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1_第1页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1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1、 什么是经济基础?经济基础是指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掌握这一概念要注意:(一)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是两个术语、同一内容。二者在质上是相同的。(二)经济基础是指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不是一切生产关系。如目前我国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是公有制。(三)经济基础是指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而不是指个别的生产关系。二、什么是上层建筑?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指社会的政治、法律、文艺、道德、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这些社会意识形态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上层建筑分为两个部分:(一)政治上层建筑:亦称实体性上层建筑,指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机关等设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一套组织。(二)观念上层建筑:又称思想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文艺、道德、宗教、哲学等各种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思想体系。(三)二者的关系:1、观念上层建筑决定政治上层建筑。任何国家的上层建筑都是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建立的,是为统治阶级的统治服务的。2、政治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又会成为一种强大的、既定的现实力量,反过来影响观念上层建筑。总之,二者本质上属于社会的思想关系(即社会意识),前者被称为是后者的“物质附属物”或“物质设施”。三、二者的辩证关系。(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具体表现在: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不是凭空建立起来的,而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如原始社会没有阶级统治和阶级压迫,就是因为经济基础(公有制)没有剥削和压迫的关系造成的。出现了私有制的经济基础也就进入了阶级社会的上层建筑,出现了政治上的阶级统治和阶级压迫。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一个国家的上层建筑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取决于其经济基础的性质,地主和农民的地租关系(生产关系)决定了封建国家的性质,资本家和工人的雇佣关系(生产关系)决定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等等。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一个国家上层建筑的变化、更替也是由该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当一个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社会意识形态不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时,它作为上层建筑会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以重新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二)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1、从服务的方向上看,它保护自己的经济基础而排斥异己力量;2、从服务的方式上看,它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控制来为经济基础服务;3、从服务的效果上看,它对经济基础可以起促进作用,也可以起阻碍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集中表现为它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当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先进的经济基础的时候,这一社会是上层建筑就帮助它形成、巩固和发展,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当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变为腐朽落后的经济基础的时候,这一社会的上层建筑就极力维护种经济基础,妄图使其免于灭亡,这时它就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进步。(三)二者的辩证统一构成了社会形态,揭示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也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四)方法论意义:它也是我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它还是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四、两对基本矛盾的关系。(一)为什么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因为: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2、由于社会基本矛盾所涉及的三个方面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形成了整个社会基本结构,故这两对基本矛盾规定了任何一个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3、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其他一切社会矛盾的根源,规定和制约着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存在和发展;4、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过程所体现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之间的本质联系,便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即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要求。(二)两对基本矛盾是如何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一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了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由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整个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所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比较起来是更为根本的矛盾。另一方面,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的解决往往又离不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首先解决。在一定社会形态中,生产力的发展有赖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解决,也离不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解决。两对基本矛盾互相制约、互相促进,其中起最终决定作用的是生产力。总之,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共成立以来召开的重要会议1.中共一大:1921,上海宣告中共成立;2.中共二大:1922,上海制定革命纲领;3.中共三大:1923,广州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及第一次国共合作方针;4.八七会议:1927,汉口纠正陈独秀右倾错误、决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5.遵义会议:1935,遵义纠正王明“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6.瓦窑堡会议:1935,瓦窑堡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7.洛川会议:1937,洛川制定全面抗战路线;8.中共七大:1945,延安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9.七届二中全会:1949,西柏坡决定工作重心转移和革命胜利后中国的转变;10.中共八大:1956,北京提出社会主要矛盾、党的主要任务、经济建设方针;1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北京提出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12.中共十二大:1982,北京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3.中共十三大:1987,北京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基本路线;14.中共十四大:1992,北京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5.中共十五大:1997,北京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需要注意的几次重要会议1、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四大;2、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文家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