铅等金属物质及具有降低镉 酚 铬等有机化合物的能力 植物的地下根系能吸收大量有害物质 有的根系分泌物杀大肠杆菌 有根系分布的土壤好气性细菌比没有根系分布的土壤多几百倍 促使土壤有机物迅速分解 有好气性细菌的土壤还能吸收空气中的一氧化碳 二 改善城市气候 1 降低气温植物繁茂的枝叶可挡住并吸收50 90 的太阳辐射热 植物的蒸腾作用可蒸发水分 吸收大量的热量 从而降低周围的气温 在酷热的夏季 树林里的气温与未植树的空场地的最大温差可达8 草坪表面的温度则比裸露地面低6 7 比柏油路表面气温低8 20 5 有垂直绿化植物覆盖的墙面表面温度比无绿化覆盖的清水红砖墙表面温度约低5 5 14 2 调节湿度城市的硬质地面多 雨水经过后迅速流入地下管道 因此城市中因缺少水分的蒸发而空气湿度相对较低 空气湿度低使人感到干燥烦闷 同时易患咽喉及耳鼻疾病 绿色植物因其蒸腾作用可以将大量水分蒸发至空气中 从而增加空气的湿度 一公顷阔叶林的蒸发量比同等面积的裸露土地蒸发量高20倍 相当于同等面积的水库蒸发量 3 调控气流当城市道路及河道与城市夏季主导风向一致时 可沿道路及河道布置带状绿地 形成绿色的通风走廊 这时如果与城市周围的大片楔形绿地贯通 则可以形成更好的通风效果 另一方面 在寒冷的冬季 大片垂直于冬季风向的防风林带 可以降低风速 减少风沙 图1 4 三 降低城市噪声 噪声污染是城市中的主要环境污染之一 噪声一旦超过卫生标准的30 40dB 就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及身心健康 轻则使人疲劳 烦燥 重则可以使人引起心血管及中枢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 特别是林带对降低城市噪声有一定的作用 由于植物是软质材料 茂密的枝叶有如多孔材料因而具有一定的吸声作用 此外 噪声投射到树叶上 被生长方向各异的叶片反射到各个方向 造成树叶微振 消耗声能 因此也可减弱噪声 据有关测定表明 40m宽的林带可以降低噪声10 15dB 30m宽林带可降低噪声4 8dB 快车道的汽车噪声穿过12m宽的悬铃木树冠到达树冠后面的三层楼窗户时 与同距离空地相比降低噪声3 5dB 图1 5 不同树林和不同绿化结构树林对降低噪声的作用也有所不同 阔叶树吸声能力比针叶树好 由乔木 灌木 草木和地被构成的多层稀疏林带比单层宽林带的吸声隔离作用显著 据杭州及北京的现场测量表明 以绿篱 乔灌木与草坪相结合的复层配置形式构成的紧密的绿带降低噪声的能力较强 四 减灾防灾 一 防火防震绿地防火防震的作用 是在1923年1月日本关东发生大地震 同时引发大火灾 城市公园意外成为避难所时 才引起人们的重视 居民可在各种绿地内搭建简易房 利用各种树木提供部分材料 搭建抗震篷 利用各绿地内水体解决震后居民的用水问题等 绿地对防止火灾的蔓延也非常有效 植物的枝干树叶中含有大量水分 许多植物即使叶片全部烤焦 也不会发生火焰 构成一个城市避灾的绿地空间系统 二 防风固沙我国土地沙漠化的年均扩展速度由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1560k 迅速上升到90年代的2460k 沙尘暴发生的次数也由50年代5次上升到80年代14次 90年代23次 而2000年仅一年就发生12次 与此同时 受沙尘暴影响的城市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到2000年为止 中国已有20个省 自治区 直辖市受到了源起西北地区的沙尘污染 影响远及重庆 南京和杭州等地 一方面 植物的根系及匍匐于土地上的草及植物的茎叶具有固定沙土 防止沙尘随风飞扬的作用 另一方面 由多排树林形成的城市防风林带可以降低风速 从而滞留沙尘 随着三北防护林建造的不断完善 许多城市沙尘暴污染问题也将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 三 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植物树叶可以防止暴雨直接冲击土壤 草皮及树木枝叶覆盖地表可以阻挡流水冲刷 植物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 减少山洪暴发的作用 另一方面 当有自然降雨时 有5 10 的水量被树林树冠截留或蒸发 有5 10 的水量被地表蒸发 大多数的水 即占50 80 的水量被林地上一层厚而松的枯枝落叶所吸收 然后渗入土壤中 变成地下径流 地表的径流量仅在0 1 这样 经过植物 土壤 岩层的层层过滤 流向下坡或泉池溪涧的水质清洁纯净 源源不断 四 防御放射性污染和有利备战防空绿色植物可以过滤 吸收和阻隔放射性物质 减低光辐射的传播以及冲击波的杀伤力 可阻挡弹片的飞散 同时也可对重要建筑 军事设备 保密设施等起隐蔽作用 另外 绿色植物对于防止核工业地区对其他区域的核辐射也有一定的效果 五 提供城市野生动物生境 维持生物多样性 城市中不同群落类型配植的绿地可以为不同的野生动物提供相应的生活空间 另外与城市道路 河流 城墙等人工元素相结合的带状绿地形成一条条绿色的走廊 保证了动物迁徙通道的畅通 提供了基因交换 营养交换所必要的空间条件 使鸟类 昆虫 鱼类和一些小型的哺乳类动物得以在城市中生存 据有关报道 在英国 由于在位于伦敦中心城区的摄政公园 海德公园内挂立了苍鹭栖息区 因此伦敦中心城区内已有多达40 50种 城市生物多样性是指在城市范围内除人以外的生物分异程度 城市生物多样性水平是一个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标志 城市生物多样性水平主要通过城市绿地系统所容纳的生物资源的丰富程度得以体现 指园林绿化形成的良性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如福建省推算出全省森林生态与社会效益的价值约为7431亿元 年 而直接经济效益约为15亿元 其比例为11 7 1 美国一资料显示绿化间接效益是他本身价值的18 20倍 总之 城市园林绿化的间接效益比直接效益大得多 指园林产品 门票和服务的直接收入 如结合生产获得的果品 药材 饲料等 提供餐饮 小卖 摄影等生活文体娱乐服务 以及花卉盆景 书画等园艺产品和艺术品的生产和销售 1 直接经济效益 2 间接经济效益 四 园林绿地的经济效益 园林绿地的其他效用 1 美化环境及科学教育 增添了生动的画面 减少了生硬化和直线化 2 游憩娱乐和健康疗养 3 生物物质生产 4 导引街道走向和边界 维系交通安全 5 抗震防火 6 蓄水保土 7 园林植物的环境指示作用城市园林植物与野生植物一样 与它们的生活环境间相关极为密切 因而可被用于指示其所处的生活环境 园林植物指示体大多为植物群体 根据他们对环境因子影响的反映特点 可将之区分为两类 1 外显型 以体表可见特征反应环境条件的指示体 2 积累型 植体本身虽无受害特征 但体内有害物质的积累大大超过一般植物 利用植物指示体指示环境 既可以是1 被动监测 通过对生境中某些野生或栽培植物的调查进行 也可以是2 主动监测 通过将某种植物在标准条件下移栽到自然生境中的方法来进行 3 监测空气污染通常利用地衣 lichen 苔藓 algae 和其他高等植物如菜豆 烟草 唐昌蒲 杨树等进行 4 指示土壤污染利用城市野生植物如 早熟禾 进行 5 指示热量状况主要是以物候观测指示城市热岛效应 二 园林绿地的分类及类型 沈铃敏 一 公共绿地 这类绿地是指在市 区范围内供城市居民进行良好的游览体息 文化娱乐的综合性功能的较大型绿地 包括市 区级综合性公园 儿童公园 动物园 植物园 体育公园 纪念性园林 名胜古迹园林 游息林荫市民广场等 一 市 区级综合公园 综合性公园的内容 设施较为完备 规模较大 质量较好 如露天剧场 音乐厅 俱乐部 陈列馆 游泳池 溜冰场 茶室 餐馆等 园内有较明确的功能分区 如文化娱乐区 体育活动区 安静休息区 儿童游戏区 动物展览区 园务管理区等 要求有风景优美的自然条件 丰富的植物种类 开阔的草地与浓郁的林地 四季景观变化多样 二 儿童公园 指独立的儿童公园 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少年儿童及携带儿童的成年人 园中一切娱乐设施 运动器械及建筑物等首先要考虑到少年儿童活动的安全 有适当的高度 明亮的色彩 活泼的造型 丰富的装饰 栽植无刺无毒的植物 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生理特点 有的还分别设立学龄前儿童活动区 学龄儿童活动区和幼儿活动区 三 动物园 动物园是集中饲养和展览种类较多的野生动物及品种优良的农禽 家畜的城市公园的一种 主要供休息游览 文化教育 科学普及 科学研究之用 在大城市中一般独立设置 中小城市常附设在综合公园中 四 植物园 植物园是广泛搜集和栽植物品种 并按生物学要求种植布置的一种特殊的城市绿地 它既是科研场地又可供群众游览休息之用 植物园主要任务是搜集多种植物材料 并进行品种驯化 定向培育 品种分类和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为生物科学研究及教学服务 另一个任务是为群众及学生普及植物科学知识 作为城市园林绿化的示范基地 促进城市园林事业的发展 并担负着改造城市面貌 增加公共游览绿地面积的任务 五 体育公园 是一种特殊的城市公园 既有符合一定技术标准的体育运动设施又有较充分的绿化布置 主要是供进行各类体育运动比赛和练习用 同时可供运动员和群众休息游憩 在绿化种植上 要注意不防碍比赛及观众的视线 尽量少选择早落叶 种子飞扬的不利于场地及游泳池清洁卫生的树种 草坪的面积可以多些 六 纪念性园林 是一种以革命活动故地 烈士陵墓 历史名人活动旧址及墓址为中心的园林绿地 供人们瞻仰 凭吊及游览休息的园林 如南京中山陵及雨花台等 七 名胜古迹园林 是一种有悠久历史文化的 有较高艺术水平 有一定保存价值的 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古典园林名胜地 常是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主要供游览休息 此类园林如苏州拙政园 留园 环秀山庄 南京瞻园等 八 游息林荫带 是城市中有相当宽度的带状公共绿地 供城市居民休息游览之用 可以有小型的服务设施 如小型餐厅 茶室 小卖部 摄影部 休息亭廊 价值椅 雕塑等如南京珍珠河绿带 除普遍绿化外 珍珠花廊 是重点布置地段 二 居住绿地 居住绿地是居住用地的一部分 居住用地中 除去居住建筑用地 居住区内部道路用地 中小学幼托建筑用地及生活杂务用地等外 就是可供绿化的用地 由于绿地位置最近居民 便于居民经常休息及短时间利用 是居民使用频率很高的绿地 其功能改善居住区的环境卫生和小气候 美化环境 为居民日常休息 户外活动 体育锻炼 儿童游戏等创造良好条件 三 专用绿地 是指该绿化用地是专属某一部门 某一单位使用的绿地 不对城市居民开放 而不是指具有专门功能与用途的专业绿地 其投资 管理也由部门 单位负责 不属城市园林部门 专用绿地有以下几种 一 工业企业 仓库绿地 其作用是可以减轻有害物质 如烟尘 粉尘及有害气体 对工人和附近居民的危害 能调节内部空气温度和湿度 降低噪音 防风 防火等 所以 这类绿地对于安全生产 改善职工劳动生产条件 提高产品质量 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二 公用事业绿地如公共交通车辆停车场 水厂 污水及污物处理厂等内部绿地 三 公共建筑庭园指居住区级以上的公共建筑附属绿地如学校 机关 商业服务 医院 影剧院 体育馆等的附属绿地 四 道路交通绿地 一 道路绿地指居住区级道路以上的道路绿地 包括行道树 路边绿地 交通岛绿地等 1 行道树绿地 指城市道路两侧栽植一至数行乔灌木的绿地 包括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 人行道与道路红线之间 城市道路旁的停车场 加油站 公共车辆站台等绿化地段 2 交通岛绿地 用于引导行车方向 分隔机动车与非机动车 分隔对向车流 这类绿地一般都不宜种植高大的乔灌木 以免影响司机行车视线 多种植小乔木 矮灌木 花卉或铺设草皮 二 公路 铁路防护绿地是对外交通用地的一部分 特别是穿越市区的铁路两侧 更应该注意沿线设置一定宽度的林带 对于安全及减低噪声有很大作用 五 风景游览绿地 一般位于城市的郊区 是指著名的具有独特的大面积的自然风景 如杭州西湖风景区 南京钟山风景区 江西庐山 山东泰山等 六 生产防护绿地 包括苗圃 花圃 果园 林场 科研植物园 卫生防护林 风砂防护林 水土保持林 水源涵养林等 是郊区用地的一部分 防护绿地的主要功能是改善城市的自然条件和卫生条件 某些夏季炎热的城市 应考虑设置通风绿带 与夏季盛行风向平行 形成透风走廊 使季风吹到建成区内部 对于经常有强风风速高于6 7米 秒时 要考虑建立总宽度为100 200米的防风林带 与主导风向垂直 每条林条宽度为10 20米 三 园林绿地规划的形式和指标 余启泉 园林绿地系统的布局形式块状绿地布局 这类状况多出现在旧城改建中 如上海 天津 青岛 大连等 目前我国多数城市属这类情况 块状绿地的布局方式 可以做到均匀分布 接近居民 但对构成城市整体艺术风貌作用不大 对改善城市小气候的作用也不显著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布局形式 楔形绿地布局 一个城市中由郊区深入市中心的由宽到窄的绿地 称为楔型绿地 如合肥市的绿地系统 一般都是利用河流 水库 起伏丘陵 穿过城内的运河 铁路和放射干道等结合市郊农田 防护林布置 使之与城市绿化带和城市林荫道有机结合 楔形绿地的优点是可以改善城市小气候 也有利于城市艺术风貌的体现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布局形式 带状绿地布局这种布局多数利用河湖水系 城市道路 旧城墙等条件形成纵横向绿带 放射状绿带与环状绿地交织的绿地网 如苏州 西安 南京等地 带状绿地的布局容易表现城市的艺术风貌混合型绿地布局为上述几类的有机结合 如北京市的绿地布局 二 园林绿地规划指标 一 我国绿地建设指标1 绿地面积 城市市级 区级和居住区级公园 街头绿地 单位附属绿地 生产绿地 防护绿地 风景绿地 特殊用途的绿地等面积的总和 2 绿地率 指在城市一定区域范围内 城市绿地面积占城市总面积的比例 3 绿化覆盖面积 在城市一定范围内所有用于绿化的乔木 灌木和地被 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 也包括绿地以外的单株树木等覆盖面积 乔木树冠下的灌木和地被草地不重复计算 4 绿化覆盖率 在城市一定范围内绿化覆盖面积占城市区域面积的百分比 5 人均公园面积 指市民平均可享受的公园面积 即每人平均可拥有的公园面积 人 6 人均绿地面积 指市民平均可享受的绿地面积 即每人平均可拥有的绿地面积 人 生产绿地面积不低于建成区总面积的2 苗木自给率达80 以上 目前 我国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指标体系主要由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建成区绿地率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人均绿地面积 城市中心区绿地率 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构成 建设部 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 1994年1月1日起实施 国家 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 城建 1993 784号 人均建设用地 m2 人均公共绿地 m2 2000年2001年 城市绿化覆盖率 2000年2001年 城市绿地率 2000年2001年 75 5 6 30 35 25 30 75 105 30 7 5 25 35 30 105 7 8 35 25 30 30 国家生态城市 城市生态环境指标 四 园林绿地设计的指导思想 施丽兰 按照科学发展观 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目标 以生态学的理论和观点为指导 充分利用高原城市的自然资源优势 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 建立系统 高效 安全 宜人的城市绿地系统 把拉萨建设成为经济高效 文化浓郁 环境优美的生态园林城市 规划中确定了坚持生态优先 以人为本的原则 坚持城乡一体化的原则 坚持地方特色原则 坚持绿地系统性原则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原则 突出城市的生态特色 创建国家 生态园林城市 为目标 适应建设现代化城市的要求 充分利用城区的河道水系 使城市绿化与自然景观相结合 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城市生态绿化体系 坚持 以人为本 的原则 人类要生活的美好 就要发展生产 改造自然 利用资源 怎样合理的利用资源 对今后的城市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今后的开发建设中 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追求城市与自然共荣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应该说比追求眼前利益更重要 在一切社会生产活动中 人是决定的因素 一切经济 社会 文化 科技 旅游 宗教等活动都是以人为核心的社会行为 绿地系统规划建设要以人为本 这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所规定的原则 规划建设高品位的园林绿地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和物质生活的需求 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是园林绿地规划建设的最高宗旨 坚持科学性 先进性 发展性与可操作性的原则 规划的内容与项目设置应与时代相衔接 体现出现代城市园林绿地的风格和特点 学习和借鉴国内外有关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先进理论与实践经验 利用相关科学研究成果和手段 充分利用现有城市建设和绿化成果 力求规划的科学性 经济性做到系统完善 结构合理 指标先进 水平一流 坚持突出重点 加强城市薄弱环节的原则 针对旧城区绿地总量不足 分布不均 彼此分隔 缺乏联系的局面还未根本改变 已成为明显的薄弱环节 这不仅直接影响该地区的生态与环境质量 难于满足居民日常游憩需求 而且对系统的完整性与总体效益的发挥影响极大 本次规划必须以此为重点 从实际出发 发掘潜力 有所突破 力求增加绿地总量 提高综合效益 并成为布局合理 相互联系的重要子系统 使城市绿地系统整体得以健全完善 根据城市绿地系统的实际情况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区别不同用地性质及位置的差异 重点抓好庭院及居住区绿化 采用新技术 大力推广节水技术 生态材料 加强垂直绿化 增加城市绿量 坚持以乡土植物绿化 坚持生物多样性的原则 在园林景观绿化 大量应用乡土树种 具有成活率高 建设周期短 利用率高 经济适用 等优点 同时也能彰显本地特色 自然界的生物物种是丰富多彩的 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的 植物规划中心必须坚持多样性的原则 因此 在植物规划中 采用丰富多彩的植物材料 把长春装扮成真正的春城 以城市可持续发展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创建最佳人居环境为指导思想 结合杭州市的实际情况 充分利用杭州市现有的自然环境要素 美化城市景观 以杭州市特有园林景观 地方文化特色 创建生态第一 人文第一的南方园林城市 五 园林绿地设计的基本要求 盛逸逍 1 园林绿地构图应先确定主题思想 即意在笔先 还必须与园林绿地的实用功能相统一 要根据园林绿地的性质 功能用途确定其设施与形式 2 要根据工程技术 生物学要求和经济上的可能性进行构图 3 按照功能进行分区 各区要各得其所 景色分区要各有特色 化整为零 园中有园 互相提携又要多样统一 即分隔又联系 避免杂乱无章 4 各园都要有特点 有主题 有主景 要主次分明 主题突出 避免喧宾夺主 5 要根据地形地貌特点 结合周围景色环境 巧于因借 做到 虽由人作 宛如天开 避免娇揉造作 6 要具有诗情画意 它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特点之一 诗和画 把现实风景中的自然美 提炼为艺术美 上升为诗情和画境 园林造景 要把这种艺术中的美 把诗性和画境搬回到现实中来 一 对比与调和 对比 调和是艺术构图的一个重要手法 它是运用布局中的某一因素 如体量 色彩等 中 两种程度不同的差异 取得不同艺术效果的表现形式 或者说是利用人的错觉来互相衬托的表现手法 差异程度显著的表现称对比 能彼此对照 互相衬托 更加鲜明地突出各自的特点 差异程度较小的表现称为调和 使彼此和谐 互相联系 产生完整的效果 园林景色要在对比中求调和 在调和中求对比 使景观既丰富多彩 生动活泼 又突出主题 风格协调 对比的手法 形象的对比 体量的对比 方向的对比 开闭的对比 明暗的对比 虚实的对比 色彩的对比 质感的对比 二 韵律节奏 韵律节奏就是艺术表现中某一因素作有规律的重复 有组织的变化 重复是获得韵律的必要条件 只有简单的重复而缺乏有规律的变化 就令人感到单调 枯燥 所以韵律节奏是园林艺术构图多样统一的重要手法之一 园林绿地构图的韵律节奏方法很多 常见的有 简单韵律 交替的韵律 渐变的韵律 起伏曲折韵律 拟态韵律 交错韵律 四 主从与重点 1 主与从园林布局中的主要部分或主体与从属体 一般都是由功能使用要求决定的 从平面布局上看 主要部分常成为全园的主要布局中心 次要部分成次要的布局中心 次要布局中心既有相对独立性 又要从属主要布局中心 要能互相联系 互相呼应 主从关系的处理方法 A 组织轴线 主体位于主要轴线上 安排位置 主体位于中心位置或最突出的位置 从而分清主次 B 运用对比手法 互相衬托 突出主体 2 重点与一般重点处理常用于园林景物的主体和主要部分 以使其更加突出 重点处理不能过多 以免流于繁琐 反而不能突出重点 常用的处理方法 A 以重点处理来突出表现园林功能和艺术内容的重要部分 使形式更有力地表达内容 如主要入口 重要的景观 道路和广场等 B 以重点处理来突出园林布局中的关键部分 如主要道路交叉转折处和结束部分等 C 以重点处理打破单调 加强变化或取得一定的装饰效果 如在大片草地 水面部分 在边缘或地形曲折起伏处做重点处理等 五 联系与分隔 园林绿地都是由若干功能使用要求不同的空间或者局部组成 它们之间都存在必要的联系与分隔 一个园林建筑的室内与庭院之间也存在联系与分隔的问题 园林布局中的联系与分隔组织不同材料 局部 体形 空间 使它们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的手段 也是园林布局中取得统一与变化的手段之一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园林景物的体形和空间组合的联系与分隔园林景物的体形和空间组合的联系与分隔 主要决定于功能使用的要求 以及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园林艺术布局的要求 为了取得联系的效果 常在有关的园林景物与空间之间安排一定的轴线和对应的关系 形成互为对景或呼应 利用园林中的树木种植 土丘 道路 台阶 挡土墙 水面 栏杆 桥 花架 廊 建筑门 窗等做为联系与分隔的构件 建筑室内外之间的联系与分隔 常用门 窗 空廊 花架 水 山石等建筑处理 把建筑引入庭院 有时也把室外绿地有意识地引入室内 丰富室内景观 2 立面景观上的联系与分隔立面景观的联系与分隔 是为了达到立面景观完整的目的 有些园林景物由于使用功能要求不同 形成性格完全不同的部分 容易造成不完整的效果 如在自然的山形下面建造建筑 若不考虑两者之间立面景观上的联系与分隔 往往显得很生硬 分隔就是因功能或者艺术要求将整体划分若干局部 联系是因功能或艺术若干局部组成一个整体 联系与分隔是求得完美统一的园林布局整体的重要手段之一 下面图片所示 既是分隔又是联系 上述对比与调和 韵律 主从与重点 联系与分隔都是园林布局中统一与变化的手段 也是统一与变化在园林布局中各方面的表现 在这些手段中 调和 主从 联系常作为变化中求统一的手段 而对比 重点 分隔则更多地作为统一中求变化的手段 所有这些统一与变化的各种手段 在园林布局中 常同时存在 相互作用 必须综合地 而不是孤立地运用上述手段 才能取得统一而又变化的效果 此外 园林布局各部分处理手法的应一致性 六 均衡与稳定 1 均衡园林布局中要求园林景物的体量关系符合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平衡安定的概念 所以除少数动势造景外 如悬崖 峭壁等 一般艺术构图都力求均衡 均衡可分为对称均衡和非对称均衡 1 对称均衡对称布局是有明确的轴线 在轴线左右完全对称 对称均衡布局常给人庄重严整的感觉 规则式的园林绿地中采用较多 如纪念性园林 公共建筑的前庭绿化等 有时在某些园林局部也运用 对称均衡小至行道树的两侧对称 花坛 雕塑 水池的对称布置 大至整个园林绿地建筑 道路的对称布局 对称均衡布局的景物常常过于呆板而不亲切 2 不对称均衡在园林绿地的布局中 由于受功能 组成部分 地形等各种复杂条件制约 往往很难也没有必要做到绝对对称形式 在这种情况下常采用不对称均衡的手法 不对称均衡的布置要综合衡量园林绿地构成要素的虚实 色彩 质感 疏密 线条 体形 数量等给人产生的体量感觉 切忌单纯考虑平面的构图 不对称均衡的布置小至树丛 散置山石 自然水池 大至整个园林绿地 风景区的布局 给人以轻松 自由 活泼变化的感觉 所以广泛应用于一般游息性的自然式园林绿地中 稳定 园林布局中稳定是指园林建筑 山石和园林植物等上下 大小所呈现的轻重感的关系而言 在园林布局上 往往在体量上采用下面大 向上逐渐缩小的方法来取得稳定坚固感 如我国古典园林中塔和阁等 另外在园林建筑和山石处理上也常利用材料 质地所给人的不同的重量感来获得稳定感 如在建筑的基部墙面多用粗石和深色的表面来处理 而上层部分采用较光滑或色彩较浅的材料 在土山带石的土丘上 也往往把山石设置在山麓部分而给人以稳定感 七 比例与尺度 园林绿地是由园林植物 园林建筑 园林道路场地 园林水体 山 石等组成 它们之间都有一定的比例与尺度关系 比例包含两方面的意义 一方面是指园林景物 建筑整体或者它们的某个局部构件本身的长 宽 高之间的大小关系 另一方面是园林景物 建筑物整体与局部 或局部与局部之间空间形体 体量大小的关系 尺度是景物 建筑物整体和局部构件与人或人所习见的某些特定标准的大小系 园林绿地构图的比例与尺度都要以使用功能和自然景观为依据 园林的大小差异很大 承德避暑山庄 颐和园等皇家园林都是面积很大的园林 其中建筑物的规格也很大 而苏 杭 广东等私家园林 规模都比较小 建筑 景观常利用比例来突出以小见大的效果 八 比拟联想 园林艺术不能直接描写或者刻划生活中的人物与事件的具体形象 运用比拟联想的手法显得更为重要 园林构图中运用比拟联想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 概括名山大川的气质 摹拟自然山水风景 创造 咫尺山林 的意境 使人有 真山真水 的感受 联想到名山大川 天然胜地 若处理得当 使人面对着园林的小山小水产生 一峰则太华千寻 一勺则江湖万里 的联想 这是以人力巧夺天工的 弄假成真 我国园林在摹拟自然山水手法上有独到之处 善于综合运用空间组织 比例尺度 色彩质感 视觉感受等等 使王码电脑公司软件中心石有一峰的感觉 使散置的山石有平岗山峦的感觉 使池水有不尽之意 犹如国画 意到笔未到 给人联相无究 2 运用植物的姿态 特征 给人以不同的感染 产生比拟联想 如 松 竹 梅 有 岁寒三友 之称 梅兰竹菊 有 四君子 之称 在园林绿地中适当运用 增加意境 3 运用园林建筑 雕塑造型产生的比拟联想 如蘑菇亭 月洞门 水帘洞等 4 遗址访古产生的联想 5 风景题名题咏对联匾额 摩崖石刻所产生的比拟联想 题名 题咏 题诗能丰富人们的联想 提高风景游览的艺术效果 九 空间组织 空间组织与园林绿地构图关系密切 空间有室内 室外之分 建筑设计多注意室内空间的组织 建筑群与园林绿地规划设计 则多注意室外空间的渗透过渡 园林绿地空间组织的目的是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基础上 运用各种艺术构图的规律创造既突出主题 又富于变化的园林风景其次是根据人的视觉特性创造良好的景物观赏条件 使一定的景物在一定的空间里获得良好的观赏效果 适当处理观赏点与景物的关系 1 视景空间的基本类型 1 开敞空间与开朗风景人的视平线高于四周景物的空间是开敞空间 开敞空间中所见的风景是开朗风景 开敞空间中 视线可延伸到无穷远处 视线平行向前 视觉不易疲劳 2 闭锁空间与闭锁风景人的视线被四周屏障遮挡的空间是闭锁空间 闭锁空间中所见的风景是闭锁风景 屏障物之顶部与游人视线所成角度逾大 则闭锁性愈强 反之成角愈小 闭锁性也愈小 这也与游人和景物的距离有关 距离越小 闭锁性越强 距离越大 闭锁性越小 闭锁风景 近景感染力强 四周景物 可琳琅满目 但久赏易感闭塞 易觉疲劳 3 纵深空间与聚景在狭长的空间中 如道路 河流 山谷两旁有建筑 密林 山丘等景物阻挡视线 这狭长的空间叫纵深空间 视线的注意力很自然的被引导到轴线的端点 这种风景叫聚景 园林中的空间构图 不要片面强调开朗 也不要片面强调闭锁 同一园林中 既要有开朗的局部 也要有闭锁的局部 开朗与闭锁综合应用 开中有合 合中有开 两者共存相得益彰 2 空间展示程序与导游线风景视线是紧相联系的 要求有戏剧性的安排 音乐般的节奏 既有起景 高潮 结景空间 又有过渡空间 使空间主次分明 开 闭 聚适当 大小尺度相宜 3 空间的转折空间转折有急转与缓转之分 在规则式园林空间中常用急转 如在主轴线与副轴线的交点处 在自然式园林空间中常用缓转 缓转有过渡空间 如在室内外空间之间设有空廊 花架之类的过渡 两空间分隔有虚分与实分 两空间干扰不大 须互通气息者可虚分 如用疏林 空廊 漏窗 水面等 两空间功能不同 动静不同 风格不同宜实分 可用密林 山阜 建筑 实墙来分隔 虚分是缓转 实分是急转 六 绿地种植设计与造景 董伟强 绿地系统规划的设计原则 1 依法制绿 2 生态优先 3 因地制宜 4 系统整合 5 远近结合 6 地方特色 7 与时俱进 街道绿地规划设计 一 街道绿地的组成和断面布置形式 一 街道绿地的组成1街道绿带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带状绿地 街道绿带根据其布设位置又可分为中央分车绿带 两侧分车绿带 行道树绿带和路侧绿带 2交通岛绿地可绿化的交通岛用地 交通岛绿地又可分为交叉路口环岛绿地和立体交叉绿岛绿地 3街头小游园又称街头休息绿地 这类绿地形状多呈块状 功能具有游憩性 位置在红线内或外 4广场 停车场绿地广场 停车场用地范围内的绿化用地 二 街道绿地断面布置形式1一板二带式一条车道 两条绿化带 是最常见的形式 多用于城市次干道或车辆较少的街道 2二扳三带式即分成单向行驶的两条车行道和两条行道树 中间以一条绿带分隔 多用于高速公路和入城道路 3三板四带式利用两条分车绿带把车行道分成三块 中间为机动车道 两侧为非机动车道 连同车道两则的行道树有四条绿带 4四扳五带式利用三条分车绿带将车行道分成四块板 连同车行道两侧的两条人行道绿带构成四板五带式断面绿化形式 5其他形式依道路所处地理位置 环境条件不同 产生许多特殊情况 如在道路窄 山坡旁 湖边 则只有一条绿带 一条路形成一板一带式 二 树种选择1 冠幅大 枝时密2 耐贫瘠土壤3 具有深根性4 耐修剪5 抗病虫害与污染6 落果少或无飞毛7 发芽早 落时晚8 耐旱 耐寒9 寿命长 三 街道绿地规划设计原则1 街道绿化应以乔木为主乔木 灌木 地被植物相结合 不得裸露土地 2 绿化应符台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3 绿化树木与市政公用设施的相互位置应统筹安排4 植物种植应适地适树 并符台植物间伴生的生态习性5 街道绿地应根据需要配备灌溉设施6 街道绿化应远近结台7 修建道路时 直保留有价值的原有树木 对古树名木应予以保护 街道绿带设计 一 行道树绿带设计 一 选择合适的行道树种选择当地的乡土树种或引种后生长良好的树种 速生树种胸径不小于5cm 慢生树种胸径不小于8cm 通常以12 15cm为宜 种植苗木干高 其分枝角度大的 不宜小于3 5m 分技角度小的 也不能小于2 5m 否则影响交通 二 确定合理的株距及与周围相关物体的距离行道树种植株距要根据所选植物成年冠幅大小来定 行道树种植距离不宜小于4m 通常的株距为5 6 8m等 树干中心至路缘石外侧距离不宜小于0 75m 三 确定种植方式1 树带式即在人行道和车行道之间留出一条不加铺装的种植带的种植方式 但种植带在人行横道成人流比较集中的公共建筑前要留出铺装通道 宽度一般不小于1 5m 此种植方式一般适用于交通及人流不大的路段 2 树池式在交通量大 行人铰多面人行道又窄的路段采用树池形式种植行道树 即树池式 树池的形状可以是正方形 其规格以1 5m 1 5m为宜 亦可为长方形 以1 2m 2m为宜 还可为圆形 直径以不小于1 5m为宜 另外 设计行道树时还应注意与路口 电线杆 公交车站的处理 应保证安全所需的最小距离 二 路侧绿带设计路侧绿带是位于道路侧方 布设在人行道边缘至道路红线之间的绿带路侧绿带布设有三种情形 1是建筑线与道路红线重合 路侧绿带毗邻建筑布设 2是建筑退后红线留出人行道 路侧绿带位于两条人行道间3是建筑退后红线在道路红线外侧留出绿地 路侧绿带与道路红线外侧绿地结合布置 路侧绿带应根据相邻用地性质 防护和景观要求进行设计 并应保持在路段内连续与完整的景观效果 路侧绿带宽度大于8m时 可设计成开放式绿地 方便行人进出 游憩 提高绿地的功能作用 开放式绿地中 绿化用地面积不得小于该段绿带总面积的70 濒临江 河 湖 海等水体的路侧绿地 应结合水面与岸线地形设计成滨水绿带 滨水绿带的绿化应在道路和水面之间留出透景线 路侧道路护坡绿化应结合工程措施栽植地被植物或攀缘植物 三 分车绿带设计车行道之间用于绿化的分隔带 称为分车绿带 其位于上 下行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中央分车绿带 位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或同方向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两侧分车缘带 分车绿带的宽度没有硬性规定 因道路面异 一般最小宽度不宜小于1 5m 当分车绿带宽度大于2 5m时才能种植乔木 处理好分车绿带与人行横道的关系 为了便于行人过街 分车绿带必须适当分段 一般以75 100m为宜 分段尽量与人行横道 停车站 大型公共建筑出入口相结合 被人行横道或道路出入口断开的分车绿带 其端部应采用通透式配置 便于透视 以利行人 车辆安全 交叉口与立交桥头绿地设计 一 交叉路口绿地设计交叉路口绿地是由道路转角处的行道树 交通岛以及一些装饰性的绿地组成 为了保证交叉口行车安全 使司机能及时看到车辆的行驶情况和交通信号 在道路交叉口必须为司机留出一定的安全距离 使司机在这段距离内能看到对面开来的车辆 并有充分刹车和停车的时间不致发生事故 这种发觉对方汽车立即刹车而能够停车的距离称之为 安全视距 或 停车视距 根据相交道路所选用的停车视距 可在交叉口平面上绘出一个三角形 称为 视距三角形 在视距三角形内不允许有任何阻碍视线的东西 但交叉口处 个别伸入视距三角形内的行道树株距在6m以上 干高在2 5m以上 树干直径在0 4m以内是允许的 因为司机仍可通过空隙看到交叉口附近车辆的行驶情况 如果布置防护绿篱或其他装饰性绿地 株高也不得超过0 7m 交通岛位于交叉卧中心 主要是组织交通 约柬车道 限制车速和装饰道路之用 依其功能可分为中心岛 方向岛和安全岛等 交通岛绿化用地称为交通岛绿地 是交叉口绿地的主要组成部分 交通岛绿地平面形式多呈圆形 目前我国大中城市所采用的圆形中心岛直径一般为40 60M 二 立交桥头绿地设计道路立体交叉的形式有两种 即简单立体交叉和复杂立体交叉 简单式立体交叉又称分立式立体交叉 纵横两条道路在交叉点相互不通 这种立体交叉不能形成专门的绿化地段 其绿化与街道绿化相似 复杂式立体交叉又称互通式立体交叉 两个不同单面的车流可通过匝道连通 其形式有苜蓿叶式 半环道式等多种 又以苜蓿叶式最为典型立交桥头绿地的设计要点 1 绿化设计首先要满足交通功能的需要 2 在绿地面积较大的绿岛上 宜种植较开阔的草皮 再点缀些常绿树或花灌木及宿根花卉 3 立体交叉绿岛因处于不同高度的主 干道之间 常常形成较大的坡度 应设挡土墙减缓绿地的坡度 一般坡度以不超过5 为宜 较大的绿岛内还需考虑安装喷灌系统 4 立体交叉外围绿化树种的选择和种植方式 要和道路伸展方向的绿化结合起来考虑 街头小游园规划设计 一 街头小游园的主要内容街道小游园以植物种植为主 设立若干出 人口 并在出入口规划集散广场 还应设置游步道和铺装场地 以休息为主的街头绿地中道路场地占总面积的30 40 以活动为主的道路场地占总面积的50 60 有条件的可设一些园林小品 丰富景观 满足周围群众的需要 二 街道小游园的布局形式1 规则对称式游园具有明显的中轴线 有规律的几何图形 形状有正方形 圆形 长方形 多边形 椭圆等 2 规则不对称式此种形式整齐但不对称 可以根据功能组合成不同的休闲空间 它给人的感觉是虽不对称 却有均衡的效果 3 自然式布局没有明显的轴线 结合地形 自然布置 内部道路弯曲延伸 植物自然式种植 再点缀一些山石 雕塑等园林小品 更显得美观4 混合式布局是规则式与自然式相结合的一种布局形式 东莞大道景观 单位附属绿地的规划设计 一 工厂绿地概述 一 工厂绿地的组成1 厂前区绿地2 生产区绿地3 仓库区绿地4 绿化美化地段 二 工厂绿地环境条件的特殊性1 环境恶劣2 用地紧张3 保证生产安全4 服务对象 三 工厂绿地设计原则1 工厂绿化应体现各自的特色和风格2 为生产服务 为职工服务3 合理布局 形成系统4 增加绿地面积 提高绿地率 四 工厂绿地树种选择1 工厂绿化树种选择的原则 1 识地识树 适地适树 2 注意防污植物的选择 3 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 4 易于繁殖 便于管理2 工厂绿化常用树种 见书P317 二 工厂各组成部分绿地设计 一 厂前区绿地设计厂前区的绿化要美观 整齐 大方 还要方便车辆通行和人流集散 绿地一般多采用规则式或混合式 人口处的布置要富于装饰性和观赏性 强调人口空间 广场周边 道路两侧的行道树 选用冠大荫浓 耐修剪 生长快的乔木或树姿优美 高大雄伟的常绿乔木 形成外围景观或林阴道 花坛二草坪及建筑周围的基础绿带或用修剪整齐的常绿绿篱围边 点缀色彩鲜艳的花灌木 宿根花卉 或植草坪 用色叶灌木形成模纹图案 如用地宽余 厂前区绿化还可与小游园的布置相结合 设置山泉水池 建筑小品 园路小径 放置园灯 凳椅 栽植观赏花木和草坪 形成恬静 清洁 舒适 优美的环境 为职工工余班后休息 散步 交往 娱乐提供场所 也体现了厂区面貌 成为城市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 生产区绿地设计 生产车间周围的绿化要根据车间生产特点及其对环境的要求进行设计 为车间创造生产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防止和减轻车间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危害 满足车间生产安全 检修 运输等方面对环境的要求 为工人提供良好的短暂休息用地 一般情况下 车间周围的绿地设计 首先要考虑有利于生产和室内通风采光 距车间6 8m内不宜栽植高大乔木 其次 要把车间出 人口两侧绿地作为重点绿化美化地段 各类车间生产性质不同 对环境要求也不同 必须根据车间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绿化设计 表7 1 三 仓库 堆场绿地设计仓库区的绿化设计 要考虑消防 交通运输和装卸方便等要求 选用防火树种 禁用易燃树种 疏植高大乔木 间距7 l0m 绿化布置宜简洁 在仓库周围要留出5 7m宽的消防通道 装有易燃物的贮罐 周围应以草坪为主 防护堤内不种植物 露天堆场绿化 在不影响物品堆放 车辆进出 装卸条件下 周边栽植高大 防火 隔尘效果好的落叶阔叶树 外围加以隔离 四 工厂道路绿化设计道路两侧通常以等距行式栽植乔木作行道树 株距以5 8米为宜 交叉口及转弯处应留出安全视距 大型工厂道路足够宽时 可布置成花园式林荫道 五 工厂小游园设计工厂小游园可以和工人俱乐部 阅览室 体育活动场地 大礼堂 办公楼 厂前区结合布置 也可利用厂内山丘 水面和车间之间大块空地 辟建小游园 如果工厂远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