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教育活动中实施“教学游戏化”的研究游戏是孩子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孩子的天性。现代幼儿教育研究表明,游戏可以促进幼儿感知、观察能力的发展,可以促进幼儿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幼儿通过游戏提高自身技能,通过游戏认识社会规则,学会与他人相处。幼儿园指导纲要也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所以近年来,“教学游戏化”风靡全球。它是针对幼儿园教育日益趋向于小学化而提出的,目的是为了使心理机能尚未完善的幼儿,不至于过早地承受正规教育所带来的强制性压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发展个性。它主要以游戏的特点来组织教育活动,在教育的过程中谋求游戏般的乐趣,使枯燥的说教变成生动有趣的活动,从而使幼儿获得游戏的心理体验。一、游戏与教育既是独立的又是统一的 就活动的本质来说,游戏和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活动。游戏是一种不受外力约束的、是游戏者自发自选的活动,而教育则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由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活动。因此游戏是由内在动机控制下的游戏者之间平等的自主活动,而教育是由外部要求控制下的教与学的双边互动活动;游戏侧重于从游戏者的需要、兴趣和能力出发来开展活动,而教育则立足于由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内容为核心组织的活动;游戏是在游戏者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自我表现活动,而教育旨在使受教育者在一个未知领域里接受新知识的活动。 就其活动的方向来说,游戏和教育有着内在的联系。首先,从游戏与教育的目的来看,游戏的价值在于实现儿童认识能力、运动能力、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其每一方面的发展又含有众多的内容,可以说囊括了儿童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教育的目的就是将儿童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纳入一个有计划的影响过程,通过体、智、德、美各育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只不过游戏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教育是一个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过程,两者在终点上达到一致,即游戏和教育的结果都是儿童的发展。 其次,从活动的内容来看,在游戏的自发探索过程中所涉及的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领域的各种知识经验,创造表现过程中所涉及的想象、构思操作,运动过程中所涉及的动作技能、大小肌肉的平衡协调力,游戏规则的内化过程中所涉及的对规则的理解、遵守和用规则进行的同伴协作交往等等,正是体、智、德、美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正因为如此,才出现了对应于教育领域的游戏形式:更多体现造型想象的结构游戏,更多体现大肌肉动作技能的运动性游戏,更多体现人际交往能力的社会性装扮游戏,更多体现手脑并用和解题能力的智力游戏。也许正是游戏内容与教育内容的这种一致性,才有游戏服务于教育的可能性,才有根据游戏的特点设计的教案。 总之,儿童的发展是游戏与教育内在联系的纽带,游戏对幼儿具有自然发展的价值,教育对幼儿具有引导发展的价值。二、“教学游戏化”的境界 当我们在认同“寓教于乐”这一教育原则时,我们依据的是游戏和教育的内在联系;但当我们在执行“寓教于乐”这一教育原则时,往往又有很大的偏差,人们对探索、学习、游戏、教学之间的关系争论不休。这是因为同一活动由于活动主体的体验不同,其概念的内涵会有两面性和交叉性之故。学习就是游戏,还是学习可以转化为游戏?教学在什么条件下达到了游戏化的境界?探索有自发探索和诱导探索,学习有发现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游戏有作为本体性游戏和作为手段性游戏,教学有启发式教学和灌输式教学,根据不同的内涵,游戏和教学有相通之处也有不通之处。从教师来说,灌输式教学与游戏不通;从幼儿来说,接受式学习与游戏不通。我们的目的,是在教育的情景下谋求游戏与教学的相通。这一相通就是教学的游戏化,即教师利用启发式的教学手段,有目的地诱导幼儿进行探索活动,从而让幼儿自己发现知识。这一过程的组织形式,对幼儿来说可以是游戏的,也可以是游戏般体验的。在实践中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游戏和教学的结合,一是游戏和教学的转化。 游戏和教学的结合是指在同一个目标引导下的幼儿自主的游戏活动和教师指导下的教学活动的相继关系。游戏可以是教学的先导活动。孩子在游戏中获得相关经验以后,教学将成为在这些具体经验基础上的理性升华,抽象出一般的道理。经验越丰富,教学情景中的学习就越具有豁然开朗的效果。游戏也可以是教学的后继活动,教学过程中获得的新知和技能在游戏过程中进行多种尝试和灵活运用,以获得充分的发展。游戏和教学的转化是指教师在教育目标控制下对幼儿的施教过程,转变为教师指导下的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使幼儿在学习中体验到游戏的乐趣。这一转化的关键在于变外在要求为内在需要,变压力为兴趣,从而变被动为主动。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体验的强弱,取决于教师的控制程度和幼儿在活动中所获得的自由程度;教师控制越多,幼儿的自由度越低,教学的游戏体验就越弱。三、以游戏精神实现教学与游戏的融合 事实上,幼儿园的游戏与教学经常是缠结在一起的。其一,幼儿园的游戏己不同于日常生活中那完全自发的自然游戏。因为幼儿园的环境是教师按照教育目标特意创设的一种秩序化了的环境,富含有自觉的教育性。而且,游戏在幼儿教育领域中运用的历史表明,游戏一旦进入幼儿教育领域,就不再是一种纯粹的自然活动,它受到教育价值观的规范,被打上了教育影响的烙印而成为教育活动。 其二,游戏对于儿童来讲,不只是儿童的“嘻戏”,也是儿童的一种“工作”,儿童的一种生活方式,儿童从这种“嘻戏”、“工作”中获得生活的欢乐。游戏本身是儿童所需要的。儿童的生活中不能没有游戏。有游戏的生活才是儿童幸福、美好的生活。而教学也是儿童的一种生活,一种在其年龄阶段特有的生活,儿童接受教育本身就是儿童的生活方式之一。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只是一种手段,使儿童更好的生活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学与游戏的共同指向性就为二者的融合提供了基本的前提。所以,如果教学能赋有游戏的精神,赋有积极、开放的精神,赋有生成的、自我更新的精神,赋有无主体、对话的精神时,那么就能使教学从单纯的手段取向、发展取向,逐渐向寻问人的存在意义,关注人的幸福生活的目的取向过渡,使教学摆脱其单纯的功利性,使教学的手段与目的统一,发展与享乐并重。当然,我们所说的融合并不是要把教学与游戏合二为一,而是要使教学与游戏在精神上达到相融和相契,使教学与游戏二者处于融通状态,消除二者之间的隔阂与鸿沟,在游戏与教学的两极之间建立一种边缘地带,使二者平等地相互作用,使二者共生共有,和睦相处,共同创造。这样的话“教学游戏化”就不会走到为安排而安排的地步,更不会走到把游戏当作是促使儿童学习的诱耳、引子,把教学当作是包了糖衣的糖果。这样的话,教学才能成为一个意义不断生成、不断扩展的游戏,教学才能成为一个教师与儿童自由互动、共同游戏的过程,成为一个教师与儿童共同探求、共享、愉悦的过程。也只有这样,教学与游戏才能真正进行“视界融合”,从而达到目的与手段的统一,达到形式与精神的统一,达到发展与享乐的统一。那么,在教育活动中如何实施“教学游戏化”呢?我们认为关键应该讲究一个“适”字,要适时、适式、适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适时组织游戏,要看准时机,针对幼儿的实际安排合适的游戏形式。1.让幼儿从思想上尽快进入教学,游戏导入是个相当快揭、有效的方法。例如:在教幼儿认识各种几何图形时,我们可以安排“找朋友”、“到图形娃娃家做客”等操作简单,但具有检查性质的游戏。幼儿在玩游戏的同时,复习了旧知识,情感上也得到了体验,而从这些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过度到新知识的传授,温故知新,以旧带新,一举两得。2.在复习巩固阶段,最忌讳的是机械的操练。游戏能使复习变得生动。比如我们认识了一系列水果以后,安排老师拿一个水果,幼儿说出来这样的环节,反复几次,幼儿的积极性就会减弱,这时,我们安排“水果宝宝找朋友”、“送水果宝宝回家”等游戏,幼儿的积极性就立刻恢复,又会争先恐后地去进行尝试。3.当幼儿的脸上闪过“无聊”、“困惑”的痕迹时,游戏可解“燃眉之急”。例如:在让幼儿学习“一一对应比较多少”时,幼儿不容易理解,很快就会产生厌倦感,这时,我们可以设计“小猴吃桃”的游戏,在将桃子送到小猴跟前时,幼儿要发出“啊呜”的声音,这样,不仅幼儿的兴趣大增,而且还可以让幼儿很快理解“一一对应”的含义,迅速掌握所学内容。(二)适式有些游戏的可用性很强,无论什么内容,都能套用;但有些游戏,却不是什么内容都合适的,小班幼儿喜欢趣味性强的游戏,而中、大班幼儿则喜欢探索性强的游戏,作为教师要学会使用最恰当的游戏,投其所好,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需要。(三)适度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为让幼儿放松、玩乐才安排游戏,归根结底,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在游戏之前,我们必须制订相应的规则,没有规则,游戏过程就会很“乱”,有规则才能“活而有序”。当幼儿的“玩性”到五、六成的时候,我们的游戏就该结束了。因为如果由此结束太早,幼儿才刚刚进入状态,熟悉游戏规则,在这个时候结束游戏,一来扫兴,二来游戏的目的也没有达到。如果由此结束得太晚,幼儿会越来越无聊,下次再玩这类游戏就没有了热情。游戏的组织还要讲究一个变字,以不变应万变。(一) 巧设陷阱例如:在训练幼儿的反应能力时,同一个游戏“发口令,做动作”,我们一般都是自己怎么发,幼儿怎么做,最多让一个幼儿发,其他幼儿做,偶尔做做反口令,分组进行比赛。做多了,幼儿的好奇心就没有了,游戏就变成了机械的操练。如果设几个陷阱,真有“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的效果。“趣味性的调节”就是教师在做动作的时候,可以先慢慢的好象在做“坐下”的动作,眼神一定要是那种坏坏的笑,突然变成“起立”,让幼儿产生和教师斗下去的欲望。师幼成了“敌人”,而游戏就成了战争。把动作和语言结合起来,边做动作边说,动作和口令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反应能力,而且也训练了幼儿的协调能力。 (二) 变换速度例如在让幼儿练习按数取物时,随着幼儿的掌握逐渐熟练,训练的速度逐渐加快,这不但符合幼儿的学习规律,还使原本枯燥的操练重新显出生气,幼儿逐渐减淡的新奇感又被吊起。(三) 奖励机制的运用在教育中,我们都能体会到表扬和激励对幼儿起的作用比批评更大。在老师的激励下,幼儿的探索精神更易发挥,更容易学会原本以为很难学的东西。我常常习惯于口头表扬,认为给幼儿物质奖励会使他们变得功利,但在同事们的感染下,偶尔尝试奖励,果然取得了很好的激励效果。去年,我用小五星激励幼儿,常常搞得自己整个黄昏剪五角星,有时,一节课奖多了,自己还有点心疼,最重要的是用多了幼儿还不稀罕了。我们可以尝试用加分,且分值有区别,加分要敏感,时时注意给幼儿以表扬,让幼儿得到成功的认可。这样一来,不但让自己得到解脱,更使奖励更具可变性。(四) 以人为本教育的对象是人,所以教育应当以人为本。在游戏中,教师的神态、语态、眼神、动作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用主持人一般的激情,让每个幼儿都感觉到老师的召唤。我相信教师只有投入情感,幼儿才会给以相应的回报!幼儿园的“教学游戏化”,使教学很好的融入到游戏活动中,在活动中教师能及时、有效的把握幼儿的心理和表情,去了解孩子们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棋牌会所活动方案
- 植物挂牌活动方案
- 水上骑行活动方案
- 民兵初入队活动方案
- 景区八一活动方案
- 最美投注站评选活动方案
- 机关单位春联活动方案
- 春节舞狮子促销活动方案
- 服装公司开学季活动方案
- 村规民约线上活动方案
-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5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 四川省德阳市2025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 石狮子购销合同协议
- 2025广州市荔湾区辅警考试试卷真题
- 课题申报书: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理念的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的策略研究
- 模联面试题及答案
- 上海市杨浦区2025届高三语文一模质量调研试卷(含答案)
- 贵州省遵义市2024年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试题与参考答案
- 隔壁拆房相邻协议书
- GB/T 320-2025工业用合成盐酸
- 2025(人教版)小升初数学总复习 知识点总结+专项练习(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