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答辩PPT范.ppt_第1页
大学毕业答辩PPT范.ppt_第2页
大学毕业答辩PPT范.ppt_第3页
大学毕业答辩PPT范.ppt_第4页
大学毕业答辩PPT范.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崇州枇杷茶野生大茶树形态特征的初步调查研究 专业 茶学 茶 姓名 韦顺指导老师 唐茜教授 园艺学院2008级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 03 04 材料方法 研究内容和结果分析 结论讨论 02 立题依据 前言 01 目录 1 立题依据 前言 1 1研究背景1965年 崇州枇杷茶曾被评为全国21个优良茶树品种之一 1985年又被四川省茶树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四川省五大地方良种茶树之一 是四川最重要的几个野生茶树资源之一 经过漫长岁月的自然演变和人工栽培驯化 存留下来的种质资源具有独特的适应性和遗传基因多样性 具有宝贵的开发利用价值 也是品种改良的宝贵财富 对于崇州枇杷茶野生大茶树 目前仅20世纪90年代左右有少量相关的概略研究 但仅将枇杷茶群体作为一个大的研究对象 并无群体内系统 分类的细化研究 但是不同类型的大茶树中可能存在利于杂交育种的原始材料 需进行细化而系统的研究鉴定 择优繁殖应用 所以 本文通过对崇州枇杷茶野生大茶树形态特征的调查 研究其植物学特征 旨在为崇州枇杷茶野生大茶树的资源现状 开发利用及保护提供理论数据支持 1 2形态学标记手段简介形态标记是与作物经济性状 演化分类相关的农艺性状具体表现 是生物各种形态特征的组合 是基因组DNA编码序列及其调控序列多样性的具体表现 是基因和环境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遗传变异经过基因表达产生表型变异 表型变异越大 可能存在的遗传变异也就越大 所以研究表型的多样性 是研究利用资源最直接且最简单的先导指标 表型多样性研究在国内外一直比较活跃 在茶树种质资源的研究利用上 形态标记主要是物候期表现 株型 叶片 新梢等特征特性及花粉形态特征等 包括茶树的树体 芽 叶 花 果实 种籽6个部分 共45个性状 作为最基础的研究手段 在物种的分类及资源鉴定上是较为主要的指标 1 3研究目的与意义本文通过对崇州枇杷茶野生大茶树的形态特征调查 研究其植物学特征 旨在研究大茶树遗传特性及演化规律 判断其潜在产量品质 从而充分发挥鲜叶的经济价值 并为寻找高产 优质的特异性资源 为崇州枇杷茶野生大茶树的资源现状 开发利用及保护提供理论数据支持 2 材料方法 从众多的野生崇州枇杷茶树群体中 筛选出分布较广 数量较多 生长势强 形态特征具有代表性的野生大茶树 根据对茶树形态性状第一主分量分析贡献最大者的树型和叶尖 第二主分量分析贡献最大者的花瓣数和花柱分裂数 再结合叶脉对数 锯齿对数等 将野生大茶树初分为六个类型 分别编号为A类 B类 C类 D类 E类 F类 以当地主栽品种福选9号为对照 编号为CK 2 1实验材料 2 2 1资源调查前期准备收集崇州市枇杷茶树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重点掌握野生大茶树分布地区的地理位置 交通路线 地形等 制定调查方案 准备调查所需的GPS 测量工具 样品采集箱 资源性状调查表等 2 2 2植物学特征的调查采用随机取样法对野生大茶树的叶片 花 果实 种籽等部位进行取样 根据NY T1312 2007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茶树进行观测 各项数据按照对应的方法和要求记载于相应的数据采集表中 2 2 3统计分析运用Excel2003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 采用DPS7 05数理统计分析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显著性方差分析 Duncan多重比较法 2 2实验方法 3 研究内容和结果分析 3 1茶树资源分布 3 2茶树树体性状 3 3芽叶 成熟新梢特征 3 4成熟叶片性状特征 3 5茶花性状特征 3 6茶果 茶籽性状特征 3 1崇州枇杷茶野生大茶树资源分布 表1崇州枇杷茶野生大茶树资源分布Table1TheresourcesdistributionofChongzhouloquattea 据不完全统计 崇州市范围内有野生老茶树1296棵 矮化的崇州枇杷茶园600亩 由于5 12地震又损毁了50余亩矮化的枇杷茶园 340余棵枇杷老茶树 本次共统计953株野生大茶树 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野生大茶树直径10 60cm 高2 8米 树龄20 500年 多数零星分布生长于常绿阔叶林与针叶 阔叶的混交林中 无一定的种植方式 部份生长在农耕地内外 村旁或路旁 由分布区域和生长现状 更显崇州枇杷茶的弥足珍贵和作为种质资源研究的必要性 表2崇州枇杷茶野生大茶树树体性状Table2TheTreeBodyCharacteristicofChongzhouloquattea 3 2崇州枇杷茶野生大茶树植物学特征 枇杷茶树树型 树势等与云南大叶种较相似 而与灌木型的四川中小叶群体品种有着明显的区别 由表2知 在资源调查中 崇州枇杷茶仅E类为灌木 其余多数属于乔木和小乔木 树姿多直立 半开张 主干较明显 主干高241 1 670 0cm 主干围径46 1 71 5cm 一级分枝围径21 4 54 6cm 一级分枝多数为2 4个 6个类型叶片着生状态多下垂或近水平 少量稍上斜 芽叶黄绿色或淡绿色 少茸毛 1 2个鳞片 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 研究表明 茶树品种的演化是从乔木型向灌木型进化 由此可初步判断 在调查的6个类型茶树中C D F类较为原始 E类茶树的进化程度最高 表3叶 成熟新梢特征Table3Thebudleaves maturenewshootscharacteristicsofChongzhouloquattea 3 3芽叶 成熟新梢特征 从表3 图1可知 不同类型茶树各芽叶 新梢性状指标间均有一定差异 F类芽叶小而紧秀 A类叶宽略短 E类叶大芽长 与CK相比 枇杷茶芽叶肥大 长而重 但是发芽密度和成熟新梢展叶数均显著少于CK 成熟新梢长度除C F类 其余几类均与CK间差异不显著 单位面积内芽叶数量和芽叶重是构成茶叶产量的两个基本因素 E类芽叶长约为其余枇杷茶的1 24 2 23倍 重约为其余枇杷茶的1 40 3 32倍 发芽密度仅次于A F类 由此可初步推断E类茶树产量最高 表4崇州枇杷茶野生大茶树成熟叶片性状特征Table4ThematureleavesstraitcharacteristicofChongzhouloquattea 由表4可知 崇州枇杷茶绝大部分属大叶或特大叶 各类型茶树与对照间均差异显著 其中E类茶树为特大叶 叶形77 26 为椭圆 长椭圆形 并伴18 71 披针形 叶色绿色或深绿色 叶尖75 67 渐尖 伴有C类 D类的急尖 叶面88 58 微隆起 少量平 叶身平稍内折 叶质中 硬 柔软均有 叶齿锐度70 72 为锐 并有少量中 密的出现 叶齿密度多为中偏稀 叶齿深度中或浅 不同类型枇杷茶成熟叶片的叶长 叶宽差异显著 叶脉对数 锯齿对数等也出现一定差异 叶形已由披针形向椭圆形进化 叶尖也由急尖向渐尖进化 从演化角度看 C类 D类较原始 A类 F类已逐渐接近栽培种 表5 崇州枇杷茶野生大茶树茶花性状特征Table5ThecamelliastraitcharacteristicofChongzhouloquattea 3 5茶花性状特征 由表5 图2可知 崇州枇杷茶的花萼几乎处于绝对稳定状态 花萼5 6枚 绿色 无茸毛 花瓣白色较薄 花瓣7 00 8 53枚 花冠直径3 62 4 99cm 多为大花 中花 花柱长度1 19 1 80cm 花药大而无味 除F类雌蕊低于雄蕊外 其余几类茶树均雌蕊均高于雄蕊 子房有茸毛 无茸毛均有 花柱裂位2 5裂 浅裂 以3 4 裂为主 C类大茶树花柱裂位相比于其余几类型裂位最浅 总体上 与对照相比 枇杷茶表现出明显的花大花药大且无味 花瓣数较多 子房茸毛有或无 花柱分裂数多样等野生大茶树性状 表6崇州枇杷茶野生大茶树茶果 茶籽性状特征Table6Thefruit theseedstraitcharacteristicofChongzhouloquattea 3 6茶果 茶籽性状特征 图3崇州枇杷茶野生大茶树茶果 种籽Figure3Thefruit theseedstraitcharacteristicofChongzhouloquattea 由表6 图3可知 崇州枇杷茶的果实多为三角形和球形 分别占总数的49 56 36 26 极少量似肾形 四方形和梅花型 果实直径2 04 2 41cm 果皮厚度0 10 0 15cm 果壳硬厚 外皮粗糙 大多数果实内含3粒种子 仅有少数含1粒或2粒 茶籽除了其特有的似肾形外也出现了在普通栽培种中常见的球形和半球形 一端略圆 另一端稍尖 种脐稍大 位于腹部前沿 背部有一条突出的明显棱纹 种壳具绉纹或光滑 种皮棕色或褐色 种径大小0 81 1 20cm 个体间差异较大 百粒重66 53 104 60g 4 1六种类型崇州枇杷茶野生大茶树的演化方向Stebbins研究认为 被子植物进化的一般规律是沿着形态器官的缩减方向进行的 陈亮 虞富莲等也认为山茶属的演化途径可以是子房多毛到无毛的演化 乔木向灌木 大花多瓣向小花少瓣演化 花柱分裂数由多向少 花径从大到小 花柱由长向短演化发展 综合树型 叶尖 叶脉对数 花柱分裂数 子房茸毛有无等分类演化路径 可以初步判断崇州枇杷茶野生大茶树由野生型的C类 D类茶树向E类演化 存在大量过渡型茶树 E类为灌木 无子房茸毛 花柱分裂数为3 花冠直径和花柱长度仅长于B类 分别为4 02 3 62cm 1 49cm 雌蕊高度高于雄蕊 进化程度较高 4 结论与讨论 4 2崇州枇杷茶野生大茶树的潜在产量虽然6种不同类型崇州枇杷茶野生大茶树各芽叶 新梢性状指标间均有一定差异且在发芽密度上明显少于对照 但总体上 枇杷茶芽叶肥大 长而重 通过比较单位面积内芽叶数量和芽叶重俩个基本产量因素 E类型崇州枇杷茶无论在芽叶长还是芽叶重都约为其余枇杷茶的2倍甚至3倍左右 发芽密度仅次于A F类 比较而言 E类茶树产量最高 4 3崇州枇杷茶野生大茶树是珍贵的茶树品种资源由4 1可以发现 经过漫长岁月的自然演变和人工栽培驯化 变异类型较多且相对连续 在形态特征 遗传基础等方面 由野生型到栽培型都发生了连续的 渐进的变化 并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和对环境的适应性 由此该野生茶树资源中不乏有优质或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